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村志写序

启民

<p class="ql-block">我的家乡是著名古村,原名赤山,因在唐代有座凝结中日韩民间友谊的赤山法华院而享誉国内外。后因于氏原住民忌“火”而更名斥山。春秋时先民已开启东亚海上丝路,“赤山浦”即为四大海口之一。这样的村志,写起来必有滋味。</p> <p class="ql-block">本村兄长王玉春是赤山集团当家人,当年复建赤山法华院和赤山景区,曾担任若干年村志书,此次由个人出资印发村志,村两委决定玉春兄写序一。</p> <p class="ql-block">一本志书,凝结许多人心血,志上留名的,少数幸者而已。</p> <p class="ql-block">我作为游子代表,谨奉序二如下:</p><p class="ql-block"> 思乡,是常驻人心并可以浓烈至煎心燎肺的人类情感,所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等类思乡名句汹涌澎湃、灿若星汉。但真要面对自己家乡,恐怕倾尽所有诗句,都难尽抒心怀。 </p><p class="ql-block"> 我随父母生活在外乡,难得有回乡的机会,只在三年级回乡读了八个月村小。记得中小学时期,最期盼的是放暑假和秋假,因为假期可以回乡,可以放飞性灵。浓烈的乡情,淳朴的风俗,纯净的山水,艰苦但有趣地劳作,那些与我同龄却要称为姑奶奶、小姑小叔、侄儿孙子的发小,那家庙改成的教室,那后来出了名的南山(赤山),都成了我最宝贵的记忆。祖父母去世后,虽然不再有回乡的凭依,但从“而立”到“耳顺”,每次路过家乡,总忍不住走近本家聚居的那片房子,怯怯地凝望,旧居依然在,小巷长又长……</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不论我们在人生路上走多远,对家乡的记忆都存于心,融入血,萦绕终生。斥山村建村1800年的风云变幻,历代先民的兴衰衍化,山水草木的沧桑更替,亲人故旧的音容笑貌,讲不完的趣事逸闻等等,在静夜独处时,常常鼓涌牵魂。这本村志,是思乡者回家的钥匙,走进去,可聊解绵绵乡愁。</p><p class="ql-block"> 漫漫斥山村史和先民路程,与中华民族一样,晦暗和光明轮替,苦难和欢歌交并。20世纪以来,我们跟随时代,经历制度变迁、战火洗礼、政治运动、建设高潮、改革开放,当前这两三代人,或亲身经历,或感同身受。细品志中所载,我们会自然生出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更加爱党爱国爱家乡,更加珍惜今天、向往明天,激发与家乡共创辉煌的心志。</p><p class="ql-block"> 村志也是人生教科书。纵观斥山村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在先人们身上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本志力求完整挖掘和清晰彰显这一文化基因,以引导斥山子弟走正路,做好人,行善事,成为对家庭、对故乡、对国家有用的时代新人。</p><p class="ql-block"> 总之,村志可解乡愁,砺心志,固根基,善莫大焉。特别感谢编纂小组和社会各界对本志付出的劳动。衷心期望所有乡亲为本志的勘误修订贡献金玉之言。让我们以村志为纽带,加强沟通联络,尽其所能,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心灵家园! 2021年6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