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执笔/田野白云</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美篇</p><p class="ql-block">编辑/风调雨顺</p> <p class="ql-block"> ( 一 )</p><p class="ql-block"> 这是在六十年代开始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坝上高原与内蒙古南缘接壤的地方,有一道两华里多长的土山梁,称才子梁。座落在梁南的一个自然村叫才子梁南村。</p><p class="ql-block"> 当年,村里的王荣花与李大春结婚成家。那时,国家计划生育还没有形成硬性纲领,荣华竟然像从毛口袋中倒西瓜一样,一连串儿生了三个儿子。岁数平均间隔两岁,名字也由大凯一直排到三凯,可谓凯歌齐奏。正当人口警钟在一个家庭敲响,小俩口准备瞎子害眼一一一辈子豁出去,大干三十年的时候,孩儿他爸大春一夜暴病,驾鹤西去。</p><p class="ql-block"> 那年,小哥仨分别是八岁、六岁、四岁,而且个个聪明伶俐。</p><p class="ql-block"> 一个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压力自然集中到了荣华一个人身上。四口之家,只有一个劳动力。家庭状况是拉尿嗑瓜子一一入不敷出。生活的煎熬,荣华一年间生出了白发,昔日的村花满脸愁云。尽管她不停地忙碌,也难以使原来温馨的小家得以圆拢。招夫入门,是她迫在眉睫的必然选择。然而,面对三个越长越大的儿马蛋子家庭,是秃子头上的虱子,都是明摆着要大钱的主儿,直接影响到了荣华找对像的问题。其间有媒人介绍来的茬儿,单身汉过来打听的主儿,十个里边有五对,只是相中了孩儿他妈一一荣华,一提及三个儿马蛋子,个个谈虎色变,挥手拜拜。又有哪个长着黄岗岩脑袋的男人敢进门入赘,承担重任,成了空中问号一一悬。村里的人和三亲六友,都为荣华的家事发愁。</p><p class="ql-block"> 然而,老天沒有绝人之路。就在大春西去的第二年头上,村中来了个叫刘二成的盲流,单人独马,凭一身力气,专承揽各家各户的应急活儿。开放后称此为钓鱼、打游击的农民工。此人不但诚实能干,心灵手巧,而为人厚道。庄户人的木工、瓦工活、虽说不上精细精通,但样样也拿得出手。到村半年间,成了十人九熟的二成子。</p><p class="ql-block"> 二成的老家在张家口南二百公里处蔚县,俗称口里。他来到的才子梁南村在张家口北三百六十公里处,是滦河源头沽源县,属坝上高原,俗称口外,是清朝末期到民国年间的移民迁徙地。两地相距五百多公里。口外虽气候恶劣,地广人稀,但是有大片的土地,出产山药、莜面,解决温饱。有绵羊皮大皮祆御寒过冬。养家糊囗,相比囗里的棒子面糊糊,连皮毛糕生活强之又强。他是历史上最晚期的走西口人。</p><p class="ql-block"> 多半年时间,二成的游击战营业成了门缝吹喇叭一一名声在外,以南村为根据地,一直辐射到三里五村,马不停蹄地劳作。秋后,人们备冬的活儿更是接二连三。荣华家有掏炕修鸡窝两样活,自然也找到了二成头上。</p><p class="ql-block"> 随着气候的变冷,也意味着二成的游击战既将结束。他把荣华家里的两件活按排在了结工扫尾。出于对一个寡妇的同情心,一分工钱也不要。坐在热乎乎的农家土炕上,就一盘黄灿灿油乎乎的炒鸡蛋,喝两盅零打小酒,吃几碗荣华做的薄伶伶的莜面窝窝沾熬山药汤,他就十分地心满意足了。</p><p class="ql-block"> 对于二成的心意,荣华是万般感激。可是,一个贤惠善良的家庭妇女,限于当时的家庭条件,只觉得心里很过意不去,不知道用怎样一种恰当的办法来弥补二成的一份诚心,便成了她琢磨的一件心事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二 )</p> <p class="ql-block"> 在二成最后将完成荣华家两件小活的那天下午,荣华边打下手边了解到,二成有一个哥哥已成家另过,父母二人都健在,有一个小妹在读初中。由于家境贫困,自己错过了找对像的机会。老家土地少而脊薄,他不安心现状,要出口外看到更广阔的蓝天,更宽阔的田野。“哪里都能黄土埋人,何不找一处宽敞的地方,用尽自己的一身力气,最终痛痛快快咽下一口气,才不后悔!”这是荣华听到一个流浪汉的铿锵肺腑之言。是那样的低沉低调、踏实淡定。是整个一个三十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的庄户佬,日出而做,日落而歇的老黄牛。</p><p class="ql-block"> 她当下伸出拇指称赞:“二成哥,有骨气,够爷儿们!”