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三市四县之單車旅行

甄言

<p class="ql-block">念起。</p><p class="ql-block">近一段日子,我常與兩個很有活力的小伙子一起玩,又是負重跑步,又是光脚跑山,又是打拳練脚,還試過負重夜間行山,不亦樂乎⋯⋯</p><p class="ql-block">一日,我們聊起騎行經歷和向往。一個說自己試過100多公里跑步,未試過騎行,近期想玩下,說沒幾天,居然網購了一輛山地車回來折騰了。一個說,有個友人相約2022年騎行去西藏,近期想先“玩票大的”,拉鍊下自己,也是沒幾天,他在某一天,發來他在濱江騎行的視頻和照片。</p><p class="ql-block">我想起上次環青海湖三天365Km的騎行親歷,他們的言行又迅速勾起我騎行之心!</p><p class="ql-block">我大概也算是“行動派”,想就開始吧,等什麼呢。</p><p class="ql-block">我立即在腦海中搜索路線和方向,并向我們的“精耕跑團”群組發出“我想農暦年前騎行,從公司出發(南海九江),到六祖聖地(云浮新興),可好?”的念頭。</p><p class="ql-block">可以想像,大家一定不約而同地拿起台曆開始數日子,年終事兒多呢,必須好好筹划和安排,才能實現這個有趣的念頭。</p><p class="ql-block">很快,我們就達成一致的行動計划:1月19日7:30起行,1月20日晚返回。</p><p class="ql-block">我將計划告訴我們家最支持最欣賞爸爸的一切“偉大行動”的老三和老四,當然是得到一貫的支持,還加上他們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關於騎單車這個事。</p><p class="ql-block">我只是個騎行向往者,連愛好者都不是,更不是什麼業余小白之類,肯定都是不沾邊的,純粹就是識騎單車而已。</p><p class="ql-block">我似乎也沒有正兒八經地學習過騎行,都是小時候上學的需要而硬着頭皮半天學會把單騎穩的。我記得自己比較笨,還在永久牌單車後座上綁了條扁擔,結結實實地在晒谷坪上跌了十幾跤後,大徹大悟地學識的單車。</p><p class="ql-block">上小學那會,家里只有一輛很笨重的大單車,是爸爸和哥哥姐姐用来馱辣椒和煙草等上圩去趕集專用的。那時,我看到哥哥很神氣地將大單車反過來吊在樓架下補胎和調校輪框綱线,很崇拜很欣賞,我总愛靜靜地坐在旁邊看,還特別喜歡聽哥哥修好單車後輕輕撥動車輪轉動發出的那種“沙刺沙刺”的聲音,覺得很悅耳。</p><p class="ql-block">上初中了,終於可以出鎮街上學了,據說有“十幾趟路”遠呢,那時候對這沒什麼概念,后来捉摸認為,我們說的“一趟路”應該是“一里路”的意思,即“一公里=兩里”?那麼,十几趟路,應該是七八公里吧,我百度地圖上查詢了一下,發現正是這個數。這個路程,走路上學有點遠,起碼得一個多小時呢。買輛車?我現在才明白那時父母為什麼不買車給我上學了,因為這車利用率太低了,我周日晚回校,周五晚或周六上午回家,一周才使用兩次呢。對于捉襟見肘的我們家,這筆花銷必須省的。</p><p class="ql-block">嘿,時機時機,我真幸運。</p><p class="ql-block">因為哥哥結婚,嫂子其中一個要求就是要買輛新單車,九十年初,我們那里單車似乎還是“三大件”之一。這樣一来,我們家的大而老的單車終於可以“闲”一些了。我“撿了個便宜”,終於實現了我們家唯一“有車上學”的幸運兒!要知道,在我們家,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事,六兄弟姊妹,只有我才“輪到”這樣的運氣!</p><p class="ql-block">從此,風里來,雨里去,那輛大大的單車,后座上扎着我的小木箱,我一只脚蹬在一邊脚踏上,另一脚,很牛很漂亮很輕盈地,如燕子翩飛一樣,跨過車後架,跨過車座,准確無誤地踏上另一邊脚踏,又老又重又笨又大的車子,居然可以平穩如飛,每周往返于學校和家里。</p><p class="ql-block">哈哈,我在想,是不是因為這輛車的緣故,我從此一直就喜歡又笨又重又大的汽車,從別克到奧迪,再到大陸巡⋯⋯等我有錢了,我還要大奔G500⋯⋯</p> <p class="ql-block">參加活動那個梗。</p><p class="ql-block">我常在想,我們常常在一起,以跑步為名義,以登山為借口,以鍛练為理由,事實上,我們無非就是想偶爾衝出城市,衝出繁雜,衝出瑣碎,衝出常規,去呼口新鮮空氣,去釋放壓力,去聊聊天,去說說事,然後吃吃喝喝玩玩⋯⋯</p><p class="ql-block">說實在的,我們這個年歲,小的三十好几,大的五十出頭,能這樣這般,說來真的不容易呢。</p><p class="ql-block">就拿這次騎行来說吧,我的“召集令”一發出,各款情況就“湧現”出來--</p><p class="ql-block">A款,孩子病了。