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二班小组活动——洞洞小组

牛塘中心幼儿园(长虹园)

<h5><b style="font-size:22px;">活动起源:</b></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天户外晨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在草地上发现了很大的洞洞,大家围着这个洞洞好奇的讨论:为什么这里会出现一个洞洞?是谁弄得?这个洞洞是干嘛的?还有一些孩子甚至爬进洞里去看看、玩玩。感兴趣的幼儿就把这件事情带到反思讨论会上,他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对“洞洞”的由来和作用等继续探讨。我们认为“洞洞”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存在着很多可能性和复杂性。《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于是就确立形成了“洞洞小组”。</p> <h5><b style="font-size:22px;">小组成员:</b></h5><p class="ql-block"><br></p> <h5><b style="font-size:22px;">活动过程:</b></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日期: 2021 年 9月 23 日 </p><p class="ql-block"><b>上次活动中有意义的时刻:</b></p><p class="ql-block"> 孟令晨:我的鼻子上有洞洞,可以呼吸、闻味道。(幼儿大想法:鼻孔能呼吸、闻气味)</p><p class="ql-block">刘家豪:我的肚子上有洞洞(肚脐),里面臭臭的,好像有粑粑。(幼儿大想法:肚子上也有洞洞——肚脐)</p><p class="ql-block">教师:肚子上的洞洞有什么用呢?</p><p class="ql-block">刘家豪:不知道。是不是让粑粑出来的?</p><p class="ql-block">教师:我们身上的这些洞洞怎么会有的呢?有什么用?</p><p class="ql-block"><b>反思:</b>幼儿对寻找身体上的洞洞很感兴趣。《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活动中加深对人体的认识,并引发保护的意识。</p><p class="ql-block"><b>本次探索方向及研究型问题:</b>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自己身上的洞洞的?</p><p class="ql-block"><b>本次研究型问题蕴含的可能性:</b></p><p class="ql-block">1. 可探索身体上各个洞洞的名称、作用及保护方式。</p><p class="ql-block">2. 可通过绘制示意图的方式制作人体保护图。</p><p class="ql-block">3.可激发幼儿对保护自己身体的兴趣。</p><p class="ql-block"><b>本次活动形式</b> :小组讨论、观察、集体分享</p><p class="ql-block"><b>预设问题:</b></p><p class="ql-block">1.身上有哪些洞洞,它们分别有什么用?</p><p class="ql-block">2. 如何保护这些洞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孩子们找到的身体上的洞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能把沙子弄眼睛里,不能拿尖锐的东西戳眼睛、耳朵、鼻子等)</span></p> 日期: 2021 年 10 月 12日 <br><b>上次活动中有意义的时刻与反思:</b><br>教 师:我们如何保护眼睛(洞洞)?<br>刘家豪:不能多看手机、电脑、眼睛会坏掉。<br>孟令晨:多看了电脑就要戴眼镜,像我爸爸一样。<br>王宇桭:也不能拿尖的东西去戳眼睛,眼睛会瞎掉的。<br>张梓柏:眼睛瞎掉就看不见东西了。<br><b>反思:</b>幼儿有了初步保护自己的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生活服务的。”但如何将这种保护意识渗透到生活中去,我们将结合“视力下降和失明的区别以及对生活的影响”,这些方面来让孩子进行讨论和研究。<div><b>本次探索方向及研究型问题:</b> <br>1、 不保护(人体)洞洞的后果及其影响。<br>2、 孩子们是如何理解保护对洞洞的重要性的。