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地毯情缘

香橙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引 子</b></p><p class="ql-block"><b> 在农村接收再教育两年,经过和田地区招干考试,我被录用为国家干部。原知青队带队干部银行办公室主任对我说,看到银行录取名单里有我,让我到人事局拿通知书过来报到。我到人事局拿到的通知书上的分配单位是:和田地区地毯厂,我诧异了一下,立刻明白被掉包。我义无反顾地拿起人事局的干部介绍信来到和田地毯厂报到。我被分到办公室任文书。由此开始了六年的和田地毯厂工作生涯。</b></p><p class="ql-block"><b> 有人说,缘分天注定。我想我和地毯厂的缘分应该就是天注定。</b></p><p class="ql-block"><b> 经水流年,细缝流沙。时光荏苒,岁月如歌。</b></p><p class="ql-block"><b> 回首往事,细数时日,已是三十余年。经年过往,常在梦里倾听玉龙喀什河的涛声。美轮美奂的地毯图案也总是在眼前晃悠。每次到和田探亲,总会去看看昔日的地毯厂,还必须到每个车间都去看看。那熟悉的场景,总是会在心底荡起记忆长河里的波波涟漪。</b></p><p class="ql-block"><b> 壬寅年大年初一开始写这个回忆,初八写好。整个春节期间的思绪都徜徉在地毯厂七十年代初的历史节点上,流连忘返,从记忆中寻找着曾经地毯厂的点滴记忆。当然也在网上找了一些地毯厂的资料补充其中。所幸有巫素娥、刘映成、倪立伟、姬燕辉、丁敢、田学章、朱剑虹、桑丽丽的鼎力相助,提供了大量的历史文件和大量的历史图片和近几年的团聚照片,使美篇内容更加充实和丰满。</b></p><p class="ql-block"><b> 因历史已久远,记录的人和事,不一定准确,请多包涵,同时也欢迎提出宝贵意见。</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  (下面的视频资料,是七十年代初,和田地毯厂创业奋斗的珍贵历史画面)</p> <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个视频中有一段是和田地毯厂的珍贵历史画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地毯厂简介</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厂地处和田市玉龙喀什河东岸,坐北朝南的一片低矮建筑群。东邻和田外贸车队,北邻驾校,西临玉龙喀什河,向南是一条马路,直达玉龙喀什河大桥向东的大路。</b></p><p class="ql-block"><b> 从玉龙喀什河大桥向东行走300米左右,再左拐行走1000米左右即到地毯厂。</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厂距离玉龙喀什河河床的直线距离,大概只有300米左右。在夏季水流充沛的季节,站在地毯厂你就会听到不绝于耳的水流涛声。</b></p><p class="ql-block"><b> 地毯厂有两个大院,生活大院和生产区大院。进生活区大门东侧有个大概角度有45度的高坡,是用水泥做的地坪,上了坡即是地毯厂生产区大门。大门左侧是保安室,右侧是广播室。一条通往生产区的路,路左边是办公室,路右边是集体宿舍。路边种植着高大的钻天杨。</b></p><p class="ql-block"><b>  进大门顺厂区大路走200多米处,就是个小广场,广场的中央用红砖砌的有一个小花池,沿着花池一周是用低矮的小柏树做装饰,花池里的花在绿色的衬托下娇艳的开着,有红色、白色、粉色等花朵,很是好看。</b></p><p class="ql-block"><b>  小广场北侧一条小路,通往平毯车间、图案室、医务室、织毯车间、洗毯车间、梳纺车间;小广场东侧的一条小路,通往原料库、机修车间、电工班、成品库;小广场南侧是个小卖部。</b></p><p class="ql-block"><b>  生活区大院在地毯厂的西、北方位。有职工食堂、小电影院、车队等。还有几百个汉族和维吾尔族职工混住的宿舍区。宿舍区房屋都是砖混结构的平房。</b></p><p class="ql-block"><b>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和田地毯厂是和田地区外贸龙头企业。经常有外宾光临买地毯。曾有外宾笑谈,只知道中国有和田,和田有地毯,不知道有乌鲁木齐。</b></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和田地毯往昔</b></p><p class="ql-block"><b>  新疆是世界地毯的发祥地,新疆地毯素以历史悠久、技艺高超而驰名于世,是新疆传统的民族工艺美术品,是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和田是新疆地毯的故乡。</b></p><p class="ql-block"><b>  早在清代时期,和田地毯就已经是地方官吏用来进贡朝廷的贡品之一。至今在故宫博物院中还陈列着当年出产的和田地毯。