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道至简 扎实训练</p><p class="ql-block"> ——薛法根老师组块式教学风格浅析 </p><p class="ql-block"> 元月22日,整整一天,在线上聆听了薛法根老师的两节视频课及两个专题讲座。分别是:上午课文 《22.手指》,讲座《为言语智能而教》;下午课文 《19.父爱之舟》,讲座《文本解读的六种方法》。 </p><p class="ql-block"> 薛老师是小语界响当当的大师,我对他当然比较熟悉。今天听了他的两节阅读课与专题讲座,印象更为深刻,受益自然匪浅! </p><p class="ql-block"> 听了他的课与讲座,给我总的感受大概有六点,分别是:目标导向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师生互动融洽;读写训练扎实;生活联系紧密;课堂结构完整。</p> 目标导向明确 <p class="ql-block"> 上课伊始,薛老师就清清楚楚地告诉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有哪三个学习任务。我们将围绕这三个目标进行学习。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薛老师又带领学生,对以上三个教学目标进行回顾,逐一确认。并要求学生评价反馈——已完成的打“√”,完成得满意的给自己加“※”。而中间的整个教学内容,完全根据这三个学习任务进行设计、推进。可见,薛老师教学目标意识非常强,目标指向明确。</p> 教学重点突出 <p class="ql-block"> 只有删繁就简,才能重点突出。也只有删繁就简,才能有效聚焦。薛老师教学艺术最显著的特点,是把教学流程之“简”与汉语言文字训练之“实”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辨证统一的关系,达到课堂有效、高效的目的。那么,薛老师教学之简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p><p class="ql-block"> 其一,板块构成之简。试以《手指》举例。这篇课文的板块设计紧紧围绕“三比”这条主线而展开。即第一比:五根手指谁最美;第二比:五根手指谁最能干;第三比:五根手指,他(作者)最爱谁?</p><p class="ql-block"> 在《父爱之舟》一课中,其教学内容也只有简简单单的三个板块构成。即读句子,说说哪些地方儿子领会到父亲的爱;文中哪些地方,作者领会到父爱,把这些句子画出来,然后交流分享;从哪些地方读出了心酸的感觉?我懂得了什么……不枝不蔓,一条情感主线,引导学生一步步去潜心思考,深层思辨。 </p><p class="ql-block"> 另外,薛老师的教学套路也是非常简单的。似乎无非是“启发提问——悟读深思——分享交流”这三步。似乎只有"引导学生对课文阅读理解+读中学写、读中仿写”这两大步骤而已。 </p><p class="ql-block"> 其二,提问理答之简。老师抛出的问题,也是紧紧围绕五根手指“比一比”这个看到教学重点而展开,而且提问的次数只有个位数。</p><p class="ql-block"> 《手指》整堂大课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超过5个。几个主干问题分别是:五根手指干了哪些活?五根手指,他最爱谁?假如这五根手指是你家里人,分别指的谁?……他的提问决不拖泥带水,决不串讲串问、盘根错节,决不会出现那样的怪现象——在他下午的讲座中,他曾举例《狼和小羊》一节课中,执教老师总共提了28个问题,最后问得连老师自己都不知所云了。 </p><p class="ql-block"> 其三,课件制作之简。大凡上公开课,课件制作一定要非常精美,或者特别高级,才能博人眼球,而名师当更为讲究。音频、视频、画面面面俱到。</p><p class="ql-block"> 但是,纵观薛老师的两堂课,课件使用极其简单。只有以文字为主的幻灯片出示。内容只有本课难认难理解的词语,只有重点句群(句子中个别地方用颜色进行区分,用横线或圆圈做标注),只有简单的填空练习……</p><p class="ql-block"> 课件使用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多媒体炫技,大行其道的今天。薛老师奉行的仍然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搞训练这一套。决不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不让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无情地剥夺孩子们的想象与思考空间。所以说,他分得清主次。 </p><p class="ql-block"> 其四,学习方式之简。薛老师的课堂之上,我留意到孩子们都是传统的平行座位。整个教学流程中,没有安排小组合作。只有师生间的双边互动,深层交流。交流的方式似乎只是:我讲你听,你讲大家听。你读大家听,老师相机点评。两节课下来,学习方式几乎都是这样的。但是,这样至简的学习方式,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深层思考,以及自主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p><p class="ql-block"> 请看《手指》一课中,学生对五官的小练笔:“我叫耳朵,很少引起主人的注意。但是,倒霉的时候,会挨别人的耳光……” “我叫眉毛,平时很悠闲,像弯弯的月亮。对兄弟们来说几乎没什么用。