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战“疫”这一年——我们的经历和感受

风轻云淡🍀

“国虽有界,医者无疆,我们将铭记使命,不负重托……”伴随着洪亮的宣誓声,面对日益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1月12日这个难以忘却的日子我们逆行前往西非贝宁Hôpital de zone à Natitingou开展抗疫医疗任务与合作。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旦有召唤,必定到达</font></h5> 时光荏苒,在如水般流淌的时光里,时间在查房、手术、sur appel、休息的轮回中悄悄流逝,转眼又到了非洲的芒果花盛开的季节。原来岁月已是一个来回。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芒果树的生命盛期总是伴着干旱和酷热:开花、结果</font></h5> 因为疫情取消了回国探亲,距离援非结束回国还有半年的时间,对于日夜相互思念的家人来说真的非常漫长,可对于一生中难得在非洲的工作机会又显得特别短暂。队员从刚来时的各种不适应想家、时差颠倒、水土不服、网络信号不通畅、克服了工作开展、生活适应中的种种困难,在经历了最初的新鲜感和各种不习惯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平稳的过渡期,开始逐渐适应在这里的工作,也用心体会着这里的生活,也看到了与国内不一样的世界与视角。 因新冠疫情改变了一切,做好规范防护措施经历了2天的飞行转机飞行,终于落地,入境伊始排队核酸检测,怀着疲惫的忐忑的心情等待结果...由于全程带着MP3口罩没有感受到传说中的非洲大地的一片热浪扑面而来的感觉。终于完成一系列程序入住宾馆(如同国内80年代的招待所)已是凌晨1:30了,安排天亮的行程,早上8点带上全部行囊乘坐皮卡车出发,继续做好防护措施经历8个多小时道路崎岖的“梅花路”,终于到达目的地Natitingou。<div> 进入驻地,抬头看屋顶墙上都是蜘蛛网,陈旧墙壁上长长“蚂蚁路”,个别地方因渗水早已发霉、脱皮...院落落叶满地杂草丛生,失落感油然而生。连续3天的路途奔波特别渴望有个能躺下休息的地方,推开简陋陈旧的宿舍门“一张带抽屉的书桌,一张椅子,一张床,一个衣柜,一盏灯、一台空调、一个小冰箱”,有地方睡觉,有地方储物,生活足矣!还有公用网络(信号时有时无),能与外界沟通,心亦满足! 经过一整天的大扫除,虽然累得腰酸背痛,汗流浃背...当看到干净整洁的新家尽是喜欢的样子,简陋而温馨的卧室、干净实用的厨房饭厅,阳关明媚的院落...失落感烟消云散。<div><div><div><div> 对受援国的技术援助是工作的主旋律。新老队交接只有匆匆一天时间,周天送走老队员,周一新队员就上岗,也正式开启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面对不同文化,不同的工作制度,不同的语言环境,面对疫情蔓延的特殊时期,防疫、抗疫、医疗救助并驾齐驱。当地医疗资源极其匮乏——医院只有一台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时而运行时而不运行...只有充分利用医院有限的器械资源,进行合理组合以达到手术条件,这里更没有电子医嘱,也没有国内所谓的医嘱护士...而来医院就诊的部分患者都是拖到很严重了,纳蒂廷古在贝宁北部偏僻贫困的地区,生活条件艰苦,急诊多、夜诊多、危重病人多,药品和医护人员少,百姓就医看病看好病不容易。<br> 当外界条件已然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攻克语言关,出国前尽管6个月的集中法语培训,此时要听懂“纯正”非洲口音的法语也觉得力不从心,面对语速飞快、医学术语、时而穿插当地土语更是一头雾水。从肢体语言夹杂着生疏的法语到基本上可以实现医护、医患之间的直接交流。从不适应到从容面对这异乡的工作与生活。</div></div></div></div></div> <h5><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赤道非洲依然是骄阳似火,中国医生的无私援助也温暖依旧</font></p><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每个队员都要身兼多职,一专多能</font></p></h5> 面对疫情,义无反顾。医疗队驻地Natitingou市四面环山,地处一个狭长的盆地之中,这里的新冠疫情从数据看不出有多严重,到医院上班后才深刻体会到:相对滞后的检测、不主动也不强制检测所以无从获得数据。医院没有院感管理的这个岗位,虽然配备了洗手桶,时常没有手消、消毒洗手液,甚至有时候洗手桶里没有水,工作人员和就诊患者不规范戴口罩,甚至不戴口罩...物资有限、防护措施不规范等不利条件,还有雪上加霜的医护人员的严重奇缺,院内仅有的有技术的人员还多点执业,当地人对疫情的重视、防护和应对都大不如国内。迫使我们只能将身边所有的人都视为潜在的高风险感染者,要求队员在现有条件下采取最严格的防护措施,炎热的天气隔离衣内的衣服不一会就湿透了,摘下口罩脸上满是一道道印迹和汗水...护目镜在这里极其不适用,因为,医生眼中的清晰,关系着患者的生命。看似很冒险的行为,但是给患者带来的是生命的安全。