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里寄相思

朔峰

<p class="ql-block">  小寒一过,翻开日历,到了中国人的腊月,离新年就不远了。我出生在北疆一个小山村,故乡有句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确是这样的,小时候最盼过年。对过年的记忆,就是穿新衣、吃好吃的。但好吃的必须等到腊八节那天,那可是一年当中最期盼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记忆最深的莫过于吃腊八粥。腊八粥是一种杂粮粥,用各种米豆煮在一起熬制的。其实很普通,却因为形式的隆重,给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父亲虽说是位农民,但脑子里记下了不少“古谱”,能道岀一些四书五经的段子,喜欢讲古,虽谈不上 引经据典,但也能讲出那些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关于腊八粥,据他老人家说,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习俗。当年,岳将军带领岳家军北征讨伐,节节胜利,到了战争取得胜利的关键时刻,却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逼回。回师路上,将士们又饥又饿,沿途百姓纷纷送来粮食犒劳他们。连年征战,百姓穷苦,各家各户拿来的不一样,五谷杂粮都有。把它倒在一口大锅里,熬煮成粥,分给将士们充饥。这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后来岳飞死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每到这一天,人们都熬制杂粮粥,把它叫做腊八粥。从此,腊八粥的故事这么口口相传,历经八百多年延续至今。每年腊八节,吃腊八粥,父亲都会讲这个故事。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吃腊八粥是为了纪念岳飞,学习他爱国主义精神。人必须爱国才伟大,才会受到百姓的拥戴,才会名垂千古。父亲已故多年,如今没人再讲这个故事了,然而,它却和腊八粥一起影响了一个人一辈子。仔细想一想,秉承传统,重温历史,祭奠英雄,真的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p> <p class="ql-block">吃腊八豆和吃腊八粥一样,也是腊月间的一件大事儿。那时,每年秋天,我那勤劳的母亲都要收集些豆类,将它清洗干净、浸泡几日,然后蒸熟并且放在一个容器里进行特殊泡制,等豆子达到一定标准,再放进料酒、食盐、生姜、辣椒进行搅拌,然后将坛子密封。等到了腊月,方可启坛。坛子打开,浓香扑鼻,一坛美味的腊八豆就做好了。那种长久的等待,成为了我儿时的一桩心事。常常一想起好吃的腊八豆,口水就不自觉地淌出来。每天都会追着母亲问:腊八豆好了没?自然是没有,你得忍住,不到腊八,坛子是不会启封的,再馋也没有用,只有一个等字。据说,这样制作岀来的豆子,营养极其丰富,是让人长寿的优质保健品。听老一辈人说,腊八豆的制作,自古就有,是中国人口口相传的技艺。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进口纳豆,如果我猜的不错,应该就是流传海外的中国腊八豆。</p> <p class="ql-block">到了腊八开坛之时,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捏一撮送进嘴里,鲜香爽口,实在好吃得不得了。随着年味渐近,这种香气也愈演愈浓。</p><p class="ql-block"> 现在母亲早已离开人世,我也随着孩子离开了故乡,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间来回游荡。尤其是从过去生活的主角,演变成现在生活的配角,生活上的事情时常顺从孩子们的安排。每年的腊八节,每每被淹没在他们工作的忙忙碌碌之中,腊八的主题,再也没有我童年时那么鲜明,再也没有小时候母亲安排的那样细致、周到。今年的一月十日,正值腊八节,天气一样的寒冷,我家也做了“腊八粥”。端起饭碗,我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亲手做的一碗香喷喷、热呼呼的腊八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