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才是教育的本来样子———我的支教日记之(五)

解语花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话题可能会有点敏感,我想先从一本书的阅读开始吧。</p><p class="ql-block"> 为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鼓励他们多读书,小伊小学成立了青年教师研训营,第一期研训活动,是围绕唐江澎校长的《好的教育》的阅读开始的。作为研训营的导师之一,我有幸和青年教师们共读了这本书,并全程参与了他们的读书分享。看着青年教师们意气风发地站在台上,激情飞扬地谈阅读收获,谈工作感受,谈理想抱负,我的心里很是为他们感到骄傲。在交流中,老师们都不无敬佩地谈到了自己对唐校长“四个者”教育理念的推崇,就是唐江澎在书中讲到的: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p> <p class="ql-block">  我不禁在想:什么才算是真正好的教育?诚然,唐校长在书中所阐述的教育理念,是非常值得每一个教育者去深深思考的,但在青年老师们说到自己对当前教育现状的解读时,我突然想到了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p><p class="ql-block"> 跟当前我们所追求的“素质”教育相比,张桂梅老师创办的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教育模式,简直就是“反人类”“反人权”的魔鬼教育,但就是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在创办的12年间,让1800多名大山里的贫困女孩考入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张桂梅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只有读书,疯狂地学习,才能走出大山,逆天改命,这是唯一的出路!</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教育,谁能说,谁又敢说它不是好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当然,伴随着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发展,张桂梅老师也不止一次地受到过各种自认为高贵的人群的谩骂,他们纷纷摆出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站在所谓的人权、人性的道德制高点,抨击她的教育模式落后,大声呼吁应该在所有的地方,包括落后的农村大搞素质教育,快乐教育。</p><p class="ql-block"> 是的,每一位心怀悲悯的,有时代使命感的人,都值得我们敬佩;每一位愿意去思考中国教育的出路,并且为我们指明方向的人,都值得我们敬重。但是,如果你不曾真正了解那一群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底层女性的生存现状,你不曾真正了解乡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我们又有什么资格用自己想当然的标准去对别人的成长指手画脚。</p>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好的教育?我想,只有适合的教育,才能真正好的教育!也是在来到小伊支教后,我才真正深入思考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对它有了新的解读。在开始这个话题之前,我还是先来说说我在这半年的任教时间里所了解到的一些现状。</p><p class="ql-block"> 我任教的五年级这个班,共有53个孩子,其中留守儿童占3分之2以上,甚至有的孩子和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一年。父母离异的孩子占50%以上;父母学历低下甚至没有文化的,占50%以上;上学五年来从来没有读过一本课外书的,占90%以上;父母从来没有辅导过,或者是过问过孩子学习的,占70%以上;回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从来不主动学习的,占40%以上……</p> <p class="ql-block">  对比这样的数据,你还敢跟他们说学习是快乐的?我觉得,对于乡村孩子来说,培养他们勤奋刻苦的品质,通过不懈的努力走出乡村,摆脱原生家庭束缚在他们身上的一切桎梏,就是他们最好的素质教育!</p><p class="ql-block"> 是的,我们都希望孩子们拥有健全健康的体魄,因为身体确实是一切梦想的载体。但是,如果不以知识命运为前提,只是一味地艳羡别人的快乐,那很多乡村孩子或许就真的成了“终生运动者”,一群依然像他们的父辈祖辈那样,在生活的底层疲于奔命的“终生劳动者”。</p><p class="ql-block">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诟病我此言的不当,甚至会给我扣上一个“歧视普通劳动者”的大帽子,所以,我必须要给自己澄清一下,在我的内心深处,绝没有,也从没有这样的有色眼镜。就像我经常跟孩子们说的那样:你的学习成绩怎样或许并不重要,但你有没有为提高你的成绩而努力过,这个非常重要!你今天愿意为学习而努力,将来,你就会愿意为生活而努力。我们让孩子们努力,不是单纯地追求分数,而是要让他们明白,只有当你在可以努力的时候学会努力,才能在将来可以选择的时候拥有更多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在聊到如何保障孩子们的运动量这个话题时,曾有不少的老师抱怨说,现在的孩子天天除了学习,都没有什么时间运动了。其实很多时候,教育的主动权是可以掌握在我们老师手里的。就算别的人都在讲课,都在刷题,你也可以选择带着你的学生去打球,去做游戏,甚至可以选择用你自己的语文或者数学课带领学生去上体育课,让你的学生去做游戏。但我们必须要思考的前提是:你这么做,到底是真的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出发,还仅仅是人云亦云的盲从?孩子们向往运动场,到底是真的在享受运动的快乐,还是仅仅为了逃避学习?</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抱怨孩子没有时间运动,却没有看见更多的时候,家长们宁可放任他们窝在沙发上刷手机,也不愿带着他们去跑跑步;宁可放任自己多睡10分钟的懒觉,也不愿提前半小时起床带着他们步行上学。运动应该是一种品质,而绝不能成为逃避学习的借口和挡箭牌!</p><p class="ql-block"> 没有人可以剥夺孩子们运动的权利,就像同样没有人可以放松对孩子们努力学习的要求一样,如何正确引导,是每一个为人师者必须做出的选择,可究竟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行走,是每一个孩子终将要面对的人生结果。只要你真的是在做对孩子成长有利的事,我相信,你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会得到认可的,也都是会得到孩子们的拥护的。但教育的特殊性就在于,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用具体的量化去评价一个老师的教育良知,更无法把如何凭着良心教书育人做成具体可考的细则,一切可为或不可为,都在于你自己的把握----什么才是对孩子适合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很多年前,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人生的三个八小时”的观点。大概是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每天都给了每人三个八小时,第一个八小时,大家都在学习,第二个八小时,大家都在休息,而所有的成功,都是在第三个八小时产生的。</p><p class="ql-block"> 一个从偏远山村走出来的博士生在论文答辩后的致谢辞中写到:当我和你们坐在咖啡屋里喝咖啡的时候,你们以为这是再稀松不过的事情,可你们不知道的是,为了能和你们坐在一起喝上这杯咖啡,我独自奔跑了28年……</p><p class="ql-block"> 但或许,有很多的努力是注定了没有回报的,就像唐江澎校长在《好的教育》一书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遇到过一个顽童,怎么教也不思学业,刘校长给他单开了一个班,单独设计课程,但结果并没有出现“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教育奇迹,那孩子还是那样庸庸碌碌地毕业了。而这个故事真正感动到我的地方是,刘校长在讲到这件事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们尽到责任了!</p><p class="ql-block"> 世间哪有那么多的天遂人愿,不完美,才是教育的本来样子。<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育如水,从来就没有什么正确的母本,你用丼去盛它,它便只能坐井观天,你用海去丈量它,它便自然奔腾万里。即便它有再多的不尽如人意,</span>但是只要努力过,我们就可以在将来垂垂老矣时,坦然地对自己说:作为一名老师,我尽力了!</p>

教育

孩子

老师

学习

努力

八小时

张桂梅

青年教师

他们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