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怀念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今天送您最后一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今日值得追思!</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所熟知的吴孟超院士(一)</p><p class="ql-block"> 《初识吴孟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89年5月31日原上海县人事局找我谈话把我调到中央部属研究所。年底,经组织安排,中国农业科学院指定我担任临时联络人员,为农业部一位老同志来沪就医做后勤服务工作。</p><p class="ql-block"> 这位老同志是位老革命,江西永新县人,说话有比较浓的江西口音,当时他确诊肝癌且已经是中晚期,经有关方面协调专程到上海请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大夫治疗。来沪期间我负责接待并送到二军大长海医院,因此认识了吴孟超大夫。据我所知当时还有好几位北京来的老首长专程来沪请吴孟超大夫治疗。</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34岁,需要一天隔一天在完成本职工作后从石龙路(现在的南站)骑自行车到江湾五角场还要下去三站路的二军大长海医院,安排照顾老同志。那时候的条件有限,必经外滩外白渡桥才能到达,老同志二年多里先后三次来沪治疗,我经历了酷暑和严冬,每条裤子大腿内侧都有补丁!有次大热天,由于汗水浸湿,裂开了裤脚管,还好我从小经常住城皇庙福佑街爷爷家,那里的小弄堂都熟悉,故及时找到了裁缝铺修补一下。</p><p class="ql-block"> 当时那位老同志在沪就医的很多事情都由我安排,因此与他和他家里的孩子们成为了好朋友。他们一家对吴老赞不绝口,不仅是治疗上严谨认真水平高超,更是佩服他的医德人品。我自己也亲眼看到,每次查房吴老都会和病人聊天,问问睡眠、饮食、病人的感觉等等。他还会查看房间里的温度,夏天开空调他会嘱咐把风关小,天气冷了他会反复搓手,避免手太凉让病人不舒服,病人解开衣服检查腹部时他一定会尽量把身体其他部位遮盖好。当时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还没有成立,吴老每天要跑好几个楼为各地来的病人会诊,手术也安排得很满。那些病人有的看衣着就是农村来的,吴老对他们与对待其他病人一样不怕麻烦、不辞辛苦,甚至交代他们如何办住院手续的那些细节,对病人和家属的体贴让人感动。</p><p class="ql-block"> 长海医院我跑过很多次,那时的我即是秘书又是通讯员,一切要向某部机关事务管理局直接汇报和请示,包括医疗费用及生活费用等。吴孟超每次做治疗时,一般我都会在场,他会用轻松地话题聊天调节气氛,治疗中他随时关注病人反应,让人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他的“大师风范,医者仁心”。</p><p class="ql-block"> 从那时起,我亲眼目睹了吴老院士的高超精湛医术、高尚的医德,朋友的朋友全国各地找我介绍到吴老院士去就诊的病人近三位数!没有一个送过红包的!就是每逢佳节,带上一盆鲜花、以及我单位工会发给我的一袋农科院的大米和一箱(40个)鸡蛋,表示一下心意!我从内心深处敬重他!</p><p class="ql-block"> 吴老呼我小徐、有时候呼我小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者:徐富荣 </p><p class="ql-block">(本文已经家属审稿.由于本人文字表述水平有限,只能写出真相,告诉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 我所熟知的吴孟超院士(二)</p><p class="ql-block"> 《被误诊的亲舅》</p><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在嘉定乡下唯一的亲舅被检查出患了不治之症,大哥哥接他来莘庄,算是找一个好医院吧,因为全身发黄,就被告知是肝癌晚期!</p><p class="ql-block"> 那时,莘庄到北新泾“遥远”,一个星期才回家,是我妈告诉了我舅的病情。我就马上想办法打长途电话到舅舅家的所在大队,是大队会计接的电话,让她转告我舅,让舅舅坐长途汽车至绿杨桥,我骑自行车在车站等,直奔远在五角场的长海医院。</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马路“宽敞”、人也少、车辆更少,也没有不允许自行车带人限制!长海医院是军队医玩病人更加少,当天就挂上了吴孟超医生的号,再次通过拍片、B超后,吴老仔细问诊也了解到了我舅年轻时得过血吸虫病,告诉我们并不是什么肝癌!而是胆汁外溢后造成全身发黄,让我舅回家去看中医服中药即可,并每天服一杯红糖水、可以起到护肝保肝作用,注意保证充分休息,不要干重活!</p><p class="ql-block"> 自从那时起,舅舅家里红糖不断,舅妈是个贤妻良母,每当我们去探望外婆时,也会帮我们冲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红糖水。</p><p class="ql-block"> 从此,舅舅对吴老五体投地、赞不绝口!并对我说:嘉定、莘庄的医生都不来是,要吓死人的!</p><p class="ql-block"> 2018年10月,舅舅因患心脏疾病而逝世,享年92岁。</p><p class="ql-block"> 作者:徐富荣 </p><p class="ql-block">(本人文字表达水平有限,只能写出真相告知世人,字字句句真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所熟知的吴孟超院士(三)</p><p class="ql-block"> 《天大的笑话》</p><p class="ql-block"> 这段视频是我好友钱老弟的父亲,今年已经88岁高龄了!