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色尔古藏寨在通往阿埧州黑水县G347国道旁。藏寨前是一条发源于黑水县芦花镇,流经黑水县、茂县、最终在茂县回龙乡汇入岷江的黑水河。黑水河流域主要混居着嘉绒藏族和古老的羌族。走过横跨黑水河的一座石桥就进入了色尔古藏寨。</p><p class="ql-block"> 色尔古藏寨有宛如羊脂的白塔,有在藏寨大榆树枝头上挂的经幡,有一组雕塑像,两个年轻彪悍的嘉绒藏族汉子手执短刀相对而视,旁边站着手捧洁白哈达年轻漂亮的藏家姑娘,有的房顶上还插有五彩风马旗。白塔、经幡、雕塑、风马旗充分展示嘉绒藏族浓郁的风情。</p> <p class="ql-block"> 色尔古藏寨的石房依山而建,让人感到诧异的是这些用石头垒起的房屋没有康巴藏族建筑风格。康巴藏式石房的门窗上檐都呈梯型,并用红、黄、蓝涂色,房顶用奶酪加糖和青稞粉做的玛尼堆置于房顶,用以祈福家庭平安幸福。但是,色尔古藏寨石房门窗几乎没有檐,有的有浅浅的檐上都放置了白石,房顶的四角也镶嵌白石,这些石房是典型的羌族碉房的建造风格。羌族视白石为灵石,放置白石是为祛邪打魔,保佑族人平安。有的石房进门处还挂有古羌族的图腾羊头。色尔古藏寨怎么会建造有很多羌族元素的碉房呢?这让人颇为费解。</p> <p class="ql-block"> 古羌人原生活在今甘肃、青海广袤的草原,以牧羊为生。由于战争和其他原因,古羌人开始往北和往南漫长地迁涉。往北迁移的古羌人渐渐涅没于中原其他民族中。而往南迁移的古羌人走进了崇山峻岭,进入了岷江流域的汶川、茂县、理县、黑水。涪江流域的平武、北川。彪悍的古羌人在进入岷江和涪江流域,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当地原著民进行了不懈的争斗和融合,最终在岷江和涪江流域扎下了根,取得了繁衍生息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在岷江流域,今天我们仍能看到羌族用石头垒建的碉房群和一座座碉楼。 古羌人修建羌寨多选择有水源的险峻高山,用石头垒砌的碉房与碉房间形成狭窄甬道,主要为了节省高山稀缺有限建碉房的土地资源。另外也是为防御外来入侵者地攻击,让入侵者进入羌寨则无法施展其人多和长兵器的优势。在进出羌寨险要隘口处,古羌人多修建高耸入云的战碉楼,用以观察羌寨周围的情况,保护羌寨族人的安全。现保存完好的金川县马尔邦碉楼已有三百多年历史,高近五十米,仍然屹立在高高的山上。羌族又被世人称之为生活在云朵上的民族。</p> <p class="ql-block"> 还有让人疑惑不解的是,居住在色尔古藏寨的嘉绒藏族不说藏语,他们只说羌语和当地土语。色尔古藏寨的嘉绒藏族穿戴藏服,手摇经筒,转山转白塔,保留了藏族特有的习俗。但同时也承接了羌族的语言,承接了羌族的碉房。这些奇特的风俗又是怎样形成的呢?</p><p class="ql-block"> 表面上看色尔古藏寨的这些独特风俗让人匪夷所思,但当我们翻开历史也许就能找到答案。吐蕃时期,吐蕃军队从雪域高原进入岷江、金沙江流域,生活在岷江流域的东女国融入了吐蕃,被吐蕃王朝同化,成为了康巴藏族的一个分支一一嘉绒藏族。从而在信仰上接受了藏传佛教,也接受了藏族的风俗习惯。同时也自觉或不自地接受了与之长期共处羌族的一些习俗。</p><p class="ql-block"> 古羌族在进入神秘而险恶的岷江流域,他们与岷江流域原著民嘉绒藏族(东女国)在漫长的岁月中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在一些习俗上也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形成了共生共荣特有的民族风俗。这也就不难解释色尔古藏寨建筑上具有羌族石碉房特点,相互交流上说羌语和当地土语的原因了。难怪人们习惯地把岷江流域的嘉绒藏族和羌族混居地称之为藏羌地区,把生活在这里的嘉绒藏族和羌族文化习俗,也称之为藏羌文化。今天,生活在岷江流域的嘉绒藏族和羌族,为建没自己美好的家园而和睦相处,亲如一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象色尔古藏寨这种藏羌融合的情况并不罕见,在四川西南的攀西高原和云南多民族聚集地也有发生,正是这种多民族之间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相互包容、才创造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那绚丽多彩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