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节欲到时节,春城轻雪微飘。我们去奔赴一场与“名著”的约会——2022年1月11日至15日,“‘9步5课’整本书阅读与经典名著阅读整合丛书”项目通稿会在长春市东师会馆举行。大安市受邀参加编写的四位教师段玉弘、郑哲、刘宇芳、张云丽,在大安三中孔庆凯副校长的带领下,于1月11号下午,抵达长春市东师会馆。晚上6点30分即召开全体会议,来自全省各个县市区的语文教师共计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在东师会馆四楼会议室召开。 </p> <p class="ql-block"> 本次通稿会是继2021年12月13日召开的“‘名著整合阅读’学术研讨会”之后的第二次集中会议。</p> <p class="ql-block"> 会议由吉林省语文教研员郎镝博士主持。会上,郎镝博士详细解读了“九步五课名著整合项目”的内涵、体例特点、设计意图。郎老师强调,本次名著整合编写旨在针对即将颁布的2022版新课标进行名著教学设计,突出名著阅读的中国化、阅读化、学生化,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通过活动提高名著教学用书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同时,郎老师还针对前期准备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明确了本次集中编写的具体方向。</p> <p class="ql-block"> 晚上9:00会议结束,各位教师按照负责名著的具体内容落实到各个小组,回到各自的工作间,当晚就开始工作。我们组负责的是9年级上册的名著选读篇目《泰戈尔诗选》《唐诗三百首》《世说新语》《聊斋志异》,每人一本。九年组还有三位来自通化的老师,由段玉弘老师任组长。几位教师虽然负责不同的篇目,但在编写过程经常展开讨论,谁有好的思路马上分享;谁遇到了困难提出来,大家集思广益,总能提出更好的方案。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小组工作紧张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p> <p class="ql-block"> 向努力的人致敬!</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集中编写过程,郎老师全程参与。他深入到每个小组,对编写的具体细节进行指导,针对大家在编写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点拨与修正。郎老师高屋建瓴的指导往往一语点破“迷中人”,让我们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小组过审,我们心里很是忐忑。还没有到时间,四个人就早早地等在会议室门口。听会议室里讨论的声音还很热烈,便就着门口简单的桌椅,打开电脑,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多做一点。终于开始过稿了,又要抓紧每个人仅有的20分钟时间,不明白的赶紧问,做得不对的赶紧改,还有疑问的赶紧提。眼睛盯着,嘴里说着,手上写着,生怕漏掉一点点信息。这一刻,我们秒变“小学生”。</p><p class="ql-block"> 郎老师就我们每个人汇报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对编写体例的理解,活动设计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教学任务单的安排等等,可谓事无巨细。有了郎老师的点拨,厘清了编写思路,走出会议室时,我们已信心满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人行必有我师。12日下午,第二次小组会议,进行交流展示。<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四个人又早早来到会场,坐在最佳位置,芳芳老师喜欢坐在汇报台正对面,便于学习;哲哲老师走到哪儿都搬着电脑,等待开会的这点时间都得利用上。会上,“</span>昆虫记”“简爱”“西游记”“红星照耀中国”“艾青诗选”“西游记”等几个小组分别做了展示,将他们的经验进行分享。“艾青”组的美女组长,带领组员先期做了大量工作,经过几番修改,最终确定好了模板供大家使用;“西游”组的几位老师进度也快,不但完成了“教用”,还完成了“五课”的内容,每课一个主题,设计新颖,思路清晰,给了我们不同的视角;“昆虫”组汇报的王老师颇有学者风度,又有长者风范……</p><p class="ql-block"> 每组展示之后,郎老师都进行了点评。话语不多,却是一语中的,不但解决该小组的问题,更让我们豁然开朗。这次交流非常关键,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编写方法,加快了编写进度。</p> <p class="ql-block">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不断的研磨中,大家的思路渐渐清晰,速度也快了起来。13日上午,进行了第三次集体交流,每个人五分钟逐个汇报自己的任务清单,郎老师逐个点评,当场指出问题再次进行修改。这时的文稿都已初具形态,改动已经很小,大家都看到了胜利的曙光。</p> <p class="ql-block"> 欲有所成必承其重。晚上9点半开会根本不算什么,因为这时候是工作的最佳时间段,午夜前是没有睡眠的,这几天凌晨结束才是常态。这次临时会议上,大家汇报了最新进展情况,郎老师要求大家加快进度,准备第二天的编辑社过稿。接下来,我们四个人又开始挑灯夜战,都是在凌晨交的稿。忙起来就忘了累与饿,连事先准备好夜战的夜宵都忘了吃。</p> <p class="ql-block"> 夜半已过人不觉,满腹才思编稿中。晚上11点多郎老师还在审稿。</p> <p class="ql-block"> 不怕苦,不怕累,就怕电脑出问题。14号,在顺利完成各自的文稿后,《创业史》《格列佛游记》两本书的任务又分给了我们组。四个人分成两组,分别负责一本书,虽然又都增加了一个外援,但时间紧任务重,几个人的压力还是很大。偏偏这个时候,段老师的电脑“罢工”了!她借来工具,拆修不成,不得不接受远程指导,秒变电脑修理工。</p> <p class="ql-block">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在研讨中发掘集体的智慧,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随时有郎镝博士的指导点拨,这几个要素将这次集体编写活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是一个团结的团队,虽然大家来自全省不同的地方,但聚到一起,都奔着一个目标,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是一个敬业的团队,任务一经发出,没有一丝推诿,不管贪多大的黑,保证完成任务;这是一个和谐的团队,餐桌上彼此叫不出名字,却无比亲密,一句问候,一句笑话,几句交流,消除了所有的距离。累并快乐着,这是属于我们语文人的达观!</p><p class="ql-block"> 难忘通化三位美女的笑语盈然,听着她们干脆的声音,可以治愈所有的忧伤;负责梳理试题的邓显文老师,和蔼沉稳,面对那么多老师的询问,总是耐心解答,并及时分享他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 这更是一个有爱的团队。梁宇帆和李灵元老师不辞辛苦地做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勤工作。谁缺插排了,谁需要资料了,谁需要协调工作了,全是他们跑前跑后。宇帆老师是个全能手,协调会议是她,给郎老师做助手是她,哪个小组缺人还是她。很荣幸最后一天她参加了我们《创业史》小组,使得我们有了合作的机会。李灵元老师感冒了,仍然在坚持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15号上午,老师们完成现阶段的任务,陆续离开会馆,踏上返乡的路途。郎老师在会馆一楼跟大家一一告别,并分组进行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人虽归乡,心却未曾远离。这次通稿会给了大家太多美好的回忆,短短的寄语中有感谢,有难忘,有感动,更有深深的感悟。</p> <p class="ql-block"> 郎镝老师工作时是儒雅的学者,生活中是贴心的“小家长”。14号晚上给大家准备了丰盛的送别宴,15号送大家一一踏上归程。</p> <p class="ql-block"> 现在,他又是一位具有大爱的仁者。他拿出自己的稿费,领着大家做公益。</p> <p class="ql-block"> 通稿会结束了,但公益的路却刚刚启程。祝愿这朵公益之花早日结出硕果!</p> <p class="ql-block">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力之不足。此次集中编写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次锻炼、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p> <p class="ql-block"> 教学的路没有尽头,科研的山峰没有止境,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攻坚克难,提高自身本领,期待着有一天,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学专家,去奔赴一场又一场的约会……</p><p class="ql-block"> 教学好风景,留待肯攀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