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祠 文/张有琨

GZSSWXH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贵阳市东山路13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明洞和阳明祠,以及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尹道真祠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23日上午8点半,按百度介绍的开园时间准时到达,一个操纯正普通话、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正被管理人员从篆字的“阳明祠”里赶下台阶来。原来阳明祠参观时间是从九点开始。</p><p class="ql-block"> 抬头看这阳明祠大门,台阶有九级,也不高。我和尴尬的客人聊起了天,知道他是北京某高校研究生命科学的教授,也喜欢漫游山水。话匣子顿时打开。我们不约而同对面前的大门关注起来。这小小的洞祠,靠街面贴着若干标牌。有两张黑色大理石的分嵌在两边墙体,标示它的身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阳明祠”,有两张咖啡色的铝皮做的横一张竖一张分贴两边,左边“温馨提示”右边“开园时间”,“东山路13号”及二维码在一起,紧贴在开园时间上面。左边下半部分还有“垃圾分类”“文明在贵阳”等布告通知,右边还有“防控疫情”“云岩区全国文明城市‘点位长’责任公示牌”。左边前放置一幅红底白字的“阳明祠景区恢复开放公告”,右边前放置一幅“预防新冠病毒七步洗手法”。还有一黑一蓝两个大大的垃圾桶在石狮子后抢镜。本来就不大的山门显得好挤。</p><p class="ql-block"> 明朝正德三年,王阳明因开罪宦官刘瑾,捱皇帝扒裤子打了四十大板,被贬到贵州龙场驿当驿丞,一当就是三年。 困顿的他似乎走到人生尽头,但是他在这里首开贵州书院讲学之风,创办了龙冈书院,对学生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四规,尤其“学以致用”观点,至今仍有积极意义。</p><p class="ql-block"> 随着刘瑾倒台,他回归朝廷,在调任“佥都御史”路上,他发挥个人才能,三十五天平定了宁王朱宸濠叛乱。然而可笑的当朝皇帝朱厚照却让官兵把朱宸濠释放,让士兵团团围住,自己亲自将其活捉。之后心安理得心满意足享受自己猫捉老鼠的成功。</p><p class="ql-block"> 历史似乎给王阳明开了一个玩笑。</p><p class="ql-block"> 他的《瘗旅文》似乎就很悲愤,但是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龙场悟道”,“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直到今天还是万千学子的圭臬。走进大门,向右是阳明祠,粗重的石碑石坊有些久远,圆桌圆凳也古朴凝重。穿过“礼门”往右下方走,水泥化的路面,貌似小院后庭,有攒角凉亭置于水上,当是他读书之余休闲之处。曲折的小路回到上面,就是他的纪念馆,亦即王阳明洞与王阳明祠。</p><p class="ql-block"> 这个洞祠,还是清嘉庆十九年,即公元一八四一年巡抚庆保等在城东扶风山为之修建的专祠。难怪进门的照壁上写着“扶风”二字。从配房一层二层往右,是正气亭,两边碑廊包围前庭。沿台右阶上去是明台,之上是享堂,立着他的巨大雕像。出门还顺右下来,进入桂花厅和前厅,就是一个小型展览馆。门上方“王阳明先生祠”,上联“文明肇启龙冈”里面前言介绍他的生平作为,功绩著述。按立德、立功、立言排列,图文并茂,全面展示先生风采。</p><p class="ql-block"> 和北京来的教授聊天,我很羞愧自己年过半百才来此间朝拜。早在1984年,我曾到贵阳补习初三。那时根本不知道王阳明为何人,更别说思考理解。为了考取师范,学习很用功,成绩是班级第一,老师同学都看好我。记得放假前,同学们约我上东山拜佛求神,被我严词拒绝:考试靠自己,神仙不管用!</p><p class="ql-block"> 东山,供奉的不就是王阳明先生么?! 如果早一点知道他在这里,也许我会依托他的庇佑,早一点开窍吧?但那时候的中考没有历史。这次来朝拜,还是因为女儿来省城九中考试,下榻地离此不远。女儿知道我游山揽胜之意,遂寻地图搜出这个景点。 </p><p class="ql-block"> 陪着生命科学专家,听他讲述对贵州风物的见解,对王阳明先生思想在国内外的影响,只能频频点头。内心的惭愧,就像这里随处摆放的“禁止吸烟”一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