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摄影</p><p class="ql-block"> 文字 </p><p class="ql-block"> 编辑</p><p class="ql-block"> ~ 楊 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序</p><p class="ql-block"> 江南,是我的职业生涯启动、启发、启始的地方,所以把这些相册称之为缘启江南。</p><p class="ql-block"> 说是相册,不如说是带图的回忆!积攒了半个世纪的图片,趁着现在阳江月亮湾度假避寒,把图片和回忆糅合在一起,给自己一个留念;同时也应了一些驴友的一再要求, 让他(她)们看看我的江南行。</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江南是狭义的江南,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大部、安徽东南角部分的长江以南、浙江台州丽水衢州和安徽黄山铜陵一线以东的地域。</p><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事就在这片土地上展开。</p><p class="ql-block"> 缘启江南共分四集五册,其中苏州一集分上下两册。如果加上以前编好的黄山上下两册,共五集七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集 上海 南京 无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 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江南之缘,启始于上海。</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大约十五六岁吧,跟同班同学一起坐船(东方红号客船)到上海串联(文革时期的特有动词) ,住在上海南市区。身上带了3元钱,在接待站借了5元钱, 以此在上海串联了20天。每天晚上回驻地,都有上海的阿姨给我们做吃的,态度非常和蔼温柔,个个端庄洁净,衣着十分得体。旁边有一个糖果厂,每天快到驻地,老远就闻到糖果的香味,成就了我少年时代的一段甜美记忆!</p><p class="ql-block"> 上海,给我的第一次印象,是南市区有轨电车叮叮咚咚的铃声,是阿姨们永远得体的身影,是弥漫在空气中香甜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元月29日,武汉下着鹅毛大雪,我一大早却要去武汉关码头赶东方红号(武汉至上海客船),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p><p class="ql-block"> 1970年10月,被招工,从农村直接到了上海。在上海呆了五个年头近四年。</p><p class="ql-block"> 上面第一张照片是在上海淮海中路东方照相馆拍的,那是我的第一张彩色照片。</p><p class="ql-block"> 第二张是1972年冬天表哥去上海出差,我们去外滩黄浦公园玩拍的,那时候已经在上海上班几年了,经济能力比以前好多了~里面穿的明黄兔毛半高领,中间米色全毛开衫,外套黛色羊毛混纺哈服,下穿中灰法兰绒西裤,脚穿白尼龙袜加黑色牛皮鞋。</p><p class="ql-block"> 第三张是近年朋友做相册的插图。</p><p class="ql-block"> 下图合影是在上海一起参加工作时的老同事,时隔四十六七年,在东湖楚城的第一次游玩。</p><p class="ql-block"> 这几张照片所经历的岁月,一晃差不多半个世纪了!因此我从心底发出了…再聚首,白了少年头…</p> <p class="ql-block"> 1971年春节期间,同住一个房间的几位同事在上海人民广场第一次拍照。用的是那种最老的幸福牌120照相机,外观十分简陋,当时并没有指望能留影,没想到成了珍贵历史图片!</p><p class="ql-block"> 左起~编者,余方基,陈炳瑞,陈传连</p> <p class="ql-block"> 陈克勤与编者在徐家汇中心路口。摄影~隆友明</p> <p class="ql-block"> 上海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编者在上海外滩</p> <p class="ql-block"> 1980年应我的老师牛春来先生(原湖北艺术学院琵琶教授)的邀请,到上海参加上海之春音乐节中国首届琵琶比赛观摩。</p><p class="ql-block"> 此图是当时湖北队全体成员(包括选手和观摩队员)在上海外滩合影。