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茶香入梦来

纪梅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邱辉走的第五年,仿佛就在眼前又好似从未离开,去年看了云南著名史学专家林超民《人走茶香入梦来》的文章,文章追忆与恩师马忠民的交往,一条线写治学做人的境界,一条线写茶,时常翻阅,手不释卷。启发我打开深藏于心中对邱老的记忆,因而沿用林先生的标题,以示启发的敬意。</p><p class="ql-block">14年前在电视台的我认识邱老,与邱老的认识缘于老茶人何仕华,2008年我们在策划《话说普洱茶》栏目的时候,朋友向我推荐了何仕华,通过何仕华,我认识了邱辉、肖世英、朱启忠等茶人。每周一期的有关普洱茶的访谈节目,逼着我在四年的时间中,恶补太多的茶知识和茶理念,从出口成章到谨慎思考,在2009到2012四年中,近150名茶人走进我们栏目,他们有高照、张顺高、张芳赐、邵婉芳等云南著名的茶学专家走进节目,陈宗懋、刘仲华、虞富莲等全国著名的茶学专家走进栏目,王庆、张黎明等茶协会走进我们的栏目。这些嘉宾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有一扇的门,门里是他们历时多年研究的心得和习茶的感受,通过他们我学会了思考和适当的止语。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邱辉。</p> <p class="ql-block">“现在没有人了,我要批评你。你不懂可以来问我,但是你不能乱说,要准确才能播出去。”至今这句话依旧挥之不去时常警醒我。2009年《话说普洱茶》开播的第一年,摸着石头过河的我们凭着一腔热情一路跌跌撞撞走来,每周一播出节目后,我只要看到电话显示邱老,就会心一紧,“哪里又错了。”有时甚至不敢及时接起电话。&nbsp;</p><p class="ql-block">尽管,电话那头邱老永远都是慢吞吞地先表扬这个观点不错,这个表述还算正确的,批评永远都是用很柔和的腔调说出,一如邱老在电话那头喝茶。现在眼前常常出现邱老慢慢的端起一杯茶,轻酌一口,说:“这个事情不对,应该这样。”</p><p class="ql-block">邱辉是老昆明人,在一本保存近70年的日记本里有这样一段话“除了冷风在悲伤的呼叫外,整个宇宙是死在黑暗里了,然后我并没有沉默在黑暗里,相反地,我具备一个火热的心,这颗心向着光明,所以我没有在黑暗中胡思乱想,我知道我的责任——放哨。”</p> <p class="ql-block">这是1949年11月23日到1950年11月12日,邱辉的一本随军日记上的一段话,他们背着米和枪,在宁洱周边村寨白天组织突击队、训练群众时,深夜邱辉在天井边放哨时写下的日记。日记一直记到江城山神庙战役,邱辉受伤,养伤后回思茅。这和温文尔雅喝茶的邱老是完全不同的形象,我们很难相信。</p><p class="ql-block">而邱老的一生是不断奋斗挑战的一生。1945年在云南大学农学院读书的邱辉受进步思想的熏陶,16岁的他就上街贴标语参加革命运动。1949年5月来到思普区参加革命,先后任滇桂黔边纵第九支队政工队员、边纵四期干校政工办学员、武工队员、指导员。1951年先后任中茶普洱支公司股长、思茅专署建设科农林股副股长,行书外贸局茶叶科科长、行署茶办主要负责人,茶叶公司经理。直到1995年退休,从事的皆是与茶有关的工作。在他从事茶叶六十年的时候被评为云南茶寿。</p> <p class="ql-block">50年代的思茅地区,贫穷落后,茶园很多是放荒的,甚至有少量的产量,也是卖不出的。当时茶叶销路阻塞,赶街子的茶农卖不掉茶叶,就把茶叶掉到河里,要不就不把茶叶掉在粪溏里作为肥料。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一个恢复生产、搞活流通、组织收购、组织运输的茶叶公司。1952年邱辉从农林股调到茶叶公司。刚建立茶叶公司,大体上收购的茶叶来自思茅区2000多担,在他们的努力下,到了1957年生产恢复发展很快,收购了58100多担。 在建国十年1949年到1959年《思茅专区的伟大成就》一书中,《饮水思源话茶山》写的是景谷茶山十年的变化,是许树清、王丕富、邱辉、李世喜四位共同完成,是邱辉最早的有关茶叶的文章。也是当时他们深入茶区、组织生产、搞活流通的见证。</p><p class="ql-block">“脸朝黄土背朝天,半夜三更还搓茶。”流传在民间形容茶农的一句话,生动再现了茶叶加工技术,完全得靠手揉脚撮的方式来进行,白天采茶晚上加工,非常的辛苦。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茶叶恢复生产,原有的生产方式显然满足不了生产需要。</p> <p class="ql-block">邱辉和他的同事们,就开始研究茶叶机器的推广,在他的促进和参与下,一批茶叶机器诞生了。</p><p class="ql-block">首先推广的是揉茶机,从1964年的传动再到电动,研制和推广揉茶机,就是他和他的同事们主要兼顾的工作之一, 如今50型揉茶机在很多地方还能看到,只是闲置一旁。除了推广茶叶机器,除草、中耕等先进的种植方法也在紧锣密鼓的推广和规范。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邱辉和同仁刘文其上书普洱专员,写了一篇《关于普洱茶发展的意见》这是当地茶学者最早的一篇研究普洱茶的文章。