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往日时光》作者一王玲

高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难忘的往日时光》是2020年应曾纪滨等人编辑《台町故事》一书征文而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谨以此文献给亲爱的父亲,缅怀亲爱的父亲。纪念父亲王凤岐逝世30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王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022.1.20</span></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往日时光</p><p class="ql-block">王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人生中最美的珍藏,正是那些往日时光……,如今我们变了模样,生活依然充满渴望,假如能够回到往日时光,哪怕只有一个晚上。”我喜欢《往日时光》这首歌,听着唱着不觉眼睛中闪现泪光,我的往日时光犹如一本珍贵的画册徐徐展开。在这个明媚的春天里,我又想起那些个遥远的春天,那些难忘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5年5月,妈妈带着我们姐妹离开北京来到鞍山。当时我只有七岁,搬新家见爸爸让我兴奋不已。我们一家人团聚在鞍山,入住上台町东山街116号,带着希望和憧憬开启了新的生活。那时上台町刚刚建成不久,八幢砖红色小楼掩映在绿树之中,淡黄色的窗框窗格古朴典雅,这里环境幽静整洁宜人,一下子就吸引住我们。后来知道这里住的都是鞍山市的高干,这24户人家都是清一色的“老革命”,他们来自天南海北,虽然岗位不同职务各异,但他们都是有资历的共产党人。在上台町,只有爸爸与众不同,是位爱国民主人士。父亲1949年1月作为国民革命军92军142师少将师长随傅作义将军在北平起义,随后部队改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64军副参谋长、独立57师师长,1955年转业任鞍山市民政局局长,1956年12月当选为鞍山市副市长。短短几年内,爸爸完成了从国军少将师长到中共副市长的“华丽”转身,许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只有了解爸爸一生的经历,才能在这偶然也是必然的转变中读懂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不寻常的一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父亲王凤岐1908年10月10日出生在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1928年爸爸在清苑县立师范毕业后,瞒着父母参加了商震部队32军教导队为学兵。因为有文化肯吃苦,在几百名学员中脱颖而出,被商震将军看好并选拔到由其创立的河北军事政治学校(河北军校)学习。在将军的鼓励和帮助下,1931年父亲考取南京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8期)武汉分校,在校期间学员因参与抵制日货游行,惊动国民政府,蒋介石下令解散武汉分校并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于1933年毕业。黄埔军校毕业后父亲回到32军从连长、营长、团长到师长,十多年中率部队参加了正定、豫东、赣北、鄂北、随枣等无数次对日作战,骁勇善战,屡获战功。1938年9月在赣北麒麟峰遭到日军一千多人猛攻并施放毒气,战斗中身为营长的父亲冲锋在前与日军白刃格斗,全师灭敌八九百人,部队也有不少人阵亡,父亲身负重伤仍坚持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还因此立功受奖。对父亲有知遇之恩的商震将军也是保定人,做过三个省的主席。抗战时期为国民革命军20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32军军长。作为32军的创始人,他又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与共产党人一起同入侵者作殊死斗争。1933年在长城冷口抗日战场上,他发出誓言:“我祖宗遗留的国土,一寸也不能丢!有我无敌,有死无退,坚持到底!”极大地鼓舞了官兵士气。他设计释放吉鸿昌,避免与红军正面冲突,1947年曾受到邓小平的赞许。将军暗中保护32军50多位中共地下党员免遭杀戮。受他的影响32军中许多人接受进步思想,或早或迟选择了投奔革命道路,由党的朋友转变为党的同志,父亲就是这样的。