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西岸徒步游之三-黄浦段

金鱼

2022年1月19日,周三,天气晴朗,但有点霾。早上9点我和先生从家里出发,去黄浦江西岸的第三次徒步,这次计划完成余下的西岸段,从董家渡开始的黄浦段和徐汇段。由于我们还处于新冠疫情的12天防控期间,不得聚集,我们坐公交就严格按规定戴好口罩,中饭带干粮,晚饭也不在外面吃,准备回家吃。<div>坐736路公交车,9点45分就董家渡站,下车就看到"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标牌",再往前走就到了董家渡轮渡站,也就是我们徒步的起点。</div> 我们首先看到介绍防汛墙历史的一堵防汛墙。<div><b>这是一段保留的黄浦江南外滩防汛墙</b>。防汛墙是保证城镇沿江河、海岸区的防洪安全所采取的挡水构筑物。外滩黄浦江防汛墙始建于1959年,是上海地区重要的防汛设施。建成以来,防汛墙历经多年的汛期高潮及台风的考验,守护了浦江两岸的安全,也见证了几十年来城市的辉煌发展。他用它钢铁般坚实的臂膀,顶住风雨,保护了过去,保卫了现在,也将守护着未来。如今,这项造福于沿岸民众的伟大工程,也紧跟时代的步伐,穿着参数化的外衣,叙说着浦江的故事,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之中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div><div><b>浦江故事墙。</b>浦江两岸,荟萃上海城市精华。如今,借45公里两岸贯通之际,在黄浦滨江,讲述浦江故事。黄浦江孕育造就了近代上海城市的成长历史。19世纪中叶以来,借助地理位置及水运之利,沿岸金融贸易业、港口运输业、近代工业得以逐步兴起和发展,带动了上海的繁荣,滔滔浦江水,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发展为屹立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无论是开埠初期的码头生活,还是十里洋场的繁华故事,或是新中国成立的伟大事业,直至改革开放的不朽篇章,浦东开发、世博盛会、两岸贯通,黄浦江,既是见证者,亦是承载者。纵观全球的世界级城市,多数傍水而起,因水而动,它们脱胎于古代农业城市或近代工业城市,饮用、灌溉、运输、生产都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水。黄浦江畔,从开埠之初的浦西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一条天际线,到90年代浦东新区开放,再添小陆家嘴现代楼宇天际线,两岸交辉。2010上海世博会,浦江两岸作为盛会的重要载体,演绎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2017年全面贯通的滨水岸线,成为市民休憩、健身、观光、交往的公共空间,黄浦江实现华丽转身,一跃成为腾飞两翼的城市中心线。黄浦江汇聚着这座城市的灵气、精华、风韵,黄浦江流淌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div> 南浦大桥。 对岸景色。何先生边走边赏景。 对岸景色。 外马路。/上海市强生职工医院。/唯庭酒店、上海归侨养老院。 江边建筑。/幸福码头,应该是个老建筑吧。/准备整修的房子,不会被拆掉吧。 唯庭酒店。 陆家浜路渡口到了。 <b>渡口发展介绍。</b><div>上图:1911年1月5日上海浦东塘工善后局的小火轮开始行驶于浦江两岸,开启官办轮渡的篇章。一百多年来,上海轮渡一直秉持着公营性质,以谋民众福利为宗旨的初衷,见证了上海由"十里洋场"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每一步足迹,承载了上海市民的集体记忆。随着滨江贯通工程及"一江一河"规划的开发建设,上海轮渡也正逐梦新征程,在不断提升安全服务质量的同时,真正将轮渡建设成黄浦江上移动的风景线,打造"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城市水上公共交通企业。</div><div>下图:解放前的陆家浜路渡口附近的地图。