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又要过年了,很多人都说没有感觉。确实是,现在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对过年的兴奋感是越来越小。或许现在是什么都有了吧,对于过年没有了期盼,大家也就觉得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p><p class="ql-block"> 记得三十多年前的过年,那可是仪式感满满的,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有自己的“忙乐”,回想起来至今令人难忘。</p><p class="ql-block"> 记得好像在农历十二月十几的时候,小孩子们就会陆续念叨起风俗儿歌企盼过大年:“廿四扫篷佣,廿五赶长工,廿六做馒头,廿七上更楼,廿八作担柴,廿九请老爷。” 听到了儿歌,就感觉年的脚步是越来越靠近了。</p><p class="ql-block"> 儿歌的意思也就是年三十前每天要安排来做的事。年前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我们土话叫扫篷佣,这个安排在十二月二十四;搞好卫生后,有雇佣长工的富人家在二十五那天就可以让长工回家去过年了;二十六日呢要做好过年后吃的馒头,馒头是用来招待来拜年客人的主食,做多少也是要估计好的,很多人家都要吃到正月初八、九;二十七日应该是当年集市的最后一次,过了这一天,生意人也给自己放假不摆摊了,所以要尽可能的在这一天采购足各类用品;二十八么,就要把正月要用的柴火准备足,不要弄到等正月时没柴烧;二十九么就是谢年啊请菩萨啊之类的。我的理解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当然每个地方乡俗不一样,就算我们一个镇的,也还是会有所区别的。</p><p class="ql-block"> 除了上面这些,还有做番薯粉丝啊,做年糕麻时啊,做豆腐啊,杀大肥猪啊,打爆米花啊,炒番薯金爪啊,请裁缝给家人做新衣裤啊等等,也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过好年而准备的。</p><p class="ql-block"> 年三十基本上家家户户要做食饼筒(也有叫麦油脂、麦饼筒的)。食品筒就是请祖宗的菜,就是人们的年夜饭,就是正月初一的一天的饭。</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呢,大家都起得很迟,说是当年的头一天舒舒服服的,那么这一整年也就都舒舒服服了。这一天我妈会煮好粥,再煎几筒食饼筒,早饭中饭连着这样吃。</p><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二就开始拜年了。拜年很讲究,好像是大人小孩有所不同。小孩的拜年是从去最长辈那儿开始,一天天的走下来。我呢是家中兄妹老大,每年都会带领弟妹初二去外公外婆家,初三去姑姑家,初四去阿姨家……逐一走下来。去的时候一定要带上帽子,带上围巾,回来的时候帽子和围巾就能包好多爆米花和番薯金爪,别小看了这些爆米花和番薯金爪,这可是能让我们巴叽巴叽吃到开学的好东西。当然还有压岁钱,虽然是几分几角的,但对我们来说却是过春节的最大动力和喜悦!</p><p class="ql-block"> 小孩的拜年是小孩子自己安排好行程的,大人的拜年则是受主人家邀请的。亲戚朋友从大辈往小辈挨着请吃,他们约好了正月初二中午谁家吃,晚上谁家吃;正月初三中午谁家吃,晚上谁家吃。亲戚朋友多的,除了早餐外,连着天天顿顿吃,一直吃到正月初八才算告一段落。有时候请吃饭的多,大人不够用,就派小孩子去代表,这样的代表我也是经常做的。去做代表时虽然年纪小,可礼节做的很到位,饭桌上大人们夹一口菜放一下筷子,我也有样学样,绝不像现在的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去乱夹。</p><p class="ql-block"> 一般过了正月初八,对我们孩子们来说也就意味着美好的过年时光已经结束,我们回归回平静的生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