父亲接近和钦佩的河北军校同学中,有几个人二三十年代就都是中共党员,跟爸爸感情深厚关系密切,后来他们都成了父亲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陈锐霆(1936年入党,1941年起义,军委炮司副司令员),王兴纲(1929年入党,32军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国防部办公厅主任),王启明(1929年入党,抗战时期起义,云南、昆明军区副参谋长)3人在1955年都进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行列。还有刘杰三(1929年入党,1939年去延安)、常子亮等人与父亲都是同年参军并共事多年,他们不断向父亲灌输进步思想,引导并鼓励父亲一步步靠近党靠近人民,最终走上革命道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抗战胜利后,父亲第一批空运北平,到北平第二天就与做地下工作的军校同学刘杰三取得联系,那两三年内除供给情报还掩护并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许多困难。1948年初,刘负责牵线将父亲想单独率师起义的意愿带给城外的解放军(华北野战军)并建立联系,后因频繁换防未能如愿。1948年秋,父亲为北平西城卫戍司令,在陈锐霆、刘杰三引见下同解放军某师参谋长郭廷智建立联系,并将一名营级干部安排住下来。父亲多次护送郭出城,并得绘制的北平城防兵力部署图及各军特点、士兵情况、粮食存储情况等情报交由郭带出交给解放军。情报详尽及时受了围城解放军首长的高度评价,爸爸为北平和平解放立下功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49年1月起义后,父亲随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进军大西北,消灭国民党残余,参加了指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战斗,荣获了解放奖章。在起义前夕,傅作义将军在团职以上军官大会上宣布公告,参加起义者可有三种安排选择:留在部队保留原职级接受改编或上学或发证明路费还乡。不愿参加起义者可携家眷共4人备有飞机去台湾,而父亲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参加起义。起义后在向大西北进军时改编部队出现了严峻的情况,92军军长黄翔逃往香港,观望两年后才返回。军参谋长袁国徽和几个师长逃到南京。还有打黑枪杀害干部叛逃的,许多人申请离队,当时思想特别混乱。父亲协助解放军64军副军长唐子安给这些人做了不少工作,他勇于负责,依靠党组织果断解决了混乱局面。和其他师相比,独立57师情况最稳定受到军部表扬。多年来,父亲没有辜负党的关怀和期望,坚定跟党走的决心毫不动摇,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74年和1975年两次受周总理邀请侨居日本的商震将军携夫人安田作子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和全运会闭幕式,还专程来鞍山看望父亲。抗战胜利后,将军任国民政府驻联合国代表,后来脱离蒋介石到日本。从抗日战场一别四十余年,而今见面感慨万千,他们操着乡音拉着家常,畅诉离别之情,彼此的牵挂而今得以了却。将军看到父亲的工作与生活状况非常满意非常欣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如今家中两枚纪念章也成了无价之宝,那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70周年颁发给父亲的。金光闪闪的纪念章记载着抗日将士不朽的业绩,在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丰碑上也有爸爸的功劳。这是党和人民送给父亲的一份殊荣,祖国没有忘记他,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我们为父亲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儿女要将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传承,生生不息!</span></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台町的日子平凡而充实,留给我们满满的都是回忆。在小学和中学,我们享受的教育资源是一流的,教师严谨治学,学生刻苦学习,多年传统的教育让我们这批人都成了社会有用之人。我们将“有理想、爱祖国”的革命志向根植于成长的过程中,收获了成熟、收获了责任,也收获了担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台町,我的爸爸风度翩翩,他谦逊内敛为人忠厚,赢得许多人的尊重。