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二节 观察与发现 <p class="ql-block">第三章第二节观察与发现</p> <p class="ql-block"> (五)儿童会自我调整游戏难度</p><p class="ql-block"> 放手游戏后,教师在观察中发现,有些儿童并没有玩出什么花样,甚至会花很长的时间重复着同一玩法,看上去很简单、单调、不够精彩,这样的游戏真的有意义吗?这些疑惑需要教师针对游戏中的重复行为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才能获得答案。教师需要去观察和思考:儿童的每次重复是否一模一样?儿童在一个阶段中的重复游戏是否一样?在观察中你发现了哪些不一样? 经过观察和对这些问题的反复教研,教师们发现:看似单调的重复游戏,其实并不简单,重复中是有变化的,儿童在重复练习中一点一点地调整着难度, 创造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以适合自己的节奏,小步递进地突破自己的能力极限,这是教师分层次指导和设计游戏无法达到的境界。儿童这些主动发展的能力需要故手游戏和精心的观察才能发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142</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3-19 案例 重复游戏中的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 晨晨把油桶滚到了操场中间,想要爬上去,可是尝试了多次仍然上不去。</p><p class="ql-block"> 于是,他改变方式,尝试用跨、助跑、撑起等动作,让自己爬上油桶,还是没成功。</p><p class="ql-block"> 他停了下来,趴在油桶上,看旁边的小伙伴们怎么玩。</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会,晨晨突然起身,找来了一副单梯,并将油桶推到了操场边缘处。随后,他把梯子架在油桶上,扶着梯子爬上了油桶,并稳稳地蹲在了油桶上。</p><p class="ql-block"> 几分钟的时间里,他一直蹲在滚筒上看同伴游戏。之后,他慢慢站起,开始尝试向前滚动,但是很快就从滚筒上滑落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随后,小蕊和雨佳过来了。她们想拿走梯子。晨晨不让,说他害怕。小蕊安慰道:“不怕不怕, 我们来帮你吧!”说着便牵起了晨晨的手。慢慢地,他在同伴的帮助下走了好长一段距离。</p><p class="ql-block"> 同伴的帮助让他有了信心,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能够稳稳地站在油桶上独自走一小段距离了。之后的几周,晨晨每天都在玩走油桶的游戏,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进步。几周后,他竟然能够轻松自如地在油桶上和同伴一起传球、 拍球,甚至能在多个油桶间轻松自如地跨越。</p><p class="ql-block">案例分析:</p><p class="ql-block">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晨晨走油桶能力的发展过:爬不上油桶——借助梯子爬上油桶——稳稳地蹲在油桶上——在同伴的帮助下行走—— 独自在油桶 上直立行走——在油桶上跳舞、 拍球。教师完整地记录下了整个过程,虽然看上去这个过程较为单调(特别是前期), 没有展现出高超的游戏水平,没有玩出什么特别的花样,但是在儿童一次次尝试、不断地努力下,我们看到了他在逐步调整着难度,出现了小步递进的发展与变化。这种小步递进式的自我挑战避免了危险的发生,也是儿童自己创造的最近发展区。所以在观察中,儿童单调重复的游戏并不意味着没有意义,相反,通过重复的游戏,儿童一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上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143</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案例 3—20 持续增加游戏难度</span></p><p class="ql-block"> 孩子很喜欢幼儿园里的两个秋千,他们的玩法总是花样百出。在一周时间里,他们玩出了三个阶路难度递增的不同花样。</p><p class="ql-block"> 第一阶段:不同人数的不同玩法</p><p class="ql-block"> 一开始,只有一个孩子在荡秋千,后来变成了两个人面对面一起荡秋千,再后来变成了四个人一起荡。</p><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生成冲飞跳伞新玩法</p><p class="ql-block">荡秋千的游戏玩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又出现了新的玩法。</p><p class="ql-block"> 1.冲飞跳伞</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从材料区搬来两个大垫子铺在秋千前面。接着,他们开始反复尝试如何从秋千,上往前飞出来,并兴奋地把这个游戏叫作“冲飞跳伞”。</p><p class="ql-block"> 2.比谁飞得远</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游戏开始后,几个孩子又玩起了昨天“冲飞跳伞”的游戏,他们借助秋千向前摆动的力,让自己飞得更远,还进行了“看谁飞得远”的比赛。</p><p class="ql-block"> 3.空中比造型</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提议,在空中比造型,看谁的更有难度。