但是,对女生而言,如果没有我,后果不堪设想……” </p><p class="ql-block"> 在《父爱之舟》的小练笔里,学生写出来的段落有:“我嗯了一下口水,我的心思被父亲猜到了。父亲买了枇杷,我让他吃。他死活不肯。枇杷在我嘴里有些苦涩。”“我忍不住有些眼馋,转身看了一眼。他猜到我的心思,停下脚步,数出角票要买。我嘴里只是说:‘不不,我就看看。’”学生在课堂上,能生成这些精彩的句子。说明对文章内容,以及人物情感的理解与感悟已经非常到位了。</p> 师生互动融洽 <p class="ql-block"> 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似乎永远离不开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但是,薛老师的课堂上偏偏没有这种学习方式。虽然没有,但是,双边活动活跃、生动。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得到最大化彰显。</p><p class="ql-block"> 比如薛老师与学生的课前交流——“请同学们表情活泼一点,生动一点,课上轻松一点,请露出八颗牙齿。”</p><p class="ql-block"> 当讲到“无名指、小拇指”时,他让同学们做出兰花指的样子来。课堂上,那两块黑板上的板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他只写课题与个别关键词语。其中绝大部分当然是学生的笔迹。再比如在小练笔之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学生读一段,他侧着身子认真倾听,然后及时点评、点拨,学生修改后再读,渐入佳境,其思维与表达也在逐步完善之中。</p> 读写训练扎实 <p class="ql-block"> 与教学环节相当简约形成鲜明对比,是薛老师对读写实践活动,对读写指导的训练相当扎实到位,几乎到了不厌其烦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重点的句子,他要求学生连读三遍,深入体会。小练笔——“那一年夏天,父亲卖了茧子,我跟他路过一个水果摊……”</p><p class="ql-block"> 学生写了、读了,老师提高要求——把情感藏起来写,写出爱的细节来。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再写,学生再交流。正是在这样的反复指导、反复训练中,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得以明显提升,亲子之爱的情感得以深化、升华。这个教学环节,几乎成为薛老师对细节描写教科书式的指导,最为成功的写作指导范例!</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还有对《父爱之舟》课题的解读,还有对重点词语的咀嚼、品味,对课文结构的引领探析——如《手指》一课,他带领学生在文本里走了一个来回:课文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他引导学生揣摩这一课的写作手法:拟人、夸张、举例子。然后,启发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手法去仿写人的五官。在这些语言文字训练环节,他步步走实,他舍得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跟学生讲清楚,练明白的。</p> 生活联系紧密 <p class="ql-block">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当然也是教学艺术的源泉。薛老师的课时时刻刻与现实生活关联起来。如教学《手指》一课,当“三比”结束,他忽然话锋一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五根手指,分别像你家里哪个人?这一问一思,帮助学生实现了从文本语言到生活经验的合理迁移。包括之后的五官仿写,是写自己的五官中的一个,从练出来的结果看,那也是生活气息浓郁,风趣幽默连连。</p> 课堂结构完整 <p class="ql-block"> 一节完整的语文课,讲究“起承转合圆”五个字。从薛老师对课堂的处理来看,他非常注重课堂的完整性。如教授《手指》时,上课伊始,揭示教学目标。本课快结束的时候,回顾教学目标,也是检验、反馈学习任务的落实。还是教授《手指》,在课中小结时,他引领同学们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这一课重点写了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个设计也是结构完整性的充分体现。 </p><p class="ql-block"> 古人有云:“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推而言之大道至简。或者有人会说,大道至简者,那是因为教师本人对文本能深刻细致并个性化解读;对教学现场驾轻就熟,合理而科学地掌控;对教学艺术能孜孜以求,并日臻完善……教学之中,一切美好场景的呈现,皆源于执教者深厚的文化积淀;源于对课程把握高度的自信。当然,也源于对语文课堂三大问题的合理规避(教学内容太零散;教学过程不充分;教学目标不聚焦)⋯⋯</p><p class="ql-block"> 今观薛老师的课,吾深信斯言,拳拳服膺也!</p><p class="ql-block"> 202201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