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关于书信,有许多美好的称谓:信札、信笺、信简、尺牍、尺素等,每当读到这些精致的词语,总有一种高于现实的美感在感染着内心的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岁月的积累,陆续知道了:古人将书信写在竹片上就称“简”,写在小竹片上就叫“笺”,将书信写在木板叫“牍”,写在小木板上叫“札”,写在白娟上的就叫“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揣想着古人身着汉服,头盘发髻,手棒着或札、或笺、或简、或素,细读冥思的情景,一股历史的苍桑油然生起。书信伴随着人类,携带着岁月的份量,它的美深沉而又厚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遥隔着距离,信从写的一方再至读的一方,所以它就有了一种朦胧、一种理解、一种诗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幼时父母的工作单位,叫江苏省生产建设兵团,兵团中有许多现役军人担任营长、教导员、团长等职务。当我上到小学三年级时,生产建设兵团解散,我的许多小同学都随父亲回到了原先的部队所在地,有省内无锡的;有山东烟台、济南的;有安徽合肥的等许多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记得我的第一封信,是三年级时写给一位山东济南的女同学,信的内容已经不记得了,但我印象很深的是,写信时内心是既神圣又浪漫。当时选择的信纸是白底上有着绿色的横杠,这种绿色的信纸带着我的偏爱,从孩童年代一直伴随着我写信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学毕业后,去外地镇江上学。写信与读信就变得日常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医的学生时代,生活严谨而又单调,写信成了我躲避现实的一个理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记得写给我中学老师的第一封信,是给一位语文老师的,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年轻的心敏感而又热情,我像写作文一样,最后写出了一封散文诗一样的信。没过几天,收到了老师几大张纸的热情洋溢的回信,写与读信成了我那时课余的喜好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记得我一位同样学医的女同学,她学的是护理专业,她的信总是折叠得很精致,一打开就知道是出于女孩子的手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现在还很清楚地记得她信中的一个描述。当时护理专业还不招收男生,她们班全是女生。周末时,一个女同学写信给家里,写着写着,就越发想家了;写着写着就哭出了声。其它的女同学见了便也哭了起来,最后教室里是一片哭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春真是无忌,年轻的岁月就是这样的随意、这样的任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晃许多年过去了,我一位多年的挚友,一天拿了一摞信给我,原来是在镇医上学时我与她通的信,她仍然完整地保存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翻起那尘封多年的自己的文字,清新、真挚的感觉扑面而来。北固山、金山、焦山的风景如数家珍;大市口的喧闹、新同学的相处、大学校园的新鲜生活一幕幕都在信里描述。我笑着对她说,看了这样倾情的信,别人会不会以为我俩是同性恋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不知不觉地向前漫过,书信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电子邮件E—mail的实时传递,早已代替了手写的书信。现在微信的语音通话、视频通话,更把书信挤到了人们忘却的角落。生活的节奏太快了,快到人停不下来写信,也快到人停不下来读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偶然的一天,我在儿子书桌的抽屉中,发现了一封他写给我的没有寄出的信,看日期他也没打算寄出,一直没有封口地放在他的抽屉里。我打开儿子写给我的信,眼睛湿润了。信中,儿子流露出对妈妈深深的感激与爱意,从未轻易在妈妈面前表述的话,儿子以这样不寄出的方式尽情吐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成稳的儿子使我感到欣慰而又骄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不久,因为散文集《生命的河流》的出版发行,我与北岳文艺出版社的续小强社长有过交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其交流的过程中,我意外地收到了续小强社长写自他的书房盲斋的两封手写书信。</p> <p class="ql-block">拿着信,读着古朴、温暖,散发出传统之美的文字,一种久违的感动怦然而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今年四十岁,汉语言博士,国事、家事正是千头万绪、繁忙紧张之时,能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有这样的静心,给一个未曾谋面的普通作者以这样的鼓励和指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位脱俗的年青人,带着真诚、带着个性,让我感到美好的相近、社会的可期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在不停地向前飞奔,让我们在生活中慢下来,再慢下来,给亲人、给朋友手写一封书信,将宁静中的美好在书信中沉淀,在岁月中芬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下图照片摄于2021.12.26</p><p class="ql-block"> 右二为本文作者郭敏心)</p> <p class="ql-block">附:《生命的河流》(郭敏心散文集)</p><p class="ql-block"> 序</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踏上旅途时,和目的地无关,心的空间会一下子扩大了许多,眼光与现实就拉开了距离,望着车窗外,就仿佛是一个远离尘埃的自己诗意地邂逅了尘世中的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作对于我,正像是这一次次的独自旅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实中,自己一直从事医学临床工作,紧张的工作之余,因少时心中对文学的偏爱,待专业技术职称基本评定下来,孩子也悄悄长大了,漫漫的风风雨雨敦促我书写下一行行亲切的文字,平复着内心逐渐积聚的岁月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家周国平曾说过,没有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如果她心中一直有着对文学的热爱,就像是岁月中一直有个情人陪伴。我庆幸自己,因为有着这个“情人”,使我的精神与现实总有一个距离,有一个高度,让我在粗糙的岁月中,遭遇着一个个真切的缘分,它们构成了一条灵动而又美丽的生命河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是这伴其一生的偏爱,藏在心的深处,就像夜晚怀揣着皎洁的梦,使我的白天有了一个独有的纯净世界。职业、单位、亲情、师恩这些真实的生活元素因有这梦的浸染,就都带有了月色的迷离与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字在静静地流,是我独有的书,留给自己一个人看的文字带着一丝淡淡的伤感……”曾几何时,,这是自己的愿想。今天感谢续小强社长和贾江涛编辑的辛勤指导,感谢好友秋英的热情相助,使我与北岳文艺出版社结缘,让文字留给了我也走向了更多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我的原名郭敏,此书中有篇短文专门谈及。郭敏心为我的笔名,愿温柔而敏感的心灵怀想随文字一起带给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各位亲朋:</p><p class="ql-block">在淘宝网或京东网上搜索:生命的河流郭敏心,即可看到此书在网上的发行。</p><p class="ql-block">如果它吸引了您,有打开一看的欲望,您即可在网上购买此书阅读,敬请朋友们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致以春天的问好!</p><p class="ql-block"> 一一郭敏心</p><p class="ql-block"> 2020.05.1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