</div><div><b>本次研究型问题蕴含的可能性:</b><br>1、 洞洞与生活的联系。<br>2、 不保护洞洞带来的危害。<br>3、 对残疾人的关爱。<br><b>本次活动形式 :</b>小组讨论、观察、游戏体验。<br><b>预设问题:</b><br>1、如果洞洞生病了会怎样?该怎么办?<br>2、如果眼睛洞洞坏了会带来哪些不方便?<div>3、如何关爱盲人(残疾人)?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嘴巴不能讲话的人我们怎么帮助他们?<br><br></div></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体验盲人走路)</span></p> 日期: 2021 年 10 月 18 日 <br><b>上次活动中有意义的时刻与</b><b>反思</b><div><div>教 师:平时哪些行为会对眼睛有伤害?<br>刘家豪:多看了电视、收集、电脑眼睛会瞎掉。(多看电视、手机眼睛会瞎掉。)<br>教 师:你觉得看电视眼睛就会瞎掉,那我们平时也看电视的,为什么眼睛没有瞎掉?<br>孟令晨:要一直一直看,看很多电视,然后再看手机,眼睛就会瞎掉了。(一直不停的看电视、手机,眼睛就会瞎掉。)<br><br>教 师:还有谁想体验一下“盲人取物”的游戏么?<br>孟令晨:我不敢。<br>教 师:为什么你不敢啊?<br>孟令晨:我害怕,会摔跤。(盲人走路会容易摔跤,心理会害怕。)</div><div><b>本次探索方向及研究型问题</b> :</div><div>孩子们是如何看待近视和失明的区别的<br><b>蕴含的可能性:</b></div><div>1、眼睛视力不好(近视、远视)与失明的区别。<br>2、视力表的制作。<br>3、体会盲人的心理,用不同方式去关爱盲人。<br><b>本次活动形式 :</b>小组讨论、观察、绘制表格<br><b>预设问题:</b><br>1、眼睛近视和失明的区别。<br>2、近视和失明对生活的不同影响。<br></div></div> 日期:2021.11.3<br><b>上次活动中有意义的时刻与反思:<br></b>教 师:刚刚你们照镜子看了自己的眼睛,也观察了朋友的眼睛,有什么发现吗?<br>刘家豪:张梓柏的眼睛有点小,我的眼睛有点大。(眼睛是有大小不同的。)<div>教 师:奥,你发现眼睛有大小的不同。<br>孟令晨:我的眼睛是双眼皮,有的小朋友是单眼皮。(眼睛的形状不同 。)<br>教 师:奥,我们的眼睛上面的眼皮也有不同。<br><b>反思:</b>《纲要》中指出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自己的眼睛和同伴的眼睛不同之处有了探究的好奇心。同时不光是人类,每个动物之间的眼睛也会有所不同,并且眼睛和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生存环境等息息相关,通过活动可以更多的感受眼睛的多样性和独特性。<br><b>本次探索方向及研究型问题:</b></div><div> 孩子们是如何理解各种各样的眼睛的<br><b>本次研究型问题</b><b>蕴含的可能性:</b></div><div> 1、可观察同伴的眼睛。<br>2、可比较人与动物的眼睛。<br>3、可体会眼睛的独特性。<br><b>本次活动形式 :</b>小组讨论、观察图片、匹配游戏<br><b>预设问题:</b></div><div>1、为什么我们的眼睛会有大小、形状等的不同?<br>2、你看到这双眼睛能猜出他(她、它)是谁吗?(游戏:猜眼睛)</div><div>3、我们人类的眼睛和小动物的眼睛有哪些不同之处?<br></div> <b>日期:</b>2021.11.23<br><b>上次活动中有意义的时刻与反思:</b><br>教师:刚刚小朋友说自己的眼睛也是会变的,你的眼睛是怎么变化的?<br>孟令晨:生气的时候眼睛会变成三角形的。(眼睛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br>刘家豪:微笑的时候眼睛笑眯眯的,变成小小的。(不同的情绪眼睛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br>(<b>反思:</b>孩子们在寻找不同的眼睛时,发现表情的变化也会影响到眼睛的变化。《指南》中指出:“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孩子们通过观察后判断出情绪对眼睛的影响,从而可进一步引导孩子对情绪调节和控制的讨论。<br><b>蕴含的可能性:</b>1、画一画不同情绪时的眼睛;说一说情绪跟眼睛的关系。2、“关心同伴”,通过眼神的变化去注意同伴的情绪,并给予同伴帮助。)<br><br>孟令晨:蚂蚁的眼睛比较小,看东西很迷糊,看不清。(眼睛越小看东西越模糊。)