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之旅特写--汉藏之韵:文成公主

晓寒

<p class="ql-block">9月11日晚,我们在拉萨的文成公主剧院观看了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十分地震撼。深深地体会到文成公主的伟大和不易,她和亲的意义和价值丝毫不亚于历代拓疆开土的将士。她不仅为大唐边疆的和谐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她也把大唐中原的雄浑之韵和江南的锦绣之韵带到了雪域高原。在这方天边的净土上,和藏王松赞干布,和藏族人民一起,谱写了一曲新的汉藏之韵,并让她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史上光辉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实景剧场坐落于拉萨河畔慈觉林(原次角林)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内,与对岸的布达拉宫遥遥相望。</p> <p class="ql-block">站在文成公主剧场前,放眼望去,灯光璀璨,霓虹闪烁。夜色阑珊中远远的布达拉宫巍然屹立,庄严秀丽。江面上水波涟涟,倒影瑰丽……</p> <p class="ql-block">如此美丽的夜景诱惑着我们和所有看剧人一样,在入场前和散戏后都忙不迭地拍照打卡。</p> <p class="ql-block">召群不顾身体的不便,也去了文成公主剧场,攀爬那些陡峭的台阶实属不易!为她点赞,在剧场前她都来不及打卡了,把她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前买佛珠处的照片发在此处,想来也还算贴切吧😄。</p> <p class="ql-block">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大型实景剧以拉萨自然山川为背景,在高原圣域的璀璨星空下,讲述了大唐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的故事。在文成公主曾经扎营的拉萨慈觉林村,循着公主的足迹,叩响历史的回音,把时光推回到1300多年前,再现了文成公主历经艰险的漫漫征途和曲折起伏的心路历程,演绎出大唐盛世的爱情传奇,传唱了汉藏和美的动人史诗。</p> <p class="ql-block">全剧以壮丽的场面、恢宏的气势、跌宕的情节震撼人心。</p><p class="ql-block">第一幕:大唐之韵</p><p class="ql-block">实景剧中再现了上百名文武大臣,在金碧辉煌的大明宫觐见唐太宗李世民的场景。这金碧辉煌的建筑便是大明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唐太宗将远支宗女封为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并诏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为主婚使,持节护送文成公主入蕃。</p> <p class="ql-block">世人曾猜测文成公主的父亲是唐高祖的堂侄--李道宗。(因战功曾被封为任城王)。但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文成公主的祖籍、出生地、名字和父母等基本情况,正史上只是记载她为宗室女。</p><p class="ql-block">据野史载 ,长孙皇后很疼爱从小就进宫的文成公主,但却绝不娇惯她,常带着文成公主与唐太宗一同出游或从事外事活动,使她从小就受到不少政治熏陶。长孙皇后还常常让她陪伴自己读书,为她讲解古代贤女、贤妃、贤后的故事。文成公主从小便熟悉了历史上许多的名女,懂得了不少为人的正道,立志长大后做一个有所作为的巾帼英雄。</p><p class="ql-block">唐太宗登临御座后,“偃武修文”,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家逐步安定和强大,周边各民族的酋长纷纷到长安觐见,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主动要求和唐王朝联姻。其中吐蕃国王松赞干布最为积极,多次派遣使者到长安请婚。</p><p class="ql-block">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冬,松赞“遣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向唐请婚。唐太宗见其虔诚恳切,又闻松赞立誓改革,且欲以唐为师,便与长孙皇后商议后,允“以文成公主为妻。”那时文成公主十五岁,美丽多才,且秉性贤淑,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均视为掌上明珠,允许她远嫁松赞干布,可见他们对这一桩婚姻非同寻常的重视。松赞干布得知这一消息后,更是喜出望外。为迎娶远道而来的文成公主,松赞干布带领吐蕃百姓修建布达拉宫,并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内)迎接文成公主,与文成公主同返逻些(今拉萨)。</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松赞干布遣相禄东赞献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向唐请婚的盛大场面。</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进藏时,皇帝送给她的是500驮五谷种籽、1000驮锄犁,还有数百名最好的工匠。</p><p class="ql-block">《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文成公主的陪嫁还有“释迦牟尼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又有很多烹技食物,各类饮料,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治404种病的医方100种,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出发了,公主别了大唐高祖,别了父老乡亲,带着君王和国家的使命,带着殷殷期望,带着大唐之韵,踏上了漫漫征程!</p> <p class="ql-block">第二幕:天地梵音</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离开长安,前往逻些城(今天的拉萨)。三千多里路,云和月;三年多岁月,雨和雪。公主思乡之情涌上心头,但想起和亲重任,她毅然摔碎日月宝镜,斩断乡愁,带着“天下没有远方,人间都是故乡”的情怀,破除万难,前往吐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走的那条路叫唐蕃古道,是松赞干布吐蕃之后与大唐修建的一条自己的路线。这条路从古代帝都西安出发,到拉萨结束。海拔在4000一4500之间,要翻越唐古拉山脉。而且气候变化无常,一年中只有七至八月份无雪,其他月份都是白雪皑皑。七丶八月份虽然不下雪,却是雨季,高山化雪与雨季降水,很易形成山洪暴发和泥石流,所以这么一段艰难的路程,文成公主整整走了3年。