</p><p class="ql-block"> 前排从左往右~~</p><p class="ql-block"> 湖北省京剧院雷云</p><p class="ql-block"> 武汉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陈钧(于2019年底因病去世)</p><p class="ql-block"> 湖北艺术学院中专部学生楊靖(现任中国音乐学院琵琶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p><p class="ql-block"> 张萍舟老先生(湖北琵琶教育界元老中国汪派琵琶十位大师之一)</p><p class="ql-block"> 湖北省汉剧院杨丽霞</p><p class="ql-block"> 后排从左往右~~</p><p class="ql-block"> 湖北省说唱团方方</p><p class="ql-block"> 编者</p><p class="ql-block"> 湖北艺术学院大学生周红(后为武汉音乐学院琵琶教授,可惜于2020年因病去世)</p><p class="ql-block"> 湖北艺术学院中专部校长琵琶教授湖北队领队周谦老师(杨靖中专琵琶老师)</p> <p class="ql-block"> 张萍舟老先生收我为徒时赠送的照片,反面是他的题字。</p><p class="ql-block"> 张萍舟老先生从湖北艺术学院退休后住在上海浙江南路一个弄堂里。我拿着牛老师为我写的介绍信找到他,他把我领到他家对面的宾馆里住下,于是我每天都有机会和张先生在一起。或去上海音乐学院观摩琵琶赛事,或晚上同去观看各种演出(上海之春组委会发给我们每天各种演出票),或去参加各种学术讲座(也有幸听了刘德海先生的讲座)。最重要的是同张萍舟老先生朝夕相处,他当面评价我~善解人意!收我做了他的关门弟子,我请他老两口在餐馆吃了顿饭,礼成!跟先生学习深造了春江花月夜,飞花点翠,十面埋伏三曲。</p><p class="ql-block"> 张萍舟先生收我为徒时已经82岁,他是中国汪派琵琶创始人汪昱庭先生的高足,是当时中国琵琶界十位大师之一。但张先生为人十分随和,十分谦虚!他不止一次地对我说,汪昱庭教了十个学生,九个是大师,我只能算半个。他还把我介绍给陈午嘉(大师之一),陈重两位老先生,对他们说~嘚嘎飒阿拉个沃生子(这是我的学生)。</p><p class="ql-block"> 团里的单管编制乐队还差欧巴和巴松两种乐器,电话让我在上海等汇款买乐器,因此我一个人留在上海晚回武汉两天。返程那天,张萍舟老先生要送我到十六铺码头,推辞再三,先生坚持,只好惶惶同意。然先生以八十二岁高龄送我这个学生,真的是诚惶诚恐,唯心里赞叹老先生的高风亮节和浓浓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 杨靖和编者在上海外滩</p><p class="ql-block"> (两人放手的姿势不约而同)</p><p class="ql-block"> 1980年上海之春全国首届琵琶比赛,楊靖获三等奖全国第四名。</p> <p class="ql-block">(左)陈钧</p><p class="ql-block">(中)张萍舟先生</p><p class="ql-block">(右)编者</p> <p class="ql-block">(左)周谦师兄</p><p class="ql-block">(中)楊陽编者</p><p class="ql-block">(右)陈钧表哥</p> <p class="ql-block">上海文学艺术联合会大院</p><p class="ql-block">上海之春期间学术交流场</p> <p class="ql-block"> 上海之春别后过了两年,张萍舟先生以耄耋之年又来参加武汉第二界琴台音乐节。</p><p class="ql-block"> 琴台印心石屋张萍舟先生和编者</p> <p class="ql-block"> 自从1980年拜师张萍舟老先生之后,常有联系,~或解惑,或交流,或关心,或办事。总之,老先生一点架子也没有,为人极好!</p><p class="ql-block"> 为做这个缘启江南,从阳江回汉后即在家里翻找资料补充,不料竟然找到这封珍贵信件!字迹清晰可见,看官有兴趣者可以试读之,信里可以充分看到老先生的生活现状,对我及我的家庭的关心,老先生的音乐生活,托我办的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信中人物(当年)说明:</p><p class="ql-block">蒋桂英,国家一级演员,湖北省歌剧舞剧团团长</p><p class="ql-block">陈东清,国家二级演奏员,湖北省歌剧舞剧团琵琶演奏家</p><p class="ql-block">陆春龄,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江南丝竹传承人,号称中国魔笛、神笛、笛王,上海民族乐团竹笛演奏家,上海音乐学院竹笛教授、竹笛作曲家,张先生的朋友</p><p class="ql-block">陈钧,国家一级演奏员,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武汉歌剧舞剧院琵琶演奏家,编者表哥</p><p class="ql-block">陈文,又名程渔樵,武汉市楚剧团琵琶月琴演奏家,著名月琴改良者</p><p class="ql-block">(牛)春来,湖北艺术学院琵琶教授,湖北艺术学院道教音乐研究所主任,编者的老师</p><p class="ql-block">(刘)洪钧,武汉歌舞剧院老一辈的高胡二胡演奏家,张先生的老朋友。