<br>(<b>反思:</b>孩子们在观察眼睛的过程中发现人与人的眼睛之间有所不同,动物之间的眼睛也有所不同。《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眼睛大小与视力的关系,对视力的影响的因素有哪些,后续的活动中可以继续探究。<br><b>蕴含的可能性:</b>大眼睛和小眼睛看东西实验,通过比较发现眼睛大小跟是否能看清物体的关系,比如站位的远近与能否看清物体的关系;同一起点看物体是否能看清;每个人的视力为什么会有不同......)<br><br>王艺诺:小兔子的眼睛很可爱。(不同的眼神会给人不同的感觉。)<br>刘家豪:豹子的眼睛很凶,牙齿很锋利。<br>孟令晨:老鹰的眼睛凶凶的。<br>刘家豪:因为老鹰要吃去抓小动物,要吃肉。<br>(<b>反思:</b>孩子们通常会根据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动物给人的印象来说出动物的眼睛给人的感觉。《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孩子们天生对于动物比较感兴趣,对动物眼睛的研究也能激起孩子探究的欲望。<br><b>蕴含的可能性:</b>说说喜欢什么样的眼神,玩一玩眼神变化的游戏,分享眼神与情绪感受的关系?人和动物的眼神区别,为什么?)<br><b>本次探索方向及研究型问题 :</b>孩子们是如何理解眼睛与情绪的关系以及不同眼神给人不同感觉的。<br><b>本次研究型问题蕴含的可能性:</b><div> 1、 可感知人和人、人和动物眼睛之间的异同以及眼神与情绪的关系。<br>2、 用多种方式表达人与动物眼里不同的世界。<br>3、 进一步感知眼睛的独特性,感受不同的眼睛带给人不一样的“美”。<br><b>本次活动形式:</b> 眼睛匹配游戏、集体讨论、个别交流、罗列清单、绘画分享<br><b>主要流程:</b></div><div><b> 一、 说一说,眼神和情绪关系。</b><br>1、眼睛的不同。<br>教师:上次我们一起观察了小朋友和小动物的眼睛,能说一说你们的发现吗?<br>我们人的眼睛和小动物的眼睛有哪些不一样呢?有哪些是一样的呢?(请小朋友说说看,并在准备好的画架上和孩子一起以罗列清单的方式记录下来)<br>2、眼神的不同。<br>小朋友们说到“有的小动物眼神看起来很可爱,有的小动物的眼神看起来凶凶的,那我们人的眼神是怎样的呢?<br>3、眼神与情绪的关系。<br>师:为什么我们会有不同的眼神?<br><b>二、玩一玩,两两猜猜眼神卡。</b><br> 1. 集体玩一玩“眼神变变变”游戏。<br> 教师出示不同的眼神的卡片,学一学。<br> 2. 两两分组,制作眼神卡游戏。<br><b>三、画一画,不同眼里的世界。</b><br>教师:我们眼睛都很特别,不同的眼睛里看到的世界也是各不相同的,可以如何来表现看到的不同的世界呢?(绘画、手工、泥塑...)<br>小结:可能每一双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会有所不同,但都是美丽的。<br><b>四、议一议,眼睛的独特作用。</b><br>教师:你觉得谁的眼睛最特别?为什么?<br>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根据这个小动物眼睛的特点来做什么呢?这些发明对我们人类又有什么作用呢?幼儿发挥想象,自由讨论。<br><br></div> <b>日期:</b>2021.11.30<br><b>上次活动中有意义的时刻与反思:</b><br>教师: 我们身上有哪些洞洞?请你找一找。<br>王艺诺:我找到一个洞洞,我的嘴巴,啊,你看,我的嘴巴,大不大?(嘴巴是洞洞)<br>刘家豪:我的鼻子上也有洞洞,这是呼吸孔,可以用来呼吸的。(鼻子上有洞洞,能呼吸。)<br>孟令晨:鼻子还可以用来闻气味的。<br>张梓柏:我耳朵上有洞洞,能听声音。<br>刘家豪:这个也是洞洞,我的眼睛能看电视,还能看到很多很多的动画片,不过奶奶说不能多看电视,眼睛会看坏的。<div>(眼睛是洞洞,能看电视,看多了电视会伤害眼睛。)<br></div><div>孟令晨:你们看,我的牙齿上也有洞洞。<br>刘家豪:这是有虫子咬你的牙齿,在你的牙齿上打洞洞。这个洞洞是不好的洞洞。(蛀牙会形成洞洞。)<br>张梓柏:对,这是坏洞洞。(牙齿上的洞洞是不好的洞洞。)<br><b>反思:</b>《指南》指出中班年龄的幼儿,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积极、主动地探索和研究,从中得到知识。之前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自己的身体上有很多洞洞,但是所有的洞洞都是有用的好洞洞吗?如果遇到坏洞洞我们该怎么办?孩子们将对洞洞的作用、种类等进一步思考探索。