</div> 1922年7月塘工局以8842银元将原来租用的"公福"号轮买断,更名为"公安"号用作轮渡,该轮19吨位,马力24匹,航速每小时15公里,行驶于东沟至铜人码头间,有时亦延驶至浦东塘桥码头,中途停靠西沟、东渡、西渡、洋泾港、杨树浦、源深路、下海浦、永兴等码头。至1927年10月该局已拥有渡轮1艘,码头2座,大小拖船7艘,并租用小火轮3艘。 上图:1932年8月25日竣工的市轮渡总管理处办公楼。/1929年10月31日建成的市轮渡1号,这是上海市轮渡自建新型轮渡之始。<div>下图:20世纪初从外滩眺望浦江两岸。/原长渡线终点站-外滩铜人码头,位于南京路外滩。</div> 上图: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轮渡航线图,其中长渡航线1条、对江渡航线5条、公共汽车路线1条。/2020年上海市轮渡有限公司航线图,共有对江渡航线17条。<div>中图:1949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进抵黄浦江周家渡一带,"新明兴1号"渡轮员工不顾战火未熄,勇敢开船,运送军队过江,是为"渡江第一船",为上海解放作出贡献。/市轮渡公司青年工人组成"鸭绿江战斗队"声援抗美援朝。</div><div>下图:上海解放后建造的第一座新轮渡站-宁国路轮渡站。/1953年9月由沪东造船厂建造的市轮渡27号,是为上海解放后新建的对江轮渡。</div> 上图:1946年4月上海市轮渡公司迁至北苏州路434号,图为公司正门。/1947年12月市轮渡公司发给股东的股票,时任董事长为杜月笙。<div>下图:20世纪30、40年代,市轮渡还经营部分附属事业,图为一对新人在出租渡轮上举行婚礼。/1931年7月10日起市轮渡开通长渡线夏令乘凉夜航班,让欲往浦东海滨消暑游玩的上海市民倍感便利。</div> 南浦大桥下的陆家浜路轮渡站江边景色。 上中图:陆家浜路路口景色,一栋建筑正好在南浦大桥的正下方。<div>下图:外滩1288,外马路1288号,原来是必维国际检验集团,成立于1828年。</div> 南浦大桥浦西正下方。 南浦大桥的身影。 上图:南浦大桥的身影。<div>下图:<b>南浦大桥的介绍。</b>南浦大桥位于上海市黄浦区董家渡,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黄浦江上第二座桥。因为该桥是南市区(已撤并)跨越黄浦江的大桥,故名。</div> 南浦大桥于1988年12月15日动工,1991年6月20日大桥合龙,同年12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架于浦西陆家浜路至浦东新区南码头之间,曾经为世界第三大叠合梁斜拉桥。大桥跨越黄浦江连接黄浦区与浦东新区,是上海内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发浦东的起步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8.2亿元。总长8346米。其中主桥全长846米,引桥全长7500米。主桥为一跨过江的双塔双索面迭合梁斜拉桥,两岸各设一座高154米的"H"型钢筋混凝土主塔,桥下可通行5.5万吨级巨轮。大桥主塔的上横梁上,镶嵌着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桥名。 <b>浦江传说。</b>关于黄浦江,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其中央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其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人们感激黄歇的恩德,便将这条大江称作黄歇江,简称黄浦。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便又名春申江。据清同治《上海县治》记载,明永乐户部尚书夏原吉疏浚大黄浦,汇合吴淞江,通范家浜至吴淞口入海;海瑞主持在古东江(时通称横潦泾)金汇港口东侧修坝建闸港,使上游来水大多北折改走黄浦,冲刷了吴淞江下游河床,使吴淞江淤积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而"三江"之一的吴淞江也成为黄浦的支流;横潦泾水北流后始成今日的黄浦江。 