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西岸徒步游之四-徐汇段

金鱼

过了日晖港桥就进入黄浦江西岸徐汇段了。 来西岸,去发现。/日晖港黄浦江入口。 <b>上海西岸,迈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b>。徐汇滨江北起日晖港,南至关港,岸线长度约11.4公里。这里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沿江分布着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码头、上海飞机制造厂、龙华机场、中航油、上海水泥厂、白猫集团、上粮六库等重要的物流仓储和生产加工企业。把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2017年黄浦江两岸45公里贯通的契机,推动地区城市更新,建成8.4公里驱车看江的景观大道、50万平方米世界级滨江空间,实现8.95公里"三道"贯通,努力打造最开放、最便捷、最绿色、最具魅力的开放空间、生态空间和人文空间,促进"水、绿、人、文、城"的融合发展,获得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公众心目中首屈的跑步圣地。作为上海重点功能区之一,上海2035总体规划中承载创新、创意、文化等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高品质中央活动区,徐汇滨江以"西岸"为地区品牌,正以世界级滨水开放空间、亚洲最大规模艺术区、国际创新创意产业群为愿景,打造迈向全球城市的卓越水岸。 <b>辉煌与梦想,徐汇滨江。</b>徐汇滨江地区东临黄浦江,北起日晖港,南至徐浦大桥,西至宛平南路-龙华港-龙吴路,是上海市"十二五"六大规划重点建设功能区之一。<br>徐汇滨江北区是上海重要的老牌工业区和物流港口,百年以来,它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和国家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变强的过程。在这个工业区里兴衰起落着许多著名工厂:中美合资的"实宏造纸厂",中国第一家湿法水泥厂"上海水泥厂",四十年代亚洲第一大机场"龙华机场",政府主导并运营一个世纪的"南浦站"(原日晖港站),承载中国民用大飞机梦想"运十"的"上海飞机制造厂",爱国实业家创办的"永星制皂厂"(现和黄白猫集团公司),代表精神面貌的中国水上运动项目发源地"划船俱乐部",一度供应上海和江浙全部工业、民用煤炭的物流港口"北票码头"。<div>新世纪滨江区开发改造之后,徐汇滨江74平方公里"处女地"沿江岸线将建起一条南北贯通的滨江绿化带,成为上海沿黄浦江最长一条不间断的绿色走廊。<br></div> <b>上海市划船俱乐部。</b>始建于1953年,原址在南苏州河路76号划船总会。现上海市划船俱乐部位于龙吴路1594号,占地70 余亩,1958年建成之初堪称亚洲第一、全国之最。具有500多米开展水上活动的岸线。也是新中国第一个水上运动基地,是中国户外水上运动的发祥地。 划船俱乐部70年代曾多次举办组织声势浩大的万人泅渡黄浦江,总人数达80余万。成为一代上海人心中永恒的记忆。1988年-1995年为8000多名海轮水手进行技术培训,此外还培养了一大批水上运动爱好者。目前划船俱乐部主要承担摩托艇项目的训练和比赛。 <b>和黄白猫-1948。</b>1948 年民族企业家赵春咏凭借多年制皂经验和设备创立永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当时的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成为制皂领域的知名企业。1955年政府给予永新厂资金扶植并更名为公私合营上海永星制皂厂,生产肥皂以及油脂、甘油等日用化工产品。 1960年永星制皂厂制成可洗涤多种织物的"上海牌"合成洗涤剂,大受欢迎。1年内产量翻了26倍。1961年改名为上海永星合成洗涤剂厂。1961年9月永星制皂厂建成国内第一座大型喷粉塔,1963年生产出"白猫牌洗衣粉"。从此"白猫"系列产品畅销全国数十年。成为中国民族洗涤业的代表。