于是,有的学老鹰有的学青蛙,有的学蜘蛛侠,一个个在空中摆出各种姿势。</p><p class="ql-block"> 4.多人游戏</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大家又玩起了“冲飞跳伞”。后来又增加了难度,变成两个人合作玩“冲飞跳伞”:两个人一起荡秋千,然后站在前面的那个人“飞”出去。</p><p class="ql-block"> 第四天,再增加难度,三个人一起玩“冲飞跳伞”, 逐个飞出秋千,落到软垫上。</p><p class="ql-block"> 第三阶段:鳄鱼游戏</p><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又玩起了鳄鱼游戏。玩法是一部分孩子趴在垫子上当鳄鱼。两三个人同时荡秋千,最前面的那个人从秋千上飞下来的时候,鳄鱼就会拥而上将他“吃掉”。如果被鳄鱼“吃掉”的话,就要留下来当鳄鱼;相反,如果一飞下来就跑掉则可继续游戏。</p><p class="ql-block">案例分析:</p><p class="ql-block"> 一个简单的秋秋千,儿童却创造出了大胆且多样的玩法,这些都是成人无法预知和想象的。第一天是比较简单的玩法,越往后,游戏的难度就越大。教师经过一周的连续观察,发现儿童在游戏中能够调整玩法和难度,看似简单的秋千游戏,儿童却越玩越出彩,越玩水平越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144—P145</p> <p class="ql-block"> (六)儿童会对游戏进行表征和反思</p><p class="ql-block"> 在安吉幼儿园课程中,有一个环节叫“ 游戏故事”,即儿童通过绘画的方式,对游戏经历进行回顾、反思、叙述和表达。这是安吉幼儿教育理念关键词“反思”的一种体现。每次游戏结束后,儿童会自主地画自己想要表达的游戏内容,把直接经验用抽象方式表征出来,这是儿童第一次反思。然后,儿童用语言向教师和家长表达自己画了什么,是如何游戏的,成人再用文字把他们的原词原句完整地记录下来。在跟成人进行表述的时候,儿童会再次思考自己在游戏中有哪些发现和想法,这是第二次反思,是儿童用语言对自己的经验进行的二次抽象。当儿童看到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画、自己的语言被成人用抽象的文字表征出来后,会再次回忆思考自己的游戏,这是第三次反思。接下去,游戏故事会在教室的墙面、阅读架等空间展示和存放,儿童可以不断地、反复地去看,跟自己的游戏对话,这时,也蕴含着更多的反思。</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146</p> <p class="ql-block"> 除了这些反思之外,教师还用自己在游戏场观察拍摄的游戏照片、 视频,组织儿童进行小组或班级分享,让大家交流自己的游戏内容。儿童在梳理和表达自己做法和想法的同时,也会去思考别人的做法和想法。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也是一个深入反思的过程 。在这一系列反思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发展,包括认知、社会情感、体能、语言、艺术等方面(这部分的内容将在安吉幼儿园课程第二册和第三册进行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在每一次反思过程中, 儿童都会在各个层面上不断地重现或回忆自己所经历过的游戏。教师在聆听儿童表达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发现着他们的思维过程,不断地颠覆自己对于儿童的认知:原先觉得儿童的能力是有局限的,儿童只能达到教师想让他们达到的发展目标,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儿童在主宰自己游戏的同时,在不断地发现着这个世界;以往我们觉得教师要做好的事情是备好课、上好课, 布置好教室环境,管好班级的儿童,要具备教学能力和音乐、美术等技能,但在不断的观察和发现后,我们意识到教师并不只是这样的,而是应该在不断发现儿童的过程中和儿童一起成长, 实现各方面能力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在实践安吉幼儿园课程的第一阶段, 教师们对儿童的表征和反思能力还有质疑,面对儿童的游戏故事时,也会对这些绘画的内容存在很多疑惑。比如,小班儿童会画游戏故事吗?那些看上去乱糟糟的涂鸦也算是游戏故事吗?儿童画的游戏故事看上去绘画水平很低怎么办?教师需要对绘画技能加以示范,让儿童进行练习吗?儿童说的内容跟画的画看上去不匹配怎么办?……经过反复观察、反思和教研,教师们最后发现: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独特的表征方式,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表征特点,儿童对自己游戏经验的表征和反思是需要去倾听和发现的,教师要像放手游戏一样放手让儿童去表征,聆听儿童的想法,发现儿童的发现。第一阶段段教师要做的就就是给儿童自主表征的机会聆听和忠实地记录儿童的表达,在不断了解和发现儿童的过程中建立起对儿童的信任和尊重,建立起正确的儿童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放手游戏 发现儿童》P147</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丨张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朗读丨王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日期丨2022年1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