雕塑:清风,大理石,长0.5米/宽0.5米/高2.1米。 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烟囱,现为城市温度计,每时每刻播报天气温度,很远都能看到。 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烟囱。 从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烟囱。 烟囱温度计特写。 上海浦江游览营运服务有限公司,外马路1339号。/南浦壹号。 上图:黄浦滨江的石头标牌。<div>中图:<b>岩石园简介。</b>园区面积约6300平方米,园内共有约100余种植物。岩石园模拟自然界岩石及岩生植物景观,它的用石要能为植物根系提供凉爽的环境,石隙中要有贮水的能力。此处采用自然式岩石园布置手法,以展现高山地形和植物景观为主。</div><div><b>植物群落介绍</b>。岩石园植物有琉璃球柏、波尔瓦日本花柏、蓝狐柏、蓝阿尔卑斯刺柏、黄金海岸刺柏、红石榴羽毛枫、墨西哥鼠尾草、欧洲荚蒾球、金叶大花六道木、金边凤尾兰、矮生红千层等100余种。</div><div><b>黄金松柏。</b>柏科/柏木属 。常绿小灌木。主干细直,树皮红褐色,枝叶密集,含特殊香气。性喜冷凉或温暖,耐高温。<br></div><div>下图:<b>蓝羊茅。</b>禾本科/羊茅属。常绿草本,冷季型。丛生,叶片强内卷几成针状或毛发状,蓝绿色,春、秋季节为蓝色。</div><div><b>紫叶千鸟花。</b>柳叶菜科/山桃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全株具粗毛。叶片紫色,披针形。花小而多,粉红色。花期5-11月。<br><b>红王子锦带。</b>忍冬科/锦带花属 。落叶开张性灌木,叶椭园形,嫩枝淡红色,老枝灰褐色。夏初开花,花朵密集。</div> 路边的枯草。 岩石园中的景色。 岩石园中的景色。 路边开的小花。 江边的水管口。 上海地产集团。 遮阳棚。 江边的路。又见何先生的身影。 烟囱温度计。 青年学习站。/儿童乐园。 到了"梦想驿站",下图是驿站前的雕塑。 梦想驿站到了。 <b>琴键春园简介。</b>园区面积约8500m。"闻春观琴愜意满,落樱望江心自在", 当下樱花宛若已经成为了春天的标志,是人们享受春季的一大主旋律。成片的樱花与开花的下层植物、简易而粗放的种植在了起,却形成了精致绝伦的视觉体验,樱花幽香艳丽的花色,仿佛将人带入了如梦境般的花之海洋。此处采用行列式的带状种植手法,选择了单一的樱花品种,突出了琴键的意味,充满了音乐、樱花、春等元素,令今后的黄浦多了一个听音赏樱的场地。 <div><b>植物群落介绍</b></div><b>染井吉野樱。</b>蔷薇科/李属樱亚属。又名东京樱花、日本樱花。分布在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北京、南昌、西安、青岛、南京等地。<br><b>超级凤仙。</b>凤仙花科/凤仙花属。多年生,花型优美,花色艳丽,花卉量也非常丰富。耐高温、耐湿、喜光。抗性强大,花期4-10月花开不断。<div><b>百子莲。</b>石蒜科/百子莲属 。宿根植物,盛夏至初秋开花,花色深蓝色或白色。喜温暖、湿润和充足的阳光。<br><b>墨西哥鼠尾草。</b>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多分枝,叶片久状披针形,对生,上具绒毛,有香气。<br></div> 琴键春园景色。 琴键春园景色。 上汽荣威儿童文化中心。 雕塑。 中国船舶馆。 江边的科普知识介绍,常见昆虫。<div><b>蝴蝶。</b>全世界大约有1.4万余种,一般色彩鲜艳,翅膀和身体有各种花斑,头部有一对棒状或锤状触角。它们从白垩纪起随着作为食物的显花植物而演进,并为之授粉。它们是昆虫演进中最后一类生物。<br></div><div><b>蜜蜂。</b>是一种会飞行的群居昆虫,完全以花为食。蜜蜂源自于亚洲与欧洲,根据化石资料,蜜蜂在第三纪睌始新世地层中已大量发现,在昆虫界属于高级进化的类群。近年来中华蜜蜂种群减少,已濒临灭绝。<br></div><div><b>蜻蜓。</b>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视觉极为灵敏,是昆虫界的捕虫高手。