</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凭借着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匠人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驰名中外。而且其作为新疆地毯的代表作品而言,历史非常悠久,在古籍中有记载,两千多年前的和田就盛产地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地毯厂接待贵宾</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厂是和田国营工业企业,是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工业,是和田地区龙头企业。故此,只要来和田的重要贵宾,都会来和田地毯厂参观或购买地毯。</b></p><p class="ql-block"><b> 1965年,陈毅来到和田地毯厂参观;</b></p><p class="ql-block"><b> 1970年,柬埔寨西哈努克来到和田地毯厂参观;</b></p><p class="ql-block"><b> 1972年,聂荣臻来到和田地毯厂参观;</b></p><p class="ql-block"><b> 1974年,西藏的班禅来到和田地毯厂参观;</b></p><p class="ql-block"><b> 1978年,胡耀邦来到和田地毯厂参观;</b></p><p class="ql-block"><b> 1983年,赵紫阳来到和田地毯厂参观。</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和田地毯荣誉榜</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1983年北京全国出口商品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广泛的赞誉和好评。和田地毯出口到北美洲、欧洲、亚洲等20多国家和地区。人民大会堂新疆厅铺设的就是和田地毯。</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在在1990年广州中国旅游购物节上,植物染色地毯、毛经毛纬手工地毯、天然色手工等三个优质品种地毯均获得国家旅游局、轻工业部、商业部颁发的天马奖、天马银奖。 </b></p><p class="ql-block"><b> 2003年和田地毯厂生产的“和玉牌”和田地毯系列产品被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协会授予“中国绿色建材名优品牌”荣誉称号。</b></p><p class="ql-block"><b> 2006年,和田地毯的纯羊毛手工地毯系列产品被新疆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评为新疆名牌产品。</b></p><p class="ql-block"><b>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和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时,和田地毯厂制作的大型艺术挂毯《天山欢歌》和《美丽的喀纳斯》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礼物分别赠送给香港特区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的纪念礼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和田地毯特色</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属东方民族手工地毯体系,主要产于和田,故名"和田地毯"。和田地毯用料考究,织工精细,是当今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之一。它所用的和田羊毛纤维粗细适中,弹力大,拉力强,有丝一样的光泽,抗变性好,不掉毛,手感好,织成地毯质地挺实,富有弹性,经久耐用,防潮抗腐,长期铺用,光泽持久不退。</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图案别致,独具风格,色调高雅,在图案结构上充分体现了东方民族的艺术特色,尤其是维吾尔族的艺术特色。多以植物的花、果、枝叶及饶有风趣的各类动物为纹样的基本造型、加以扩张变型,并辅以有变化的几何形纹理而构成。图案设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组织形式多为格律体。和田地毯按图案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八大类:阿娜古丽(石榴花),夏姆努斯卡(蜡花式),开力肯(波浪式),伊朗努斯卡(波斯式),卡斯曼(散点排列式),艾地亚努斯卡(洋花式),拜西其切克(五枝花式)和博古式。.除此八类外,还有拜垫毯及近代设计纺织的人物、花鸟和风景挂毯,各具特色。