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经历的天津抗疫(19)</p><p class="ql-block"> 文/徐庆举</p><p class="ql-block"> 今天晚上,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百姓故事"栏目的编辑姚方对我进行了电话录音采访。</p><p class="ql-block"> 经别人转发,她最初看到的是我写健康码的那篇,觉得挺有趣,于是找到我的电话,想让我把那篇文章朗读一遍,录下来在《百姓故事》栏目播放。我答应试试。我俩加了微信后,她看到了我写的这个系列的其他文章,感觉素材很多,就改变了想法,不要我录音了,改成电话录音采访。她对我写的碧桂园社区有一批少年志愿者很感兴趣,首先想就这个主题做一期节目。我就通过给我介绍线索的郝义秀大姐要来了文中提到的小志愿者的电话,又听说小区物业管家小尚的儿子也是志愿者,就把他们的联系方式都给了姚方。</p><p class="ql-block"> 姚方分别对他们进行了采访之后,最后采访我。她先请我谈谈写这个系列文章的初衷,又请我谈谈在写作过程中对社区群众配合党和政府齐心协力攻尖克难的感受。我告诉姚方,我最初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想记录一下疫情发生后的内心感受,但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关注,我也陆续听到了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尤其是身边老同学、亲友为抗疫冲在一线的感人事迹,我就在接下来的写作中进行了客观、真实的记述,产生的反响越来越强烈,朋友们给我提供的和我后来亲身感受到的素材也越来越多,我自己一次次被感动着,很多次潸然泪下,我的笔再也放不下了。而我在身居社区接受八次核酸筛查的这十几天里,也时时感受着工作人员、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居民们带给我的满满的正能量。我们有这样心胸博大、敢于迎难而上、甘愿付出、勇于牺牲、团结一致的人民,我们有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p><p class="ql-block"> 姚方曾经也是天津日报社的一员,她在《新广角》杂志担任过记者,后来媒体融合才到了电台。虽然曾在一座大楼办公,我并不认识她。她说,以前就听老领导提起过您,看了您己发表的这些文章,我很感动,您虽然退休了,但您的职业精神非常值得我学习。</p><p class="ql-block"> 姚方家住双港镇,不能到单位,她一边居家隔离一边进行着采编工作。前两天,有朋友转给我一个贴子,是报道新华社一位女记者也被封控在津南区,她用文字和视频等方式发出了很多报道,全面介绍了天津人民在抗击新冠病毒中的勇敢和坚强、付出和牺牲。是呀,记者这个职业就是这样,也要不怕艰苦,肯于付出,深入一线捕捉最生动的素材,用真诚火热的心去客观报道,给历史留下最珍贵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看我这些天忙着写系列文章,夫人打趣地说:没人给你下任务,也没人给你报酬,你还写的一股子劲!我笑着回答:是,病的不轻啊!</p><p class="ql-block"> 昨天,我的一位好友给我留言:职业精神己经深深地刻在你的骨子里。</p><p class="ql-block"> 她说对了,这还真就是造成我"病的不轻"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我在接受姚方的电话采访(夫人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