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福州,又叫榕城,有很多榕树的城。她是福建省省会,一座厚重又有底蕴的城!所以来到福建别老拿厦门说事。</p> <p class="ql-block"> 福建简称(闽),古时福建属蛮荒之地,多山多蛇,有土著族群拜崇蛇做图腾,故此门里才有了虫(闽)。</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越国被楚所灭,有-小部分越国贵族逃亡至闽地,与当地七大部族“公私联营”组成“闽越国”,后来就什么什么地…</p> <p class="ql-block"> 她是座历史悠久又很低调的城,曾多次被评为国内最宜居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福州人生活富足惜福感恩,青石铺路的古旧巷陌,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丰富的城市资源,让城里的“虎纠人”天生有一种淡定,“谈虎绝不变色”,每日开开心心,这就是福,这就是有福之州!</p> <p class="ql-block"> 今天刚到,恰逢“圣诞节”,洋人过的节,但並不妨碍年轻人假圣诞之名带着女朋友出去秀一把。</p><p class="ql-block"> 家里有钱的带女朋友上西餐厅炫,没钱的带女朋友大排档撸串去!反正世间就是这样——很公平。</p> <p class="ql-block"> 一片福州三坊七巷,</p><p class="ql-block"> 半部中国近代史。</p><p class="ql-block">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占地约39.8公顷,至今仍保留“西三坊、东七巷”的里坊格局。该格局发朝于晋形成于唐,至明清达鼎盛,至今基本风貌得以延存。历史上在此居住名人达到四百多位。街区坊巷相连,乌墙黛瓦,民居精致,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西边为三坊,东边为七巷。明、清时期,这里有书肆、刻坊、花灯、裱褙、铜器、笔庄、生漆、当铺等大小商铺数百家,何等繁荣。</p> <p class="ql-block"> 尽管疫情期间,南后街还是熙熙攘攘人群,因这是有福之地。</p> <p class="ql-block"> 有人在“星巴克”楼上谈恋爱,那可是“高大上”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 记得读小学时,一队员爱上了扛着三条杠的大队长,结果被修理得不要不要的。</p> <p class="ql-block"> 永和鱼丸在福州可老有名了。</p> <p class="ql-block"> 这油赞子是啥“东东”——没尝过。</p><p class="ql-block"> 倒是紧盯着二楼的风拂窗帘,看能不能看到“油赞子西施”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 从街那头走到街这头,喊一小伙子在南后街牌坊下帮忙拍张“到此一游”,结果那货竟然不给俺当成“主角”拍,不怪他,毕竟咱也曾经年轻过。</p> <p class="ql-block"> 走入南后街82号《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生平展。</p> <p class="ql-block"> 林徽因的家族系福州望族,世居社会名流生活区——三坊七巷。林家在闽都独有的人文气息的浸润下,培养出诸多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人物。林徽因出生在新旧交替的中国,成长于中西方思想碰撞的时代,亲历战乱之祸,目睹家族成员为国奋战的风骨,及其一生受到家学渊源的熏陶,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人文情怀和家国理想。</p> <p class="ql-block">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西方建筑文化引起了她的极大兴趣并影响了梁思成。1924年6月,风华正茂的林徽因与梁思成双双赴美深造,立下了当建筑师的志向。1928年3月毕业后在加拿大结为伉俪之后便前往欧洲蜜月旅行,转而回国开启了他们为中国建筑事业倾力奉献的传奇一生。</p> <p class="ql-block"> …曾经有人:“挥一挥衣袖,不(能)带走一片云彩”。</p> <p class="ql-block"> 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北宋宣和年间,陆蕴、陆藻兄弟同知福州,而名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王益祥官至东提刑,居其内,改衣锦坊,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文儒坊,为第二坊,旧名儒林,宋代国子监祭酒(从三品官)居此,改为文儒。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居住在坊内。</p><p class="ql-block"> 而最有名的是清代饮誉全国“六子科甲”的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而陈承裘的长子是清宣统皇帝的老师陈宝琛。文儒坊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文儒坊里另一陈氏家族于明崇祯年间入居此处,其第十二世的陈圣灵,其五女陈帙是林则徐的母亲。陈圣灵四子陈兰泰有一玄孙,就是海军名将陈季良也居于此。故林则徐的母家也是陈季良将军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 陈季良将军是文儒坊里的第三位名将。</p> <p class="ql-block"> 光禄坊,为第三坊。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曾任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镌刻“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光禄坊由此而来。原坊路在民国时期被拓宽为马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光禄坊和文儒坊之间的这两百米长的短巷,俗称“枣泥巷”,这里曾是光禄吟台诗友早晨发付诗题之处,故称“早题巷”。</p><p class="ql-block"> 在众多名人故居的三坊七巷里,早题巷并不特别起眼,不过这里仍有着属于它的独特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杨桥巷,位于南后街东侧的最北端。民国时期,北伐军进入福州,扩建马路,将其改为杨桥路。</p> <p class="ql-block"> 杨桥巷最有名的景点是杨桥巷与南后街交汇处的林家大院,既林觉民烈士故居,后为作家冰心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 林觉民的故居建于清中叶,林觉民的曾祖父林崧甫,他一介书生或一名官宦,后人也不清楚,他在世之时也许不曾料到,他的血脉繁衍下去的后代子孙一个接一个突起,在历史的星空中大放光华。</p><p class="ql-block"> 林觉民堂兄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21年他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出席世界国联总会。林长民之女林徽因才情盖世,风华绝代,其文章诗句与建筑设计成就玲珑剔透,如同其人生一般光彩熠熠。