</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具有浓烈的当地色彩和民族风格,被称为别具一格的“东方式”地毯。其主要特点为:边框多层、几何图形内多填入丰富且多变的纹饰、整体的结构严整还富有自己的韵律、组合形式多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的主要产品从密度上分有三百六十道、四百道、四百五十道、五百四十道、七百二十道、九百道等;从染色上分有化染工艺地毯、植染工艺地毯、本色地毯;从构图上分,人物地毯、风景地毯;从形式上分,有挂毯、铺毯、拜垫毯、褥毯等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地毯工艺</b></p><p class="ql-block"><b> 新疆织毯艺人有一种特殊的技艺,他们不用绘图,不需看样,只凭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就能织出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花纹图案。这些织毯技艺都是世代相传,并且在长期的劳动创造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b></p><p class="ql-block"><b> 地毯厂最早的织毯工,所织图案都是从祖辈传承下来的,没有图纸,图案都在大脑中。织到哪里换色、织到哪里开始下一个图案全在大脑中。用现在的思路,这样的织毯工艺应该申遗。</b></p><p class="ql-block"><b> 地毯厂生产工艺流程:洗毛-梳纺成羊毛粗纺绒线——用蒸汽对绒线染色烘干——织毯——修整——成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和田地毯厂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厂成立于1950年4月15日,是由解放军十五团协助筹建和田地毯厂。</b></p><p class="ql-block"><b>1950年——1963年厂长是薛思忠</b></p><p class="ql-block"><b>1963年——1965年厂长是段瑞庆</b></p><p class="ql-block"><b>1965年——1969年厂长是朱茂君</b></p><p class="ql-block"><b>1970年——1971年厂长是杨金亭</b></p><p class="ql-block"><b>1970年——1975年厂长是田雪章</b></p><p class="ql-block"><b>1976年——1978年厂长是鲜今朝</b></p><p class="ql-block"><b>1979年——1982年厂长是段瑞庆</b></p><p class="ql-block"><b>1983年——1985年厂长是陈良善</b></p><p class="ql-block"><b>1986年——1987年厂长是陆军</b></p><p class="ql-block"><b>1988年——1990年厂长是田学章</b></p><p class="ql-block"><b>1991年——1992年厂长是宋文祥</b></p><p class="ql-block"><b>1991年——1995年厂长是孙公祥</b></p><p class="ql-block"><b>1995年——1996年厂长是乃比江</b></p><p class="ql-block"><b>1997年——2002年厂长是买迪江</b></p><p class="ql-block"><b> 2003年地毯厂通过买断改制成个体企业,厂长买迪江</b></p><p class="ql-block"><b> 地毯厂改制后领导班子结构:</b></p><p class="ql-block"><b>董事长,买吐送阿布拉</b></p><p class="ql-block"><b>副董事长、书记:姬燕辉</b></p><p class="ql-block"><b>董事、工会主席:图尔贡·塔伊尔</b></p><p class="ql-block"><b>董事、生产部长:伊地力斯·买吐送</b></p><p class="ql-block"><b>董事、财务部长:阿伊怒尔·莫拉伊富</b></p><p class="ql-block"><b>监事会主席:阿布地夏提·阿布都热合曼</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职工结构</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厂的职工结构,以维吾尔族员工为多数,其大多数均为手工艺工匠。有为数不多的汉族干部及部门管理人员。厂部干部均为地区外贸局任职任命,其中少数民族干部占比也比较高。</b></p><p class="ql-block"> <b> 一九六六年,一批甘肃孤儿来到地毯厂,成为地毯厂新生力军。</b></p><p class="ql-block"><b>  七十年代初期,有一部分江苏南京、苏州知青从农场陆续到地毯厂工作。