<p class="ql-block"> 在居厢镇的东南方向,有一个美丽的村庄叫辛安店,辛安店也曾是一个知名度非常高的地方,这里曾经商贾遍地 ,车水马龙。</p><p class="ql-block"> 村西头,一所学校较醒目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当时这所学校是邻近几个村集资盖的学校,校址选在了辛安店,所以校名命名为“辛安联中”。学校校舍分三排,前面两排为八座教室,最后一排为老师的办公室,靠西墙的地方有两间西屋,那是学生食堂(教师有时也在那搭伙),就这两间小矮房却是我们学生时代最向往的地方。当时的校门在最南面,说是校门其实并没有门,印象最深的是门口紧挨的地方有一棵糖榴树,淘气的学生也曾从上面摘下很多的糖榴果,拿到家后找一个纸箱,把糖榴放到里边,上面盖上厚厚的破棉,过不了几天,打开看果子颜色变的黑红了,伸手摘一个放到口中,那味道真是又酸又面又甜,当时的感觉是世间难得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学校一共六个教学班,一届两个班,分甲乙两班,当时我在这求学时上的是甲班。学生都是邻近村的,平时上课不在一个班,下课后都会聚到一块,说说笑笑,谈天说地。这仅限于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班上也会有些男女生在一块交往,可也不敢大明大放,因为这样别的同学会说闲话,实际上是妒忌,自己不敢或沒有机会,看有的同学这样去做,只能说几句了,这也难怪。</p><p class="ql-block"> 求学的时候,也确实经历了很多的事儿,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够荒唐的,可又觉得又很温馨,可真让你去描述一下又显得有些模糊,也只能略微说一下了。</p><p class="ql-block"> 一、小伙房</p><p class="ql-block"> 就是那个矮矮的两间房子,上初二的时候我们班离的比较近,一到上午第四节课,厨房的香味会直接飘到教室,当时搞得很多学生心思都跑了。那时的我是个走读生,家离的近,是没资格在学校吃饭的,偶尔哪一顿不走想吃,又不好意思借住校同学的饭票,有时想吃也只能忍一忍了。小伙房当时最好吃的我认为是加了葱花、洒上花椒面和盐后,卷成一层一层的咸卷,有好几次都想也从家带面过来换成饭票后,在学校想吃啥就吃上一顿,可也只是想想罢了。</p><p class="ql-block"> 一次下晚自习,我和几个同学从西面越墙出去(墙很低,跳墙挺容易的),在田地里瞎逛,走到了一块菜地,是一块洋葱地,也不知谁的提意,几个人一起动手拔了很多的洋葱,并一块捎到了学校,估计到第二天村里的大人看到后会很气愤的,反正是到校后并把这些战果偷藏到了马老师的床底下,并且交待好都不能乱说。过了几天,晚自习放学后几个人凑到了一块,看着洋葱,又没办法直接下口。其中的一位鬼点子特别多的同学用手指了指厨房,我们几个都明白了。现在还不行,那要等夜深人静时!接近晚上十二点,把找遍校园才弄到的长竿子拿出,来到厨房窗前,推开窗(正好没上死,真上好了也没这机会了),把长竿子比了一下,正好能够得着放咸卷的笼子。我们先是做准备工作,用刀把一根筷子削尖,然后用绳绑在长杆子上,接着把竿伸过去,把盖咸卷的笼挑开一条缝,用筷子尖尽量戳,一下子带出来六个。当时那个心呐,真是忐忑不安,怕其他同学发现,也怕过后老师批评,可刺激、冒险、不一样的心理占了上风。已经做了,拿到手,从床下掏出洋葱,就着吃,我想那时的我们几个,每个人回想起来,那时那地的那几个碱卷,真比什么牛羊肉,龙虾鲍鱼好吃多了。在那样的夜色中,我们偷偷的做那样的事,窃几个咸卷不算偷吧?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偷笑)</p><p class="ql-block"> 二、娱乐</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们也会给自己找乐,一是偷偷的唱歌,用陈红唱的歌词来说:“我想唱歌可不敢唱,小声哼哼,还得东张西望”。确实如此,真让你表演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怂,没人的时候也想自唱几句,唱到得意处也会忘乎所以的。当中也有唱歌、唱戏比较好的,记得元旦联欢会,我的一位好友唱了一首《心中的太阳》,声音高亢,音质优美,真情自然流露,当时可以说是语惊四座,很多女孩子也投去了羡慕的眼光,我们几个男同学,那是那个气呀!