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strong>兄弟几人都分散在全国各地,彼此之间也没有消息,家早已 经不存在了,兄弟的生死也难以预知。</strong>此诗作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 当时由于安史之乱,诗人避难秦州,其弟三人杜颖、杜观、杜丰皆分散各地,相互之间不通消息。在这兵马倥偬的年月,诗人因闻戍鼓,见孤雁独 飞,而引起忆弟之情。<strong>此句写出了兵荒马乱的年代,诗人对分散各地的兄 弟的担忧以及深深的思念之情。</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塞上听吹笛》高适〔唐代〕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此诗通过丰富奇妙的想象,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反映了边塞生活中恬静祥和的一面。<strong>全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虚实交错、时空穿梭之间,把战士思乡之情与戍边之志有机地</strong><strong>结合起来,构成一幅奇丽寥廓、委婉动人的画卷。</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乡思》李觏〔宋代〕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strong>落日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strong>这首诗所表现的,正是游子在落日黄昏时所滋生的浓郁乡思。<br></br> </strong>《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strong>这首诗像是用诗写的回信,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思念的深情。</strong><strong> </strong></strong><strong>钱钟书说: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我们的一生一开始为了自由而踏上旅途快要到达终点时却害起了思乡病想要在茫茫人世中找到一个身心的归宿每一个想家的人,心里都有一首诗。</strong><br></br>过年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从来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更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strong>但是今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人有家却回不得,故乡是那么遥远,又是那么近。</strong><h3>END</h3></br><h3><strong>扫码关注我们</strong></h3></br> <h3><strong>更多精彩内容</strong></h3></br><h3><strong>扫码关注我们</strong></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Ge1eAP2HFByC67Kt-SZE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