</p><p class="ql-block">1966年三月,根据思茅行署安排,邱辉到景东大街乡蹲点,任蹲点工作组组长,当时一同前往的有技术员李成惠等五人,他们辅导当地农户开垦种植连片茶园,这一蹲点就是两年,两年后一个新式1000亩茶园诞生在景东大街乡,是思茅地区第一个在农村联办的千亩茶园。一时间,全省各地开始派人前来参观学习,也就是这个连片种植的茶园,掀起思茅种茶的热潮,以至于后来思茅联办茶厂就有688个之多。</p><p class="ql-block">从此邱辉和他的同事们,便一发不可收拾,1973年蹲点指挥宁洱大坟山,指导三家村、那澜、那颗落等地的茶园,在他直接蹲点指导的茶园就有近7000亩,间接技术指导的茶园上万亩</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的思茅茶叶技术其实是很匮乏的,城区就只有一所中专学校开办茶叶专业,全省输送的茶叶人才的机构也是凤毛麟角。此时的邱辉在行署茶办,与同仁陈建亭主持工作,全面负责茶叶方面的工作,如何让茶园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支撑少不了,而当地没有专门研究茶叶的机构,于是在他的鼓动下,经过多番努力,得到地委行署领导的支持,1983年茶树良种场建立了,大批的茶叶技术人员得以调进茶树良种场,开始系统的茶叶研究。邱辉说:“茶树良种场当时不叫良种场,叫思茅地区茶叶试验站,划土地的时候去协调思茅县马文亮副县长,是我去协调的,土地划下来,开始调人张木兰、肖世英、包含农校的搞茶叶的老师都一起调到茶树良种场。茶树良种场建立了,邱老也成为为数不多的始创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现在退休工资3000多,1966年我就是外贸局茶叶科的副科长,当年和我一样的同事,现在退休金拿到8000多,也不会后悔,反正人生就是这样了。”75岁的李谷留笑着说,家里一个孩子瘫痪在床,需要二老照顾。</p><p class="ql-block">“组织叫去哪里就去哪里,也没有想那么多,我本身事业心强,在茶叶上,我熟悉茶叶又懂技术,我怎么不去搞,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1983年邱辉由茶办调任组建茶叶公司,并兼任总经理,茶叶公司自负盈亏。</p><p class="ql-block">组建之初只有五六人,在邱辉的鼓动下,1985年李谷留调入茶叶公司。技术员何黎明、马磷等就是那个时候调入茶叶公司。志同道合、扎实苦干是当时真实写照,1987年茶叶公司在盈利的情况下,交通局、物资局、茶叶公司等几家单位,由国家划拨土地,在划拨的土地上公司自筹资金建了一栋连着门店、办公室和职工宿舍的楼房。一楼是公司经营茶叶的门店,二楼上办公室,三、四、五楼就是职工的集体宿舍。</p><p class="ql-block">2014年公司改制,当年的茶叶公司员工风行雨散,一些还在从事茶叶专业,一些已经改行。李谷留依旧住在自己建盖的房子,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房子结实,我们看着盖的,这是我们自筹资金建起的房子。”</p><p class="ql-block">“不要写了,你这么大年纪,这种身体还写文章,那个鬼来看,你的照片拿去街心花园挂着都没有人看。七十多岁了,你的摊子还要摆多大,我走球了(走了)。跟着你苦死了。”夏旭对邱辉说。</p><p class="ql-block">“是了是了。”在邱辉的日记本里,邱辉说:“今天,旭骂我了。”退休的日子,退而不休的邱老,伏案写文章是常有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在邱辉晚年开办的云普茶店里,邱辉每周二、三下午都在讲授茶知识,大家都不爱听,不约而同的选择他不在店时去喝茶,这时他会打电话来,“你过来一下,我有话跟你说。”去到后只见他穿着一件白衬衫,慢慢的从胸前口袋里摸出三百块钱说:“今天我请你吃饭,就在背后的小餐馆。”然后就开始说:“你说,你有什么问题?”有时候我可能真带一些问题,有时候就听他讲,“香气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加工技术的环节要严格控制,工序不能马虎,配茶师傅要多喝、多品,炒茶师傅不能懒,茶叶不能卖高,要做老百姓都能喝的茶叶。”渐渐地也就习惯他的风格。后来的很多年里,我也理解了陆羽《茶经》“茶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作为饮料的茶,最适合于专一践行自律品德的人。</p><p class="ql-block">邱老走的五年,仿佛就在眼前又好似从未离开,每举杯饮茶不忘“精行俭德。” 现在我才明白,邱老的高明之处:不赶时髦,不追风头,甘居边缘,潜心学问。在风起云涌的普洱茶大起大落的世界里,依旧存有“饮一口茶,可解渴可添趣”的雅趣。</p><p class="ql-block">时人不识凌云木,兰草披上富贵衣</p><p class="ql-block">辞别再无相见日,先生遗志露曙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