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寒假的一个下午,香甜的午觉过后,宝儿提议要和妈妈一起玩会儿益智游戏--打扑克。我们俩玩儿的是自创的“打娘娘”的游戏规则。以2和4为会,谁抓到大王,对方先出牌。洗牌,上牌,拿出一部分牌以后我们开始抓牌。每一次都是宝儿先抓。我问宝儿,为什么每次都是你先抓牌呢?宝儿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我小啊。我扑哧一声笑了,说:你这个理由好,这样你和妈妈打牌就可以永远先抓牌了。第一把很快决出了胜负。宝儿手里的牌很好,所以很快就都出完了。要开始玩第二把的时候,宝儿主动提议,说:妈妈,您上次的牌实在太不好了,这次您先抓牌吧,也让您沾沾好运气。我听后,微微一笑,嘴上答应着“好吧”,心里却很有感触,孩子知道谦让了。第二把真的好运就来到了我这边,好牌连连,但是我却没有赢,因为我总犹豫不决,反而宝儿没有任何负担,大胆出牌,用一手烂牌打出了王炸。第三把开始玩儿之前,宝儿又提出了个建议,她说:妈妈,咱们任选一张牌放在所有的牌之间,谁抓到这张牌谁先出,这样抓到大王的人就不会暴露了。我表示赞同。接下来,我们又玩了几把。每次打完牌她都会评论一下,我们的游戏规则也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的完善。看来游戏和学习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只有孩子去尝试了,体验了,实践了才能够不断的总结,反思和完善。<br> 打完牌,宝儿提议,妈妈,咱们做一项适合咱们俩的运动吧。我说,是什么运动?宝儿说:瑜伽啊。我说,好啊。话音刚落,宝儿就迅速起身,取出瑜伽垫,把它铺到了客厅中间,然后热情的招呼我坐到她对面做她在抖音上新学的动作。只见她,双腿盘坐,上身挺直,双手自然放在腿上。我说,这个我可以。照着宝儿的样子我也盘坐在瑜伽垫上。然后就看见她非常自然地将双手伸直,头随着双手一起轻轻的触碰到瑜伽垫上。整套动作一气呵成,轻松舒展,让盘坐在对面的我觉得是如此简单。当我自信满满的伸直双臂想要放到瑜伽垫上时,腰就先不听使唤了,任凭我怎么往下压,就是够不到地,接着就是腿盘不住了,整个人失去平衡,再抻下去,腰就要断了。我不甘心,又反复尝试了好几遍,还是够不到。宝儿安慰我,妈妈,要不咱们做做坐位体前屈。我先做个示范。当我把双腿伸直,用双手去触碰脚尖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指尖到脚尖的距离才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这时候,宝儿耐心的鼓励我,不停的给我做示范,您看,这么会不会好一些。可是,无论我怎么尝试就是做不到宝儿能够轻松做到的动作。<br> 看着宝儿的从容,想想自己的笨拙,真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此刻的场景多么的有代入感呐!只不过角色互换了,原来指手画脚的自己,总是拿自己擅长的事情去要求孩子也要做到,还理所应当的认为如此简单的事情怎么会做不好呢?再努力一点就做到了,还是不够努力。以过来人的身份禁止孩子做这个而要做那个,美其名曰为孩子着想。今天,当孩子面对妈妈笨拙的表现时,没有嫌弃,没有嘲笑,有的是包容,是鼓励,是理解,可能是妈妈年龄大了,柔韧度不够了,妈妈要不尝试一下普拉提。做普拉提,我的臂力不够。那咱们再试试仰卧起坐吧,我帮您压腿。整个过程都是那样的有耐心,那么的开心。哈哈,我终于找到了一项适合我的有氧运动了。<br> 在感受了久违的大汗淋漓的畅快后,我品着一杯清爽的菊花茶,看着菊花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慢慢的舒展开来,我的心也随之舒展开来:当家长能够真正的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真正的放下身段和孩子平等对话的时候,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孩子,感受到孩子真实的感受,才能够和孩子共同成长;作为师者,能够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感受学生的感受,看到学生身上的长处,看到点滴的进步,才能够看得到幸福的模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