又机灵一动:“二成哥,看得出你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出口外吃苦受累一干就是半年多,临走还给我白干了好些活,咋也不能就这样穿一身脏衣烂鞋灰头土脸地回去吧!一说给一个寡妇掏炕修鸡窝结的工,虽然互不相识,你我都不体面吧!”“哪?有啥可讲究的,我本身就是个光棍汉,回去再整理,又不是相对像!”她接过二成的话:“那可不一定,姻缘是一货等一主,人配衣裳马配鞍。挺好的一个人得精神点儿,万一有哪个女人知道你在口外混好了跟你对像呢!”“嗯,也是这么个理儿。”他回答。“二成哥,你晚回两天吧,也给我一点儿机会。”二成的心激淋了一下,又听荣华静静地说:“没别的意思,我把衣服给你整理一下,干干净净地回家,让外人见了体面,两位老人见了也心宽一些。”荣华微笑着,语气中带着商量和期待。二成听了,立刻觉得心里暖暖的,迟疑了一下:“哪?不是给你添乱了吗?太不好意思了!”“有啥不好意思?了了我的亏欠,我心里也觉得踏实,是两好!”</p><p class="ql-block"> 他再不跟荣华争辨了,微笑着点点头,接受了她的诚意:“那就让妹子受累了!”</p><p class="ql-block"> 按照荣华的安排,他多在才子梁呆了两天,帮荣华做了些零活,吃着荣华做的可口饭菜,喝二两小酒,从内心感觉到了荣华给予了他家庭般的温暖温馨,紧张劳累的身心顿感得到了放松。两天中,荣华也是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把他的衣服件件洗得干干净净,整理得齐齐整整。又从箱底找出以前给大春做的一双千层底休闲布鞋,还用缝纫机赶制了一件可身而时髦的马甲,顺便给兜里边装了一盒张家口“大镜门”牌香烟。</p><p class="ql-block"> 由于荣华的精心付出和巧手打理,二成立刻振作了起来,成了既体体面面又神采奕奕的客人模样。次日,挎着行理包,告别了荣华,风风光光地踏上了返乡之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三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村里老支书张志心里也一直惦记着荣华的婚事儿。一个寡妇带仨小孩儿,不但家庭生活困难,给集体和社会也带来影响。听说二成已从荣华家结工返乡,他有个想法,于是抽空来到了荣华家里。按街坊老书记是叔叔辈儿。荣华在递烟倒水间,听说是来给她撮合和二成对像的事儿,十分感激:“二叔天天也够忙了,心里还装着我家的事儿,太谢谢了!”老书记问荣华:“你觉得二成那个人咋样?干了两天活,半年多在村子里与人们的来往中,也有些印象吧?”</p><p class="ql-block"> 二年来,荣华家庭的压力,一次次的婚荒失望,早已是焦头烂额,头疼不已。她一看老书记亲自出马为她张罗对像,想必会有些办法。乘机,便推心置腹地把对二成的感觉和怎样打理他回家的事儿说了一遍。最后,又对老书记说:“二叔,对二成这样的茬儿,我是求之不得的。无论怎样,我是被动的,他要进这个门也不会轻而易举。谁愿意一进门就让一家人的生活按倒头一辈子呢?”</p><p class="ql-block"> 老书记点点头,说:“事情的实际是这样,叔有个想法你听听;如果成了这件事儿,一是进门尽快结婚落户,安定下来。二是我跟两个生产队商量,安排他当木匠,挣两个队的两份工分,不用下地劳动。另外,给谁家做活另挣谁家的工分或工资,与生产队互不相干。这样一个人顶两个好劳力还多。三是把三个孩子的关系与他确定好,增加养父的亲和力,让他有希望,有信心。四是二婚再生育问题,生与不生,须商量决定。总之,尽量放宽条件,减轻压力,重组家庭。”老书记喝了口泡好的茶水,问荣华:“你看这样安排如何?”</p><p class="ql-block"> “要是这样,二叔可照顾我家够天高地厚了,等于三个多劳力养活三个孩子,日子不会落后的!”荣华激动地说。</p><p class="ql-block"> “荣华,叔知道你是过日子的好手,二成也精明能干。”老书记嘱咐荣华:“你也主动些,互相多通着点儿气儿,争取促成这桩好事。”</p><p class="ql-block"> 荣华边点头边说:“二叔,你说,我对二成的表示,能不能也给他妈那头一点感觉?”她向老书记轻声细语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思。</p><p class="ql-block"> “能,人心换人心,洗衣送鞋做马甲,既还了人情又顺其自然地给了对方一些念想。这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呀!”老书记称赞荣华:“行!连孙子兵法都用上了!会有成不了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两个人不谋而合。在笑声中,一种新的希望就这样静静地酝酿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四 )</p><p class="ql-block"> 二成妈見到久别的儿子回到家中,既高兴又心疼。