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新高考视角之下 新教材解读专题(第1期)//化学篇(一)</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编者按】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陕西省普通高中高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带来的新挑战,为了把握新课程、新教材的新精神、新要求,领会新课程、新教材的核心要义,掌握新教材的新特点、新教法,以便我区老师做好新旧教材使用的过渡以及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机融合,提升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我区高中教育教学水平。为此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提前谋划并着手研究高中新旧教材对比分析,以期我区老师能准确把握新课程、新教材和新高考之间的内在联系,用好新教材,迎接新高考。</p> <p class="ql-block">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2019)与旧版教材必修一(2004)对比分析</p><p class="ql-block"> 一、新旧课程标准对比</p> <p class="ql-block"> 二、新旧教材的目录对比</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 目录</p> <p class="ql-block"> 从目录上看,旧版教材以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化学计量开头,其中实验的基本操方法需要记忆的东西相对来说很多,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对于初学者来说逻辑思维强度大,理解难度较高,刚上高一的学生适应起来难度大。 新教材将物质及其变化提到第一章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些部分在初中有浅显的了解,这里相当于在初中的基础上再次深入,起到初高中衔接的作用。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转入附录,但是内容更有实用价值,纯理论的知识有所删减,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有所增加。</p><p class="ql-block"> 化学物质改为物质,根据学科的不同,“物质”概念的具体指称有所不同,化学物质就是物质,避免学生产生歧义。将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改为物质的分类,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物质的转化,避免重复。</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章 目录</p> <p class="ql-block"> 新教材钠和氯放到第二章,一方面是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联系生活(都是海水中的主要元素),另一方面主要是为第四章的元素周期律做铺垫。钠与氯分别对应碱金属和卤素,后面讲主族元素的递变规律时需要有这两种元素的基础。物质的量,穿插在元素化合物中学习,位于钠和氯的学习之后,更加实用,有了元素化合物的铺垫及应用,更好理解。</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章 目录</p> <p class="ql-block"> 新教材将第三章的标题由金属及其化合物改为铁 金属材料,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楚看出要学习的内容,加上金属材料,强调了化学和生活密切相关,从目录来看,以为删去了铝及其化合物,细读教材内容发现铝放到了第三章第二节的金属材料里,并且只保留了很少的化学性质。除了初中学过的Al,Al2O3和酸反应之外,只涉及到了Al和Al2O3与NaOH溶液的反应,减少铝三角的相关知识,增加了大量与化学历史或现代生产生活相关资料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章 目录</p> <p class="ql-block"> 将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位置提前,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视角审视物质性质,更容易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和转化。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放在一节里,条理性增强,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移至必修二介绍,打破了旧版教材先讲元素,再讲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模式,把理论和元素穿插到一起,先学习钠和氯及典型的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学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再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更便于初学者理解和记忆,掌握从实际到理论,理论指导实际的学习方法。</p> <p class="ql-block"> 三、具体内容的变化</p><p class="ql-block">(1)教学内容的章节顺序做了较大调整,将物质及其变化从第二章调至第一章,将物质的量分散在元素的不同章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将钠和氯放在第二章,讲完物质的量之后,再讲铁、铝两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其中铁作为重点,铝的重点程度相对降低。将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从必修二调至必修一,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放在一节里,然后把同主族和同周期的递变规律放到一节,比较有条理,引导学生从结构的视角审视物质性质,更容易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调至必修二,元素化学与元素周期律两者的教学顺序得到了平衡。实验安全等常识从第一章第一节转入附录,增加附录III名词索引,纯理论的知识有所删减,与生活相关的内容有所增加。将抽象的化学理论和易于理解的元素知识做到了有序穿插,只需要机械记忆的元素化合物部分不再安排大量时间去学习,提高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p><p class="ql-block">(2)增加专门的实验探究活动,并将其单独列出,实验活动1: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活动3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增设了探究:钠与水的反应、利用覆铜板制作图案、碱金属化学性质的比较、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强调了学生自主动手实验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增加了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增加了探究实验,如:试验物质的导电性,增加图示,如干燥氯化钠不导电示意图、氯化钠溶液导电示意图、干燥的氯气使有色鲜花变色、元素周期表中的方格、结构式、分子结构模型等,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p><p class="ql-block">(4)强调了实验安全,整套书对所有实验用图标作了安全提示,并在必修第一册的附录中加入了更加详细的内容。</p><p class="ql-block">(5)概念描述更加清楚,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描述发生改变,旧教材必修二描述比较含混:</p><p class="ql-block">①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分子间氢键也可看作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②分子间氢键强于分子间作用力弱于化学键。</p><p class="ql-block">新教材描述得比较清楚,明确指出:</p><p class="ql-block">①最初将分子间作用力称为范德华力,后来发现分子间的氢键也是分子间作用力,②分子间氢键强于范德华力弱于化学键。</p><p class="ql-block">(6)元素周期表更新到了118种元素,把Ts标成了非金属。</p><p class="ql-block">(7)课后习题数量增加、难度提高、综合性加强。</p><p class="ql-block">(8)科学史话新添一些内容,如:候德榜和侯氏制碱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加了科学·技术·社会栏目,如:验证次氯酸光照的数字化实验分解产物、超级钢、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更新化学当代科技前沿等相关内容,让学生的科学视野不止局限在化学课本上,还能博古通今,同时关注社会前沿热点。</p><p class="ql-block">(9)增设了研究与实践栏目,如:检验食品中的铁元素、了解纯碱的生产历史、认识元素周期表发展历史,更加强调与实际生活生产的联系。</p><p class="ql-block">(10)增加了方法导引栏目,如:分类标准、实验室制取氯气装置的设计、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视角、预测,呈现科学研究、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般方法。</p><p class="ql-block">(11)将思考与交流变为思考与讨论,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后相互讨论。</p><p class="ql-block">(12)增设了化学与职业栏目,化学科研工作者、水质检验员、测试工程师、科技考古研究人员,介绍与化学相关职业的特点、工作内容和知识背景。</p><p class="ql-block">(13)增加了信息搜索栏目,拓展学习内容的信息搜索方向及检索渠道。</p><p class="ql-block">(14)增加了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离子间的置换反应为后面氧化还原反应做铺垫。</p><p class="ql-block">(15)删减了胶体的电泳、聚成等性质;非金属元素同主族气态氢化物熔沸点比较的图示等。</p><p class="ql-block">(16)旧教材中的科学探究都留有大量的空白,让学生自己填写,如实验现象、反应方程式等,而新教材都是直接给出结论;旧教材中的计算型例题的解题过程为:例→分析→答,新教材为:例题→分析→解→答。</p> <p class="ql-block"> 新教材大胆取舍,重新组合,将化学计量等纯理论知识穿插进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且位于钠和氯的学习之后,更加实用,有了元素化合物的铺垫及应用,更好理解。如果说旧教材,是攻坚战,一块一块地攻克阵地,那么新教材就是进退自如,迂回前进,一路轻松收集鲜花野果。</p> <p class="ql-block"> 执笔者简介:王爱维,中学化学高级教师,西安市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化学教研员,“中学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级教练员,从事中学化学教学三十多年,撰写并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参与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多项。</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撰稿:王爱维</p><p class="ql-block">审核:江 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