</p><p class="ql-block"> 1998年底,因我援藏回沪休假,得知钱老弟父亲在莘X人民医院诊断肝癌晚期,告诉家属能吃买点给他吃吃,能活三、四个月最多了,老弟母亲吓得一个月瘦了近二十斤!到现在没胖起来!</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天我陪钱老弟及他父母四个人打的从莘庄急赶东方胆肝医院,由于事先没有联系、更挂不上号,特例找到了吴老的秘书,等待吴老从手术室出来后,他仔细看了带去的片子、B超及各种化验单,还穿着手术服就亲自为病人复查了彩超,斩钉截铁告诉我们:病人不是肝癌,因为年轻时得过血吸虫病,胆汁外溢造成全身发黄,回家找个就近的医院去看一下中医、服中药调理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 嗣后,老弟父亲去漕河泾的八五医院住院近二个多月,就服中药恢复了正常!时止今天老二口幸福快乐生活着!子孙满堂!</p><p class="ql-block"> 实际上此次吴老的诊断,连个号都没有挂,一分钱没有化!社会上有流言蜚语说吴老不收红包不看病纯属造谣中伤!</p><p class="ql-block"> 作者:徐富荣 </p><p class="ql-block">(本文已经家属审稿.本人文字表达水平有限,只能写出真相告知世人,字字句句真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吴老诊断现己90岁的</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健在者及家人永远怀念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所熟知的吴孟超院士(四)</p><p class="ql-block"> 《遇上好医生》</p><p class="ql-block"> 这段视频是2020.1.24除夕傍晚由老人儿子亲手拍摄,老人家今年已经79岁!他儿子是我单位的同事。</p><p class="ql-block"> 2005年,老人家被诊断患了不治之症后,就催促儿子完婚,我去参加婚礼席上,老人夫妻俩敬酒之时向我道出了实情,</p><p class="ql-block">我就主动推荐去让吴孟超哪里再次确诊!</p><p class="ql-block"> 吴老经过仔细检查后,告诉本人及家属是肝胆疾病需要手术治疗,但并非不治之症,了解到病人就住瑞金医院附近,为了手术后照料方便,吴老建议去瑞金医院手术,还亲自书写了推荐给手术医生的条孑!</p><p class="ql-block"> 老人家2005年手术后恢复了健康,委托儿子买了高级礼物要求我转送给吴老,因为我知道吴老从来不收病人的红包和礼品,所以被我婉言拒绝了!吴老是我的最好榜样,推荐让吴老诊疗是我应该做的!</p><p class="ql-block"> 现在,老人家儿子早已给他增添了孙子,孙子已在重点中学初二年级,老人家头脑清醒且是个炒股高手!</p><p class="ql-block"> 祝福老人家长命百岁!</p><p class="ql-block"> 作者:徐富荣 </p><p class="ql-block">(本文已经家属审稿.由于本人文字表述水平有限,只能写出真相,告诉微信朋友圈里的朋友们再也不要道听途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由吴老诊断己80多岁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健在者及家人永远怀念您!</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1926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解放后新中国第一轮部长的家人及二女儿的追思!</b></p> <p class="ql-block"> 大师的“医者仁心”</p><p class="ql-block"> ——我所认识的吴孟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2日,媒体传出消息,吴孟超院士逝世。5月26日吴老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举行。我托朋友送上了花篮和挽联,晚上看电视中播出吴老生前的画面……,许多往事涌上心头,忍不住找出十年前的一篇文章,说说我所认识的吴孟超。 </p><p class="ql-block">一、初识大师——一句话温暖人心最初知道吴孟超的名字是从一部电影上,那是上个世纪60年代拍摄的一部纪录片——《向肝胆外科进军》,讲述的是第二军医大学的专家们怎样探索肝胆外科的禁区,怎样率先根据中国人的解剖特点划分出肝脏分区,怎样通过无数次实验做成第一个全面反映肝脏内血管和胆管系统关系的解剖模型……,在这个专家团队中,领军的专家是当时年龄不大、有着海外归侨身份的吴孟超教授。真的有机会和吴教授打交道,是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1989年春天,父亲住院的主管医生约我们家属谈话,她用一种非常冷静的语调告诉我:“已经确诊你父亲是肝癌,生命最长半年,最短两周,想吃什么、喝什么尽量满足,只要不把气功师请到病房来发功,做什么都可以。”这就是一个死亡判决,姐姐还没有听完就已经泣不成声,我无语……从医院出来,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我的心都凉透了。主管医生的话在我耳边回响,我不甘心却又无奈。突然,一个名字跳入脑海——吴孟超,在雨夜中我好像看到了一丝光亮,就像要沉溺的人抓住了救命稻草,我不顾一切地跑到一个在机关工作的朋友家,让他帮我查第二军医大学的电话、查吴孟超教授家的电话。