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元史话

lake916

<p class="ql-block">以史话为题,对于我这个仅只有一、二百枚铜元的收藏者而言,题有点大,可谓不自量力。</p> <p class="ql-block">对钱币集藏,总会有多寡之分,但可学习不止,并借题发挥,去细心研究实物,翻阅相关资料,学习货币知识。总之,收藏不仅有趣,还相当受益。</p> <p class="ql-block">中国铜元诞生于清光绪26年,它是我国货币史上“机制币”的开端,也是一次大的变革。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2千多年后,直到临近完结时才找到并接受了一种新的货币单位——铜元,来代替大一统天圆地方的制钱。</p> <p class="ql-block">铜元与方孔铜钱不同之处在于,铜元为机器铸造,中间无方孔,称为机制币。</p><p class="ql-block">铜元的诞生,是机器战胜了手工,或者说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它形制精巧,大小一致。</p> <p class="ql-block">这两枚光绪元宝大小轻重之分,一目了然。大钱当十,小钱一文,当时小钱只是大钱的十分之一。</p><p class="ql-block">时过境迁,因一文小钱铸量极少,存世量更少,而以当十和当二十为主打铜币的数以亿计,如今蕞尔小钱是这些大钱的百倍了。</p> <p class="ql-block">中国铜元俗称铜板,它的出现不过百余年,严格的说,铜元并不属于古钱币范畴。铜元从1900年起正式开始铸行,历时仅半个世纪,经过清末和民国两个时段,完成历史使命而寿终正寝,是近代金融产物。</p> <p class="ql-block">那逝去的铜元时代,在一个钱币收藏爱好者的视角里,交替呈现两种旧时人物的画面:那些梳着长辫的男人、身着旗袍的妇人,他们代表清末和民国人物。</p><p class="ql-block">上图两枚江南省造的铜元,一枚光绪元宝,南京铸,时间为光绪27年(1901年)。一枚丁未“宁”字大清铜币,时间为光绪33年(1907)。</p> <p class="ql-block">铜币左右两侧署“度支部” 三字,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户部改设,“度支部”是官署铸局的意思。</p><p class="ql-block">铜币始铸于晚清光绪年间,光绪在位从1875至1908年,共34年,除长寿康熙乾隆外,在另8名清帝中在位时长排名为首位,却是一位悲催之极的傀儡皇帝。无论国事家事及个人命运,光绪帝面临的都是一地鸡毛。</p> <p class="ql-block">陷入内忧外患、病入膏肓的大清帝国,王朝大厦摇摇欲坠,发生在光绪年间的大事有:中日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p> <p class="ql-block">铜元中间无孔,当初系仿照香港铜辅币铸造而成,因此外观与历代的方孔铜钱不同。铜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进入了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p><p class="ql-block">应运而生的铜元,毕竟代表新生事物,在金融及流通领域发挥过相当大的作用,成为我国近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小小铜元见识了中国最后一个帝国覆灭及民国的兴亡,它时运不济,出现在国陷危难,民不宁,多战乱的历史时期,因而铜元自身遭际也多舛短命。</p> <p class="ql-block">清末铜元时代主要分为两大类:1、“光绪元宝”;2、“大清铜币”。</p><p class="ql-block">1906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改铸“大清铜币”,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p> <p class="ql-block">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始于1900年(清朝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铸造流通时间尽管只有十余年,但在其鼎盛时期,全国共有17省20局开机铸造铜圆。</p> <p class="ql-block">到清末时,铜元铸造的总数接近了200亿枚。这时期中国流通货币的种类极多,各种货币并存。有银元及辅币、纸钞、铜元、制钱等外,还有大量外币流入参与流通,是中国历史上货币形式与种类最多的一个时期。</p> <p class="ql-block">上下两图分别湖北造光绪元宝和“鄂”字大清铜币,“光绪元宝”发行时间为光绪28年至31年(1902—1905),“大清铜币”从光绪32年至宣统元年(1906—1909)。均为十文红铜钱。</p> <p class="ql-block">“大清铜币”背面是一条栩栩如生的神龙。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对每一个炎黄子孙 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江南省造光绪元宝,当制钱十文。铸造地为南京,发行时间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材质为红铜。</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造光绪元宝,时间1903—1905年。红铜十文。</p> <p class="ql-block">河南省造光绪元宝,红铜当制钱十文,时间1904—1905年。</p> <p class="ql-block">1911年的武昌起义,史称“辛亥革命”。革命军高举铁血十八星旗,降下了清皇朝的黄龙旗。</p><p class="ql-block">铁血十八星旗主色为黑和红,代表铁与血。主图有九个角,角端及两角之间共有18颗星,代表全国十八个行省。</p><p class="ql-block">图为中华民国河南省造十文铜元,发行在民国元年(1912年),红铜。</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造铜元两种。中间一枚为光绪元宝,当钱十文。周围5枚为湖南民国双旗嘉禾铜元,均当制钱二十文。</p><p class="ql-block">湖南省造铜元,“双旗"为铁血十八星旗与五色旗。<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旗中间有星、花等几种不同版别。</span></p> <p class="ql-block">山西造中华铜币,正面图案为星条旗,文字为:“中华铜币,当制钱十文”,背文“壹枚”。发行时间民国8年至10年(1919—1921)。</p> <p class="ql-block">铜元正面为直读的四川铜币,背面为篆字“汉”。这三种铜币面值分别为当制钱二十文、五十文和壹百文。</p><p class="ql-block">四川省铸造的背“汉"字的铜元,周围有18颗星,代表当时全国18个行省。</p> <p class="ql-block">此枚钱称作为“砂版铜元”,上面书写:“中华铜币民国8年,面值20文”。</p><p class="ql-block">铜元一般采用机器批量铸造生产,但那时,一些地方因财政困难,买不起机器,只能因陋就简采用土法铸币,如采用传统翻砂法,所铸造的铜元叫“砂版铜元”;或用人力手摇机械铸造的半机械化制作的钱币,还有完全用手工打制铜元等办法,这样生产的铜元不规范且粗糙。</p><p class="ql-block">这些非机器铸造的铜元,量少,粗糙,却有较高收藏价值,简称“沙元”。</p> <p class="ql-block">民国成立后,铜元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p><p class="ql-block">民国铜币可划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铜币。民国初期(1912-1918年),铜币有“开国纪念币”“共和纪念币”及铸有省名的民国铜元等。</p> <p class="ql-block">军政府造四川铜币,发行时间民国元年至民国三年(1912—1914)。</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是由民国政府发行的一款纪念铜钱,正面“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字样,十文,背面交叉龙旗。铜币当时面值以一当十,当二十为主,当五十面值的相当少见,非常珍贵。</p> <p class="ql-block">这枚民国13年(1924年)制的嘉禾铜元,背文“双枚”,相当两枚当十铜币。红铜材质,铸量少,市价较高。</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十五年甘肃铜币(1926年)</p><p class="ql-block">我有9枚甘肃铜币,是当制钱一百文的大钱,缺失当五、二十、五十的辅币,恰恰这甘肃版铜元大钱为常见普通的,而小钱辅币属珍稀的品种。</p> <p class="ql-block">在疫情反复的牛年,少外出活动,在家中斗室里漫步古今中外,淌过千年的历史长河,聆听百年风云。足不出户,细观自己钱币藏品,感受有别现实世界的另一个更奇阔丰盛的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