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以色列

山人

<p class="ql-block">以色列(希伯来语:מְדִינַתיִשְׂרָאֵל‎;阿拉伯语:دولةإِسْرَائِيل‎),位于西亚黎凡特地区,地处地中海东南沿岸,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则为埃及,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926万人,其中犹太人口共689万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以色列国。1948年,宣布成立。1980年,立法认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多数国家都将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耶路撒冷由以色列实际控制。2017年,美国、危地马拉、捷克等国家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计划将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根据2000年以巴双方达成的谅解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西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东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的首都,而具有特殊地位的老城则主权悬置,国际共管。</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最初指民族称谓,可查最早记载公元前1211年。在过去三千多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视以色列地为自己的民族和精神生活的核心,称之为“圣地”或“应许之地”。以色列在犹太教中具有特别的含义,包括圣殿遗迹和相关的宗教礼仪,都是现代犹太教传统的重要基础。</p> <p class="ql-block">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第二大城市,也是世界上国际风格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这种建筑风格由1930年代从欧洲建筑学校毕业的学生带到特拉维夫。他们深受19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运动影响。该运动的主旨是以不对称的布局和有规律的反复来取代古典建筑的对称,还要避免使用任何没用用途的装饰。现代主义风格、多功能、简洁而没有装饰的建筑被认为相当适合一座年轻而发展迅速的城市。国际风格建筑在建筑师的不断争论下在以色列得以大量出现。这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结合了现代主义运动的主旨和文化的综合,以及气候、当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法等因素。国际风格建筑大多2-4层楼高,占地面积不大以及涂有浅色的灰泥。这些建筑大多是住宅,也有一些有公共用途。许多这种风格的建筑可以在特拉维夫市北面的区域找到。现代主义建筑和先锋的城市规划一起组成了被称作是“白城”的区域。</p><p class="ql-block">如今特拉维夫被认为是以色列最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以及所谓“硅溪”地区的心脏。该市具有活跃、摩登、世界主义的特征,被公认是以色列的文化之都。2003年,该市以包豪斯建筑铸成的特拉维夫白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被认为已出现了成为世界级城市的趋势,并被列为中东生活费用最昂贵的大城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战后,特别是以色列建国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移民以色列,住房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当时以色列人对他们的新住房有着美好的设想,不仅要“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还要有清洁的饮用水和完备的下水道,门前要有花园,这也与当时流行于欧洲的现代运动“鲍豪斯”建筑理念相契合。</p><p class="ql-block">这批建筑虽形态各异,但理念相同,楼层不高、阳台长而宽大、窗户窄小,不仅美观实用且遮阳保暖,十分适合特拉维夫的地中海气候。现代化的特拉维夫在中东算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摩天大厦的光芒早已盖过了当年的小楼,“白城”仅是市中心的一些普通民宅。但在几十年后,正是这些不算堂皇的低矮建筑,为特拉维夫市赢得了一项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p> <p class="ql-block">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大学,建立于1969年,坐落以色列贝尔谢巴。1973年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戴维·本-古里安过世后,改为现名。拥有Beer-Sheva,Sede Boqer 和Eilat 3个校区,在校学生总人数约为2万人,其中博士生1300名,研究生5000多名。毕业生人数多于10万。 本·古里安大学包括工程科学部、健康科学部、自然科学部、人文和社会科学部,以及管理学院、Kreitman研究生院。在新能源、旱地农业、水资源等领域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与工业界有着密切的合作,获得非政府资助经费居以色列大学首位。</p> <p class="ql-block">特拉维夫新翼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凯撒利亚古城位于特拉维夫以北50公里处,曾是以色列在地中海的最大港口。 湛蓝色的地中海,明媚的阳光,古城风光优美而壮观。凯撒利亚意为“罗马皇帝之城”,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君主希律王于二千年前,花费十二年建造起来的都城。这里的建筑依照希律王的喜好,集合了罗马和希腊的风格,极尽奢华和宏伟。公元639年凯撒利亚被阿拉伯人占领,1101年又落入十字军之手,1254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重新构筑工事,修建十字军城堡。其后几经战乱和地震,凯撒利亚古城的建筑大都损毁和沉入海底。十九世纪末,人们开始在凯撒利亚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希律王的古城和十字军堡垒得以重见天日,并辟为以色列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凯撒利亚古城存留着不少的遗迹: 希律王建造的古码头,十字军堡垒,圆形剧场,跑马场,罗马宫殿,古城墙等等。