我们看到的"蜻蜓点水"实际是雌蜻蜓在水面飞行时,将卵"点"在水中。<br></div> <b>七星瓢虫。</b>是一种甲虫,俗称花大姐。它们专门对付农业害虫-蚜虫。"花大姐"的雅号之所以安在了它们头上,是因为它们的鞘翅上分布着7个斑点。<div><b>蝉。</b>又叫"知了",在中国古代象征复活和永生,蝉的幼虫形象始见于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人们对蝉最感兴趣的莫过于是它的鸣声,被称为"昆虫音乐家""大自然的歌手"。<br></div> <b>绿地中可能出现的动物。</b>随着上海近年来绿化的增多,以往在郊区田间常见的小动物,如今在城市的公园绿地里也能时常见到,您发现它们了吗?<div><b>赤腹松鼠 。</b>体背为灰褐,色腹部为红粟色。日间活动于树上,以清晨及黄昏为高峰时间,午间在草丛间活动。主要以果实和种子为食。<br><b>黄鼬。</b>俗称"黄鼠狼"。它周身棕黄或橙黄,身材修长,四脚短小,体内具有臭腺。主食是老鼠和野兔,尾毛是高级毛笔"狼毫"的原料。<br></div><div><b>中华蟾蜍。</b>俗名"癞蛤蟆",中国的特有物种。主要生活于草丛间或石下,以多种农业害虫为食,是重要的有益动物,也是重要的药用动物。</div><div><b>青蛙 。</b>系两栖纲蛙科动物的统称,约有4800多种。它们是害虫的天敌、丰收的卫士,那熟悉悦耳的蛙鸣,犹如大自然永远弹奏不完的音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目前许多青蛙种类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人类扩张等原因正在全世界迅速地减少和衰败。上海地区常见的有泽蛙、金线蛙、黑斑蛙等。<br></div> <b>乌龟</b>。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一般生活在河、湖、沼泽、水库和山涧中,有时也上岸活动。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亦食植物的茎叶。<div><b>刺猬 。</b>体背和体侧满布棘刺,头、尾和腹面被毛。受惊时,全身棘刺竖立,卷成如刺球状,头和4足均不可见。白天隐匿在巢内,黄昏后才出来活动,主要以昆虫和蠕虫为食。有冬眠习,喜欢打呼噜。<br></div> <b>常见鸟类。</b>只要细心留意,在您的周边就可能看到野生鸟类的一言一行,并能欣赏到这些大自然精灵的优美身姿。<div><b>树麻雀</b>。是世界分布广、数量多和最为常见的一种小鸟。主要以谷粒、草子、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间也吃大量昆虫。<br><b>乌鸫。</b>是瑞典国鸟。栖息于林地、村镇边缘,平原草地或园圃间。歌声嘹亮动听,并善仿其他鸟鸣,在欧洲就有"百舌鸟" 之称。<br><b>珠颈斑鸠。</b>俗称"野鸽子",最显著的特点是颈部有一黑色羽带并有白色斑点。以植物种子为食,也会捕食昆虫。叫声响亮,鸣叫时作点头状,常为反复的"咕咕"声。<br></div> <div><b>白头鹎 </b>。又名"白头翁"。多在灌木和小树上活动,性活泼,常在树枝间跳跃,善鸣叫,鸣声婉转多变。是农林益鸟之一,为保护鸟类。<br></div><div><b>棕背伯劳。</b>性情凶猛,嘴、爪均强健有力,善于捕食昆虫、鸟类及其他动物,有"雀中猛禽"之称。鸣声粗哑而急促,激健有力,鸣叫时常昂头翘尾,并能仿效它鸟鸣声。<br></div> <b>灰喜鹊 。</b>外形酷似喜鹊,但稍小。喜食松毛虫、避债蛾、黄刺蛾、地老虎等数十种农林害虫,中国最著名的益鸟之一。/<b>大山雀。</b>俗称"白脸山雀",主要捕食松毛虫、天牛幼虫、蝗虫、蝇类等害虫,是农业害虫的著名天敌,现为江苏省重点保护动物。大山雀善鸣叫,鸣声清脆悅耳,曲调多变并有不同含义。/<b>棕头鸦雀。</b>俗称"黄藤",常在树下的灌木丛和草丛中成群活动,性情活跃而吵闹,鸣声低沉而急速。/<b>白鹤鸰</b>。喜欢在水边的陆地上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叫声清脆响亮。/<b>黑尾蜡嘴雀。