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北方冬季的“三九”天,冰天雪地,万木萧条。而在内蒙古宁城县设施农业的塑料大棚里,却温暖如春。各种蔬菜生机盎然,长势喜人。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设施农业大放异彩,设施农业方兴未艾,设施农业已成为宁城县广大人民群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p> <p class="ql-block"> 宁城县位于赤峰市南部,地处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全县总人口6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5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059户45784人。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两亩,且多为山坡地,多数农民都靠天吃饭。为了让农民群众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人多地少、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发展设施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早在1996年就作出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战略决策。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持续推进,使这项惠民工程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庭院到园区的重大转变。</p> <p class="ql-block"> 针对设施农业发展“资金难筹、土地难调、人才难找” 的三难问题,在发展规模、经营主体、补贴资金上采取各项优惠政策。投入各类资金4.8亿元,协调贷款6亿元,支持设施农业发展。通过群众自调、政府协调、新型经营主体主调的方式,采取以多换少、以次换好、土地入股等办法,有效破解了规模化发展的用地难问题。与中国农科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邀请专家组织举办多层次、多轮次、多种形式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对农户进行“点对点" 的技术指导,成效十分显著。</p> <p class="ql-block"> 宁城县下大力气狠抓了贫困户的设施农业发展,先后投资2.9亿元,流转土地10500亩,建成扶贫产业园24处,吸纳1027户2858名贫困群众入园经营,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带动267户861名贫困群众入股分红,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1330名贫困群众入园务工,人均增收6000多元。</p> <p class="ql-block"> 宁城县在设施农业发展中,不断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己有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53个,先后荣获全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等国家荣誉称号。其中宁城番茄、宁城黄瓜、宁城尖椒、宁城滑子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与首农集团、北京新发地市场、上海江桥市场等达成战略合作,成为京津冀、东三省、长三角等地区优质蔬菜供应基地。</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公示了全国“一村一品" 示范村镇认定名单,宁城县大城子镇瓦南村的设施农业番茄产业,因产值占比高,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联农带农作用突出,品牌知名度高而成为全国典型。这个村现有番茄温室大棚52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六成以上,全村人均大棚面积1.41亩。如今,全村番茄产业收入占农业经济总收入的72%,从事番茄产业的农户380户,占全村农户总数近四成。全村生产番茄22万吨,年产值 1.1亿元。</p> <p class="ql-block"> 说到番茄,下五家村党支部书记丁云军滔滔不绝:“我们村有600多户,其中570多户都有大棚,平均每户都有两个棚。一个棚一年种两茬,冬季一茬在四个多月,夏季一茬在两个多月。一个140米左右的大棚,纯收入大约在8万到9万元之间。”丁云军停顿了一下,又补充一句:“这是一茬的,不是一整年,就是一季的收入。一年的收入大概在十四五万元左右。”</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国家农业农村部公布了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宁城县一肯中乡万家营子村(尖椒)光荣上榜。</p> <p class="ql-block"> 目前,宁城县的设施农业从当初不足千亩发展到现在的51万亩,己形成了以老哈河、坤头河、306国道、省级平双公路沿线乡镇为主的设施农业产业带,覆盖16个乡镇街、199个行政村,从业7万余户17万人,带动从业贫困群众10230人,人均增收4000多元。</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宁城县,己跻身内蒙古自治区设施农业第一县。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可靠来源,设施农业是加快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