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幼儿的入学准备要注重身心准备、 生活准备 、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内容 ,而生活准备部分中提出:“要引导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和存放个人物品,指导幼儿逐步学会分类整理和收纳衣物、 图书 、玩具 、学习用品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积极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贯彻我园“自由、自然、自主”的教育理念,好习惯从小培养,苗苗二班开展了以收拾整理玩具为主题的幼小衔接活动。</p> 一、活动缘起<div>小班幼儿正处于好玩好动且规则意识薄弱的年龄阶段,容易被周围的新鲜事物、材料所以吸引,在一日生活中总会忍不住去动一动、玩一玩周边材料,拿取后忘记放回原处,部分幼儿还会忘记自己的游戏行为,他们的收纳与整理意识及能力都是较为薄弱的。<br>每次游戏找材料都找好半天,即使每次整理,但效果并不佳,并且在整理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问题。而这一现象引发了教师的思考:这是孩子们玩的游戏材料,使用和整理为什么不交给他们来管理呢?于是苗二班班本课程拉开了序幕。<br></div> <p class="ql-block">二、活动目标</p><p class="ql-block">1.培养孩子良好的整理物品的能力,提高孩子爱护环境的意识。</p><p class="ql-block">2.通过自己收整玩具,让孩子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回家后也能收拾整理理家里的玩具。逐渐养成自理自立的能力。</p> 三、活动网络图<div><br></div> <p class="ql-block">四、活动过程</p><p class="ql-block">(一)乱七八糟的玩具</p><p class="ql-block">每次区域游戏结束以后,各区域的玩具摆放都是乱七八糟的,玩具区的玩具会出现在家庭区,家庭1区的玩具会在家庭2区,每次游戏后,老师总是需要帮助小朋友收拾好半天的时间,趁着一次区域游戏结束后,通过图片和现场回忆,我们和孩子一起团讨了这个问题:玩具找不到家怎么办?</p><p class="ql-block">田昕:给它送回去。</p><p class="ql-block">溪溪:帮它找到家。</p> <p class="ql-block">在经过第一次不算成功的团讨后,教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开展了一次绘本教学《全部收拾好》。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们玩完玩具要及时收拾,把玩具送回家。</p><p class="ql-block">同时教师在微信班级群里的大家分享有关收拾整理玩具的儿童故事,让孩子在家里也有初步自己收收拾整理玩具的意识。</p> <p class="ql-block">教师说: 刚开学的时候,整理与收纳的事情变成了老师的事情,我们每天帮孩子们整理好,孩子们又每天拿出来玩。老师非常辛苦,工作量也非常大。渐渐的孩子们的情绪稳定了,他们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我们就开始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如何自己动手收整玩具。</p> <p class="ql-block">(二)学儿歌收拾玩具</p><p class="ql-block">在学习玩绘本故事以后,我们在每次区域游戏结束后都会放儿歌《收玩具》,简单的歌词,朗朗上口。在经过一周时间的熏陶与感染以后,已经有大部分的孩子知道玩完玩具要把玩具送回玩具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儿歌:玩具要回家,</p><p class="ql-block">我们来帮它,</p><p class="ql-block">图书积木和娃娃,</p><p class="ql-block">明天再见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教师的话:</p><p class="ql-block">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在收拾整理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幼儿成为参与者和创造者。因为参与其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到成就感、归属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小主人公的心情。所以,收拾玩具,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忙起来。</p> (三)找不到的玩具<br>孩子们知道把玩具送回玩具柜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送回的玩具筐里的玩具都在一起,孩子们在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找不到玩具了?教师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就和孩子们在一起团讨:怎样方便小朋友找到玩具呢?<br>清颜:不要多的玩具。<br>俊凡:换个东西放。 <p class="ql-block">教师思考:孩子说换个东西,在他们理解的层面就是换个装玩具的盒子,那么什么样的玩具筐才是适合的玩具筐呢?新的玩具筐需要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收取玩具?</p><p class="ql-block">班级四位老师在一起商量,查询相关的音视频图书资料,获得了关键词:看得见,拿得到,放得回。