</p><p class="ql-block">還有點嚴重,需要住院。我與伙計商量,你不參加了吧,陪孩子。他說,沒事呢,需要住院,是因為一時半會好不了,需要吊下針之類,我陪護老婆也不放心,老婆陪就可以了,我先送他們母子入院安頓,即趕上来與團隊匯合。</p><p class="ql-block">是的,我看到的是他老婆的支持態度,看到的是他淡定處變的成長,看到的是他不願離群的內心想法。是的,換一個人,也就那麼回事了。當然,這沒有對與錯,只是一種态度和選擇。</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款,兒子從同學的老爸處弄回來一輛車。</p><p class="ql-block">他很自豪地告訴我們,家人知道他想參加我們的遠距離騎行,兒子立即告訴他的一位老同學老朋友,因為他的爸爸是做單車銷售的,哈哈,半夜給他弄回来一輛新的山地車。這是個小細節,讓我們看到了妻子、孩子的心思,看到他們每時每刻都以父親的決定作堅強支撑和幫助的那種默默付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C款,母親去了,兒女遠在他鄉。</p><p class="ql-block">前段日子,他們的母親仙去,從此,朋友再多,知己再多,同事再多,同學再多,也無法改變一個殘酷的事實:這輩子,再也沒有娘了!</p><p class="ql-block">他們內心的陰影是濃重的,這濃重連訴說也找不到真正合適的對象,因為能完全同感的人,不易有。這時,也許最想與自己的兒女在一起了。然而,他們的兒女都遠在境外,如今疫毒泛濫,那種心焦,能與誰說?</p><p class="ql-block">是的,大大小小的活動,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最好的心理環境改變機會,他們想在活動中,身體勞累中,汗水揮灑時,陽光沐浴下,找到心靈的慰籍,這比任何安撫的語言,都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D款,妻子發脾氣了。</p><p class="ql-block">他也許是沒有交代清楚,也許是沒有完全得到支持,也許是半掩半遮地跑了出來,還過夜不回家!這下子,麻煩似乎真的很大,一個個電話微信視頻轟過来了,連泪帶氣:為什麼我和我家組織的大小活動,你就總有事不參加?而什麼跑團啊,一個口哨,就撲過去了!⋯⋯</p><p class="ql-block">我也說不清,更加不會認為他老婆說的有半點錯,我只是覺得,實在不容易了。</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E款,妻子有怨氣。</p><p class="ql-block">大約與D款相同或相近?但此款更多的“想法”源於伙計本身。</p><p class="ql-block">其實,我也常常在想,D和E款,他們說出了本質問題:即“孰重孰輕”PK“生活態度”,若用家人與朋友,家庭活動(更多的是宴會)與團隊活動的比較哪個更重要?沒有誰能告訴你标准而正確的答案,我也敢肯定地說,若有人膽敢說哪重哪輕,他若付諸實行,必隨時被生活撞得臉青鼻腫,因為,這是生活態度的問題,自己選擇就可以,無關對錯。</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F款,妻子說,注意安全,你干的事都是我向往的,你干了也滿足了我的念想。</p><p class="ql-block">是的,這款其實不僅是妻子對丈夫,這款是所有人,包括男人和女人,都最向往的模式和現實。</p><p class="ql-block">但千萬不要以為這是最難做到的。恰恰好,這是最易做到的。做到這點,最關鍵在于一個字“放”,兩個含義,一是放开,二是放心。當然,這基于自己的自信,基于自己的認知,其他都不是先決條件。有了這個“放”字,胸懷就豁然開去,郁郁不樂揮之散去,也許,這就是所說的淡定的堅韌吧,也叫堅韌的淡定。</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是呢,看似一次小小的團訓,一次小小的活動,非官方非营利非強制非任務非必要非常規的活動,正因為這個“非”字,如一面鏡子,折射出的却是你的態度、你的家庭相處狀況,甚至你的認知和價值取向。</p><p class="ql-block">哈哈,這個不大不小,不長不短的“梗”!</p><p class="ql-block">我,小題大作了麼?</p><p class="ql-block">嘿,就事論事而已。</p> <p class="ql-block">三市四縣兩條腿。</p><p class="ql-block">本次騎行路線,從地理位置來說,是相當完美的。從南海出發,由東到西穿越整個高明,到達新興;從新興出發,由西到東穿越整個鹤山,回到南海。