2001年白猫集团完成资产置换,收购上海牙膏厂并拥有了前身为"三星牙膏"的"中华牙膏"品牌。同年"联合利华"将其品牌租借。2006年白猫集国与和记黄埔中国有限公司联合组成和黄白猫有限公司。2008年共同增资10亿元进行发展。 <div><b>龙华机场1917</b>。龙华机场是中国民航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运营时间最长的机场。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机场,始建于1917年,1922年被称"龙华飞行港",1927年改为陆军机场,1929年6月改为民用机场,龙华机场是著名的"中国航空公司""欧亚航空公司"的诞生地。40年代曾为东亚最大的国际机场。1952年也成为了新中国的航空门户。由于龙华机场靠近市区,从1966年8月起航班飞机转场虹桥国际机场起降。此后的龙华机场主要担负试飞和中型机训练及通用航空飞行。</div> <b>上海市政沥青二厂1959。</b>1959年上海市政府在喜泰路征田50 亩办材料加工厂。1962年4月工厂改为石料沥青产品加工站。1973年8月城建局批准城市材料加工二厂。1979年因宝山钢铁总厂需要,组建沥青砼二厂,隶属市政工程材料公司。1991年2月市政工程材料公司和市政工程机械施工公司合并。 <b>实宏纸业1949。</b>实宏纸业在解放前是宏文机器造纸厂,占地约155亩,1946年开始规划建造,1949年基本建好。由美国工程师负责设计,普遍采用当时先进的钢结构建造。1985年进行了扩建和改建,当时的建设比例占全部建筑量的60%。该厂开始是私人企业,1995年由美国实耐格亚洲有限公司和上海宏文造纸厂合作组建上海实宏纸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纸包装产品及原纸材料。 <b>北票码头1929。</b>北票码头建于1929 年,为北票煤矿公司投资建设的2座浮码头,全长1200米。1937 年日军侵占后,浮码头被拆走。1948年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改建为钢筋水泥码头。解放后上海港务局对北票码头进行大规模更新改造。1956 年港务局将北票码头改建成上海第一座水陆联运码头。70、80年代承担龙华地区煤炭供应及水铁中转任务的码头。1984年更新了塔吊、传送带等设备。煤炭装卸公司曾经是上海港最大的媒炭装卸专业企业,承担上海工业生产、生活用煤的装卸储存和江、浙、闽等省用煤的中转任务。 南浦站1907。南浦站始建于1907年2月,最早名为日晖港货栈,位于黄浦江的支流日晖港附近。主要依托黄浦江及码头,从事煤炭、木柴等装卸。1937年改称为日晖港站。抗日战争胜利后,专营整车货运。1953年和1956年经过两次大规模改造,1958 年经铁道部定名为上海南站。南浦站曾经是上海铁路地区唯一拥有自备专用码头的车站,具有独特的运输优势。 南浦站仓库月台,北二线仓库。 <div><b>上海水泥厂1920。</b>上海水泥厂始建于1920年,是著名爱国实业家"火柴大王"刘鸿生等人创办的,是中国第一家湿法水泥厂。上海水泥厂曾经是中国民族工业的象征。其生产的"象牌水泥"质优价廉,在与日本进口水泥品牌的竞争中屡屡获胜,上海海关楼和国际饭店等均用象牌水泥建造。水泥厂房及建筑物面积8.69万平方米,沿黄浦江黄金岸线长1000米,设有百吨至五千吨级的码头10座。1954年上海水泥厂实行公私合营,属上海市重工业局领导。1956年天祥水泥厂并入上海水泥厂成为四车间。1958年上海水泥厂首先扩建第一水泥车间和新建第二水泥车间。1986年上海水泥厂获得国家对老水泥企业的优惠政策,新建一条145米湿法生产线和引进一条日产2000熟料窑外分解干法生产线,在"八五"计划期间建成投产。</div> 幸福林。 幸福林景色。 幸福林景色。 雕塑。 建造中的"星美术馆"。 遥望卢浦大桥。 水岸汇。 江边建筑。 滑板广场。 滑板广场。 何先生匆匆赶来,走的热了,已经把外套脱了。 <b>大吊车。</b>此处原来是北票码头。<div>上图的建筑可能是龙美术馆(西岸馆),但当时没有引起我注意,没有看到馆名,回家查了以后,觉得有点像。</div> 看见海事塔了。 此处对岸景色。 龙腾路上的建筑。 上图:咖啡馆。<div>下图:大吊车和远去的卢浦大桥。</div> 上图:江边的艺术造型。<div>下图:龙华港桥。</div> 海事塔越来越近了,龙华港到了,龙华港桥挺大的。 