这些知青从小都是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大城市,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曾拥有过优越的生活,又在农场锻炼了几年,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的到来对地毯厂来说,各个工序的生产都得到进一步规范和优化,同时极大提升了工厂整体素质,从而调动全体员工生产积极性。</b></p><p class="ql-block"><b>  七十年代末,我们这批60个曾生活在和田城市的下乡知青,分配到地毯厂,成了又一批新生力量。江苏知青在我们面前是老员工,是我们各个岗位名副其实的师傅。我们这些涉世未深的热血青年,江苏知青师傅们从做人、做事、工作等方面都给我们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力量。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全厂机构和人员分布</b></p><p class="ql-block"><b> 八十年代初的和田地毯厂处鼎盛时期,拥有880余员工。内部机构有:厂办、办公室、工会、计划科、供销科、行政科、财务科、图案室、洗毛车间、梳纺车间、染坊车间、织毯车间、洗毯车间、平毯车间、成品车间、原料仓库、成品仓库、机修车间、医务室、车队、小卖部。</b></p><p class="ql-block"><b> 当时厂部的厂领导有:厂长陈良善、副厂长于维彪、维族副厂长斯拉木、维族女副厂长肉孜奴孜汉 。</b></p><p class="ql-block"><b> 办公室的科长是王庆芳、保卫干事连亚平、翻译克优木,我当时是办公室文书,负责内收发、外收发、档案管理以及办公室的一些杂事。</b></p><p class="ql-block"><b> 工会主席是梁怀英、工会宣传干事桑丽丽。</b></p><p class="ql-block"><b> 计划科科长王月芝,科员唐桂香、田学章、徐薇珊。</b></p><p class="ql-block"><b> 供销科科长是张道龙、副科长是宋文祥;科员有朱大伟、屈玉山、黄佩玲、康健、夏文和、曹建江、史双德。</b></p><p class="ql-block"><b> 行政科科长魏以田、科员有费昌超、陆蓉珍。</b></p><p class="ql-block"><b> 财务科科长曹锡先,科员有刘映成、周银先、雷祝英、王作为、小买买提明。</b></p><p class="ql-block"><b> 图案室主任是陆军、图案员有溪淡华、陈翠珍、李学斌、卢波、庄广伟、买买提明、巫素娥、李彦、刘晓玫、陈素卿、张玲、霍乐平。 </b></p><p class="ql-block"><b> 洗毯车间主任张长喜、化验员:张玲玲等。</b></p><p class="ql-block"><b> 梳纺车间:主任伏寿祥、副主任朱树文;车间员工:钱家梁、宗福坤、杨瑞珠、金润林、沈复明、汤国钧、田杏珍、孙公祥、倪立伟、单业均、贺超、袁湘桃、彭燕、姬燕辉、刘新霞、张晓玉、王新广、杜春兰、蒋晓玲、权玉梅、张东华、郭树梅、姜玲、李晓丽、段玉琼、张晓玉、高月英、图尔贡江、董新兰、陈云芳、安艳霞、王红莲、蔡延喜、李振祥、潘亚文、曹会英、王乃香、毛富鑫、王瑞存、张应发、蔡菊英、蔡正西、乃比江、排孜来提、托合提肉孜、阿提克木、胡宏军等。</b></p><p class="ql-block"><b>  织毯车间主任张凤英,员工:陆琼华、余永芳、林丽君、李美兰、田秀兰、周金娣、黄瑞秀、徐翠仙、陈淑媛、李玉梅、黄丽华、陈秀兰、陈云芳、叶民忠、穆文英、徐蓉琪等。</b></p><p class="ql-block"><b> 平毯车间主任伊地力斯,员工:陆桂兰、周惠珍、邹珍华等。</b></p><p class="ql-block"><b>  染坊:王家忻、李守桂。</b></p><p class="ql-block"><b>  机修车间主任王克佐、鲁德发、俞建新、陈兆华、杨万兴、蒋建根、陆奇峰、陈义鹏、单叶均、姜玲、丁诚年、泰水成、秦木成、徐铁柱、韩双生、韩雷生、冯建。化验员:王虹、曹丽华等。锅炉房:鲁延西</b></p><p class="ql-block"><b>  电工班主任朱剑虹、徐爱华、赵玲、刘彩莲、秦水成。</b></p><p class="ql-block"><b> 医务室:医生:依玛拉汗、卡特洛夫,护士:胡桂花、钟莉。</b></p><p class="ql-block"><b> 原料仓库保管员:伏寿泉。</b></p><p class="ql-block"><b> 成品库保管员:郭宝才。</b></p><p class="ql-block"><b> 原毛库房:康永红、杨宗寿。</b></p><p class="ql-block"><b> 车队队长丁敢,驾驶员:齐保文、刘作福、徐小刚、李世民、张经荫、安平、米信伯、郭要力、王开英、李有才。</b></p><p class="ql-block"><b> 电影放映员:苗连英</b></p><p class="ql-block"><b> 食堂厨师:马金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在地毯厂的工作生活</b></p><p class="ql-block"><b> 我的工作是文书兼内收发、外收发。