</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路上文成公主跨过了众多大江大河,舞台上用起伏波动的大幅绸缎代表着江河,屏幕上显示着“大唐人过河就别了大唐”,音乐中伴随着藏族僧人低昂悠远的佛号念唱。此情此景不仅令远离家乡父母的文成公主肝肠寸断,也让观众席上的我心潮激荡……</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文成公主餐风露宿,在帐篷里度过数不清的寒冷的夜晚。大雪纷飞中,她思念着家乡亲人,她思念着万水千山从未谋面的远方的赞普。歌词中唱到:“你是我今生注定的情缘,和亲是我对你永恒的诺言。千秋不改,万世不变,相约万水千山,等候最美的相见。” “请让你的蜜蜂,再次落上我的银簪。莫叫乡愁锁红颜,千山万水一肩担。小公主我要嫁出这大唐吐蕃和美江山!”</p> <p class="ql-block">经幡在帐篷外随风飞舞,牛羊在草原上成群游动,十五岁的公主在漫漫长路中期盼早日到达她新的家乡。天地间,她仿佛看见佛香渺渺,听闻梵音袅袅。她想起佛的慈善,想起赞普的美好意愿:“我想要穷者远离饥荒,我想要病者远离忧伤。我想要老者远离衰老,我想要死者从容安详。”她无限地憧憬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幕:藏舞大美</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及送亲队伍,一路带着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金鞍玉缰、绫罗绸缎、书卷典籍等前往吐蕃。公主怀着美丽的遐想,与松赞干布在梦中相会。</p><p class="ql-block">这一篇章,藏族舞蹈的豪放性、宗教性和神秘感,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藏族百姓们用欢快的舞蹈,歌颂松赞干布的丰功伟绩;用盛大的“打阿嘎”,为他迎娶大唐公主表达祝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舞台上,数百名吐蕃百姓,手持木夯,“打阿嘎”,在他们的努力与企盼中,布达拉宫冥然显现。</p> <p class="ql-block">这是字幕屏,上面显示着“唐番修好 千秋共存”</p> <p class="ql-block">多么欢快的舞蹈,多么神秘的布达拉宫啊!</p> <p class="ql-block">第四幕:高原之神</p><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弃宗弄赞)<span style="font-size:18px;">(617—650年),是吐蕃第三十二世松赞。干布是他的尊号,松赞是国王的敬语。他是</span>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13岁继位,平定叛乱,统一西藏,成为赞普,建立了吐蕃王朝。是一位贤明、有政治远见,力主改革的年青“松赞”。他打算通过联姻,学习唐王朝的治国经验,促进吐蕃族的社会改革。他曾经发誓说:要使吐蕃族的社会进化和发展赶上大唐帝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幕:藏汉和美</p><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圣光普照,万民敬仰。汉藏联姻的壮丽时刻到来了,历史从这里翻开了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松赞干布是藏族人民心中的高原之神,文成公主是和平与幸福的使者。千百年来,俩人早已二位一体。作为他们爱情的见证,布达拉宫也早已成为汉藏和美的象征。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p><p class="ql-block">在这最后一幕里,整个实景剧再一次推向高潮。原生态的藏族歌舞、盛世大唐之音,交相映衬,又一次带来汉藏文化交融的视听盛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汉藏的送亲和迎亲队伍在青海河源地方相会,举行了隆重的迎亲仪式。公元641年,在藏历四月十五日,送亲和迎亲队伍到达拉萨。此时的拉萨披上了节日的盛装。新郎松赞成干布脱去了胡服,改服纨绮。事前他还派人仿效唐京都的宫殿建筑专门为公主“别筑城廓宫室”。吐蕃书籍《贤者喜宴》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至今拉萨布达拉宫仍有保存完好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二人结婚的塑像和结婚洞房的遗迹。</p> <p class="ql-block">婚后不久,文成公主就安排带来的汉族农人和工匠向当地人传授唐朝的耕作、采桑、纺织、刺绣、制陶、造纸、制墨等先进生产技术,传播历算、医药等各种知识。天文历算改变了藏历以麦熟为岁的原始方法,医药开始改变治病求神的传统。很多当地人改变了观念和生活方式,开始筑房,食大米,制作陶器,改善居住,提高生活水平。</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带去的乐师队伍,将内地的乐曲和乐器制作技术传入了吐蕃,如今在拉萨大昭寺内还珍藏着五十余件汉乐器。她还帮助松赞干布创造了藏文,建立了“遣诸家子弟入国学、习诗、书”的先进教育制度。建立了王室宫廷文书公告档案制度。</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笃信佛教,并从内地带去用金(铜)铸造的释迦牟尼像,迎奉上供,在松赞干布大力提倡下,佛教在吐蕃盛行开来。他还下令专门为文成公主建了一座佛教寺庙——小昭寺。传说两株人称“唐柳”的大柳树,便是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在建造小昭寺破土动工奠基时亲手栽种的,因此又称“公主柳”。</p> <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襄助松赞进行改革和发展社会文化生产,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文成公主活着的时候,从松赞干布到一般藏民,无不尊敬她爱戴她。</p><p class="ql-block">公元680年,入藏达四十年之久的文成公主因染疾天花与世长辞。她生前经过的地方,被视为最圣洁的地方,大昭寺内永久供奉着她的塑像。把文成公主进藏到拉萨的第一天藏历四月十五日定为“沙喝瓦达节”,把文成公主的诞辰日藏历十月十五日也定为了节日。以后每年的这两个节日,藏族同胞都要要举行庆祝大会。他们称文成公主为“阿姐甲莎”,即汉族阿姐的意思。文成公主在藏传佛教中,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陈陶曾写下这样的纪念诗句: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p> <p class="ql-block">自古英雄爱江山,美女爱英雄!看《文成公主》后最大的感触是:我认为,松赞干布对江山社稷和藏族人民的爱充满着炽热豪放之韵,对文成公主的爱充满着钦佩感激之情。而文成公主则把对家乡的思念,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以及对英雄的景仰和对藏民的热爱,融进了她的思念她的爱,融进了她的一生。于是大唐的中原江南之韵和西藏的雪域高原之韵,就像她和松赞干布一样融为了一体,从此藏汉和美,汉藏之韵就传为绝代佳话,流芳百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