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正气 血肉丰碑一一纪念中国远征军滇缅抗日作战八十周年

钟野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亦称“中国赴缅远征军”、“中国援缅远征军”。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该军由第5、第6、第66军编成,计9个师10万余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1942年3月,远征军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称滇西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1945年4月撤销。</b></p> <p class="ql-block"><b>中国远征军雕塑群</b></p> <p class="ql-block">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过百日,日军占领东南亚各国及香港,切断滇越铁路和香港的西方援华补给线,乃分路进攻缅旬。要国截断中国的国际救援最后通道滇缅公路,实现其彻底征服中国之野心。</p><p class="ql-block"> 1942年2月上旬,日军进犯缅间,缅甸危急。应英军统帅之请,3月上旬,中国十万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中国远征军在同古、仁安羌、腊戌、密支那等地与日军激战,但因同盟国各方协调指挥失当,一再贻误战机,而致作战失利。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壮烈殉国,数万官兵喋血异域,长眠野人山。远征军饮恨,且战且退,分路撤离缅甸。日军狼奔豕突,于5月3日陷国门畹町。数日之内,怒江以西大片国土皆沦于日军敌手。日军与我军隔江对峙至1944年5月。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奉命渡江奋起反攻。其间渡江作战、夺取松山,围攻腾冲、三战龙陵、涤荡芒畹,历时八个月,于次年1月20日驱敌于国门之外,后与从缅甸向南反攻的中美驻印军在缅甸芒友会师。缅北、滇西反攻战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惟一获得彻底胜利的大规模进攻作战。这不仅打通了中国与盟国的陆上交通,而且掲开了亚洲战场盟军向日军反攻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b>娃娃兵方阵</b></p><p class="ql-block"> 娃娃兵方阵由 21座小兵雕像组成,这些远征军娃娃兵的形象是根据一张真实的历史老照片为蓝本设计的,雕像身上的装备也依据照片,照片是1942年远征军入缅抗击日寇时在滇缅公路边美军记者拍摄的,照片里的远征军小兵名叫<b>李占红</b>(音),贵州人,当时只有13岁。日寇入侵,国难当头,很多像李占红一样的小小少年也加入了抗日队伍,奔赴前线,为国家,民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b>炮兵方阵</b></p><p class="ql-block"> 炮兵方阵由30座炮兵雕像组成。中国抗战物资大部分靠外援,这些士兵操作的迫击炮由当时的盟友美国援助。迫击炮是一种曲射火炮,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易于操作,且有死界小、射速快、威力大等特点。适合在较复杂的地形或恶劣气候条件下使用,可以消灭遮蔽物后的敌人,摧毁敌障碍物及轻型土木工事,为步兵开辟道路。</p> <p class="ql-block"><b>跪射兵方阵</b></p><p class="ql-block"> 跪射兵方阵由30座跪射士兵雕像组成,士兵手里的武器是毛瑟手枪,又叫盒子炮、驳壳枪,由德国研制,中国仿制并在抗日战场上广泛使用,是一种威カ大、使用方便的多功能武器。可单发,也可连发。</p> <p class="ql-block">  松山雄踞怒江西岸,为滇缅公路锁钥。1942年5月5日,中国远征军守桥部队炸断惠通桥,阻日军于怒江西岸,日军在松山构筑坚固工事以资扼守。中国远征军攻击部队与敌鏖战,先后壮烈牺牲者过半,后以坑道掘进,直达松山主峰子高地敌堡底下,炸毁日军堡垒,旋即与日军反复血肉博杀。其间,空前壮烈者为敌我互相拥抱而死者62对,为战争史之最悲壮一幕。松山之役始于6月4日,终于9月7日,历时三月而竟全功、大扬国威,举世瞩目。</p><p class="ql-block"> 松山锁钥一启,滇西反攻大门洞开。9月14日,腾冲被攻克。此后远征军大军云集龙陵。经过激战夺取龙陵四周高地并切断芒市至龙陵交通。10月29日,远征军集中兵力,向城区发起总攻。经过激战,终于11月3日,将日守军大部歼灭,夺回了龙陵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塞。此役为整个滇西反攻中规模最大的要塞争夺战。</p> <p class="ql-block"><b>秋冬装方阵</b></p><p class="ql-block"> 秋装方阵有63座士兵雕像,冬装方阵有50座士兵雕像。秋装较厚,冬装厚实,战场上,这些士兵永远冲在最前面,他们最能吃苦耐劳,也是牺牲最多的。远征军数万将士的热血洒入了滇西大地,是那么的悲壮、惨烈,他们是所有国人都应该敬仰与铭记的民族英雄。</p> <p class="ql-block"><b>战车方阵</b></p><p class="ql-block"> 战车方阵由两辆威利斯吉普车雕像组成。威利斯吉普车是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威利斯汽车公司研制的一款军用越野车,车身高度不超过85厘米,便于隐藏,选用低压轮胎、四轮驱动,吉普车速度快、自重轻,便于运输、通过性强。吉普车主要是用来输送步兵营轻武器,用作通讯侦察车或者指挥车,在路况较差的滇缅公路上使用效果较好,广泛装配于滇西作战的远征军部队。</p> <p class="ql-block"><b>老兵方阵</b></p><p class="ql-block"> 老兵方阵由28座2013年9月3日前尚在世的远征军老兵雕像组成。雕像以<b>付心德、刘桂英、鲍直才</b>等28位中国远征军老兵为原型塑造,代表了所有当时还健在的中国远征军老兵。</p> <p class="ql-block"><b>女兵方阵</b></p><p class="ql-block"> 女兵方阵由18座女兵雕像组成。女性柔弱善良,而血腥残酷的战争却无法让她们回避。远征军部队里的女兵主要承担通信、医护任务,给前线提供后勤帮助,她们为抗击日寇做出了牺牲。