厂里各部门的报纸、杂志也都由我分发。基本每天我都要到厂里的各个部门走一遭,有时是发个什么通知,有时是送送报纸啥的。</b></p><p class="ql-block"><b> 我还分管档案工作。地毯厂的档案只有文书档案、人事档案。我参加了和田地区档案馆的业务培训,回来后按照“卷”的整理办法,整理了地毯厂的文书档案。</b></p><p class="ql-block"><b> 厂职工食堂早、中、晚餐都有丰富的美食供应。</b></p><p class="ql-block"><b> 厂里有医务室,头疼脑热的或受伤,都可以及时救治。</b></p><p class="ql-block"><b> 厂里有小电影院,经常放电影,丰富职工家属业余生活。</b></p><p class="ql-block"><b> 厂里有锅炉房,每年冬天都有暖气供应。</b></p><p class="ql-block"><b> 在地毯厂工作还算轻松,大家都没有压力,也没有什么工作需要加班。</b></p><p class="ql-block"><b>  因和田地毯厂距离和田市有7公里左右。早晚都有大卡车往返和田市区和地毯厂接送职工上下班。</b></p><p class="ql-block"><b>  有时为了方便也会骑自行车上班。我们家当时住在和田地区建筑公司。沿途经过图书馆、银行、公安局、邮电局、百货大楼、红旗商店、大巴扎、干果厂、毛厂,再驶过玉龙喀什河大桥。沿途风景美不胜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人员流失</b></p><p class="ql-block"><b> 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陆续有人提拔或调出。有调出到和田市区其他单位的,也有调出到内地。</b></p><p class="ql-block"><b> 根据国家对知青返城政策,江苏知青基本都陆续回到自己故乡城市就业。 </b></p><p class="ql-block"><b>  1985年8月,我收到江苏省淮阴丝织厂的调动通知。经领导同意后,让我向姬燕辉交接了工作。从此结束了6年的地毯厂工作生涯。</b></p><p class="ql-block"><b>  2015年,我回和田探家。去看地毯厂时,才知道和田地毯厂已经改制成私企。我们那批60个青工已经基本都离开了地毯厂,只有姬燕辉还坚守在地毯厂。届时姬燕辉已经是地毯厂书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微信聚首</b></p><p class="ql-block"><b> 2017年微信开始盛行。</b></p><p class="ql-block"><b> 巫素娥在建立“和田地毯厂”微信群时,就把我拉进了群。一进群,就看到那么多的熟悉名字,恍如见到隔世重逢的亲人,那种感觉如似意外邂逅而惊喜不已。那久别重逢的欢畅使大家都沉醉其中。</b></p><p class="ql-block"><b> “你现在在哪里?”</b></p><p class="ql-block"><b> “这么多年你都好吗?”</b></p><p class="ql-block"><b> “把电话号码给我”</b></p><p class="ql-block"><b>  这样的对话比比皆是,每天都会发生。</b></p><p class="ql-block"><b>  这样的对话亲切感人却又是那么得耐人寻味…… 每一份类似这样的问候中,都会藏着一份对重逢的喜悦之情,对过往坦然面对的释然之情,以及对未来情谊的憧憬之情……</b></p><p class="ql-block"><b> 巫素娥是个合格的群主,她担当起了地毯厂友谊的桥梁。她积极把与她有联系的地毯厂人都拉进了群。几年来,陆陆续续进群的已经有71人。</b></p><p class="ql-block"> <b>群是个集体, 也是一个家,是知识的海洋,是心灵的港湾,是休闲开心的驿站。</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南京、苏州再聚首</b></p><p class="ql-block"><b> 2018年,微信群主巫素娥率连亚平、倪立伟、秦水成、张晓玉、刘新霞组团来江苏南京、苏州与和田地毯厂同时相聚。</b></p><p class="ql-block"><b> 一时间在海南的李彦、在福建的刘晓枚、在扬州的赵玲、在武汉的刘彩莲、 在浙江的张靖、在淮安的我都相约赶到南京、苏州与大家相聚。</b></p><p class="ql-block"><b> 我们在南京与刘映成、陆桂兰、蒋小玲、陈淑媛、李玉梅、夏文和、胡宏军、毛福鑫、高月英、徐翠仙、李志锋等相聚一堂,共叙友情。</b></p><p class="ql-block"><b> 我们在苏州与朱树文、杨瑞珠、费昌潮、田杏珍、陈义鹏周惠芬、周金娣、张东华、朱剑虹、张茹倩、杨万兴、林丽君</b></p><p class="ql-block"><b>沈复明、周云仙、陆蓉珍、陆琼华等相聚一堂,共叙友情。</b></p><p class="ql-block"><b> 每到一处,曾经的地毯厂人都会用最热情、最好的礼仪接待这些地毯厂的八方宾客。