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探访老村(三)

三丫头文化传媒

<p class="ql-block">  沟北村老城,曾以高大宏伟,宽厚壮观,文化底蕴深厚,光耀四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城高十米,长428米,上宽2米5,下宽10米,外面护城壕深5米,宽8米。北,西方向各有一个门洞,都有内外两道城门。门高2米7,两扇门各宽丨米2,全用铁頁,大园帽钉,分4排铆固牢靠。门后有大门拴及小儿胳膊粗大铁链关扣牢固。洞内各有偏窑一眼,门窗炕,地炉一应俱全,专供守门人居住。门洞内外墙中间宽度有10米,高及上靣垛庄顶11米,全用石灰老砖浆彻牢靠。北门外上刻有(干城永真),内上刻有(聊固吾圉)。西城门外上刻有(奕气西来),内上刻有(藩篱巩固)。北城门楼有房三间,面东西北方向,各建有一尺四方的瞭望孔。面南有一门两窗,外有小院及砖彻护墙。人靠护栏面南,大半个村庒的建筑尽收眼底。城楼房屋高大美观,飞檐翘角样式奇特,刻有蝙蝠花纹的屋脊,唯有高公家庙后边那家厅房上也有,预示着福气必会降临。两头龙头脊兽面天长哮,如同喷雲吐雾,威风无比。室内挂着铁钟一座,专为报警或招集乡勇。大樑面下写着一行大字:陕西省同州府韩城县沟北合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土城峻工。</p><p class="ql-block"> 原不知同州府从何而来,经查资料方知:1374年撤祯州改属同州,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韩城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潼关道。清初沿用明制,属西安府同州潼商道。雍正3年(1725年)改同州为直录州。雍正十三年(1735年)同州升为府。</p><p class="ql-block"> 为了探讨沟北土城大约是何时动工开始兴建,必须重新了解清朝历史,村中名人考举时间,及宗庙等建筑时间,方能预测大概。</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u>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卡赤,年号天命(16l6年即位),在位11年。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年号天聰崇德,(1626年即位),在位8年。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1644年即位),在位18年。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l662年即位),在位6l年。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1723年即位),在位13年。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l736年即位),在位60年。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1796年即位),在位25年。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1821年即位),在位30年。文宗爱新觉罗奕檸,年号咸丰,(l851年即位),在位11年。穆宗爱新觉罗载谆,年号同治,(l862年即位),在位13年。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1875年即位),在位34年。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1909年即位),在位3年。总共十二位皇帝,在位延续287年。沟北村高族近千年的发展史,也贯穿其中。</u></b></p><p class="ql-block"> 纵观历史资料,各项利民工程,比如建老城,建桥樑,铺路彻巷等,都离不开有善心的官员,富商倡导捐赠,民众的配合。好多工程量大的,自开工到建成,不是一次就能成工的。比如韩城古城,城池始建于隋唐,金大定4年,即1164年,为土城墙。</p> <p class="ql-block"><b>  明崇祯十三年,即1640年,由夲地人当朝宰相薛国观,上奏朝廷批准,倡仪地方官员,绅士捐资,改土城墙为砖城墙。东门外上刻有(东带黄河),西门外上刻有(梁奕西襟),南门外上刻有(溥彼韩城),北门外上刻有(龙门胜地)。从开始兴建到最后工程结束,中间相隔了476年,才完成了这一特大工程。