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旷达情怀 沉淀人生孤独——尝试读懂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

勤抚心尘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念奴娇·赤壁怀古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轼2</p><p class="ql-block"> 大江东去,浪淘3尽,千古风流人物4。故垒5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6赤壁。乱石穿7空,惊涛拍8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p><p class="ql-block">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liǎo)9,雄姿英发(fā)10。羽扇纶(guān)巾11,谈笑间,樯(qiáng)橹12灰飞烟灭。故国神游1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huá)发(fà)14。人间如梦,一尊还(huán)酹(lèi)江月15。</p><p class="ql-block">【翻译】</p><p class="ql-block"> 长江滚滚东流,冲刷掉了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卓有建树的英雄豪杰。那旧日营垒遗迹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郎大破曹军的赤壁。悬崖峭壁穿透云霄,惊涛骇浪拍击江岸,激荡起万千白色浪花仿佛冬日成堆的积雪。国家的江山,这样美丽!如图又如画,每一个时期该涌现多少英雄豪杰!</p><p class="ql-block"> 回想想当年的周郎,名瑜字公瑾,国色小乔刚刚嫁来,周郎英姿雄健,风度翩翩,神采照人。手中执着羽扇,头上青丝帛头巾,说笑闲谈,从容淡定,八十万曹军的无数战船在浓烟中燃为灰烬。我身临古战场,神游往昔,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古柔情,竟过早地生出了花白的头发。人生如同一场梦幻。举起酒杯,交给这万古的明月,</p> <p class="ql-block">  《念奴娇·赤壁怀古》题目是“赤壁(写景)怀古(抒情)”,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主要是以古人、古事、古迹为题材,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学习这一类古诗词,我们可以从题目入手,告知我们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游览赤壁之时,描绘“赤壁”之景,缅怀古人(“怀古”),抒发情感。</p><p class="ql-block"> 词的上阙,开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词人身临黄州赤壁,面对滚滚东流的长江水,触景生情,感受到千古人事的流逝就像东去的江水,无数杰出、英俊又有才华的英雄豪杰也被历史的浪涛冲刷逝去,何况个人一己之荣辱穷达。 词人以“大江”作为广阔的空间背景,以“千古”悠久之历史,极言“风流人物”众多,也对应了上阙最后一句“一时多少豪杰”。江山、历史、人物逐一进入眼底,境界开阔,气象恢弘。</p><p class="ql-block">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指明古迹“赤壁”。“故垒”,旧时军营营垒;“人道是”,点名黄州赤壁史事,仅仅是根据传闻,并非本人确认,极有分寸。这句依照现代汉语语序,应是:人道,故垒西边,是三国周郎赤壁。给“赤壁”冠以“三国周郎”,一是突出历史意义,而是引出“风流人物”,三是为下阙周瑜的出现做伏笔。称“周郎”,是对周瑜的美称,有极亲厚之情感。</p><p class="ql-block">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从姿态、声音、色彩等方面,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视觉、听觉宏大的意象,精选词语,“乱”写石的险怪;“穿”写崖的高峭;“惊”写巨浪的汹涌;“拍”写怒涛的猛烈;“卷”写波涛的奔腾有力;“雪”写浪涛的纯白。运用了拟人,比喻和夸张,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奇险雄伟的赤壁江景图。这里,也是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侧面衬托英雄周瑜,也有词人的豪迈之气。</p><p class="ql-block">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写景句的概括,“一时多少豪杰”则直接由写景过渡到人事,也侧面衬托英雄周瑜。</p><p class="ql-block"> 下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遥想”一词紧承上阙,打开了距词人八百七十四年的历史,“小乔初嫁”,写周瑜的婚姻,美女衬英雄,侧面衬托其年轻得意,风流倜傥,意气风发。“雄姿英发”,正面写周瑜神态,突出其气宇不凡,人才出众。“羽扇纶巾”,正面外貌描写,突出其风流潇洒,英俊儒雅。“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以夸张的手法,侧面描写其功业,指挥若定,运筹帷幄,从容破敌。</p><p class="ql-block">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道出了此人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激情向往。江山依旧,可物是人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放的去处。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边的可笑: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用自嘲的方式,写自己的感伤,这就是苏轼的豁达。</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走过的地方很多,其中不少地方远比黄州赤壁美丽,围绕赤壁,他可怀想的历史人物众多,为何独念“周郎”呢?源自他对周郎的羡慕,源自内心深处与他人的深刻比照。赤壁之战时,从年龄上看,周郎34岁,此时的词人47岁;从婚姻来看,周郎幸福美满,词人爱妻早逝;从外表看,周郎英俊儒雅,词人“早生华发”;从职位来看,周郎东吴都督,词人团练副史;从际遇来看,周郎年少得志,功成名就,词人老大无成,功业未就。两相比照,仰慕英雄,哀叹自我。</p><p class="ql-block"> “人生如梦”,这一句是词人由江山、英雄推移到自己的对比当中发出的感慨。长江依旧,英雄已逝,知音难觅,孤独难言,早年的壮志犹在,而今近“知命”,怎能不感慨人生短暂、万般皆休的悲凉?但这悲凉是追慕英雄而不得悲凉,是自己壮志难酬的惭愧,不正包含着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吗?“一尊还酹江月”,既然江月永恒,那就忍受孤独,与江月一起,共饮同醉,豪情永存!