</b>是中国传统笼养鸟种,憨态可鞠的形象非常惹人喜爱。性活泼而大胆,不甚怕人。平时较少鸣叫,繁殖期间鸣叫频繁,鸣声高亢,悠扬而婉转。 好漂亮的卢浦大桥! 好漂亮的卢浦大桥! 好漂亮的卢浦大桥! 我的留影。 何先生的留影。 对岸景色。 看到一艘船了。 上图:毕卡第咖啡,也是上海旅游咨询服务点。<div>下图:跑友之家咖啡。</div> <b>自然生境展示区。</b>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与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中的一些近自然生境正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它们多残留于城市中心建成区及边缘带,是城市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区域,也是维持乡土物种生存的最后生境,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的"绿宝石"。黄浦滨江就有一块这样神奇的绿宝石,它位于秋园南侧防汛墙外,早年为江边码头,后来废奔,经过自然的更替,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江滩原始植被群落。因其受外界环境干扰少,动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是不需要或只需要少量维护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城市现成的生态资源,也是各种乡土植物的集中展示区。这里植物品种多达20余种,有构树、女贞、花叶芦竹、金钟花、加拿大一枝黄、旱柳、球序卷耳、火棘、白茅、芦苇、蒲苇、黄菖蒲、小巢菜、金鸡菊、锦鸡儿、水葱、木芙蓉、一年蓬、野蔷薇、杜仲、盐肤木、拂子茅、棒头草、耳草、酸模叶蓼、龙芽草、红毛草、狼尾草等。春天这里春花烂漫,生机勃勃;夏天江风徐徐,江鸥是这里的常客;秋天各类观赏草异彩纷呈,五彩斑斓,随风摇曳;冬天,枯木萎草,呈现出坚韧的美丽。四季更替,守望着滨江岸线。让我们一起来呵护这块黄浦滨江的绿宝石。 <b>秋园简介</b>。园区面积约9600m。"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使人舒心的季节。秋园主要乔木有栾树、朴树、银杏、无患子等。成林的落叶树散落着片片金黄色和红色的树叶,仿佛告诉着世人秋天来了。此处采用树阵的种植形式将秋叶乔木们送至了绿地上。林下以绿篱作为分隔条,将不同品种的植物区分了开来,大气简洁的骨架树,精致的开花植物浑然合成。<div><b>植物群落介绍。</b>朴树、栾树、银杏;紫叶风箱果、凌叶绣线菊、紫叶过路黄、花口紫娇花、百子莲、法兰西玉簪等20多个品种,<br></div> <div><b>朴树。</b>榆科/朴属。乔木,树皮平滑,灰色,一年生枝被密毛。叶互生,叶柄长,核果单生或2个并生,近球形,熟时红褐色。<br><b>栾树。</b>无患子科/栾树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时纵裂。皮孔小,灰至暗褐色。小枝具疣点。</div><div><b>银杏。</b>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4月开花,10月成熟。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吉老的孑遗植物。号称活化石。<br><b>紫旺风箱果。</b>蔷薇科/风箱果属。落叶灌木。叶片生长期紫红色,落前暗红色,缘有锯齿。花白色,花期5月中下旬。<br></div> 路边的黄花。 <b>卢浦大桥桥拱模型。</b>上海卢浦大桥于2003年6月28日建成通车。大桥为中承式全钢结构拱桥,采用钢结构全焊接工艺,跨度为550米,为世界拱桥跨度最大的桥梁之一。大桥融合了斜拉桥、钢拱桥、悬索桥三种施工工艺,是世界上在单座桥梁建造中采用的施工工艺最多、难度最大、最复杂的桥梁。曾荣获《尤金.菲戈奖》和《国际桥梁与工程结构大奖》的国际奖项。本模型是为钢结构制造和设计需要,以1:4的比例、采用同质钢材制造而成。 江边游轮码头。 卢浦大桥正下方。 卢浦大桥附近。 江边建筑。 江边建筑。 