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上篇所提到的拍摄水星凌日奇观中,我们与专家团队成员们相处,度过了愉快的一天。2016年6月,在星球脊梁夏总与伙伴们相邀之下,“追星”小分队再次齐聚。我和程蓉小姐妹一起参加了星球脊梁团队组织的山南之旅。</p><p class="ql-block"> 6月25日傍晚,我们一行人带着相机、无人机来到了布达拉宫的后花园———拉鲁湿地,用无人机进行了航拍。拉鲁湿地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寒湿地生态系统,是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属于芦苇泥炭沼泽,被誉为拉萨的“大氧吧”,有“拉萨之肺”、“天然氧吧”之称。</p><p class="ql-block"> 天渐渐暗淡下去,暮色四合。山那边似乎下着小雨,随着夜色的降临,布达拉宫的灯光闪亮登场,在各色光彩的映衬下,从拉鲁湿地的角度拍摄布宫,在庄严肃穆之下增添了几分亲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6月26日一早,我们一行几人搭乘一辆皮卡猛禽,还有一辆丰田越野车直奔羊卓雍措。从盘山公路往上到了顶峰,羊湖就是一条蓝玉带,在群山之间蜿蜒而行。站在羊卓雍错湖边,闭上眼睛,仿佛在天堂一般,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从远处一眼望到湖与山的画面时,只看到了边界线的弧度,中间一大片用了平滑的画笔,一笔而过。整个湖呈碧蓝色,水面毫无波澜,静态得犹如假象,一度以为是不会流动的水,甚至是铺上去的蓝色沥青。</p> <p class="ql-block"> 到达羊湖后,小伙伴们便开始寻觅合适的露营地点,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开始搭建帐篷。做好露营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天色已经渐晚,大家也都饥肠辘辘了。在内地的山野出游,舟车劳顿会使人感到劳累,特别是这样的户外活动还是在高原进行了。搭建好夜晚的容身之处后,我们便继续做其他的露营准备工作。在“咕噜-咕噜-咕噜”的肚子催促声中,我们拿出炊具做起了简单的食物来填饱饥饿的胃。这天的天气不是那么给力,积雨云笼罩着天空,云底雾蒙蒙的,就像要刮胡子时涂满老人灰白须髯的泡沫。时而老天爷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东边山头又出现了一道彩虹……</p> <p class="ql-block"> 由于帐篷内亮着灯光,顺间便吸引了黄色的虫群。面对大量飞虫的袭击,伙伴们瞬间乱成一团,七手八脚地驱赶着虫群,什么工具都使用上来了。有的用外套扇风,有的上下晃动毛巾,还有的直接用手驱赶。但是虫子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在灯光的吸引下,不断地向我们的帐篷发起“冲锋”,从各个缝隙往里钻,吓得我只好在汽车里呆了一晩上。伙伴们都感到特别疲惫。</p> <p class="ql-block"> 6月27日,我们乘车围绕羊湖的路程中经过了浪卡子县城。从羊卓雍措出来后,跨越4330的斯米拉山口后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卡若拉冰川位于西藏浪卡子县和江孜县的交界处, 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也是年楚河的东部源头。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山口南面6647米的卡鲁峰,是年楚河和羊卓雍湖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此处雪山高耸,周围冰川地貌突出。卡若拉像一个静静梳妆的美人,在群山之中脉脉远眺。在道路的前几公里处,驱车向右行驶便到了卡若拉冰川的正面。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渺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的冰川寒气逼人,捎来几许凉飕飕的感觉,颇有种来到了生命绝迹的天涯尽头之感。虽然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灰尘的影响,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的形态,但冰川的上半部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幅巨型唐卡画挂在山壁上,熠熠生辉。远远看,冰峰安静地坐落在高天之下,透明如丝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在身上,很是舒服。沿着寺庙道路向上走,磊子、东子沿着山壁走进了冰川。这时,前面有个湖泊阻止了前行,自然之力的阻挡让人毫无抗衡之力。只好使用无人机航拍。通过航拍,来将脚步无法到达之地的景色传达。