</p><p class="ql-block">圆形剧场是以色列最古老的剧场 ,这是剧场当时的看台,还标有数字。</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城外围残壁下的雕像,尽管已是无首断脚,但依然传递了当时精湛的雕刻技艺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位于犹地亚山区顶部,海拔790米,是古代宗教活动中心之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根据自己的宗教传说,都奉该城为圣地。城圈面积约1平方公里,划为4个区。</p><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东部为穆斯林区,包括著名的神庙区。神庙区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岩顶(伊斯兰教)及岩顶上的圣殿(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哭墙(犹太教)。西北部为基督教区,有基督教的圣墓教堂。西南部为亚美尼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西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耶路撒冷曾由联合国管理。1948-1949年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了新市区,约旦则占领城东旧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并于1980年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的首都。</p><p class="ql-block">1988年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布定都于此。市区面积109平方公里,大部在城圈以西。</p><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主要工业有金刚石琢磨、家具制造、制药、化学药剂制造、制鞋、铅笔、纺织与服装(斗篷)等。旅游业甚盛(包括朝圣和宗教活动)。</p><p class="ql-block">在联合国的决议中,耶路撒冷被分割到巴勒斯坦,所以以色列在建国时定都特拉维夫。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西耶路撒冷。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东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1948年耶路撒冷成为国际共管城市。以色列建国之初政府机构多设于特拉维夫,但从1950年开始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的首都,之后该国的总统府、大部分政府机关、最高法院和国会均位于该市。1980年,以色列国会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将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在21世纪,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冲突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哀愁,九分在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的儿子所罗门继位,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建造了第一座犹太教圣殿,即所罗门圣殿,它十分宏伟华丽,教徒们来此朝觐和献祭者不绝,从而成为古犹太人宗教和政治活动的中心。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攻占耶路撒冷,圣殿付之一炬。以后重建,公元前一世纪末由希律王加以扩建,又于公元70年和135年毁于罗马人之手。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绝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地区,流散在欧洲各地,圣殿始终未能恢复。后来,在圣殿断垣残壁的遗址上修建起围墙,虽然是伊斯兰圣地围墙西墙的一段,但犹太人仍然珍惜它,这段墙被视为犹太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据说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时,犹太人常聚在这里哭泣。此后千百年中,常有各地犹太人来此号哭,以寄托其故国之思,与中国诗经中所抒写的黍离之感相似,此墙因名哭墙。如今每到犹太教安息日,尚有人到哭墙去表示哀悼,进行祈祷。其后,千百万流落异国他乡、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由于屡遭不同形式的“排犹”之苦,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惨遭德国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达600万之多。这些惨痛的历史遭遇,深深地印在犹太人的心灵之中,哭墙便更被犹太人视为信仰和团结的象征。直到如今,哭墙脚下经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他们或围着一张张方桌做宗教仪式,或端坐在一条条长凳上念诵经文,或面壁肃立默默祈祷,或长跪在地悲戚啜泣。逢宗教节日,祈祷者及游人更多。哭墙分为两部分,中间隔一栅栏,男女分开祈祷。入男部,须带上用纸做的小帽,否则被视为异教徒而不准入内。在做正式祈祷时,要准备好两个装的“圣书”语录的小羊皮袋子,一个戴在头上,另一个捆在手壁上,身上披一件特制的披肩。教徒们在祈祷时,面对哭墙,口中念念有词,全身前仰合后,虔诚之态令人肃然起敬。1992年据考古学家透露,他们在“哭墙”发现5块巨型基石,这些石块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考古学家用声波探测法测定,其中最大一块巨石约长13.6米,宽4.6米,高3.5米,重达570吨,据说是世界上第3大人造巨石。</p> <p class="ql-block">耶路撒冷的守卫者</p> <p class="ql-block">登上橄榄山的那一瞬间,被震撼到的不是耶路撒冷的城市全景而是前方近处的犹太陵墓,密密麻麻一座挨一座,据说有15万个,没有墓碑、没有祭品,只有石墓上的很多小石头,这让想起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的结尾,被救下的犹太人后裔来到奥斯卡.辛德勒的墓前,排队放下石头以此悼念。</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位于耶路撒冷,1953年根据以色列国会(Knesset)通过的纪念法令成立。