高兴的是从来没有离开过老家的儿子精神气十足地回到了娘的面前。心疼的是想到儿子在口外一定受了很多累。</p><p class="ql-block"> 在忙着吃过饭后,一家人坐在炕上,二成和爹妈、哥嫂、老妹、谈论着出口外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的生活情况。当说到获得了不菲的收入时,一家人欣喜若狂,都为他感叹。特别是二成认定的一条理儿;出口外只要能弯下腰勤劳苦干,从各家农户到广阔天地,施展本领的地域宽阔的很。现在的走西口与历史前辈的走西口是千差万别。老先辈是去荒袤野滩开拓开发落户生根。经过百年多奋斗,已打下一片江山,基础设施及生活环境人文水平均已形成了塞北家园。我们现在是去融入一方社会,继承先人,继续开发建设家园。</p><p class="ql-block"> 当大嫂秀梅提及到出口外人找对像问题时,二成说:“我出去晚了,有在外当木匠领的两三个徒弟都找上了对像,安了家。还有出口外的铁匠,白皮匠,画匠,甚至只凭一身力气的受苦汉,都纷纷落户娶妻生子了。最后,他说出了遇到了寡妇王荣华的一些蛛丝马迹。引发了家人的纷纷议论。</p><p class="ql-block"> 二成妈跟秀梅说:“你看看二成穿回的那双鞋和他身上的马甲,都是他说的女人做的。”</p><p class="ql-block"> 秀梅从炕沿边下地,从柜底下拿起了一只崭新的灯芯绒布鞋,左端详右瞅瞭,针角不但又细又匀,五层叠加的底衬、是既薄巧又齐整。简直敢跟名牌老北京相篦美。又瞅瞅二成敞开怀露出的酱色马甲,既灵巧又合身。边咂嘴边说:“这样的针线活儿,就是把我打死也做不来!”</p><p class="ql-block"> 二成指指炕上那盒“大境门”香烟:“这盒烟就是她做好马甲后单装在兜里边的。”</p><p class="ql-block"> 秀梅听后惊叹道:“娘呀!像这样既索利能干又心眼好的女人,打上灯笼也难找!”</p><p class="ql-block"> 几个人的话,你一言我一语。转来转去又转到了荣华的三个孩子的身上。</p><p class="ql-block"> 二成妈总觉负担太重。一边是心疼儿子太受累,一边是恐怕儿子岁数越来越大,遇到的机会又怕错过。左右为难中,发出了一声唉叹!</p><p class="ql-block"> 大成见他妈对二成的事儿犯愁说:“妈,二成的事儿你也别愁,得往开看。世界上最宝贵就是人。有三个孩子,当下是得苦一点儿。只要用心培养,成人成材,养父一样的亲。小子不吃十年闲饭,以后必有回报,一样养老送终。”</p><p class="ql-block"> 二成爸爸边抽着旱烟锅子,边品味着每个人话中的意思,一直到了再沒人发言。</p><p class="ql-block"> 沉默间,他嗑掉了烟锅灰,又装上烟末点着,说:“找对像这种事儿,就是在男女适令时,也难求十全齐美。从二成的年令上论,已是奔四的人了,找对像的面儿越来越窄,挑选的余地也越来越少。出口外能遇着这样的一个女人,成与不成,也算一种命中缘分。正如毛主席所说的;艰苦的工作就像担子,摆在我们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p><p class="ql-block"> 大成媳妇秀梅听着老爷子的话,本想他会拿出表态性的意见。没料到,几秒钟过去了,却没有了下文。她噗呲地一声笑了,说:“爹,你就明确说个行与不行,不就得了,还用上了毛主席语录,看我们敢不敢承担?还不是一样的模棱两可?搞得像似毛主席都来过问咱家的事儿了!”</p><p class="ql-block"> 一场自然的家庭聚会,就这样又自然地结束了。大成从那盒“大境门”中抽出一支烟点着,与秀梅两人走出了老娘的家门。边走边跟秀梅说:“你听不出老爷子的意思?主意还得二成自己拿。”</p><p class="ql-block"> “有二成那份儿骨气,撑起一个家,说不定以后还享福呢!”……</p><p class="ql-block"> 二成早晨在荣华家的土炕上吃的莜面窝窝,喝了二两小酒。可身的马甲裹着热乎乎的胸膛,从口外到张家口转站回到了蔚县老家。一家人的聚会,以自由而聚,自由讨论,又以模棱两可、自由地而散。他又与老爹老娘睡在了生他养他的土炕上。</p><p class="ql-block"> 他没有睡意,头脑中像明镜般地清晰;口外的件件往事,荣华的容貌言行,家人的发言讨论,来回地过着电影。他明确了一点;自己已过了而立之年,自己的事既使是亲老子热娘,也不会直接为你提出一二,对你的命运负责了。你得斩钢独力,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三岔路口的去向,自己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