<br><b>本次探索方向及研究型问题:</b></div><div> 孩子们是如何理解好洞洞和坏洞洞的?<br><b>本次研究型问题蕴含的可能性:</b></div><div> 1、 尝试在寻找洞洞的过程用自己的判断给好洞洞和坏洞洞进行分类并记录。<br>2、在探索好洞洞和坏洞洞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br><b>本次活动形式:</b> 小组讨论、绘画记录、观察分析、<br><b>本次活动主要流程:</b></div><div> 一、 引出洞洞话题。<br>教师:上次我们小朋友在找身体上的洞洞的时候,大家找到了很多洞洞,像眼睛啊、嘴巴啊、鼻子啊...大家都说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洞洞。但是还有一个小朋友找了一个洞洞,是牙齿上的洞洞,你们觉得这个洞洞怎么样呢? <br>小结:我们周围有很多洞洞,有些洞洞是有用的好洞洞,但是有些洞洞可能不是很好,我们可以想办法来进行修补。<br>二、 尝试洞洞分类。<br>教师:我们周围有哪些是有用的好洞洞?哪些是没有用的坏洞洞,为什么一起找一找?<br>1、幼儿讨论、记录。<br>2、教师总结归纳、记录整理<br>三、 如何改变洞洞。<br>教师:好洞洞会变成坏洞洞吗?坏洞洞又怎样进行修复呢?<br>1、插座的洞洞里面有电,能让电器正常工作,但是如果人的手指插进去就会被电死。有的玩具、门窗上的洞洞,手、头伸进去都会发生危险。(好洞洞变坏洞洞)<br>2、虫子在树上(果子上)咬了一个洞,做成自己的家,对于虫子来说,这是一个好洞洞,那么对于树来说,这个洞洞怎么样呢?<br>3、衣服上的破洞,需要修补吗?纸箱上破了一个洞,变成山洞,成为孩子们的玩具。(坏洞洞的处理)<br>小结:有时候好和坏是相对的(尝试用辩证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小朋友只要肯动脑筋,也有可能把坏洞洞进行修补后变成更有趣的东西。<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改造或修补洞洞)</span></p> <p class="ql-block"><b>日期:</b>2021.12.29</p><p class="ql-block"><b>幼儿大想法 上次活动中有意义的时刻与反思</b></p><p class="ql-block">教师: 我们身上有哪些洞洞?请你找一找。</p><p class="ql-block">王艺诺:我找到一个洞洞,我的嘴巴,啊,你看,我的嘴巴,大不大?</p><p class="ql-block">刘家豪:我的鼻洞洞有不同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子上也有洞洞,这是呼吸孔,可以用来呼吸的。</p><p class="ql-block">孟令晨:鼻子还可以用来闻气味的。</p><p class="ql-block">张梓柏:我耳朵上有洞洞,能听声音。</p><p class="ql-block">刘家豪:这个也是洞洞,我的眼睛能看电视,还能看到很多很多的动画片,不过奶奶说不能多看电视,眼睛会看坏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洞洞有不同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孟令晨:你们看,我的牙齿上也有洞洞。</p><p class="ql-block">刘家豪:这是有虫子咬你的牙齿,在你的牙齿上打洞洞。这个洞洞是不好的洞洞。</p><p class="ql-block">张梓柏:对,这是坏洞洞,有的时候还会牙齿疼。<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洞洞有好和坏)</span></p><p class="ql-block"><b>分析与反思:</b></p><p class="ql-block">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自己的身体上有很多洞洞,这些洞洞有不同的作用,洞洞有好洞洞和坏洞洞。什么样的洞洞是好洞洞,什么样的又是坏洞洞呢?如何看待洞洞的好和坏呢?这问题将上升到儿童哲学观,其中蕴含着“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这样一个价值点,可以引导幼儿尝试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来看待问题。</p><p class="ql-block">《指南》中提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交流等方法,自主思考,尝试辩证的看待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思辨能力。