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我紧张地拨通了吴教授家的电话,接电话的碰巧是他本人,我说:“我是北京,我是一个病人的家属,您不认识我,但是我有事求您……”;电话的那一端传来略带福建口音、但非常清晰的声音:“不认识没关系,你家有病人我们就算认识了,你先说一下病人的情况……”,听到这句话,一股暖流从心底涌出,连被雨水打湿的衣服和头发都不觉得凉了,我一口气将所有检查结果和诊断告诉了吴教授,他听过后略加思索后告诉我:“下周我要去北京开会,你到我驻地来找我,我要看看病人情况和片子,然后再做决定。”我记下了教授来京的时间和地址,在电话里一遍又一遍地感谢吴教授,他笑着说:“别着急,我们下周见,我等你来。”从朋友家出来,雨还在下,但是我已经不觉得冷了,脚下也有劲了,在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在想,这就是大师,能够一句话给人以希望,一句话温暖人心。</p><p class="ql-block">二、领教大师——细节中的体贴、严谨与尽责按照吴教授留下的地址,我们按时赴约,到了他住的招待所,才知道找他的不止我们,他的房间门口竟然在排队,知道他来北京的消息,人们纷纷带着病历、片子来求医。走近房门,看到门上贴着一张便签纸,上面写到“来访同志,抱歉我临时有事外出,大约一小时回来,请你等我。”看到纸条心里很感动——教授很细致,也很体贴人。等待期间我翻着有关资料并与其他等吴教授会诊的人们交谈,才知道吴教授当时是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当时还不叫院士)等等一大堆各种头衔,但是无论怎样忙,每年都要做上百台手术,一直坚持出门诊,每次出差都会有各种身份的病人找上门来,既有像我这样的素不相识者,也有多年的老病友,还包括一些医院约请的会诊,他都会抓紧时间满足大家的要求。听到和看到的这些使我对吴教授的认识不断加深,不论职位多高、声望多高,能够始终坚持做到病人第一,教授的良医本色实在令人敬佩。随着一行人出现在招待所走廊,我知道大概是吴教授回来了。我刚站起来,就听到那个电话里听过的声音在问:“哪位是小左?”我吃惊的同时立即回答:“我是。”教授笑着对我说:“抱歉我刚去医院有个会诊,让你久等了。”然后又笑着对走廊里的人们说:“抱歉让大家等候了,我尽量抓紧时间。”我随教授走进房间,他立刻把我手中的病历、片子接过去认真看起来,边看边向我提问,最后告诉我:“你不要着急,肝癌的诊断是确定的,但是病情不是不可以控制,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措施还要看你父亲的身体情况。如果时间允许,我要到医院去亲自为你父亲做个查体,实在没时间咱们就晚上去。”听到这些,我感动的说不出话来,一个劲点头;看到教授已经不年轻且略显疲惫的身影,看到走廊里那些还在等候的人,想到他刚下飞机就如此忙碌,实在不忍心再打扰他,我致谢后匆匆离去。后来我得知,吴教授这次是来参加中国科学院学部会议。他利用会议间隙到医院为我父亲检查了身体,在征求我父亲和我们家人的意见后确定到上海长海医院治疗,走之前还详细交代了怎样与医院联系、怎样办住院手续……,我一边记录一遍感叹,教授不仅治学严谨,为病人不怕麻烦、不辞辛苦,而且交代的所有细节,都体现出对病人和家属的体贴。这一切那么自然地融合在教授的一言一行之中,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学术专家的层次,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是温暖的人格魅力,是在点滴中呈现出的高尚品德,是一个大写的人字。</p><p class="ql-block">三、追随大师——榜样的力量从初识吴老到现在,20多年过去了,我对吴老的了解越来越多,那一份敬重也越来越深。知道他年事已高却依旧繁忙,一直坚持在手术台上实践着“人民军医要把挽救病人生命作为终身追求”的理念,被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知道他爱惜人才甘做人梯,培养和带领的优秀专家团队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出色;知道他把我国肝脏外科事业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励;知道最近国际有关组织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吴孟超星”。在吴孟超事迹报告会上,再次听到吴老那熟悉的声音,那声音穿越时空让我想起了那个初春雨夜里的一丝温暖,那些处处为病人着想的点点滴滴,那种不断挑战医学禁区的胆识和气魄,那种做人做事的高远境界……。在我心目中,吴老是一个慈祥的长者,一个值得尊敬的学术大师,一个永远朝气蓬勃的开拓者,一个我永远的榜样! </p><p class="ql-block"> 作者:西江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现场精心设计了一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编号17606号的小行星模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它就是被国际天文组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永久命名的“吴孟超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吴老虽然永远离开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但当我们仰望星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在浩瀚无边的星河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17606号小行星永远熠熠生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