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安县教育教学系列成果回顾之三|全力当好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答卷人”

义务责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1年,农安县教育局把思政课作为落实“双减”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思政课程育人引领作用,持续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四个创新”,全力书写思政课改革创新“农安答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县委成立农安县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树立“德育为先、以生为本”的时代新理念,起草出台《农安县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探索思政课改革创新“5+20”农安模式,把“立德树人”融入组织、制度、管理、培养、保障等5个方面20项措施中,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构建“大思政”一体化育人体系,将“思政育人”体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教育局作为主管部门统筹调度,确保开齐开足思政课,督促各级领导走进思政课课堂,保障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全年组织机关干部走进学校开展思政课听评课50节,讲授《从交通看祖国变化》《伟大开端》等思政课24节次,有力推动了中小学思政课“双协同、双提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开齐上足教好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的同时,积极探索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编发《农安县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集》,深度挖掘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凝练课程育人特色,构建小学“探究—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初中“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作用,以“大课堂”培养大情怀。积极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校园进课堂,针对各学段学生年龄特点,统筹安排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精准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探索情境模拟、辩论、讨论等多样化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领+深度思考+互动交流”,让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贯彻《农安县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实施方案》要求,以“信仰之光”为统领,在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党史进课堂、“五老”宣讲、“千童之声”合唱、红色图书阅读漂流、红色歌曲传唱、百年史卷专题电影展、百场诗歌朗诵会等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在“时事新闻课”“开学第一课”中开设党史教育系列专题,参与学生超过10万人次,利用优质德育资源,启迪学生爱祖国、担大任。在此基础上,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结合实际,以“五化工作法”为手段,积极探索“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协同育人模式,深度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统筹开放30处公共设施,开辟81个社会实践基地,全面推进校内校外共育大实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瞄准建立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目标,积极开展“四项建设”“三育工程”,高质量落实“备、讲、批、辅、考、评、研”等基本教学环节,有效提升思政课教学效率。统筹开展“大培训”活动,把课程思政意识、德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辅导员培养和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体系;利用学习通、微信群、QQ群等网络平台,组织全县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教师开展期初线上备课,引领学科教师深入领会统编教材精神,把握活动型综合学科特点,指导教学实践。同时,持续加大思政课教师关爱激励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思政课教师纳入全县教育人才库和县级学科骨干、科研骨干等人才遴选范围,进一步增强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匠心做思政,铸魂育新人。一年来,我们牢牢把握课堂主渠道、主阵地,全面构建以思政课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形成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典型经验《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试点模式的构建和实践探索》在《吉林教育》刊发。下一步,我们将及时总结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经验,厚植师生爱国主义精神,为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基础、提供价值引领,继续引导全县广大青少年扣好人生拔节孕穗期的“第一粒扣子”。</p>

思政课

思政

课程

育人

农安县

教师

创新

教育

课堂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