</p><p class="ql-block"><b>本次探索方向及研究型问题</b> :孩子们是如何理解洞洞的好坏的?</p><p class="ql-block"><b>本次研究型问题蕴含的可能性:</b></p><p class="ql-block"> 1.尝试按自己的标准判断好洞洞和坏洞洞,并进行分类、记录。</p><p class="ql-block">2.在相信和质疑的氛围中,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p><p class="ql-block">3.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尝试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来看待洞洞的好坏。</p><p class="ql-block"><b>本次活动形式</b> 小组讨论、绘画记录、观察分析、集体分享</p><p class="ql-block"><b>知识经验准备:</b></p><p class="ql-block">幼儿对身体上“洞”有了一些了解,并且也初步观察过生活中的洞洞。</p><p class="ql-block"><b>物质材料准备:</b></p><p class="ql-block">1.插座、有虫的苹果、有破洞的裤子等图片</p><p class="ql-block">2.记录纸、笔。</p><p class="ql-block"><b>本次活动主要流程:</b></p><p class="ql-block"> 一、谈话导入,回忆讨论会中的观点。</p><p class="ql-block">师:在上次《洞洞小组》活动结束后在反思讨论会中,小朋友们认为眼睛、鼻子是好洞洞,牙齿上的蛀洞是坏洞洞,你们怎么看呢?</p><p class="ql-block">教师根据幼儿想法进行简单小结。</p><p class="ql-block">二、思考交流,辩证看待洞洞的好坏。</p><p class="ql-block">1.分类记录,尝试按自己的标准判断洞洞的好坏。</p><p class="ql-block">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洞洞?你觉得哪些是好洞洞,哪些是坏洞洞?</p><p class="ql-block">师:请把你知道的洞洞分类记录下来。记录之前请先想一想,如何记录让别人清楚地看出哪些是好洞洞,哪些是坏洞洞?(幼儿记录,教师巡视指导。)</p><p class="ql-block">2.小组交流,初步用辩证思维看待洞洞的好坏。</p><p class="ql-block">⑴针对洞洞本身,交流洞洞好坏的转换。</p><p class="ql-block">教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记录的洞洞。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是好洞洞(坏洞洞)?</p><p class="ql-block">小结:有的洞洞可以给我们带来帮助,但有些洞洞因为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也会让好洞洞变成坏洞洞,从而影响我们的生活。</p><p class="ql-block">⑵转换不同角度,辩证看待洞洞的好坏。</p><p class="ql-block">(出示有虫洞洞的苹果图片)</p><p class="ql-block">教师:你觉得这个苹果上的洞洞是好洞洞还是坏洞洞,为什么?</p><p class="ql-block">教师:刚刚我们有的小朋友觉得苹果上这个洞洞是好洞洞,有的小朋友觉得这个是坏洞洞,我们再去教室里问问其他小朋友的看法。</p><p class="ql-block">3.实践操作,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洞洞的好坏。</p><p class="ql-block">教师根据幼儿前面讨论情况以及兴趣点,决定是否在现场进行改变洞洞好坏的实践操作。</p><p class="ql-block">三、回班讨论,深入建构认知和经验。</p><p class="ql-block">教师根据幼儿活动中呈现的矛盾点或新价值点,回班开展反思讨论会,深入建构相关认知和经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用自己的标准判断好洞洞、坏洞洞)</span></p> <b>日期:</b>2022.1.11<br><b>幼儿大想法 上次活动中有意义的时刻与反思:</b><br>给毛毛虫造新家,可以帮助毛毛虫和苹果解决矛盾。 