</b></p><p class="ql-block"><b> 久别重逢的我们见面后,拥抱着、欢笑着、寒暄着、互相端详着、互相询问着、互相述说着。促膝长谈分别这么多年各自的变化。</b></p><p class="ql-block"><b> 酒桌上,我们品尝苏州美食的同时,举杯换盏,觥筹交错,把酒言欢。朱剑虹师傅拿起相机,用各种角度抓拍历史瞬间。大家在欢笑中合影留念。</b></p><p class="ql-block"><b> 晚上我们下榻的酒店里,也是热闹非凡。大家都在各个客房来回穿梭着,意犹未尽地进一步交流着。我和赵玲、李彦、刘晓枚住一个客房,我们把床合并起来,在一张大床上尽情的聊天。聊到半夜,我困的眯着眼还在聊天。</b></p><p class="ql-block"><b> 是的,自从我们离开了地毯厂,都天各一方,相隔甚远。都在为了各自的生活而奔波忙碌,见面困难。这次见面了,尽情享受着来之不易的相聚。</b></p><p class="ql-block"><b>  三十多年了,曾经的中年人,现在变成70多岁的老人,他们都已儿孙满堂,享受着儿孙绕膝的晚年生活;曾经的青年变成50—60岁的中老年,有的还在上班,有的已经加入到带孙辈的行列。</b></p><p class="ql-block"><b>  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华。虽每张欢笑脸上都不同程度的刻上了岁月的痕迹,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和田地毯厂人之间的情谊却渐深渐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小聚会再延续</b></p><p class="ql-block"><b> 和田地毯厂的同事,大都居住在和田、乌鲁木齐、南京、苏州。虽然是天南海北,但聚会不断。</b></p><p class="ql-block"><b> 康健、姬燕辉、丁敢都曾来江苏游玩,我都赶到南京与他们一起聚会聊天,共述别后情况,追忆地毯厂的种种趣事。</b></p><p class="ql-block"><b> 赵玲、倪立伟、蒋晓玲、刘映成、陆桂兰均来淮安看我,我也去扬州看过赵玲。</b></p><p class="ql-block"><b> 乌鲁木齐的巫素娥、孙公祥、倪立伟、康健、单业均、张晓玉、李晓丽、秦水成、李新慧他们也经常聚会。</b></p><p class="ql-block"><b> 正所谓,友谊情深越走越亲。</b></p> <p class="ql-block"><b>  2018年5月丁敢去内地旅游,又专程去南京苏州看望地毯厂的老朋友,受到厂友们的热情接待。回到乌市又受到乌市厂友巫素娥,李小莉等人的招待相聚,和大家共同欢共述友情,使我们建立的友谊又开新花。南京苏州扬州的陆挂兰,扬瑞珠,蒋小玲,赵玲也前后到乌市,和田旧地重谢拜访大家,也受到家人们的热情接待,真是厂友遍全国,互访情不断!在这是我们也要感谢,群主巫素娥为大家建立地毯群,把天南地北,全国各地的厂友们联络在一起,为增进我们的友谊,起到的重要作用,厂友们让我们携手并进,共享美好的未来,友谊万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b> 在和田地毯厂群里,每天都会有清晨问候,每天都会有好贴分享,每天都会有读帖后的点赞。</b></p><p class="ql-block"><b> 根据每个人关注点的不同,有分享国家大事的,有分享调整工资的,有分享和田新闻的,有分享音乐的……大家都把自己感觉最好的帖子分享到地毯厂群里,供大家欣赏。</b></p><p class="ql-block"><b> 虽然大家远隔千里,在微信群里每天都能看到彼此,就似乎都近在眼前。</b></p><p class="ql-block"><b> 余生,能有这样一群同伴快乐前行,是多大的幸事啊!</b></p><p class="ql-block"><b> 有一首歌能代表我此刻的心情,就是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b></p><p class="ql-block"><b> “怎能忘记旧日朋友</b></p><p class="ql-block"><b> 心中能不怀想</b></p><p class="ql-block"><b> 旧日朋友岂能相忘</b></p><p class="ql-block"><b> 友谊地久天长</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三十多年来,每当在商店里看到地毯,总是要多看几眼。总是煞有介事的专家似的要简单判断一下是化纤地毯还是羊毛地毯,看看是多少道的地毯,看看图案是硬花纹还是软花纹,看看是新疆地毯还是天津地毯,最后还要用脚踩踏一下,看看地毯的回弹。</b></p><p class="ql-block"><b>  我家就铺有两条和田地毯厂的地毯,一条是5平方左右的,一条是2平方左右的。他们一直伴随了我30多年,今后也还会伴随我的余生。</b></p><p class="ql-block"><b>  虽然离开地毯厂已经三十多年,但地毯厂似乎离我还是那么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