</p><p class="ql-block">跨佛山、江門、云浮三市,在南海、高明、新興、鶴山四縣域穿行,過村鎮,繞大山,穿隧道,飛國道,游田間,不知道過了幾條橋,不知道見到幾個村牌坊,看似匆匆而過,但這一切都盡收眼底,十分滿足。</p><p class="ql-block">我之前在環青海湖時,因為路程長達365km,又因為知名度極高,網紅熱點賊多,所以有驚嘆有激動也折服于那山那湖邊花那路那片聖境。</p><p class="ql-block">然而,這一次,從鄉鎮到城市,也從城市到鄉鎮,看到農民近年新居,也看到山脚千年古村,看到挑柴的老伯,也看到擔水的阿姨,也看到收割后依然金燦燦的稻梗,還看到魚塘小溪河流山澗水壩荷池溝渠各種不同境況下的水顯出不同的顏色不同的鮮活不同的氣息。</p><p class="ql-block">這些,真的總令我內心不斷泛起漣漪,大概是我憶起小時候騎車回校經過的阡陌小路,機耕大路,村頭巷尾,見到的景致,一樣一樣,又很不一樣,却又似曾熟悉。</p><p class="ql-block">大概是這個情愫吧,這是我此次騎行與上次青海騎行本質的區別。</p><p class="ql-block">都是兩條腿在重複著千百萬次相同的動作,但感受有很大的不同。</p><p class="ql-block">上次,因為所見而驚嘆。</p><p class="ql-block">這次,因為所見而憶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身安在險處。</p><p class="ql-block">每次出行,總想安全問題,也最擔心安全問題,也必須確保百分百的安全。</p><p class="ql-block">有的人鼓勵外出,他認為坐在家里也難避危險,出外也未必危險。</p><p class="ql-block">有的人主張靜守,他認為馬路如虎口,出外安全難以保證,最好安守家里。</p><p class="ql-block">我認為,他們都對。</p><p class="ql-block">因為他們的內心都對。前者有强烈的安全理性認識,后者有强烈的安全保護意識,加在一起就是“認識+意識”,可謂全面而正確。</p><p class="ql-block">然而,現實中,他們為什麼一直是持着矛盾和對立的觀點和態度?</p><p class="ql-block">我認為,要實現他們兩者的統一,就必須:將安全這大事情化整為零變成無數個小事情組成。具體地拿騎行來說,將安全意識放到確保每一米的安全這件小事上来實行,不管是筆直大道,還是彎曲險道,不管是人多車多,還是一览無物,我們專心騎好當下的每一米,不貪快不搶行不侥幸,何險之有?</p><p class="ql-block">路程再長,也是一米一米地前進的,越是險處往往越安全,因為人的下意識高度地警惕,不要以為某處絕對安全,就永保了安全。</p><p class="ql-block">我想,大概是這樣子吧。</p><p class="ql-block">當然,我也常對團友調侃安全和安全心理:戰爭若起,我們一定要踴躍參戰,因為只有衝進戰場里,才是最有效的消除恐懼的方式和方法,留守家中,聽着時不時響起的“飛機丟炸彈”的警笛,那種恐慌和不安,比在戰場上馳騁,煎熬得多!</p><p class="ql-block">我想,大概也是這樣子吧。</p> <p class="ql-block">心安在苦處。</p><p class="ql-block">我從來不覺得登山,騎行,跑步,打拳,游泳,等一切訓練有什麼辛苦,而是切切實實地在這些活動中獲得無盡的快樂和滿足。</p><p class="ql-block">我也常反問自己,這是一種愛“受虐”和“自虐”的變態心理嗎?又或者說是一種“上癮”和“自戀”變態行為嗎?</p><p class="ql-block">有這種想法和觀點的人還是不少的,有的人甚至認為,這樣折騰的人,要麼有着明確的目標,如爭奪某某冠軍甚至複仇或干個大票⋯⋯要麼受到什麼大的打擊創傷借此解愁解悶⋯⋯</p><p class="ql-block">受虐,自虐,上癮,自戀⋯⋯</p><p class="ql-block">哈哈,都是變態心理,變態行為?</p><p class="ql-block">那正態(常態)心理,正態(常態)行為是什麼呢?</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這學問太深,我也不愛去深究一二,但我內心一直是這樣認知的,也是這樣實行的--</p><p class="ql-block">讓身體受點苦,吃得少一點,六七分就好;穿得簿一點,六七分就好,身苦心樂,心安苦處,平衡就是福。</p><p class="ql-block">這樣的理解和認知,可以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好啦,三市四縣兩條腿,二百三十風和路,順風順水順利出發,安全安心安好回歸,精耕精神,常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