教 师:这里有一个奇怪的洞洞,你们觉得这个洞洞怎么样?<br>王艺诺: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洞洞,因为它是毛毛虫的家。<br>孟令晨:我也觉得这是一个好洞洞,毛毛虫在里面很开心。<font color="#ed2308">(对于毛毛虫来说,虫洞是好洞洞。)</font><br>张梓柏:我觉得这是一个坏洞洞,因为毛毛虫有细菌,我们小朋友吃了会拉肚子。<br>刘家豪:我也觉得这个洞洞是坏洞洞,毛毛虫伤害了苹果,苹果会难受的。<font color="#ed2308">(对于苹果来说,虫洞是坏洞洞。)</font><br>教 师:有的小朋友觉得这是一个好洞洞,因为这个洞洞是毛毛虫的家,毛毛虫住在里面很舒服、很开心,有的小朋友觉得这个洞洞是坏洞洞,因为会伤害苹果,而且毛毛虫啃了苹果会有细菌,小朋友吃了会拉肚子。还有小朋友有其他想法吗、。<br>张梓柏:我想给毛毛虫造一个新家。<br>教 师:诶?为什么你会想到给毛毛虫造一个新家呢?<br>张梓柏:这样毛毛虫就不用去吃苹果了,苹果就不会受到伤害了。我们还可以给毛毛虫准备一些食物。<font color="#ed2308">(给毛毛虫造新家可以解决毛毛虫伤害苹果的问题)</font><br><b>分析与反思:</b><br>活动中孩子们对虫洞的好坏用辩证的思维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能尝试用自己的想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要为毛毛虫建造一个新家。《纲要》中指出要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让孩子们尝试按自己的想法来设计毛毛虫的新家。在相信和质疑的氛围中,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br>并且在讨论、设计、制作新家的过程中,体验为他人服务的成就感。<br><b>本次探索方向及研究型问题:</b> 孩子们是如何看待毛毛虫的新家的?<br><b>本次研究型问题蕴含的可能性</b> :<div>1.尝试按自己的想法来设计毛毛虫的新家。<br>2.在相信和质疑的氛围中,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br>3.在讨论、设计、制作新家的过程中,体验为他人服务的成就感。<br><b>本次活动形式 :</b>小组讨论、绘画设计、动手制作、集体分享<br><b>本次探索准备:</b></div><div>知识经验准备:<br>幼儿观察过生活中的洞洞并且对洞洞的作用、好坏等进行了讨论和分析。<br>物质材料准备:<br>1.废旧的纸箱、纸盒、纸袋、盘子、杯子、鞋子、帽子......<br>2.记录纸、笔。<br>本次活动<br><b>主要流程</b></div><div> 一、谈话导入,回忆讨论会中的观点。<br>师:在上次《洞洞小组》中,小朋友们对虫洞的好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小朋友觉得虫洞是好洞洞,因为它是毛毛虫的家,毛毛虫住在里面很舒服;有的小朋友觉得虫洞是坏洞洞,因为毛毛虫给苹果带来了伤害,而且也有可能把细菌带到苹果上,小朋友吃了拉肚子;还有的小朋友觉得可以给毛毛虫建造一个新家,这样既可以让毛毛虫不去伤害苹果,而且毛毛虫也能有自己的家了。<br>二、思考交流,如何为毛毛虫建新家。<br>1.小组交流,如何建家。<br>教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热心,都想为毛毛虫建造一个新家,可是为毛毛虫建造新家需要做哪些准备呢?(毛毛虫的需求、材料的选择、家的整体设计等)<br>2.分组记录,设计新家。<br>⑴自由结伴,尝试设计新家。<br>⑵展示设计,介绍自己想法。<br>孩子们一起用相信与质疑的方法对同伴的设计图提出自己的想法。<br>⑶修改设计,细致完善方案。<br>3.实践操作,建造新家。<br>教师根据幼儿前面讨论情况以及兴趣点,决定是否在现场进行建造毛毛虫新家的实践操作。<br>三、回班讨论,深入建构认知和经验。<br>教师根据幼儿活动中呈现的矛盾点或新价值点,回班开展反思讨论会,深入建构相关认知和经验。<br><br></div>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建造毛毛虫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洞洞的探索还在进行……未完待续~</p>

洞洞

眼睛

毛毛虫

幼儿

教师

小朋友

研究型

反思

孟令晨

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