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名人书信(5)】傅雷家书

刘炎峰

<p class="ql-block">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化大革命”之初,受到巨大迫害,1966年9月3日凌晨,愤而离世,在家中吞服巨量毒药,悲壮地走完了一生。夫人朱梅馥亦自缢身亡。</p> <p class="ql-block"><b>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b></p><p class="ql-block">聪,亲爱的孩子:</p><p class="ql-block"> 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p><p class="ql-block">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p><p class="ql-block">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p><p class="ql-block">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p><p class="ql-block">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p><p class="ql-block">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p> <p class="ql-block"><b>《傳雷家书》经典语录:</b></p><p class="ql-block">1、母性的伟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种直觉的感情。</p><p class="ql-block">2、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p><p class="ql-block">3、耐着性子,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不时要遇到,但很快会过去的。</p><p class="ql-block">4、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p><p class="ql-block">5、人的一生,总是在高潮和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p><p class="ql-block">6、多抑制感情,多着重于技巧,多用理智,我相信一定能减少疲劳。</p><p class="ql-block">7、送君十里终须一别,人生不是都要靠隐忍来撑过去吗。</p><p class="ql-block">8、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p><p class="ql-block">9、一个人发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来越苦闷。</p><p class="ql-block">10、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仍会了解的。</p><p class="ql-block">11、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p><p class="ql-block">12、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worry</p><p class="ql-block">13、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p><p class="ql-block">14、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p><p class="ql-block">15、既然生活在金钱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钱,才不致为金钱所奴役。</p><p class="ql-block">16、一个人太顺利,很容易不知不觉间忘形的。</p><p class="ql-block">17、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p><p class="ql-block">18、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钉子方始回头;聪明人看见别人吃亏就学了乖。</p> <p class="ql-block"><b>《傅雷家书》中18条教育铁律:</b></p><p class="ql-block"> <b>01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b></p><p class="ql-block"> “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儿子傅聪出国留学临行时,傅雷唯一的叮嘱。</p><p class="ql-block"> 培养孩子,犹如种树。只有先在根上先滋养他,以品德之养分来灌溉,孩子才能心中有光。</p><p class="ql-block"> <b>02 孩子若不懂与世界相处,一切都是徒劳</b></p><p class="ql-block"> 翻开《傅雷家书》,你会发现:教导孩子如何为人处世,傅雷格外的用心。</p><p class="ql-block">“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p><p class="ql-block">“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p><p class="ql-block">“态度谦恭,虚怀若谷。”</p><p class="ql-block">“做人最忌交浅言深。”</p><p class="ql-block"> 教会孩子和世界相处的能力,才是父母对他最大的保护。</p><p class="ql-block"> 孩子能融入社会,游刃有余,才是父母最值得骄傲的事。</p><p class="ql-block"> <b>03 有远见的父母,都懂得逼孩子一把</b></p><p class="ql-block"> 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一个“狠心”的父母。傅雷在孩子学习上是出了名的严厉,对学业教导只一句:“没吃足苦头绝不能有好成绩!”</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那些会“逼孩子”的父母,其实活得最明白。</p><p class="ql-block"> 孩子学习的最佳年龄错过了,就再也回不来了。</p><p class="ql-block"> 与其让孩子未来后悔不已,宁愿让他现在埋怨自己。</p><p class="ql-block"> <b>04 不要忽视孩子“逆商”的培养</b></p><p class="ql-block"> 所谓“逆商”就是:一个人在逆境中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反逆境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养育子女,从来不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这么简单。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傅聪成为一代大家,离不开他超强的意志力和抗打击能力。正如傅雷所说:“一个人吃苦碰钉子都不要紧,只要吸取教训,所谓人生或社会的教育就是这么回事。 ”</p><p class="ql-block"> <b>05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b></p><p class="ql-block"> 傅雷在信中写:“世界上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做则。”孩子对世界的认知,从模仿父母开始。家庭是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出了问题,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原因。</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三流父母做保姆,二流父母做教练,一流父母做榜样。做最好的自己,才能教育出最好的孩子。</p><p class="ql-block"><b>06 和颜悦色,是父母一生的修行</b></p><p class="ql-block"> 北风与南风比赛谁的力量大,看谁能把路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得猛烈,行人将衣服裹得越紧;南风轻轻拂动,人们却热得解开大衣。