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印象

午马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辛丑牛年辛丑月途径武威侧记</font></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武威古称凉州。公元前12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底蕴深厚,是古代皇朝、史学界、古代文学界和现代影视界都颇有影响的一个地方。武威位于河西走廊的东端,东接兰州、南靠西宁(依祁连山)、北临银川和内蒙(接腾格里沙漠)、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要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武威属于温带干旱地区,降雨量少,天空含水量少,夏无酷暑,祁连山冰雪四季不消融,年平均气温零度,一年四季看到的天空都是一片难于形容的蔚蓝,身临其境,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心旷神怡。武威生态脆弱,温差很大,但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物产,这里盛产葡萄、人参果、白牦牛,又有“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和“中国人参果之乡”等美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1969年,在武威市内的雷台遗址下发现了一座东汉晚期(公元186-219)的大型砖室墓,出土文物中最突出的是铸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1971年9月全国著名考古学家、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在甘肃省博物馆参观时发现铜奔马,称其为“马踏飞燕”。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我们随处看到的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就源于此,武威也成为了“中国旅游标志之都”;1985年武威市将“马踏飞燕”定为象征武威腾飞的城标;1986年马踏飞燕定为国宝级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天梯山石窟,又称凉州石窟,别名凉州大佛窟,位于武威城南50公里的张义镇灯山村,由凉州著名高僧昙曜开凿。创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北朝、隋唐、西夏到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有着“石窟鼻祖”之称。石窟中大佛依山而坐,脚下天梯湖碧波荡漾,为武威生活和农业的重要水源之一。深冬的暖阳下站立湖边,湖面一片银装素裹,地下水涌冒崩爆冰面的声音震耳欲聋、四处回荡,站在石窟大佛脚下,如聆听天籁之音,更是凭添了一种神秘,另有一番意境。石窟大佛对面天梯山山峰巍峨,陡峭峻拔,高入云霄,山巅常年积雪,俗称“天梯积雪”,如飘挂的哈达,为凉州八景之一。天梯湖、天梯山薄雾缠绕其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是凉州颇负盛名的旅游胜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 白塔寺,又称百塔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20公里的凉州区武南镇白塔村。公元1247年,蒙古汗国王阔台之子阔端与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在凉州白塔寺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从此,元朝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实行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公元1251年萨班在白塔寺圆寂,阔端王为其修建了灵骨舍利大塔一座。白塔寺元末毁于兵燹,明、清时期曾数次维修,1927年毁于大地震,唯萨班灵骨舍利塔塔基尚存。这里是缅怀萨班大师,感受藏传佛教文化的理想之地。它是西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河西走廊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遗迹。居中的仿元代藏传佛教噶当觉顿式大塔一座,总高35.28米,气势雄伟。远远望去整个塔林巍巍壮观,苍松翠柏、绿树盈盈、鸟语花香,置身于塔林,忘却了身心的疲惫和烦恼,蓝天、绿地、白塔簇拥,仿佛进入了佛的天国。</span></p> HUAWEI Mate 30 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