在接收界面,才得以一窥奇险之景。(由于大气变暖,冰川逐渐缩小。)</p> <p class="ql-block"> 6月28日,我们从浪卡子县城出发,直奔普姆雍措。普姆雍措,位于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城东南方向58.4公里处,与羊湖相拥。普姆在藏语中是“少女”的意思,所以普姆雍措湖又名“少女湖”。这里海拔5010米,面积295平方,四周被连绵的雪山所围绕,巍峨的”库拉岗日“神山就在湖旁。普姆雍措湖水湛蓝清透,湖中小岛犹如巨龟,静静地守护着这位“少女”。传说普莫雍措曾被莲花生大师所加持,从而有了神圣的气场。普姆雍措湖每年12月至次年的2月会结冰。那蓝色的冰湖,比冬天的贝加尔湖更胜一筹。冬季正是一窥普莫雍措蓝冰、翡翠冰的最佳时节,蓝冰中的裂痕、气泡清晰可见。普莫雍措湖畔,还有一片被称作“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村落”的推村。每年湖面结冰的时候,村民们会把牛羊赶到湖中的小岛上。湖中小岛相对于村子周边,草料更丰富。在藏历新年来临之际,村民们会将牛羊赶回岸上。千百年来,一直如此。西藏大抵是每个人心中的梦。我们一起去世界屋脊看圣湖,去寻找探索的蓝冰。</p> <p class="ql-block"> 从浪卡子县城去洛扎县城的路上,普莫雍措边上有座小山,公路边的推村,据说是世界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海拔5100)。穿过村子,便能看见依山傍水的寺庙。甘丹托门林寺(称为“悬崖上的寺庙”)是噶举派(白教)的寺庙,目前庙里各项事宜由几名僧人负责,是推村及附近村民的精神寄托。寺庙面积不大,静静依靠在湖边,独具特色。它默默陪伴着普姆雍措湖和库拉岗日神山,见证着他们之间那矢志不渝的爱情,守护着天下有情人。寺庙收拾的干净、整洁。寺庙门前的空地对于游客会收取5元的停车费,时间随意。这幸亏是在西藏,如此秀丽的山、水,绝好的位置,换到内地,一定会成为多方利益的博弈中心,绝不会如此闲置。</p> <p class="ql-block"> 6月29日,这一天依旧是好天气,车行过光与影变换的山峦,翻越了波拉山,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车子在峡谷间穿行,我们来到了桑卡古托寺(又名赛卡古托寺、色喀古托寺)。寺庙位于洛扎县色乡乡政府所在地以南约600米处,处于西南之地,南临不丹国,海拔3700米左右,是噶举派(白教)玛尔巴大师的第一座寺院,由米拉日巴以一人之力,用六年时间建成。桑卡古托意为“九层公子堡”,是瞻仰密勒日巴尊者(米拉日巴)修行遗迹的首选之地。寺庙坐西向东,平面呈正方形,寺庙周围有围墙,东西长为98米,南北宽约48米。它的风景美丽。寺庙内主殿被称为噶瓦久尼殿,寺庙的正中间是米拉日巴当年修建的九层碉楼,高28米,楼顶是金顶。擦肩而过的藏族人嘴里念念有词,手里拨着佛珠或菩提,围着寺庙一圈圈转经。磕长头的人不计其数,他们衣衫褴褛蓬头垢面,身上的藏袍油光发亮,额头上的茧子又厚又硬,严肃恭敬,偶尔的微笑袒露出内心的满足与幸福。年纪大的阿妈在固定的地方放上石子,用来计算转寺的圈数。傍晚时分,霞光打在他们脸上,映衬出一颗颗坚毅的心。黄昏缓慢而又悠长,时间都沾染上一分敬畏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桑卡古托寺后改为格鲁派,在五世达赖喇嘛的执政时期,噶厦政府规定对桑卡古托寺,每一个绕迥(12年)维修一次。公元1944年由桑珠寺活佛主持,对寺庙进行了最后一次维修,维修以后,桑卡古托寺也就开始以格鲁派的佛事活动为主。色喀古托碉楼共有九层。它的一、二层是地下室、储藏室;三、四、五、六、七层是原本的建筑;八、九层是1985年重建的(原建筑已坍塌损毁)。色喀古托碉楼面积的三分之一均为楼梯,它除了一、二层外,其余的碉楼层,均供奉有佛像。磊子、东子两位“公子”虔诚地围绕着九层墙壁转了几圈。攀爬在上面时,需要精神高度集中,小心翼翼地行走。</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桑卡古托寺,我们一行继续前行到了洛扎县城:洛扎,藏语之意是“南方大悬崖”。这座县城位于西藏山南市喜马拉雅山南麓,是西藏的边境县之一。吐蕃时期西藏约茹千户之一。元朝,洛扎属于羊卓万户府辖。帕竹地方政府政权时,这里出现了多宗、僧格宗、拉康宗。1960年4月3日各宗合并,称洛扎县。</p> <p class="ql-block"> 6月30日,我们一路前行。沿着雪山脚下盛开的油菜花,在山谷里盛开的更加灿烂。圣洁的雪山稳稳伫立,鲜花三两朵星星点点缀在村庄间⋯⋯</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啊走,不知翻越了多少险道,我们终于到达了洛扎县卡久寺。寺庙全称是“吉祥隐修院”,位于洛扎县拉康镇背后名为“佳普晋”的云雾缭绕的山巅上,距县城75公里,海拔4019米。卡久寺寺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岩石像胜乐余刚腾飞天空,从岩石的缝隙中流下清泉,因此得名“卡久寺”。“卡“在藏语中是指岩石或城堡,这里指岩石。“久”在藏语中是指水。