龙华港桥和海事塔。 上图:龙华港。<div>中下图:龙华港桥桥面。</div> 中国海事塔,像不像话筒。 <b>上海黄浦江徐汇滨江水利风景区概况。</b>黄浦江,上海的母亲河,太湖流域最重要的行洪排涝通道之一,集防洪、航运、灌溉、供水、排水、旅游多功能为一体,蜿蜒曲折、冲刷滋养、历史积淀,抚育了充满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依水而建,向海而兴,从不起眼的小渔村,到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写尽了江河与城市的传奇。在美丽的黄浦江畔,上海中心城区,有一段最富代表性的岸线-徐汇滨江。它见证了浦江变迁的历史,见证了民族工业的辉煌,也见证了上海在建设人民城市、打造五个中心过程中的蓬勃雄心与殷切之情。<div>黄浦江徐汇滨江水利风景区,是上海"一江一河"十四五规划中两个黄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级领导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景区东临黄浦江,北接黄浦区,南至闵行区交界,西至宛平南路-龙华港-龙吴路,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徐汇区黃浦江水域面积2.6平方公里。景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较低。景区依托的黄浦江,是上海的地标河流与重要水道,也是长江汇入东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景区区位条件优越,文化底蕴深厚,交通联系便捷。作为上海2035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高品质中央活动区,如今这里正以"上海西岸WEST BUND"为名,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徐汇滨江水利风景区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自2008年起,把握世博、黃浦江两岸贯通两大契机,着力实现水利设施的提升与沿岸功能的转换,建设8.4公里千年一遇防汛墙、5座景观桥架,卢浦大桥至徐浦大桥8.95公里沿江公共开放空间全线贯通并向市民开放。2015 年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誉为"上海国际马拉松"最美赛段。以"规划引领、文化先导、生态优先、科创主导"为原则,徐汇滨江水利风景区依托黄浦江水利工程。积极布局美术馆大道,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推进"一港一谷一城一湾"4个百万级产业载体群建设,在AI+ART深度融合的"双A"引擎持续驱动下,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融合发展示范区。</div> 中国海事船。/龙华港船闸。 世博友谊林及雕塑。 水上栈道,人们悠闲地坐在那里晒太阳。 江边步道。 江边步道。 <b>黄浦江演变及沿岸发展概况。</b>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流经青浦、松江、奉贤、闵行、徐汇、黄浦、虹口、杨浦、浦东新区、宝山10区,至吴淞口注入长江,全长113.4km。黄浦江水系承太湖总泄水量的78%,为太湖水系最重要的注入长江水道。位处长江三角洲前缘,水势平缓,深受潮汐影响,进潮最大流速可达每秒2米,退潮最大流速为每秒1.8米。黄浦江是上海市居民主要生活用水及工业用水的水源,且具航运、排洪灌溉、渔业、旅游、调节气候等综合功能。上游江水可供生活用水,龙华以下以航运功能为主,江面宽约550米,最大水深17.4米,航道最浅处水深9.1米。作为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不仅是上海灿烂文化的象征,也是上海历史的见证,她承载着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末来。<br>传说,黄浦江曾是一条雨多泛滥、雨少干旱的小河浜。