回想起父亲数十载的心路历程充满艰辛和磨砺,但他仍坦然面对、勤勉不怠,“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让我们敬仰。在鞍山工作三十多年,不少中共干部成为他的良师益友,鞍山市市长李维民、刘锡三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在政治思想上工作上关心他,在生活上关怀他,六十年代两次送爸爸到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地学习,使爸爸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大幅度提高,分管的文教卫生民政工作得心应手,在省里各城市工作评比中经常排在前列。灾区现场、中小学基建工地、劳模英烈家中都有爸爸的身影。在每个岗位上爸爸都尽心尽力,为鞍山一方百姓服务乐此不疲。父亲与这些中共高干们的感情是弥足珍贵的,是极其真诚的。“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他们留下的都是真心真情。为了统一大业,五十多篇文章信件写给海外亲友、写给台湾故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办、统战部门广播或发表,字里行间都包含着爸爸那拳拳的爱国之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生活在战功卓著的老革命身边,我们受到的革命传统教育是得天独厚的。我家隔壁鞍山市市长李维民叔叔豪爽幽默, 为革命赤胆忠心,人称“虎胆英雄”,他的业绩为人们称道和赞颂。他既是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主人公王一民的原型,也是《红灯记》主人公李玉和的原型,他的经历带有神秘色彩。李叔叔和爸爸经常在我家院子葡萄架下,坐在马扎上,摇着蒲扇,喝着茶谈古论今。还时不时讲一段惊险的往事,有一次讲到戴着礼帽压低声音和地下党接头,绘声绘色情节堪比小说。市检察长金忠伯伯1926年参加革命,是爬雪山过草地的红军,为人低调。每次见到他问一声“金伯伯好!”他总是笑容可掬回一声“小鬼”,清瘦高挑,步履悠闲,象极了电影中的首长。还有许多叔叔阿姨讲那些经历过的战斗往事吸引着我们,他们每个人都是一本内容丰富而厚重的教科书,让我们拜读受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爸爸喜欢读书和书法,读《资治通鉴》、《史记》……,还爱吟诵岳飞、辛弃疾的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朗诵时声音宏亮抑扬顿挫的,只是一口保定口音,我们都偷偷在笑。书架上《红旗飘飘》、《牛虻》、《古丽亚的道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常常伴随着我们。假期里有许多时间读书和练字,爸爸给我们买来字贴,我选了魏碑,瑛妹选了柳体。爸爸说临贴写字时心要沉下来,横竖撇捺,提笔顿字,都要一笔一划写好。大字写好了,爸爸有时间就给我们批改,在写的最好的地方画上红圈,当然姐妹中我是获得红圈最多的。多年后看着自己写的字自然流畅清新隽秀,我总想起爸爸的话:“字如其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58年我上四年级,在钢都小学校园的书展上买回几本书。有《可爱的中国》、《跟随毛主席长征》、《王若飞在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作者卢大容当年11岁和爸爸卢志英被国民党抓进牢房,小小年纪目睹了爸爸这个坚强的共产党员受尽酷刑英勇就义。通过后记我知道卢志英葬在雨花台,那时我11岁,我常常想有机会一定去英雄墓前看看。1966年11月“文革”中大串联到了南京,我和一中同学顾晓波来到雨花台,真找到了卢志英烈士墓,还在陈列馆看到了烈士的那件铁锈色泛着白渍的血衣。在雨花台《死难烈士万岁》纪念碑下,我们沉默许久,为逝去的英雄默哀致敬。我下决心不忘烈士的遗志,向英雄学习,早日成为他们那样的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十多年后我的夙愿终于实现了,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在市委党校的大礼堂里,我站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决心要永远跟着伟大的党,一生都无愧于这个称号,我还清楚的记得那是在1986年1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60年姐姐王珠初中毕业,爸爸作为副市长分管教育,他知道当时小学教师极缺,各校都在动员毕业生报考中师。在爸爸几乎是命令的动员下,姐姐放弃了读高中上大学的大好前程,上了师范后来当了小学教师。