1942年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4万多人的部队退入野人山,在走出野人山的几千人中,女兵活下来的只有1名。</p> <p class="ql-block"><b>战马方阵</b></p> <p class="ql-block"><b>指挥官方阵</b></p> <p class="ql-block"><b>卫立煌</b></p><p class="ql-block">(1897 一1960)</p><p class="ql-block">安微省合肥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滇西反收时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p> <p class="ql-block"><b>杜聿明</b></p><p class="ql-block">(1901一1981)</p><p class="ql-block"> 陕西省米脂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2作入缅作战时任中国远征军副总司今兼第五军军长,(总司令卫立煌未到任)</p> <p class="ql-block">  <b>孙立人</b>(1900.12.8-1990.11.19),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舒城三河镇(今属肥西)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p><p class="ql-block"> 1942年初,孙立人带领的新38师奉命入缅作战,隶属于张轸将军的第66军。在仁安羌战役中,孙立人带领一个团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日军,救出7000多英军官兵,受到时任英军第14军司令威廉.斯令姆将军的赞赏。但几场战役的胜利依旧不能阻挡日军沿滇缅公路向北肆虐,孙立人带领新第38师暂退入印度。孙立人部队的赫赫战功得到驻印军司令史迪威将军的信任,1943年初,孙立人的部队经过整编后组成新一军,成为史迪威将军领导下的“×部队”的一部分,成为缅甸战场上的先锋部队。1943年,驻印军夺回缅北地区并重新打通了中印公路,孙立人将军被史迪威称为在整个战场上最有才华的将领。1945年,孙立人受美国艾森豪威尔将军之邀参观欧洲战场,回国后带领新一军在广州接受日本投降。</p> <p class="ql-block"><b>王凌云</b></p><p class="ql-block">(1899一1989?)</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洛阳市蟒庄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滇西反攻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军军长</p><p class="ql-block">孙立人将军</p> <p class="ql-block"><b>张 轸</b></p><p class="ql-block">(1894-1981)</p><p class="ql-block"> 生于河南罗山县河口寨,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1942年入缅作战时任国民革命军第66军军长。</p> <p class="ql-block"><b>段国杰</b></p><p class="ql-block">(唯一埋葬有骨灰的将军)</p><p class="ql-block">(19l0一2010)</p><p class="ql-block">河南洛宁人,国民革命军少将。滇西反攻时任国民革命军第76师第228团团长。</p> <p class="ql-block"><b>盟军方阵</b></p><p class="ql-block"> 滇西抗日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远征军得到了美国盟友的大力支持。这场战争盟军积极配合作战:在空中,陈纳德将军率领他的飞虎队与日空军斗智斗勇,狠狠的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在地面,美军顾问团与远征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盟军方阵由18座盟军雕像组成。</p> <p class="ql-block">  松山、龙陵两役,共歼日军11900人,占滇西反攻总歼敌数的56%,远征军官兵伤亡35984人,占伤亡总数的53%。松山乃中国抗战成功收复之第一块国土,为胜利与自豪的象征,充盈着大国之魂的正气;龙陵乃中国抗日战争滇西抗战主战场,载中国远征军和民众之记忆,彰显了民族团结之精神。松山战役遗址经70年风雨如昔,英雄气概历久而益彰。建远征军雕塑群于松山正宜其地,仕共御外辱声威以腾飞恰逢其时。</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是中国与盟国直接进行军事合作的典范,也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中国军队也付出了重大牺牲,伤亡官兵约6.7万人。</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前,历时三个多月的松山战役战场</p> <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22日,我到云南腾冲参加战友聚会,战友推荐去松山中国远征军雕像群参观参观,由于曾经是参战军人,所以对战争、军人有着一种特殊情怀,在战友的带领下去了龙陵抗日战争纪念馆、松山战役遗址和中国远征军雕像群参观。说实话,原来对中国远征军了解甚少,由于受早期宣传的误导,似忽还有一种偏见。通过这一天的参观,对中国远征军这支了不起的军队有了敬佩性的认识。首先这支队伍是由国家组建、执行的国家行为;其次它是中国军队与盟国军队直接军事合作的典范;再者,在缅北、滇西尤其是龙陵、松山之战虽历时三个多月,但战事之惨烈,远征军将士之英勇鏖战夺取了全胜,彻底挫败了日军企图占领东南亚各国及香港,实现彻底征服中国的野心;也拉开了亚洲战场向日军反攻的大幕。</p><p class="ql-block">​ 雕像群共有12个方阵、402座雕像,且兵种齐全,结构完整,情态逼真气势辉宏,极具感染力与震撼力!在纪念抗日战争85周年暨中国远征军组建80周年之际,将几年前拍摄的这一组照片编发,以示纪念。<b>铭记历史、缅怀先烈!</b></p><p class="ql-block"> 一一赵中叶 </p><p class="ql-block"> 2022年1月整理制作于平顶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