战国时期,楚令尹黄歇来到这里,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入长江口,泻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早涝皆收,安居乐业。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黃歇浦,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宋代以后改名为黄浦江。据清同治《上海县治》记载,明永乐年间,户部尚书夏原吉疏浚黄浦江,汇合吴淞江,引太湖水经由黄浦江直接注入长江。著名官员海瑞也曾主持上游区域修坝建闸,使上游来水大多北折改走黄浦,冲刷了吴淞江下游河床,使黄浦江逐渐稳定下来,形成了黄浦江400~700米宽的河道。与此同时,吴淞江经常改道、逐年萎缩,河口由原来的几百米至几公里宽度,萎缩成不足100米宽的河道(现苏州河),成为黄浦江的支流,史称"黄浦夺淞"。依托壮阔的黄浦江,清康熙年间一开海禁,即在上海设立江海关,成为四大口岸之一,进出船舶倍增。到鸦片战争前夕,上海港成为全国最主要的江海中转枢纽港,内贸吞吐量跃居全国首位,城市依港而兴,人称"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上海开埠以后,依托水运优势,黄浦江畔船舶修造、交通运输、传统工业等产业兴起,两岸建起煤炭、砂石料等各类码头,江岸逐渐成长为近代民族工业摇篮。<br>隨着上海城市发展黄浦江功能提升的需求,滨江区域环境面貌亟待改善。2003年"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计划"正式启动,徐汇滨江水利风景区拉开了区域功能结构转换与地区活力复兴的序幕。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黄浦江两岸由生产型岸线到生活型岸线,实现工业锈带到产业、生活秀带的华丽转变。2017年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滨水岸线公共空间全面贯通,滨江区域从"大开发"走向"大开放"。成为更加开放共享、更具品质魅力的活力水岸。<br> 上图:黄浦夺淞。<div>下图:<b>黄浦江治水名人-夏元吉(明)</b>。夏元吉(1366-1430年),字维喆。湖广长沙府湘阴(今湖南省湘阴县)人,祖籍江西德兴。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夏元吉升任户部尚书,主持浙西、苏、松治水事务并掌管财政,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浙西发大水殃及松江、苏州、嘉兴等6府,明成祖朱棣委任户部尚书夏元吉赴苏、松治水。夏元吉赴任后,立即考察灾情,踏勘地形,召集专业人士,制定了标本兼治的治水方案,实施两项工程:一是疏浚吴淞江上游南北两岸支流,实现分流,引太湖水经浏河过白茆河注入长江而入海。二是拓宽范家浜(位于今上海的南市附近)以通黄浦,以黄浦作为上游,范家浜、南跄浦作为中游和下游,引太湖水经这一水道入海。夏元吉的这一治水工程产生了三大效果。一是形成了黄浦、范家浜、南跄浦组成的新河道,这即如今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黄浦江形成之初,上游接与太湖相通的淀山湖,下游从川沙向东入海,后因径流冲刷,河口不断向北摆动,形成今天的由吴淞口入长江,成为长江下游的重要支流,至此80%的太湖水和浙西诸水通过黄浦江排泄入海。二是改变了上海地区河网格局。夏元吉治水后,原是支流的黃浦江成为了主流,而原来是主流的吴淞江则成了黄浦江的一条支流。三是黄浦江的名字记载于相关的史书中,黄浦江作为主要河流成为了上海的母亲河。</div><div><b>黄浦江治水名人-海瑞(明)</b>。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自号刚峰,明代凉山(今属海南省)人,明嘉靖举人,明隆庆三年(1569年)晋升都御史。自夏元吉治水,辟通黄浦江为上海地区主要河道,实现了黄浦江水系替代吴淞江水系,吴淞江作为黄浦江的支流,依然存在,但泄洪能力及河道功能口大大减弱,而且由于淤积严重,水灾频发,直接影响到黄浦江功能的发挥。