编者在他家吃的大闸蟹足有碗口大,难忘!</p> <p class="ql-block"> 第二届琴台音乐节,我们在武汉楚剧团程渔樵老师家吃完晚饭,在门口合影。</p><p class="ql-block"> (右)张萍舟老先生,</p><p class="ql-block"> (中)编者,</p><p class="ql-block"> (左)秦鹏章先生:</p><p class="ql-block"> 是中央民族乐团的创建者之一,指挥,作曲(黄自的学生),配器,同时也是汪派著名琵琶演奏家。是中国汪派琵琶传人之一,论师从辈分,是张萍舟先生的师兄卫仲乐先生的弟子。</p><p class="ql-block"> 家喻户晓的琵琶古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他把古曲名改成现代具有诗情画意的曲名。春江花月夜在弦索十三套琵琶谱里,古曲名是夕阳箫鼓,还有一些古谱里曲名是浔阳夜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中国首届琵琶比赛观摩期间,抽空去看了两位故人。</p><p class="ql-block"> 隆友明,他请我在徐家汇他家里吃饭,跟我介绍了在家里的太太(崇明岛工作)。隆友明当时是技术员,是我和陈克勤在上海工作时的朋友,临分别时他评价陈克勤具有儿童的诙谐,和他在一起很开心。说我的生活习惯,像音乐一样具有旋律感,送我一幅他自己写的行书~琴歌。</p><p class="ql-block"> 又抽空看了陆素瑛,在她家吃饭时,她相公特地去餐馆端回一盘黄油鳝丝,无论色、香、形、味,那真是上海菜的一绝,至今难忘!陆素瑛应该算是我在上海的准徒弟~我的右脚踝扭裂后,医嘱一年不能体力劳动,大车间主任就把我分去看传送带。期间又分来两名学工女学生,领导要我带好她们,陆素瑛是其中一位,渐渐关系融洽,无话不谈。我们在1974年要离开上海的前一夜,她来为我送行,从宛平路走到衡山路,又转到余庆路,康平路,华山路,最后走到漕溪北路,就有点偏了(当时的上海),一路聊不完的话,可是已经转钟了!第二天要出发呢!只好从肇家浜路转回宛平南路,到了弄堂口她从肩上取下军用挎包交给我,说是送给我的白沙糖。唉!我能说什么呢?!只后悔没有在涯马路时问问她挎包里装的什么?后悔让一个女孩子背这满满一挎包白砂糖走了几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后来她被分配到第六百货当了营业员,给我寄了一床漂亮的被面。</p> <p class="ql-block"> 隆友明送的琴歌,我非常喜欢其中的意境,前些年特意请武汉的朋友、国家级书法家萧耀龙先生为我用隶书写了琴歌。</p> <p class="ql-block">陆素瑛在上海临别赠送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在杭州和苏州会了朋友后,突然想到上海看看工作过的老厂。看到原厂址改变成了徐家汇公园,只留下一个高高的烟囱(上图红柱子)、和建园的碑记。</p> <p class="ql-block"> 衡山电影院还矗在原地,只是外观改变。</p> <p class="ql-block"> 徐家汇上海第六百货公司,正面改名,侧面有字。</p> <p class="ql-block"> 顺便再看看上海最著名的老城隍庙。</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时候每年回汉探亲,老城隍庙的五香豆是首选。1973年春节前夕,照样买了城隍庙的五香豆,上海大白兔奶糖,好几斤白砂糖(那时候武汉是凭票供应的)等等,塞了满满的一大旅行包。没想到去四车间拿烘干的被面时,经过一滩有水的地方,仗着自己的弹跳力很好,一跃而起,想落在当中的木板上再跳过去,谁知木板因放的时间久了,落在木板瞬间木板一滑,当时右脚踝扭成骨裂。陈炳瑞和余杰送我去医院,陈炳瑞更是楼上楼下的背着我。那个春节回汉不成,眼看要过年了,同房的都要回汉,陈炳瑞又到厂里为我联系了疗养所,把我送去疗养所养伤,在那里有专门的服务员为我料理。看我无后顾之忧了他们才放心地回汉探亲。</p><p class="ql-block"> 感恩!陈炳瑞虽然只大我一岁,可他的人生观(平时交谈很多)永远领先于常人!</p><p class="ql-block"> 这样记挂的人,却失去了联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上海城隍庙和城隍庙商圈</p><p class="ql-block">城隍庙和豫园都在这个商圈,我们说的城隍庙或者豫园,都是指这块人口密集的全国著名商圈</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到上海城隍庙,本想进豫园(中国十大名园之一)转转,因维修不得进。</p><p class="ql-block"> 2019年再到上海,下了一天雨,就没去豫园。虽然在上海工作时进入过,不知现在的豫园又会不会画蛇添足!</p> <p class="ql-block">雨气濛濛的东方明珠</p> <p class="ql-block">外滩,黄浦江,南京路</p> <p class="ql-block"> 2019年在杭州朋友家里玩了几天后,又到上海,只为去买件衣服。