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苏维埃时期的《斗争》报

春夏秋冬

<p class="ql-block">《斗争》报是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机关报,1933年2月创刊于瑞金,它紧密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在苏维埃革命中发挥着党报所应有的重要作用。《斗争》报对中共中央和中央苏区中央局的重要文告、决议、指示及苏区的经济、文化教育、土地革命和军事斗争进行了大量的文字登载,通过这些文字的刊登,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时期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的大致演变轨迹,深化对苏区时期中共开展的军事政治斗争、方针的认识,也有助于深化该时期党的新闻史的研究。</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发韧于井冈山的红色政权星星之火,逐步形成燎原之势。1931年1月 15日,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县黄陂正式成立,是为全国苏维埃区域党的最高领导机构。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至此,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并统辖和领导全国苏维埃区域的革命斗争。1933年11月,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赣4个省级、60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红军和根据地发展到鼎盛时期。与此同时,全国党员人数由1927年7月的1万人发展到1934年长征前的30万人。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和革命事业的发展,党内教育和党的建设任务日益迫切。正如1933年1月苏区中央局在《关于现固党的组织与领导的决议》中所指出“党员数量上是增大了许多,但党内教育则异常缺乏”,由此造成“一般党员政治水平极低弱的严重状况”。为此苏区中央局提出“必须采取各种必须的方法,使每个党员对于党和党的基本主张有初步的认识”,各级党组织“必须讨论中央和中央局的文件”“启发党员发表意见,纠正各种不正确的思想观点与倾向”。《决议》强调中央局必须“经常供给关于党内教育的各种材料”。正是这种背景下,1933年1月博古、张闻天等到达瑞金后,将原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实话》与苏区中央局组织部主办的《党的建设》合并改名为《斗争》,直接由张闻天任书记的中央党报委员会领导,希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将它办成苏区中央局党的权威性、综合性、理论性刊物,以真正发挥对苏区革命的指导作用。1933年2月《斗争》应运而生。毛泽东在《斗争》上发表了著名的《长冈乡调查》和《才溪乡调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斗争》为16开本的旬刊、铅印,重要文章用4号宋体字。1933年8月第22期改为周刊。1934年9月30号出版第73期后停刊。一般每期16页,有时20页,最多的是第24期有32页,最少的一期也有12页。该刊基本上都能按时出版,即使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最紧张的时期,仍然在坚持出版。《斗争》在从创刊到停刊的73期刊物中共发表文章356篇,其中以个人名义署名的作者共有49人,文章共181篇,不少文章是分期连载的。《斗争》主要刊发中共中央和中共苏区中央局、少共中央等机构的重要决议、指示、政策条例和主要领导人的报告;共产国际有关的决议、总结和重要报告以及苏区党、政、军工作和苏区工运、青运、妇运等方面的文章,致力于传达中共中央的政策,介绍苏维埃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军事斗争的情况与经验,登载重要领导人的理论文章,动员人民群众投身于苏维埃革命和反“围剿”斗争,是了解和研究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央苏区史的重要文献资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斗争》作为苏区中央局的机关刊物,发表了许多对苏区革命和建设有积极作用的文章,对苏区革命和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动员、指导和推动作用。由于《斗争》刊发时期,左倾机会主义在苏区中央局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不可避免受到“左”倾教条主义思想影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