上图:公安码头。<div>下图:江边亲水平台。</div> 进入黄浦滨江世博园段。 好大的一艘船,应该是退役了,放在这里是让人们参观的吧。 这里原来是江南造船厂的船坞,中间的船坞停了远望1号测量船,可供人参观,登船票为不限人群每人80元。 <div>上图: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园,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船坞,建于1867年。</div>下图:远望1号傍边的船坞已经灌满水,边上有人说这是为了下午有一艘常规潜艇要进来,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另一边已转变成黄浦滨江滑板极限公园,在电视里看到过此类运动,但现场无人运动。 上图:中国船舶馆。<div>下图:外滩国际电竞文化中心。</div> 远望1号。 远望1号。 远望1号。<div>下图:这个雕塑应该是洋务运动纪念碑,但在整修中无法靠近。</div> 上图:江边举办婚庆的场所。<div>下图:门上"品内参,知大事",猜不出是什么地方。</div> 上图:江边鸽子棚。<div>下图:世博会场馆。</div> <b>中药介绍。</b><div>石蒜。产地分布:生于山地阴湿处或路边、林缘。分布于河南、陕西及华东、华南、西南各地。药理功效:性温,味辛、苦,有毒。消肿、杀虫、痒药。</div> <b>过路黄。</b>产地分布:我国河南、陕西及长江流域和西南各省均有分布种植,其生长在山坡及路旁较阴湿处,适宜湿润环境,不耐寒。药理功效:性微温,味辛、甘。归肝、胆、肾、膀胱经。治尿路结石,胆囊炎,胆结石,黄疸性肝炎,水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及毒蕈和药物中毒。外敷治火烫伤及化脓性炎症。 卢浦大桥。 游船码头。 江边景色。 <b>草药园简介</b>。园区面积约8800平方米。华夏大地上下五千年,医学博大精深,药草种类更是成千累万。中医药能生生不息数千年,至今还能够存在并不断发展,其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草药的临床有效。草药园更可以说是代表着华夏文明的一大象征。此处通过规划将草药园划分为三个区域:针对地块较为荫生的区域将其规划为荫生草药植物区;光照条件优越、地域开阔且处于节点位置的区域将其规划为香型草药植物区;条件适中的区域将其规划为常用草药植物区。草药园的草药品种约50种,今后将不断补充提升。<div><b>草趣园简介。</b>园区面积约6800平方米。丛丛叠叠的各类观赏草,剥尽外衣,瘦瘦的身形在萧索的风中摇荡着,却也依然的坚挺在滨江之岸,映衬在卢浦大桥之下,倚靠着南园,江水使其逐渐成长,这是一个以草为主的花园、生动而有趣。此处利用禾本科草类植物的四季变化,结合部分宿根植物和大乔木,形成有动态变化的花境景观,无论是色彩、空间的四季变化还是步移景异的景观体验,都将非常深刻的映入人心。<br></div> <b>草药园植物群落介绍。</b>荫生草药植物:赤胫散、铁筷子、紫萼、石蒜约11个品种。常用草药植物:芍药、垂盆草、活血丹、荞麦、车前草约13个品种。<div><b>赤胫散。</b>蓼科蓼属。清热解毒,活血止痛,解毒消胂。用于急性胃肠炎,吐血咯血,痔疮出血,月经不调,跌打损伤。/<b>石蒜</b>。石蒜科石蒜属。含有石蒜碱具一定抗癌活性,并能祛痰,利尿,解毒,催吐。但根茎有毒,如误食,可能会导致中毒。/<b>芍药。</b>毛茛科芍药属。性能苦、酸,微寒。归肝、脾经。芍药的功效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b>铁筷子。</b>毛茛科铁筷子属。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膀胱炎,尿道炎,疡肿毒,跌打损伤。</div> <b>草趣园植物群落介绍。</b>小兔子狼尾草、紫穗狼尾草、斑叶芒、矮蒲苇、血草、千鸟花、千叶蓍、德国鸢尾、穗花婆婆纳、火炬花、蛇鞭菊等20多个品种。<div><b>紫穗狼尾草。</b>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暖季型,丛生。花序突出叶片以上,入喷泉状。最佳观赏期为6-10月。喜光、耐高温,耐旱。/<b>德国鸢尾。