因为在上海曾经工作过四年,穿衣服的习惯已经养成,认为上海的衣服样式永远走在全国的前面,上海的产品质量,永远是中国最讲究的。</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 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京中山陵</p><p class="ql-block"> 1973年夏陈炳瑞和我游玩了南京无锡杭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牌坊前的音乐台</p> <p class="ql-block"> 1982年湖北青年电视艺术团 (前称是武汉电视剧团)南京夏令营,参观南京总统府时的留影。</p><p class="ql-block"> 左起~邢动(笛),朱明德(笙),胡少南(二胡),编者(琵琶)。</p> <p class="ql-block"> 南京无樑殿</p> <p class="ql-block"> 南京夏令营,前排左一编者</p> <p class="ql-block"> 南京雨花台。后排左二编者</p> <p class="ql-block"> 湖北青年电视艺术团排练场景。前排右边中间着中长纤维灰白裤子的是编者。</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再到南京</p> <p class="ql-block"> 这件蓝色灯芯绒中式外套,就是2016年在上海城隍庙商店买的,回头就在南京秦淮河景区穿上了!</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8年又到秦淮河</p> <p class="ql-block"> 同样地点的两张图片,上图的秦淮河因为清淤无水(放大看),下图秦淮河有水,时隔两年。</p> <p class="ql-block"> 李香君是清末南京秦淮河四大名妓之一,之所以留她的故居,她是不可多得的爱国名妓,其生平颇具传奇。</p> <p class="ql-block"> 传说三国时吴国的乌(黑)衣营在此驻扎过,故名乌衣巷。</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无 锡</p> <p class="ql-block"> 1973 年夏,陈炳瑞和我游玩了南京后到无锡游玩,第一次见证了太湖的美!初观太湖的广袤无垠,千顷碧波荡漾,那一刻令人心胸开阔之极,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太湖和蠡园的传说,不禁令我对范蠡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太湖》</p><p class="ql-block">有浪即山高,无风还练静。秋宵谁与期,月华三万顷。———范仲淹</p> <p class="ql-block">关于鼋的故事太多,感兴趣的可以跟我私聊。这个图片放大可以看一个故事</p> <p class="ql-block">2018年春,鼋头渚景区</p> <p class="ql-block"> 2021年秋,上海缘老同事一行六人再游无锡锡惠老街</p> <p class="ql-block"> 老街美酒坊</p> <p class="ql-block"> 锡惠老街</p> <p class="ql-block">1锡惠老街牌楼</p><p class="ql-block">2锡惠公园内的寄畅园(中国十大名园)大门</p><p class="ql-block">3大门不大,进入就见鳯谷行窝,不见园景。穿过鳯谷行窝……</p> <p class="ql-block">眼前豁然开朗,美景目不暇接!此时才明白寄畅园的建筑高明。鳯谷行窝既是有鳯来仪(凤凰来此做窝)之义,又合了中国风水之要素,高明!</p> <p class="ql-block"> 穿过鳯谷行窝,走过右厢门连接的迴廊,即见面前如画美景!远近叠加,错落有致!特别是远处惠山那朦朦胧胧的宝塔,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感觉,跟近处的亭台楼阁小桥倒影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只此一个角度,绝色美景!!妙哉!!!</p><p class="ql-block">后面视频再现</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内的网红老人</p> <p class="ql-block">出了寄畅园,见门口花儿和树儿配得十分可爱,忍不住留下她们的倩影!</p> <p class="ql-block"> 进入二泉景区,就见竹炉山房。只因乾隆爷当年跟后面寺庙里的老和尚喝过茶,这里名气就大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有诗为证:石壁前头碧水涯,筠炉制学老僧家。清游兴尽欲归去,且吃山房一椀茶。</p><p class="ql-block"> 我理解的所谓山房,茅草屋而已,竹炉就是取暖的手炉外面做了一个竹子编的护笼。