</p><p class="ql-block"> 最后借用余秋雨《东坡突围》中的两段话:</p><p class="ql-block"> “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彻底洗去了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去寻找远逝的古人。在无法对话的地方寻找对话,于是对话也一定会变得异乎寻常。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然无声,那么,迟早总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生命的原始意味。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p><p class="ql-block">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苏轼的旷达超脱是在感慨“ 人生如梦”的孤独之后坦然面对生活。</p> <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据记载:念奴“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词填曲,命念奴唱歌,其声“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白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p><p class="ql-block">2.苏轼:(1037—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p><p class="ql-block">苏轼的命运可以概括为三起三落:</p><p class="ql-block">“一起”:步入仕途。1057年, 22岁苏东坡参加科举考试,名列进士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他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后来收入《古文观止》,使他名震京师、脱颖而出。陕西凤翔府判官;后被召回朝廷后,他任职史馆;1071年下派到杭州做通判;1074年到密州任太守;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湖州太守。</p><p class="ql-block">“一落”:大难临头。公元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乌台就是御史台,唐朝时御史台内有几棵大柏树,乌鸦在上面筑巢,所以把御史台叫乌台,一直沿用下来。&nbsp;</p><p class="ql-block">案件是因文字而起的,所以叫“乌台诗案”。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产生了新党与旧党之争。苏东坡反对变法,李定和舒亶等人千方百计迫使宋神宗给他定罪。宋神宗贬苏轼至黄州。</p><p class="ql-block">“二起”:东山再起。公元1085,宋神宗驾崩,哲宗继位,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新法,史称“元祐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p><p class="ql-block">“二落”:知难而退。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因与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动请辞外放,出任杭州太守。</p><p class="ql-block">“三起”:再回朝廷。1091年回朝任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太守,再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从苏东坡频繁的上下左右调动,反映了朝廷当时极端矛盾的心态。</p><p class="ql-block">“三落”:一贬再贬。1093年,哲宗亲政,打击“元祐党人”。先降苏东坡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在那里住了2年零6个月;再贬,被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p><p class="ql-block">3.淘:用水冲刷,冲洗。</p><p class="ql-block">4.风流人物: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有时也指英俊潇洒或不拘礼法、放荡不羁之人。</p><p class="ql-block">5.故垒:旧时遗留下来的营垒。</p><p class="ql-block">6.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175-210),字公瑾,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少年得志,二十四为中郎将,掌管东吴重兵,吴中皆呼为“周郎”,有国色夫人小乔。208年,力主抗曹,亲帅吴军,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210年,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他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被赞誉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p><p class="ql-block">7.穿:穿透,穿破。</p><p class="ql-block">8.拍:拍击,击打。</p><p class="ql-block">9.小乔初嫁了:《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从孙策攻皖,“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乔,本作“桥”。其时距赤壁之战已经十年,此处言“初嫁”,言周瑜抱得美人归,衬托周瑜少年得意,倜傥风流。</p><p class="ql-block">10.雄姿英发:谓周瑜体貌不凡,言谈不俗。</p><p class="ql-block">11.羽扇纶巾:古代儒将的便装打扮。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这里言周瑜儒雅潇洒。</p><p class="ql-block">12.樯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p><p class="ql-block">13.故国神游:应为“神游故国”的倒装句。故国,这里指旧地,当年的赤壁战场。神游,于想象、梦境中游历。</p><p class="ql-block">14.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句。华发,花白的头发。</p><p class="ql-block">15.一尊酹江月:古人祭奠以酒洒地祭奠。这里指洒酒酬月,寄托自己的感情。尊,通“樽”,酒杯。还,交还、偿还、归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