因为当时元旦晚会开的时候,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表演时间段,邻班的节目,我们偶尔也看了一下,和我们紧挨着的一个班当时正好表演的节目是《风雪配》中的唱词,一个男同学,一名女同学,两个人合唱:歌词大意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当时真的是掌声响起来,拍痛了手指尖,幸福了流年。到后来我和男主唱的那位同学说起这事,他说那是他初中三年最辉煌的日子,用他的话来说,当时自己也是一个“角”了,在学校里面走到哪儿?总有同学在那指指点点,这同学唱戏唱的好!</p><p class="ql-block"> 伴随着欢哥的《少年壮志不言愁》,费翔的《一把火》,青葱岁月中的我们那样的无忧无虑,几度风雨,几度春秋,虽无风霜雪雨,搏激流有时也会有的,无壮志但真的不言愁。冬天的一把火,有没有温暖过自己的心窝?不知道,但你的大眼睛明亮又闪烁,仿佛天上星最亮的一颗很多同学也曾偷偷的对照过,说的是谁,怕是难以言说,一百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同学有每个同学心中的那份念想,那份小秘密。班上最优秀的同学上初二时也曾领着我们几个,从教室后面的小卧窗那偷偷地看过一位女同学,他喜欢唱《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的美丽又善良,一双明亮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我和你来到小河旁……</p><p class="ql-block">一座小桥,流水潺潺,垂柳依依,已成了那个时代的少男少女心中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的一个男同学总是把自己当做歌星的,一有机会就成了他的独唱表演,唱的歌是五花八门,从韩红的《故乡的云》到董文华的《十五的月亮》,从阿宝的《虹彩妹妹》到崔子格的《三月三》,一个破旧的笤帚把当做麦克风,那神情那专注劲儿,真的像到了舞台上一样,唱是唱的疯狂,听是听得不以所然,佩服是佩服,还真的瞎起哄。就这样,这位同学和戏剧歌曲结了缘,他的一生都是干这的,从剧团的一个跑龙套的开始,后来是角不是角不太清楚,反正是在那邂逅了自己的爱情,成就了自己的事业。</p><p class="ql-block"> 三、蓝球场</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篮球场是在校园的最东面,南北两边都是一棵独立的木桩,钉着篮球板配着篮筐,就这样也是我们喜欢运动的男孩子,魂牵梦绕的地方。在那个地方,我们曾经挥洒过激情,也曾留下过很多至今回忆起来倍感温馨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喜欢上篮球是从看我们上一届学生的打比赛开始的,当时的我们是初一,初二的几个学生有机会就到操场上打篮球,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同学,一位胖胖的但很灵活,吨位在那所以和别的同学卡位的时候总能占上风,另外那个运球技术非常潇洒,开始投篮,只见他球从手中抛出,唰的一声,球空心入网。那一气呵成的动作真叫是帅!那时我也真的想到操场上一试身手。再后来我们班的几个男孩子也算是痴迷上了篮球,一有机会也是在这二三十米的两个木桩之间来回挥洒青春,眼见是球技大涨。我也曾是昔日的追风少年,最拿手的动作是空切上篮,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篮板,球向上抛出打板,人已跨出篮球场地,回头看对手,一脸蒙圈,球进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我们新班主任是非常反对我们打篮球的,球场上的主力有几个人都是我们班成绩最好的,当时是我们班级的希望所在。一天下午放学,班主任把我叫到办公室,告诉我,篮球架放到那个位置不合适,影响到我们班的学习,因为我们复习班的教室就在旁边。班主任指定好位置,第二天我们几个人带工具来把篮球架放倒,开始抬向学校的最南面,班主任老师大手一挥,“把篮球架抬到靠墙的位置”。我们一听傻眼了,这不是让挪位置吗?怎么成了放到那了?没办法,军令如山呐,一个善意的谎言,让我们失去了最后那段时间锻炼的机会,我们也只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去,最后的结果是上高中的上高中,上师范的上师范,老师的良苦用心,我们到最后才能体会得到,当时的我们可以说是恨透了老师的。