</p><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原名Yad Vashem来自于圣经:“我必使他们在我殿中、在我墙内、有记念、有名号、比有儿女的更美.我必赐他们永远的名、不能剪除。”“有记念、有名号”的希伯来语原文发音为yad va-shem。</p><p class="ql-block">纪念馆包含一间纪念堂、一个历史博物馆、一个画廊、一间"名字堂" (Hall of Names)、一座档案馆、“毁灭社区的山谷”(Valley of Destroyed Communities)、一座犹太教堂、及一个教育中心。此外,纪念馆专设一处以纪念那些在大屠杀期间承担巨大的个人风险,援救犹太人的非犹太人——尊称为“国际义人”(“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p><p class="ql-block">新建成的大屠杀史博物馆长180米,外形为棱柱体的三角形结构,墙面则由钢筋混凝土构成。该馆占地4000多平方米,大多位于地下。共有十间展厅,每一间厅展览大屠杀历史的一个不同部分。与前博物馆大多数展品为照片的特色不同,新博物馆的展品相当多,其中还有全球大屠杀幸存者、博物馆及纪念碑赠送的280个艺术品及2500个介绍和个人项目。</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心由一条长廊构成,分别通往十间展厅,每间展厅展示大屠杀历史的一个不同部分。博物馆内约有2500项大屠杀受害者及幸存者的个人简介和物品:大屠杀幸存者赠送的大屠杀的艺术品和信。新博物馆包括大礼堂、学堂、记载大屠杀受害者的数码数据库和纪念大屠杀受害者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海法市的巴哈伊空中花园,是巴哈伊教的圣地,它面向地中海,背靠群领逶迤的卡梅尔山,整座花园依山而建,山脚至山顶延绵千米,垂直高度225米。巴哈伊教是一个独立的神论宗教。此处是教主巴孛殉教后的长眠之地,此工程历经100多年,终于在2001年向世界惊艳亮相。</p> <p class="ql-block">死海位于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大裂谷,约旦裂谷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5~16公里,这里的最深处达到了380.29米,死海也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p><p class="ql-block">死海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海,这里的盐分浓度非常的高,差不多是一般海水的8倍,死海中鱼和其他的水生动物都是没办法生存的,水中只有细菌和海藻没有其他的生物,就连周边都没有花草生长,来到这里你就算不会游泳,只要掌握好平衡就可以非常悠闲的在海面上看书、玩耍。</p> <p class="ql-block">《圣经.创世纪》里说,死海原本是一片大陆,这里有两座城市:所多玛与蛾摩拉。为了惩罚城内罪恶深重的居民,耶和华派了两位天使来毁灭这两座城。罗得及其家人被允许逃离,同时要求“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但罗得的妻子违背了上帝的指令,回头看了一眼,结果变成了一根盐柱。而所多玛与蛾摩拉则由陆地瞬间变成了汪洋大海,这就是死海。上帝也由此惩罚那些执迷不悟的人们:让他们既没有淡水喝,也没有淡水种庄稼,所以2000年之后,这里依然寸草不生。</p><p class="ql-block">《圣经》将死海化作神秘的亡灵祭坛,然而大自然的亘古雕琢才是这里鬼斧神工的奥秘所在。简单来说,死海常年气温较高,夏季能达到40多度,加上光照多雨水少,流入死海的河水不断蒸发,矿物质大量下沉,经年累月演变成了世界上第一咸的咸水湖。</p> <p class="ql-block">马萨达(asada,字面意思为城堡)是犹太人的圣地,位于以色列犹地亚沙漠与死海谷底交界处的一座岩石山顶上。</p><p class="ql-block">马萨达位于以色列死海西岸边的峭壁上,是一个地势险峻的天然堡垒,古代以色列王国的象征,犹太人爱国者在这片土地上陷落的最后一个据点。使马萨达扬名的并不是在高山上建一座城堡,而是犹太人以坚毅与勇气写成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惨烈历史。</p><p class="ql-block">公元72年,罗马人希尔瓦率领大约15000人的罗马大军,包围了马萨达。马萨达人坚守了三年,当要塞被攻陷前夕,为避免落入敌手,马萨达全城男女老少967人全体自杀。他们推出十名勇士作为自杀的执行者,所有人紧抱妻儿,躺在地上,自愿接受亲密战友的一剑刺喉。留一名勇士处死其他杀手,最后自尽。从此,犹太人的足迹从迦南之地上消失,他们以这样的惨烈上演了自己的最后一幕。</p> <p class="ql-block">阿卡古城,有着五千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曾是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和最后的据点。2001年,阿卡古城成为以色列第一个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阿卡是个有城墙的港口城市,历史悠久,自腓尼基代起,就一直有人类定居在这里。城市是土耳其人18到19世纪之后建立发展的,拥有保存完好的城堡、清真寺、商栈和土耳其浴室等建筑。城市中十字军的遗址可以追溯到1104到1291年,保留完好,生动再现了中世纪耶路撒冷十字军王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结构。</p> <p class="ql-block">地中海畔的“雅法古城”,这是一座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港口贸易城市之一;这座千年古城很早就在《圣经》中被多次提及,数千年来受到罗马人、希腊人、十字军、土耳其人、阿拉伯人等各国军队的侵略,雅法老城也不断上演着盛衰交替的历史。而如今经历了几千年风雨的老城,一草一木、一门一窗、每个建筑、每个角落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时光……</p><p class="ql-block">“雅法”是希伯来语“美丽”一词的谐音,因为这里风景绝佳,秀丽如画,至今仍保持着千年前质朴的外表。古城的街巷大多为石头房屋组成,依地势高低起伏而修建,处处充满沧桑的历史感,在蔚蓝色的地中海怀抱中格外迷人。雅法老城的中心是凯杜明广场,环绕广场的有许多年代久远、风格古朴的石头建筑,有雅法的游客中心,有古炮台,但最醒目的还是圣彼得教堂和钟楼,这座教堂最初建于1654年,是为纪念耶稣的得意门徒“圣彼得”复活升天而建,1894年完工,当时是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18世纪晚期,教堂两度被毁两度重建,目前的建筑是1903年修复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一个依旧坚持着古老智慧和精神信仰的美丽国度,耶路撒冷,更是一座不知被多少美妙词汇定义过的金色圣城……无论你是否会对这里心存向往,或是因其复杂的外部环境望而却步,但你一定要走近或了解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