这就是“南风效应”:宽容的力量,远强于惩戒。</p><p class="ql-block"> 傅雷就深谙此理:他从不惩罚谩骂,而是平等温和的沟通,将道理教给孩子。对孩子大吼大叫,是无数家长的通病。教育需要和颜悦色。</p><p class="ql-block"><b>07 最好的教育,是用心的陪伴</b></p><p class="ql-block"> 尽管和儿子傅聪天各一方,但傅雷给儿子写信的频率一直很高。家书相伴,纸短情长,父子二人情谊日渐深厚。陪伴孩子,不止是花时间,更是花心思。</p><p class="ql-block">好的家庭,一定是始于陪伴,陷于教育,忠于三观。</p><p class="ql-block"> 知其所想,懂其所言,才能架起彼此心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b>08 好的沟通,都是“听”出来的</b></p><p class="ql-block"> 教育中有效沟通,源自三个步骤:首先是倾听,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其次是理解,换位思考,去理解孩子话的意思;最后,才是给建议。</p><p class="ql-block"> 对中国父母而言,三件事里面,倾听做的最差。傅雷与傅聪写信一来一往,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两人才越加亲密。</p><p class="ql-block">有句话说的好:“好的沟通,都是听出来的”。想要了解孩子,先要听孩子“说”。</p><p class="ql-block"><b>09 满分父母看过程,不及格父母看结果</b></p><p class="ql-block"> 对于孩子的未来,傅雷只秉持一个态度: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p><p class="ql-block"> 只以成败论英雄,是教育中的最大误区。对孩子抱有高期望,也必须先做好“事与愿违”的心理准备。</p><p class="ql-block"> 教育专家王人平说:“一味关注结果,看不到孩子付出的努力,就做不到全然地接纳孩子的身心。”教育的美好意义,在于过程,而非结果。学会欣赏孩子在过程中的成长,才是每个父母必修的功课。</p><p class="ql-block"><b>10 父母立“规矩”,孩子有出息</b></p><p class="ql-block"> 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一道单选题。即使是傅聪这样的人才,也是在傅雷夫妇的严格管教中成长的。</p><p class="ql-block"> 《战争与和平》中说:“没有人和你说不的时候,你是长不大的。”养而不教,父母之祸;教而无方,父母之过。</p><p class="ql-block">人生这盘棋,每一步都离不开规则。</p><p class="ql-block">不懂规矩的孩子走弯路,用一生去试错。而优秀的孩子,多是被“规矩”管出来。</p><p class="ql-block"><b>11 因材施教,才能养出优秀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 傅雷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长子傅聪有音乐天赋,他就让傅聪学琴。小儿子傅敏想学音乐,傅雷却指出,他更适合做教育。果不其然,长大后的兄弟两,一个成为著名钢琴家,一个成为出色的教师。</p><p class="ql-block">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优秀,其实是不知道,孩子优秀的地方在哪。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顶属于自己的王冠。父母因材施教,给与正确的引导,孩子才能为自己加冕。</p><p class="ql-block"><b>12 家风,才是一个家最大的财富</b></p><p class="ql-block"> 教育,与家境无关,与家风有关。</p><p class="ql-block"> 傅雷未给孩子留下万贯家财,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风气:</p><p class="ql-block"> 一为目光远大,凡事多学——此可为人立志向。</p><p class="ql-block"> 二则处事乐观,为人正派——此可给人定性情。</p><p class="ql-block"> 不管是长子傅聪,还是小儿子傅敏,他们都品行端正,事业有成。这离不开良好家风的熏陶。正如马伯庸所说:“一个家族的传承,它看不见,摸不到,却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一个家庭的家风,才是最贵的家庭不动产。</p><p class="ql-block"><b>13 在“阅读”中长大的孩子,差不到哪里去</b></p><p class="ql-block"> 傅雷嗜书如命,他也要求孩子多读书,读好书。</p><p class="ql-block"> 读书,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习惯,是一个孩子最好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一个在“阅读”中长大的孩子,无论如何也差不到哪去。</p><p class="ql-block"> 会读书的孩子,有知识,有眼界,有格局。</p><p class="ql-block"> 只要他守好内心的善良,未来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p><p class="ql-block"> <b>14 优秀的家长,都擅长自省</b></p><p class="ql-block"> 早年傅雷性格急躁耿直,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不够有耐心。但这些,他在信里都给儿子道歉了。为人父母,谁都是第一次。养孩子,就是一个在对错中不断翻译“我爱你”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优秀的家长,都拥有自省的能力——不停学习反思,并及时调整教育的方法。</p><p class="ql-block"><b> 15 培养好习惯,要从小抓起</b></p><p class="ql-block"> 傅聪作为钢琴家成名后,依旧十分刻苦,每日训练,从不间断。</p><p class="ql-block"> 自律成了习惯,自然离不开从小父亲的耳提面命。人的习惯,就如走路一样。最初选择了哪条道路,人就会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这就是教育心理上的“路径依赖”法则。</p><p class="ql-block"> 好的习惯就如路一样,影响到孩子的一生。越早培养的好习惯,越容易刻在孩子的骨子里,并使他们受益终身。</p><p class="ql-block"><b>16 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b></p><p class="ql-block"> 傅雷夫妇人缘广,学识高。傅聪从小便观闻各行各业大人的谈话。这些见识,开阔了傅聪的视野,打开了他对世界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父母。这里的“拼”,是指父母的层次、家庭的环境。</p><p class="ql-block">你带着孩子走过的路,见过的人,听过的故事,欣赏过的风景......都深深地印在了他们的心中,让他们有机会体验不同的人生。</p><p class="ql-block"><b>17 不懂得放手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b></p><p class="ql-block"> 教育学上有个“鱼缸定律”:鱼缸中的金鱼,长不过三寸。放入水池两月,却能长到一尺。养孩子也是这个道理——父母的保护像鱼缸,庇佑下的孩子难以成长。所以,一定要给他自由的空间。</p><p class="ql-block"> 爱子深切如傅雷,也懂得要“放手”,让儿子出国求学,不断成长。养育孩子,切记不可越位,事事包办。想要孩子飞得高,飞得远,该走的路,就让他自己走。</p><p class="ql-block"> <b>18 父母和孩子最好的关系:共同成长</b></p><p class="ql-block"> 《傅雷家书》多是谆谆教诲,唯有这句,令人读来唏嘘不已:“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确实,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同样,父母自身的成长,也有孩子带来的动力。</p><p class="ql-block"> 教育这条路,最大的幸运,是孩子和父母一同前行,共同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