于是我们把各区角的玩具筐进行了适当的调整。</p> (四)玩具摆放的秘密<br>玩具筐调整以后,鉴于游戏是孩子的,收整玩具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在利用集体教学时间开展了数学活动《玩具分类的秘密》,通过活动让孩子了解到玩具可以按照颜色和形状、大小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br>师说:在学会收整玩具的方法后,自己收整玩具的过程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逐渐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五)有趣的标识<br>1.团讨<br>随着课程的推进,孩子在游戏的结束后收整玩具的过程中,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玩具筐今天在第一层,明天在第二层,每一次小朋友游戏时间孩子都在找玩具。<br>新的问题出现,我们决定利用时间组织幼儿进行团讨:怎么知道玩具应该放在什么位置?<br>这一次的团讨并不算成功,因为孩子年龄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教师直接告诉了孩子答案,选择在玩具筐上设计标识。 2.认识各种标识<br>教师以集体教学活动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影子、照片等标识,通过一一对应、找影子的游戏熟悉标识。<br><br> 3.我会按标识收拾玩具<br>(1)找不到的标识<br>集体教学结束以后,孩子认识了各种标识,但是在实际游戏结束后收整玩具的时候有的小朋友对于标识的熟悉度不够,依旧不知道把玩具放回到哪里。观察到孩子这一现象,教师决定开展一次按标识收整玩具比赛。<br> (2)按标识收整玩具比赛<br>教师搬出所有的玩具,讲解游戏规则以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br> 教师反思:在整个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孩子因年龄以及认知水平的限制,所以在认识标识以后,并不能很快的记住和使用,因而老师开展以游戏形式开展比赛在材料整理中,给幼儿提供动手的机会,让每一个幼儿成为整理的参与者。因为参与其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到成就感、归属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小主人公的心情。所以,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忙起来。 (六)经验迁移,我会分玩具<br>1.团讨:<br>在认识、熟知标识以后,孩子们在区域游戏结束之后收整玩具慢慢形成了习惯。可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餐后游戏的玩具每一盒里面都混装了好几种不同的玩具,影响孩子在餐后玩了。 根据问题的出现,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团讨:玩具混在一起,怎么班?<br>溪溪:把他们分开。<br>清颜:一样的放在一起。<br>祺祺:不混在一起。<br>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教师决定给孩子自己动手整理玩具的机会。 2.分玩具比赛<br>比赛分为三个环节部分:第一环节听教师指令,找到指令需要收拾的玩具;第二个环节自己找一盒一样的玩具;第三环节在规定时间内找到一样的玩具。<br>师说:赛制设置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第二方面融合数学、常识等方面的知识。《指南》中指出,幼儿自己的事情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应鼓励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让他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 (七)家园协同,推进自主收整玩具<br>收整习惯已经深入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和生活中,我们提出还可以打卡自己和爸爸妈妈在家整理玩具的情况。幼儿将收整的经验从幼儿园到家庭中,收整能力也越来越强。<br> 教师的思考:幼儿收整玩具习惯的培养,需要家园同步同向、持久恒常地巩固。教师在推进幼儿的收整玩具习惯,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参与,从而形成教育的合力,起到事半功倍的协同效果。作为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家长参与到幼儿收整玩具中,便成了幼儿的共同学习者。 (八)各区收整管理员<br>孩子们在学会收整玩具,养成收整玩具的习惯以后,每一次游戏结束后也可以把玩具放回玩具柜?但是每一次都需要去检查一遍,为了让所有孩子都参与体验活动,我们决定竞选“各区收整管理员”。每一次游戏结束后,由管理员去检查和调整。<br>竞选办法:1.提前一天计划。<br>2.现场竞选。<br>3.由去该区的一名小朋友担任。 教师反思:区域管理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调动幼儿整理玩具的兴趣,小小官儿小小的人儿当,神气又认真。 活动反思:<br>1.小班孩子由开始的被动参与活动到后来主动积极参与,说明这个课程孩子非常感兴趣,同时在整个课程的推进过程中,随着问题的产生,师幼共同或家园共同解决问题,让整个课程得以顺利开展。<br>2.孩子的成长:<br>课程结束后,孩子的收整习惯并没有结束。他们收获了一个好习惯:收整玩具。这种好习惯延续到家庭,延续到孩子的生活之中。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