晚明期间,穆宗帝委任海瑞巡抚应天(今南京)诸都,行部苏、松。海瑞认为"东南民事,莫先于水利"。他巡视苏、松后,看到吴淞江下游淤积严重,局部河段"几成平陆",严重影响黄浦江的泄洪,遂决定将自嘉定县黄渡艾祁至上海县宋家浜80余里的吴淞江疏浚,河面拓宽至15丈,与外白渡桥的黄浦江接通,从而奠定了吴淞江下游段(今苏州河)的河形。(注:现在的苏州河,即原来属黄浦江支流的吴淞江,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部分冒险的外国移民,经常由上海乘船,溯吴淞江到达苏州,就顺口称其为"苏州河",日积月累原本的吴淞江就被人们改称为苏州河)。<br></div><div><b>水生态环境建设概况。</b>徐汇滨江水利风景区着力强化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保护。遵循自然生态保护原则,对原有岸线采取保留、改造和拆除等相结合的方式,重建8.4公里生态堤岸,满足千年一遇防讯标准,堤顶高程6.2-6.5m。腹地较为开阔的区域,增设百年一遇防汛墙,提高分区防汛能力。沿岸空间,由昔日的工业厂区,转变为生机勃勃的公共绿地。丛生的水生植物,成为水鸟嬉戏、停留的安乐之所。钢闸门、渐隐式、斜坡式等多种类型防汛墙巧妙融入开放空间景观,构建安全、生态、人文相融的水利设施。景区滨水岸线设计基于"上海CORNICHE"设计理念,形成高区、低区两条景观带,构筑多层次、梯度式、一体化滨水空间。抬高市政道路达到千年一遇防汛标准,建设可以"驱车看江景"的景观大道,打造活力四射、标杆鲜明的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贯穿南北的亲水平台、景观步道、休闲自行车道、规划有轨电车,促进水、绿、人、文、城融为一体,使徐汇滨江成为"望得见江、见得到绿、品的到文化、享得到历史"的代表性岸段。<br></div> 此处对岸景色,最高的是SK大厦。 此处对岸景色,最高的是SK大厦。 雕塑。 西岸美术馆。 油罐艺术公园。 直升飞机,上海市无人机产业协会。这里原来是龙华飞机场。 遗存的旧码头。 旧厂房。 围墙内正在整修的别墅。 油罐和江边。 对岸景色,可以看到川杨河桥和太古里建筑。 上中图:对岸景色,可以看到川杨河桥和太古里建筑。<div>下图:隐约中看到了徐浦大桥。</div> 徐浦滨江这一段正在建设中。约在龙腾大道云锦路附近。 徐浦滨江这一段正在建设中。 施工铭牌。 龙腾大道上的建筑,上海民办位育中学。 过了天钥路桥,又可来到徐汇滨江了。 此处的徐汇滨江开阔。 徐浦大桥越来越近了。上图中对岸的灯塔,上次在黄浦江东岸徒步时我没有注意到,这次我隔江看到了。 江边的活动场所。 江边的活动场所。 张家塘港桥。 张家塘港桥。 春申港桥。 春申港桥。 春申港桥下的老建筑和灯塔。 上图:江边建筑。<div>中图:水岸汇<br><div>下图:前方的徐浦大桥和轮渡站。</div></div> 航标船。 上图: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航标处黄浦江船艇基地。<div>下图:江中的航标。</div> 徐浦大桥。 航标、轮渡站、渡船、徐浦大桥。 港口渡口,建筑很别致。 港口渡口和渡船。 过了港口渡口,向前走不远就到了淀浦河,徐浦大桥马上就要到了,胜利在望了。 徐浦大桥正下方是城市运营,应该会开辟成一个公交终点站。 徐浦大桥的雄姿。 徐浦大桥的雄姿。 徐浦大桥的雄姿。 徐浦大桥的雄姿。 徐浦大桥的雄姿。 徐浦大桥的雄姿。 上图:徐浦大桥滨江通道被一堵墙堵住了,不能再向前了。<div>下图:桥下的道路。</div> 徐浦大桥的身影。 徐浦大桥,烟囱状的柱子上面写着"海狮油脂"。 江边还在卸货的码头。 海狮油脂和东辰粮油。 江边卸货码头。 上图:何先生正在认真地拍摄。<div>中下图:淀浦河桥。</div> 淀浦河桥又名龙腾大道桥。<div>接下来我们乘坐西岸1路公交车,到龙耀路站,换乘11号地铁线,再换乘6号地铁线回家。因为处在12天的自我健康检测中,自觉不在外面吃饭,回家吃饭。到家已是晚上6点,步数为34369步,占领115位朋友的封面。</div><div>龙耀路附近的建筑非常现代化。</div> 现代化建筑。 现代化建筑。 现代化建筑。 现代化建筑。 现代化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