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鼎鼎大名金家窑 <p class="ql-block"> 提起金家窑,那可是鼎鼎大名啊!听老人讲:生性耿直的天津北洋武备学堂的高材生商德全,就祖居金家窑村。他是直隶省首位德国留学生,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被选送德国留学,学习炮科。1890年回国,下军队操练炮兵,致力于炮营的新法建设,积极上书变革军礼和装束。此后,商德全又奉命监造吴淞炮台,这是在考证中发现的由中国人独立设计西式炮台的第一例。他还历任小站炮兵帮统、南京、江苏炮台监督和统领、北京清河陆军学校总办。民国成立后,出任天津镇守使兼直隶陆军第五混成旅旅长,后调将军府任远威将军,1914年8月被授予陆军中将。1920年被曹锟免职,后回河北金家窑老宅居住,直至1930年病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国军陆军第八师师长王汝勤曾住望海楼二条胡同。他1914年,任陆军第八师第十五旅旅长。1919年9月26日,兄长王汝贤辞职,王汝勤继任师长,该师受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吴光新指挥。1922年2月,兼任荆州镇守使。1923年7月兼任长江上游总司令。1925年,北洋军阀失败后去职闲居。1939年2月在天津病逝。寓居金家窑的还有北洋时期的陆军部咨议何守仁。80年代初,金家窑也曾有过一位默默扫街的老人,被市政府接走开会的事,后来人们才知他是一位老红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家窑有建于明朝的天津最早的清真古寺。天津金家窑清真寺,又名清真古寺,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全寺建筑总面积2000平方米,大殿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礼拜大殿建筑形式为古老殿宇式。寺内现有阿文藏经70余部,波斯文藏经20余部。著名的王静斋大阿訇青年时曾在金家窑清真寺学习生活过,金家窑寺因此而著名于世。寺内有汉文匾额:上有“清真无二”、“造化无极”字样。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津门第一寺金家窑清真寺(傅磊摄)</b></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金家窑清真寺“清真无二”匾额</b></h1> <p class="ql-block"> 金家窑还有闻名中外的望海楼教堂,它在我国近代史上曾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望海楼教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遗址。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国天主教会建造,次年 6月在“天津教案”中被天津人民烧毁。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法国人又用清政府赔款,在废墟原址上重建望海楼,并增建了角楼。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再次被焚毁。</p><p class="ql-block"> 现存望海楼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用“庚子赔款”按原形制重建的。建筑坐北面南,青砖木结构,长47米,宽15米,高22米,正面有3个塔楼,呈笔架形。教堂内部并列两排立柱,为三通廊式,无隔间与隔层。内窗券作尖顶拱形。窗面由五彩玻璃组成几何图案,地面砌瓷质花砖,装饰华丽。1976年因地震损坏严重。198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拨款修缮。望海楼教堂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曾上到二楼并顺着上面的螺旋楼梯上到了角楼。印象最深的就是二楼通廊上摆放的,我从没见过的特大的管风琴,好长呀,几个人同时弹都没问题,应该是国外进口的,文革中,教堂遭到了不应有的破坏与损伤,整个建筑糟践得一塌糊涂,园悬窗上用铅皮包裹的五颜六色的花玻璃被砸的皮毛没剩,管风琴尽管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没逃过这一劫。文革后期,管风琴有了新的归宿,听说,进了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文革时期,望海楼教堂还曾做过清理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望 海 楼 教 堂</b></p> <p class="ql-block"> 除了清真古寺和望海楼教堂,金家窑还有一处清末遗迹比国(比利时)电厂(后来的第三发电厂)。天津电力史记载:天津租界形成后,法国、比利时、日本、德国先后在天津建设了4座发电厂。其中最具实力的当数1906年由比商天津电车电灯有限公司在金家窑建成的这座发电厂了,该发电厂当时安装了2台1500千瓦的汽轮交流发电机组,频率为50赫兹。在天津发电厂的发展历史中,该厂曾荣占三个第一,即:第一台汽轮机;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单机容量在全华北居第一。同时还安装了2台900千瓦的回转变流机,可为电车提供直流电源。因为天津的有轨电车也是比商引进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在文(2)中的一张插图(高伟老师的照片)中,已注明:比国电厂正在新开的河道上修建提水泵站,原来的泵站在原河道的东河沿上,泵站的功能就是为电厂提供水源,用于冷却汽轮机,然后,热水再回流到海河,回水通道就在现在狮子林桥下北边的河堤上,小的时候,夏天在海河游泳的时候,我们还进去过呢,流出来的水热极了,里面特别深。提起第三发电厂,最为荣耀的莫过于1950年9月5日,天津市第三发电厂职工为了加紧生产,安全供电,联名写信给毛主席,决心以实际行动支援抗美援朝。毛主席于6天后,也就是9月11日,通过时任中央燃料化学工业部部长的陈郁同志给天津市第三发电厂全体职工复信予以鼓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老 街 坊</b></p> 九、我的母校 <p class="ql-block"> 金家窑的孩子们大部分都在狮子林一小和狮子林二小上学,狮子林二小的总校最早是一座庙宇,座落在狮子林大街福寿堂胡同,二小的分校在金家窑大街油房胡同。我和金家窑的大部分发小都是在狮子林一小上的小学。像我们家五个孩子,四个在一小,只有一个在二小。通过文史专家张绍祖老师主编的《天津近代教育图志》了解到:狮子林第一小学的前身是私立贞淑女学与私立诚正男校,1906年创办,名誉校长是法国人司仪方,他也是天主教望海楼总管神甫。非常感谢张绍祖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通过采访泥人张的入室传人,张铭的大弟子胡月景先生,也了解到贞淑女学在望海楼教堂的西面(就是后来的狮子林一小总校校区),当时有幼稚园和初小,初小男女混班,到了高小就男女分班了,男生入私立诚正男校,诚正男校在望海楼教堂的东面(也就是后来的狮子林一小分校校区),胡月景先生1939年生人,一直住望海楼教堂,就是后来狮子林一小分校校区内半地下带二层楼的位置(我们上学时已经是制鞋厂了)。他4岁时入贞淑女学幼稚园,由修女带学,他们称呼修女不叫老师,而是大姑、二姑、三姑... ...直至在诚正男校高小毕业。那时学校有8个班,学生300多人,校长是王际五先生。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先锋小学,首任校长是李淑知,教务主任是徐主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胡月景先生还提到法汉学校也曾在望海楼教堂办学,后迁址到西开教堂。就此,在《天津近代教育图志》的记载中也得以证实:法国学堂(法文学堂),二十一中的前身。1895年创办,1907年改名为工部局学校,位于望海楼教堂旁。1916年改名为法汉学校后,迁址至西开教堂旁。这说明法汉学校在1916年前的校址在望海楼教堂旁,也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狮子林一小的位置。在此感谢胡月景先生!</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特别说明:网友们若有兴趣了解我们的小学生活,本人另有(望海楼教堂下的小学生活)4篇在之前的美篇中发表,欢迎大家拨冗赐阅关注!谢谢大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狮 子 林 桥 旧 影</b></p>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