爸爸过后语重心长地说:“我不能光在大会上动员别人家孩子报考……”。这就是爸爸,一个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76年爸爸因病在市立医院住院,我单位实验学校万老师的爱人金广一因心脏病也住在同病房。32岁的金大哥病情严重几度陷入昏迷,院方多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家属把后事都准备了。爸爸知道后把从北京西苑医院带回的只有高干才能开到德国进口药“异搏定”给了金大哥一盒,让其试用一下。当时医生都不知此药,万般无奈之下金大哥偷偷吃了半片,一天以后原来每分钟200多下的心率降下来了,病情奇迹般的得到缓解。后来一直用此药维持,十多年后做了窦房结消融术才将病彻底根治。金大哥回到工作岗位,从技术员开始到后来担任了鞍山合成集团的副董事长。金大哥现在已快80岁了,身体健康,每年都来看望我的母亲,送红包拿礼物行大礼以感谢父亲的救命之恩。当年父亲只是举手之劳,却能挽回一条年轻的生命,这是善举更是奇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妈妈没有工作,在台町勤劳能干是首屈一指的,我们家里永远是一尘不染的。刚到鞍山那几年,妈妈为一家人忙碌操劳,每周还有两天的晚上,我都要陪妈妈到胜利小学的铁东夜校补习文化学习裁剪。我们穿的衣服、鞋都是妈妈手针缝制的,活做得特别好,到1964年家里才添置了缝纫机。在生活上,我家姐妹从不与别人家孩子攀比。妈妈教我们做饭、烧菜、补袜子、绣花、织毛衣,用缝纫机……,让我们都练成了行家里手。现在我们姐妹六人都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最要感谢的就是妈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几十年来,父母都是以人格的魅力影响着我们。“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严以律已,宽以待人”是他们为我们制定的人生准则。言传身教让我们建立了最牢靠的“三观”,坚守本心,努力上进。十个儿女(哥姐四人在北京)有五人都是中共党员,有的有高级职称,有的是局处级干部,有的是教师,在单位都是令人羡慕的佼佼者。每个人都懂得感恩,懂着包容,乐观阳光,充满了正能量。父母给了我们人生一颗饱满的种子,只要勤于耕耘,一生是受用不完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台町116号大院里值得回忆的事太多了,春天窗前的草地一片葱绿,迎春花落了一地黄金甲,小桃红开的灼然耀眼,紫丁香刚绽出成串的花蕾,这个季节是最美的。爸爸领我们开荒种地、植树养花、养鸡喂鸟。那结的冬瓜、窝瓜大的能有十多斤吃都吃不完,收获的玉米和菜还送给邻居。假期里爸爸经常带我们骑车郊游,爬雷达山、铁架山,去二一九公园划船,冬天带我们清理上台町道路上的积雪,打扫小路。当年我们种下的杏树也50多年了,已经长到二层楼高,根深叶茂果实累累。感恩父母让我们在这里度过了最幸福最美好的年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最值得回忆和最欢欣的就是过年的时候,116号大院干净整洁红灯高挂,院门贴上门神,大门上贴着爸爸写的对联和大“福”字。我们也都换上新衣新鞋,一家人团团围坐,桌子上都是妈妈的拿手好菜,四喜丸子、米粉肉、扣肉……,姐妹们争着抢着为馒头点上红点,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大吉大利。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大家举杯畅饮。席间我们也象击鼓传花一样转动汤匙决定出节目,姐姐的手风琴独奏,瑛妹的独唱,那几个妹妹的歌,最后妈妈来几句京剧清唱,爸爸也亮开嗓子唱起“二郞山”,欢歌笑语一浪高过一浪。室外,爆竹阵阵,火树银花;室内,暖意融融,迎接新春到来。全家人沉浸在节日的喜庆气氛中,岁月就在这不经意中流逝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如今上台町依旧在,却早已物是人非,几幢小楼有的装修豪华,有的略显陈旧。高大的杨树下整洁的林荫小路依稀中还有原来的样子,我家的房子116号大院已在三年前易主。六十五年前入住的50余位叔叔阿姨只剩下妈妈和两位阿姨,其余都已作古。爸爸也离开我们28年了,真的非常想念爸爸和叔叔阿姨们。还有台町这里的发小邻居同学,集多种称谓于一身的伙伴们,那天真的童年、浪漫的青春,记忆的芳华永存。我们在父母的期盼中长大成人慢慢老去,但祖国依旧风采青春。我们家从8口之家成了30多人的四世同堂大家庭,妈妈精神矍铄已经99岁高龄,在王珠、王玲、王瑛、王璐、王珮、王玮六姐妹的陪伴下颐养天年。我们回望着那难忘的往日时光,继续着这如水的幸福绵长的日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