我想,我们每个中国医生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毅然决然将患者的安全放在首位,因为这是我们的天职与使命!年三十突然传来在贝华人因感染新冠肺炎在贝首都医院治疗无效去世了。听到消息时,心中五味杂陈。<br> 作为高危职业的医生处在这样暴风眼当中,不担心是不可能的,唯一能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科学应对,严格遵循国内严格的防护培训及队内各种方案和预案,并在医院中国医生办公室和驻地规划分出更衣室区域及流程,时刻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上班戴好N95口罩、面屏、穿好隔离衣,与患者同事保持社交距离,随时随地做好手消毒,勤洗手,手术中注意防止喷溅等。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在医院全面做好自身消毒工作,更换衣裤鞋,回到驻地再次更换,严防严控。队里的各种方案和预案在这一年实践中也不断加以完善。<div> 除了新冠,艾滋病等传染病在这里也是高发,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除了着防护服,隔离衣,N95口罩和面屏防新冠肺炎外,还要格外小心艾滋病的职业暴露,养成脱掉手套后检查手套的密闭性来检验有无职业暴露的习惯...所以在非洲工作不但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有细致而强大的内心。<br> </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参加国家、自治区卫建委、医疗队内各种培训</font></h5> 新冠疫情影响着全球经济,失业率的增加及社会形态的复杂等等因此也带来了比以往更加严重的治安问题,周边邻国安全事件频发...对于大多数队员来说平生第一次听到枪声,还是心有余悸,尽管大家还依然说笑,但都提高了警惕性,也令队员们感慨远离祖国方知祖国的稳定与强大。为切实加强驻地安全,制定了应急预案并申请加固了大门。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39b54a"> 忠实的守卫者Joli+新增设的杠杆</font></h5> 憧憬:出发之前每个队员都会对自己的生活规划种种宏伟蓝图,然而现实并非如你所愿,面对疫情错综复杂的形势,除工作外非必要不外出,出门请销假的生活。因与国内7小时的时差,虽然忙绿一天想和亲人朋友谈心了,可国内已是深夜了...于是业余学在驻地院子翻地种菜、做美食、踢毽子、跳操、围绕院子里散步等,喜欢阅读可以看看在国内想看来不及看的书籍...每位队员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娱乐锻炼方式。这些都为单调乏味的援外生活增添了颜色和生机。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门前有地种,屋旁有花赏。简单的生活,更容易快乐! </font> </h5> 医疗无国界,一年来,我们用听诊器、手术刀和爱心,充分展示了中国援外医疗队员高尚医德和精湛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成功完成数百台妇产科和眼科手术、成功救治数百名新生儿、中医技术让很多慢性病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开展捐助药品和医疗器械等工作。与受援医院医务人员一道,携手抗疫,救死扶伤,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医疗服务与合作,推动中贝医疗技术交流、培训和带教任务,助力医院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在认真完成援外医疗任务的同时,也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收获了很多感动,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尊重。 三百多个日夜,感慨颇多,有忐忑,有迷茫,有紧张不安,更有对年迈父母、夫/妻和儿女的牵挂,对家乡的思念,对失去至亲的悲痛。然而,身为援非医疗队员更多是肩上扛起的责任,这责任里,有与队员的相互扶持,有对医疗事业的圣神使命,有对援助工作的满腔热诚,有对中贝友谊的渊源传承。“救死扶伤、大爱无疆”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根植于我们每个医疗队员的心里,更是我们在这些日日夜夜的坚守和信念。<div> <div><br></div></div> 未来的日子里注定是充满更多挑战的,我们将继续按照国家卫健委提出的“千万不可放松警惕,千万不可懈怠、厌战,一如既往做好个人防护”要求,再检查、再部署、再落实,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严措施、更实作风,不负重托,传递友谊,为抗击疫情在非洲传播贡献医疗队的专业力量。 <div><div> </div></div> <div> </div><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