</p> <p class="ql-block"> 林觉民(1887-1911)中国民主先驱,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 林觉民少年之时既接受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在香港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同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受伤被俘,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与妻书》开头:“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字字泣血,令人断肠落泪,又撼人魂魄…</p><p class="ql-block">(林觉民烈士与爱妻陈意映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 郎官巷古称延福里,北宋咸平五年,里人刘若虚中进士,改名荣亲里。后又以北宋刘涛世代子孙皆为郎官改名郎官坊。明代万历年间起称郎官巷,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塔巷,五代年间,闽王王审知主政时,巷内建有育王塔和塔院,而得名塔巷,一直延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 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 国潮金鱼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黄巷,唐朝末年崇文阁校书郎黄璞(837-920年)退隐归居这里,故名黄巷。相传黄巢军入闽后,经过三坊七巷,因闻黄璞大名,命令士兵“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震。</p> <p class="ql-block"> 清代巡抚梁章钜曾居住巷内,故居别称小黄楼。</p> <p class="ql-block"> 安民巷,相传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入闽,兵至巷口,出示安民告示,故名安民巷。</p><p class="ql-block"> 曾巩的后人“五子登科”的曾晖春曾居此巷,他是林则徐的姨表兄弟。</p> <p class="ql-block"> 此巷有名的鄢家花厅。</p> <p class="ql-block"> 在这“黄巢”来过的地儿留照一张,不觉突兀吧?</p> <p class="ql-block"> 宫巷,因巷内古有紫极宫道观,故旧名仙居里。宋代坊内以崔、李ニ姓显贵,改称聚英坊 元代又改为英达坊 明成化年间,又以巷内曾有紫极宫,直称宫巷,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宫巷内主要有林聪彝故居、刘齐衔故居、沈葆桢故居和刘冠雄故居等院落。</p> <p class="ql-block"> 严复书院。</p> <p class="ql-block"> 沈葆桢生于1820年,卒于1879年</p><p class="ql-block">字幼丹,候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林则徐次女婿。道光进士、翰林院编修,担任过都察御史、知府、道台、巡抚、船政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船政总理大臣等要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刘冠雄故居。我国近代史上著名海军将领。</p> <p class="ql-block"> 吉庇巷,旧名耆德魁辅坊,又称魁辅里,是“七巷”中最南侧的巷。“南宋状元郑性之居此,为纪念他高中状元,巷子拟名及第巷,福州方言“吉庇”与“及第”谐音。民国初期扩建为马路。吉庇巷内主要有状元第、谢家祠等院落。</p> <p class="ql-block"> 林则徐纪念馆(又称林则徐祠堂),是为纪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p><p class="ql-block"> “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p> <p class="ql-block"> 乌山,又称乌石山,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统称为福州城内三山。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名“射乌山”。唐天宝八年(公元.年),敕名为“闽山”。宋熙宁初太守程师孟登山揽胜,以其美景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媲美,又改名为“道山”-,后又邀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撰文《道山亭记》,一时洛阳纸贵,远近驰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来到福州千万别忽略了“上下杭”,此初建于明末清初。在古代商业的繁华取决于交通,而水运让“上下杭”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闽江和航船,商业的天地就这样形成。</p><p class="ql-block"> 当时这里聚集了两百多家商行,经营物资达五百多种,为适应商卡的繁荣需,私营钱庄最多达一百多家。</p> <p class="ql-block"> 从台江中亭街面的三通路进入上下杭,首先看到的是三通桥和三捷河。</p> <p class="ql-block"> 三通桥它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花岗石二墩三门拱桥,桥墩为船形。有“嘉庆丙寅仲秋吉旦造”题刻,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三通桥头的陈文龙水部尚书庙,纪念的是南宋后期状元、丞相,莆田的陈文龙。因陈文龙被敕封为“水部尚书”,作为水上航行安全的庇护神,受到闽江下游两岸的水上居民的崇拜和景仰,福州人称为尚书庙,陈文龙被称为“尚书公”。</p> <p class="ql-block"> 进入此地有种江南水乡的感觉,在上百年历史时期上下杭是“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三通桥和星安桥之间的张真君祖殿,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1131-1162年),至今已800余年历史,殿前曾是古河道渡口。</p> <p class="ql-block"> 建于光绪十六年的星安桥,石刻字迹依然清晰,石拱桥二墩三孔,桥上原先有梭有角的石板,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变得平润圆滑。</p> <p class="ql-block"> 从星河巷出来。</p> <p class="ql-block"> 民国期间张桂荣、张桂丹在此经营药铺,专莫西洋参、高丽参等名贵药材。</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 无事不进典当铺,进去匆匆,出来更匆匆。</p> <p class="ql-block"> 那绿脸掌柜看了有点瘆人。</p> <p class="ql-block"> 就拿两锭,88!</p> <p class="ql-block"> 朱紫坊,因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儒林郎朱敏中、朝请大夫朱敏元、南安令朱敏修兄弟4人居此皆登仕门,故名。</p> <p class="ql-block"> 跨越时空,“朱徽因女士”你珊珊来迟…</p> <p class="ql-block"> 因榕树才榕城!</p> <p class="ql-block"> 福州鳌峰书院为清康熙年间著名理学家、福建巡抚张伯行于康熙四十六年所建。书院创办后,得到几代皇帝尊崇,康熙帝赐“三山养秀”匾,乾隆帝赠御书“澜清学海“匾。鳌峰书院主张继承“程朱理学”之学统。</p><p class="ql-block"> 鳌峰书院创办期间,共考取进士163人,举人700多人,培养了许多台湾学子,将闽台两地文化融一体。鳌峰书院被誉为“东南第一学府”、“清代福州四大书院之首,久享“文薮”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哟,今晚可是“圣诞夜”,俺赶紧觅个“曾经女孩”撸串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