</p><p class="ql-block"> 四 大内高手</p><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学的那个年代是师范热,农村的孩子从初中能考上师范,先解决农转非,分配有工作,那是梦中都不敢想的好事。那时上师范也可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最优秀的学生都优先考虑师范,这也导致很多的学生复习一年又一年。就拿我来说,第一个初三在班上没考上学,可也是前几名的角色,真正到了复习班,却不见底。新任的班主任老师是刚从居厢乡中过来的,来时也网络了一批高手,再加上我们学校历届的沉淀,这些学生加在一块儿,成绩特厉害的有十个同学,他们不管从哪方面都受到老师的特别照顾,我们戏称十大大内高手。也正是这十几名同学,保证了我们学校两三年都有五六名学生考上师范。想上师范,你必须优秀到一定程度,像范进中举,功课要求是门门优秀,有些学科甚至哪道题在哪一页都记得清清楚楚?同样的几本书,同样的学生,同样的老师,磨上几年,你跨进了全县前七十多名,你才能考上师范公费生,至于小中专,没门路的不敢报,考分再多也不由你说了算。</p><p class="ql-block"> 这批高手中的也有例外,其中的一位同学年年都和分数线差了几分,上几年平时很优秀,在班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一临大考分数就下来了。最后一年最可惜,那时我们班他是前两名的成绩,可到最后几个月关键时期,他和别人谈起了恋爱,麦收的时候又要回家干活。他和母亲过,父亲早逝,家里没有什么劳力,农忙的时候他也只能回家。到最后的最后,连我们这几个小弟都考上了学,可这位昔日的带头大哥,最终也没有进学,最终如何?我也很少他的消息,从心里来说,总之希望他过的比以前好多了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上学的时候农村的电不正常,教室里面的电棒放到那儿也是摆设,所以我们的两个毕业班都备了汽灯,上面有纱罩,上课之前管汽灯的同学先给汽灯打气,然后拧开按钮,向外喷油点火,灯明了。汽灯是越点越亮,可是有时间限制,下晚自习灯就要关。如果你还想继续坐在教室里面学习,就要自己备灯了,条件比较好的有煤油灯,外面有玻璃罩,一盏煤油灯,有好几个同学都能凑到光亮。可我们班也只有一盏,并且是时点吋不点的,那年代煤油一个是贵,再一个是难买。绝大部分同学都是自己用墨水瓶制的柴油灯,晚上学习上一两个小时,当时急匆匆的去睡了,到第二天早上伸手一摸,连鼻孔里面都是黑的,当时是你看我我看你哈哈大笑,一个个好似庙里面的那些小鬼,黑不溜秋的。就这每到晚上11点的时候,教室里面还有一多半学生,有时老师来查夜,看到这么多学生,看到学生学的这么苦,这么累,也打心底里心疼,就往教室外赶学生,可这些学生是不为所动,到最后终于把学生赶走了。可一旦老师离开教室,有些学生还会回到教室,一直学到晚上一两点钟,美美的休息上一个晚上、睡上一觉,成了最大的奢侈的事。当时也暗暗的发誓,考试过以后一定要睡个三天三夜,可真正的考试过之后,也不知道自己睡了没有。</p><p class="ql-block"> 自己也是在积累中变成了大内高手了吧,实际上还有一个另外的名字叫老牌复习生,这是别人对我们的讽刺,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自嘲,高手也罢,老牌也好,坚持到最后的我们都成了现代教师的中流砥柱,也算是不负所学了吧!</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我们是没有双休日的,每周休息一天还要补课,老师是加班加点的干,学生是没日没夜的学。难得有空闲的片刻,我们会走到学校西面的一座小桥上,那是夏天,小桥旁边有两棵柳树,不是画面描绘中的垂柳,就这样也不错,坐在桥沿上,把鞋脱下来,脚伸到桥下的水里,时间久了会发现脚底痒痒的,原来是有些小鱼在你的脚底转来转去,是把你的一双脚当做了食饵吧!等自己呆得够长的时候,几个同学站起来,会从地上捡起一个很小的瓦片,顺着河道用力的向前,向水中甩出,水中会溅起一片涟漪,那时那个画面确实很美,每个涟漪好像蕴藏着一个梦,这一个个梦伴着我们走过了那段最青葱的岁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