</b>鸢尾科鸢尾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而肥厚,花色多为谈紫色、蓝紫色或白色,有香味。花期4-5月,果期6-8月。/<b>庭菖蒲。</b>鸢尾科庭菖蒲属。多年生落叶草本。喜生长潮湿草地、山坡。茎植立或斜生,叶线形。花期5月,果期6-8月。/<b>穗花婆婆纳</b>。玄参科婆婆纳属。多年生耐寒草本,茎直立,不分枝。长穗状花序,花淡紫、桃红或白色,花期6-9月。</div> 园内景色。 兔子和龟塑像。 上图:<b>码头龙门架</b>。昔日的隧道公司材料运输码头,在设计者的笔下得以完美的蜕变、再生,重新演绎工业聚落的繁华与没落。LED艺术灯光将旧日的工业框架勾勒出依稀模样,使其重新焕发生命力,点亮了今日的璀璨。<div>下图:卢浦大桥与码头龙门架。</div> <b>筒仓景观塔</b>(临江服务建筑)。工业遗存在此荟萃,如今的黄浦江畔绿树霓裳,然而两者间却有着相互依存的联系,设计者保留了工业的象素。在蜕变中寻找平衡,平衡中追忆过去,历史的情愫、现代的足迹在南园滨江绿地得到完美的诠释。保留下来的巨大工业水泥筒仓经过改造,连接天桥和观景平台,成为南园滨江绿地最佳赏景处。 <b>南园滨江绿地简介。</b>南园滨江绿地位于龙华东路800号,东临富润路,南濒黄浦江,西枕打浦路,北倚龙华东路,总占地面积为73350平方米(包括原南园公园面积13850平方米),绿地于2010年5月建成并对外开放。<br>原南园公园系闽南同乡泉漳会馆旧址。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办过泉漳中学,集中了一批"左联"进步作家。1929年深秋中共江苏省委第二次党代会在此召开,周恩来、李立三等曾出席会议。1957年10月15日改建成公园并对公众开放,习称"南园"。后来经历三次关闭与开放。2009年对南园公园进行了改扩建,以"传承历史、旧地新颜"的设计理念,"一线、一轴、四区"的布局形式,划分为"新欣南园""都市绿野" "工业象素"和"滨河华灯" 四个主题功能区,体现创新科技,多元文化,多样生态,充分展示时代特征、区域特色。<br>南园滨江绿地内保留了原有大树、历史建筑及工业遗址。观赏植物达到300余种,乔木多以榉树、朴树、白玉兰、东方杉、广玉兰、无患子、合欢等乡土树种为主;特色花卉主要有郁金香、菊科植物及近百种观赏草等,形成四季有景、趣意盎然的都市观景地。 <b>世界名花郁金香。</b>百合科郁金香属,别名:洋荷花、草麝香、郁香。原产于中东,16世纪传入欧洲。1593年荷兰商人格纳从康士坦丁(今士耳其)引进了第一颗郁金香花根。我国从19世纪开始引进。依生长地区纬度不同而花期各异,普遍约在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名字起源于"穆斯林头巾"。经过园艺家长期的杂交栽培,目前全世界已拥有8000多个品种,被大量生产应用的约150种。它色彩艳丽,变化多端,以红、黄、紫色最受人们欢迎。花语: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 工业遗存。 龙门吊车。 卢浦大桥横跨黄浦江上,连接原卢湾区和浦东新区,长3900米,主拱桥长550米,拱顶高于江面100米。大桥建成于2003年6月,由我国著名桥梁设计大师林元培负责总设计。卢浦大桥桥身呈优美的弧形,如长虹卧波,像澳大利亚悉尼的海湾大桥一样具有旅游观光的功能,桥拱设立有人行观光步道,游客可拾步而上直至拱肋顶部,纵览浦江风景。<div><b>工业遗产。</b>黄浦江发源于淀山湖,贯穿上海,其便捷的水源和航运孕育广上海最早的手工业、航运业和商业贸易。历经了150多年的发展,浦江两岸汇集了丰富的工业遗产(大量的船舶修造厂、港口机械厂、水厂及发电厂等),成为上海港近代工业和建筑变迁脉络的见证。其中滨江工业遗产达120名处,风格各异,反映了中西文化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交流和融合。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中心功能的高度集中,工厂多以迁至郊区,两岸废弃闲置的工业遗迹经过人们的保护再利用,与生态景观共生,新焕发出生机。<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