另一种说法是:如白色水晶堆积的雪山,向四方流下如牛奶般的八股甘泉,直流下到“卡”钦天母之山,因此得名卡久。</p> <p class="ql-block"> 卡久寺始建于公元1568年,是莲花生大师五大隐修圣地之一。其主供佛为朗开宁布,隶属宁玛派,是历代努氏朗开宁布学习佛教经典、研修藏传佛教密宗教义、潜心修行的祖寺。相传莲花生大师为普度众生,让佛法与世长存,在卡久修行法洞周围埋藏了许多珍贵佛教经典遗教及稀世珍宝,还亲自修建并加持佛塔。卡久寺于2007年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寺庙雄踞于一座山头之上,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让人有种置身于人间天堂的错觉。此地既有天然圣湖,又有名贵草药,山水花木间都显现着佛教圣迹。四周群山郁郁葱葱,原始森林植被丰富,云雾缭绕时远看卡久寺如同空中楼阁一般。置身卡久寺,四周云雾忽而升腾、忽而又云开雾散晴空万里,云海波涌。漫步其间就如同神仙漫步云海,时而享受着天降甘霖,时而又沐浴着明媚阳光,彩云、彩虹也经常相伴随行。</p> <p class="ql-block"> 在旅行的这几天里,让我们全身心的体验到了雪域藏南之美。由于时间关系,我须尽快返程了。返程途中,在浪卡子县城往羊湖的路上,前面的车突然停在了一片麦田旁,一个个都拿出相机、脚架寻找最佳拍摄机位。我们疲于赶路,这时才发现了周遭的美景。此时正是雪域高原的日落时分,大片麦田像金黄的锦缎,绵延在碧青的原野间。风吹过,麦浪摇曳,涟漪重重,空气里充斥着麦粒的清香。伙伴们拍照。此时磊子、东子又教我一招:找好角度,从麦浪上拍一张、再对焦在湖边山上拍一张、接着再对夕阳天空拍一张,通过后期制作后,就能充分展现出夕阳西下风吹麦浪的韵味。在急于拍摄的过程中,我还一不小心踩进了泥里,费了好一番功夫才把脚从中拔出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旅行的一路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团队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团队,吃苦耐劳,为了宣传雪域高原的美丽,历尽千辛万苦,记录自然脉动、星辰大海,也探寻生命的力量。从羊湖下山,接近村庄的一个地方,天一片漆黑之下,团队行车途中发现了一起汽车交通事故。一辆连牌照都还未上的车,车上载着一家人。汽车侧翻在了公路旁的沟里。团队伙伴们遇此险情,没有慌乱,也没有视若无睹,而是紧急打开车灯示意,减速后把车停了下来。下车后,组员们迅速到车里拿拉车的绳子及其相关工具,有条不紊地实行营救行动。我和程蓉妹妹一个站在车前方,一个站在车后方,避免来车,及时提醒,防止再次发生意外。当受伤人员和遇险车辆得到妥善安置后,我们目送营救的车向村里行去。队友们收拾好营救工具后,继续向目的地前行……</p> <p class="ql-block"> 当“星球的脊梁”团队再次出发阿里进行拍摄。在行驶过程中,路边不时有着骑摩托车、自行车的各类游客。当汽车开到阿里地区马攸木拉山时,前方路面一片狼藉,摩托车零件破碎四散,原来是一位摩旅游客骑车下山时,路遇连续颠簸路面而车辆失控,连人带车向前翻滚,摩托车受损严重,骑手奄奄一息。团队成员见此情况,立马做出行动。司机负责把车停好并做好一系列安全措施;队员们则迅速下车展开救援,协助医护人员将重伤者送往了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联系了伤者在山东的家人。在受伤者家人还没来之前的那些天里,团队队友们昼夜轮守,看护着伤者。在队员们的悉心照料下,这名伤者撑过了最危险的阶段。后来我总是在回想,要是当时这名伤者没有遇到“星球的脊梁”团队的话,或许早因没得到及时的救治而离去了。</p> <p class="ql-block">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就是这样痴迷于星空摄影的摄影师们,为了完成一部风光纪录片,深入青藏高原进行了长时间的拍摄,在几年时间里踏遍了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他们用延时摄影、航拍的手法,记录着世界屋脊的原始风貌,展现风起云涌、斗转星移、日升月落等本源的自然法则。一路上经过了雪山、草地、湖泊、沼泽,遭遇了风雪、车辆故障等困难。他们每到一处,都以环保为前提,尽量的保护着环境。他们用最真实的镜头记录着旅途中的一切,用最平实的画面展现着在极端环境中反复超越自我、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他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处处助人为乐。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可贵的奉献精神,他们就是——“星球的脊梁”。</p> <p class="ql-block">扎根雪域、逐梦高原的重庆人,四十载激情岁月,四十载风雨兼程,用脚步丈量无悔人生,用镜头守护美好过往,用字符连接过去与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