不过就是文人墨客在这草棚里,捂着手笼,喝着二泉里的泉水泡的茶,聊天吟诗而已。被他们弄出这么一个雅处、雅名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是后面寺庙门口的古银杏树,有六百多年了,是见证了惠山沧桑的真古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天下二泉的名称是乾隆爷和老和尚在山房喝完茶,准备回去了,无事干,玩什么呢?就玩二泉里的水,把二泉水跟北京玉泉水比对。北京是他的家,泉水也当然第一,那么他就说这泉就是天下第二泉了!</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头,原本是一块普通发黑的石头,因形状像一个靠床,一千五百多年来演绎出多少故事。又因李白的本家叔叔李陽冰在石头上题写了听松二字,遂成就了听松石。原本旁边有两颗松树,如果能够躺在石床上闭目养神,听松涛滚滚,定会特别惬意。不知阿炳当年创作出著名二胡曲听松,是不是这样得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个二泉,加了不少的内容。泉的井口搞复杂了,上面盖了亭子,里面还弄上石碑,外面再围上铁护栏。这些伪古迹很倒胃口,本来我在旁边留了影,感觉特没意思,还是删去了。</p><p class="ql-block">1982年湖北青年艺术团南京夏令营(行营在南京)到无锡时,我坐在二泉井口上拍了张照片。那时的二泉就两个字,旁边什么也没有,泉井里还有水,那才是原生态的二泉。二泉原本分上中下三处,二泉井的水溢出来了,就留到中泉,再然后流到下泉~就是现在的方型鱼池。现在围起来了,看不到还有没有泉水。现在的二泉,阿炳是不可能在这里感受和创作出举世闻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的。</p> <p class="ql-block"> 下面寄畅园视频</p> <p class="ql-block"> 无锡古运河</p> <p class="ql-block"> 无锡古运河牌楼里外</p> <p class="ql-block"> 无锡太湖拈花湾</p> <p class="ql-block"> 无锡灵山</p> <p class="ql-block"> 灵山梵宫外观</p> <p class="ql-block"> 梵宫里面极致豪华,据说梵宫失火后,修修就花了几个亿的人民币。虽然好看,但感觉跟信仰有点背离。</p> <p class="ql-block"> 梵宫里面原有的播出音乐是古筝弹奏的平湖秋月,虽然好听,但跟梵宫里面的氛围很不融合。因此在做这个视频时,我把原背景音乐屏蔽,换上这曲茶诗禅,使音乐和场景十分融合。</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缘启江南第一 集后记</p><p class="ql-block"> 缘启江南整体布局,上海的文字会多一些。原因很简单,上海是我参加工作的启始地,是我走上音乐之路、搞音乐专业的启发地启动地,留下了太多的经历和印象,怎么说也说不完~~</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天在车间看到报纸上登出了上海文化广场民族音乐会,那可是文革期间不可多得的正式公演的大型音乐会!我半夜起床走了半个多小时去排队,每人限买四张,我买了四天的票(有些节目每天轮换),连看了四场。欣赏到了闵惠芬萧白墉的二胡曲木兰从军、江河水、新婚别、洪湖畅想曲,龚一的古琴曲潇湘水云。汤良兴配上手鼓的琵琶曲天山之春,就这个琵琶曲把我迷住了!!啊…原来琵琶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这么好听!这么复杂多变的技巧!当时可把我听得灵魂出窍!当即决定,我要改学琵琶,尽管从九岁就开始拉二胡,但琵琶比较二胡,表现力实在是太太太丰富太美了!!</p><p class="ql-block"> 之后学琴的经历,复杂;艰辛;执着;刻苦,好在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成为职业音乐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乐~琵琶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缘启江南共四集五册</p><p class="ql-block">第一集 上海,南京,无锡</p><p class="ql-block">第二集 扬州,镇江,嘉兴</p><p class="ql-block">第三集上册 苏州</p><p class="ql-block">第三集下册 苏州</p><p class="ql-block">第四集 杭州,绍兴,台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楊 陽</p><p class="ql-block"> 2022/1 于 阳 江月亮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