</b></p><p class="ql-block"><b> 清康熙年间,潭马村刘抚院出资,修建了县城南关的毓秀桥。清乾隆年间,柳村富商郝红袍,捐资修建了小渠沟薛庒路口的康济桥。沟北村高公家庙,始建于雍正五年。关帝庙,始建于清嘉庆十六年。嘉庆二十年,西村丁字型大巷东西300米,南北110米,还有4条南北小巷,全用沙石铺成。道光二十年关帝庙建造前殿,高公家庙于道光二十八年修缮主体,增建两座碑亭,院中砖雕牌楼,献殿中寝室,甫安庭门。连同沟北土城这么大的工程,如果没有本村几位举人的倡仪和捐资,如何能够完成。高子云,乾隆54年武举人。我曾认为在此年代,郝红袍捐资修建了小渠沟康济桥,马沟渠这块的桥,必是高子云这个武进士捐资修建,这就是马鞍桥又称顺城桥的原因,苦于没有碑记保留。王汝为,道光八年戊子科举人。高仲霄,清道光二十四年举人。高登霄,清道光二十三年举人。</b></p> <p class="ql-block"><b>  沟北村老城的修建,肯定少不了上面这几位举人的出面及捐资,开始动工起吗在咸丰年间就己开始。土城完成后,又于清同治年间,建成沿沟300米长,近10米高的青砖石灰护沟墙,两个城门口内外侧的老砖石灰浆彻墙,及两个城门楼的建造,最后宣告工程结束。</b></p><p class="ql-block"><b> 旧时代,匪患严重,民不聊生。加之到处荒草丛生,野兽经常出没,为了确保乡民安全,先祖们才费尽心机,出力耗财,修建成这座老城。据老辈人曾经讲,野兽倒是没有进来。小渠沟下及村子周圍,经常有狼及豹子出没。村中那位老大姐还是小孩时,晚上跟随在城外西场,碾打小麦的父毌及乡邻玩耍,被野狼叼去,多亏大人发现及时,一直隨后追赶几里地,狼没有来得及换口,她才得救,活到了九十多岁。还有一只经常在村子周圍转悠的大野豹,被村中青年们赶到东村沟下那天井里,打死后就挂在北城门口,让全村人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那些山大王们,也经常在各村寨转悠寻找机会,攻打沟北城两次。第一次打死村人3名:西头那位爷,那时候还年青,从城楼面北中间那个瞭望口向外喊话,为了保证安全,他用一个铁铣挡在靣前。刚喊了一句:老乡,快把马回了,我们手里也有枪。刚说到这里,对面观音阁上有一神枪手,一枪击中了那位大爷的头部,当即倒地身亡。外面那伙人,占领了北城门外靣那个杂货铺。人躲在靠城门口那碾房内,将煤油泼在包有铁頁子的城门上点燃,城被攻破了,有位守城的大叔跑到小渠沟下,也被追上用枪打死了。还挷走了好多人,药铺大伯当时也在内。到了那个叫柳沟的地方,他们逼问谁是官人,西头那位爷说他就是,被一枪打死在了那里。隔几年,又一伙人来攻打,他们派神枪手守在红庙,控制住马鞍桥,并打死了队伍上的一名连长,这下激怒了那些大兵,顺沟南那山上拐到这边,抄了他们的后路,被打死一人,这次双方各折一人。解放时,共产党派军队降服了这几伙人,据西头那位大叔讲:镇压了那些罪大恶极的,其它人願意留下的欢迎,願意回家的还发给路费。据西头那位王二哥讲,这些被整编教育过来的人,还参加了抗美援朝卫国战争,冲锋陷阵,个个都成了英雄。几百年来,多少代人都解决不了的匪患难题,让解放军轻而易举的拿下了。</b></p> <p class="ql-block"><b>  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搞得热火朝天,这里的人都去了下裕口,合阳人都在沟北村住着。那些中学生们就住在我们家周圍,我母亲为他们洗衣缝补,亲如一家。那些年青人都管我母亲叫干妈,可亲热了。村子人太多,上厕所不方便,他们就在城墙上打了几个洞,把茅坑通到外边那城壕内。小时候我经常跑到他们那个工地玩,有两米宽三四米长的方形炉,有两个人才能抱住的园筒炉。全都是人工上马,那象大风箱一样的排,两头四个人来回拉,炉火通红,烟雾迷漫。两人用条框抬,用独轮车拉,灰尘飞扬,汗下如雨,到处都是热火朝天,都处都充满了笑声,晚上还可以看那手提的线猴戏,宛转悠扬,好听极了。后来城上的几个厕所,逐渐被人们打透,并将城壕填成路,方便学生上学和大家下地等来去方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紧接着,饲养室填圈在城上取土,家户填猪圈等也在城上取土。有人养牛在城上打窑放草,有人房基地划到了城壕,城上取土填底子等,曾经为保护村民安全,忍受着电打雷击,狂风暴雨,酷暑严寒等,永不退缩,忠心耿耿,象一头老黄牛一样的沟北城墙,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只剩老王后门那块,最后的那十几方夯土,还声嘶力竭的唱着:老牛力尽刀尖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u> 作者 高克勤</u></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