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记事(十二)

冉冉

<p class="ql-block">  退休了,有时间梳理自己的心路。有些人和事是刻骨铭心的。八一年我考上福建师大中文系,那时我是多开心呀!走在路上似乎会飞起来,村民都向我投来羡慕、赞许的目光,仿佛日月山川也向我微笑。大家都说,剥掉谷壳,意味着跳出农门,幼稚的我也以为将来的人生就是走在洒满阳光的金光大道上。因为我是村里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女大学生,父母很高兴,请了三十桌了客人,还请大家看了一场电影,片名是《梅花巾》。我的好同学考上龙岩师专,我们都很开心。有一天,同学从城关来我家玩,我们相约去隔壁乡镇高陂镇西陂村地理老师家里。</p><p class="ql-block"> 我和同学都不会骑自行车,我伯父和堂哥骑车送我们到黄田村外的一大片的稻田里。伯父指着前方山脚下忽隐忽现的村庄说,那儿就是西陂岭。你们沿着山脚下一直往前走,走到尽头就是西陂岭。我们俩走在山下的羊肠小道上,山上的铁蒙奇正漫山遍野野蛮生长,种类繁多的植物铺满山岗,竞相展示蓬勃生机,不时有水流从山上汩汩流下。我和同学一路走走停停,说说笑笑。我想,她肯定和我一样开心,因为从此我们就不再是农民了,我们是天之骄子,我们是大学生了!到了西陂境内,水流突然很大,有个很大的水渠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早有耳闻的西陂水渠。水流的哗哗声震耳欲聋,好像是飞瀑发出的巨响。有几个中年妇女在渠边洗衣服,我们问她们老师的家在哪,她们说不懂,我说了一下老师的别名,她们露出对老师尊敬的神色,告诉我们继续往前走。我们边走边问,这个村庄好大呀!</p><p class="ql-block"> 经过密密麻麻的房子,我们终于找到了老师的家。老师的家只有两层,但很雅致,一楼的天井里种着各种各样的的花 ,这在当时的农村很难得。大厅上挂着老师的画作。老师的妈妈大概七十多岁,背很驼,头似乎要着地了,当她艰难地抬起头来看我们的时候,我惊呆了。老奶奶眉清目秀,皮肤白皙,精神矍铄,年轻时肯定是个美人坯子,而且肯定是见过大世面的。师母和其他家人都很客气。那天晚上我们在同学家吃饭,同学也考上大学,很开心,热情邀请我们去他家吃饭。我同学的父母也很热情,同学的妈妈长得很标致,那爽朗的笑容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中;同学的爸爸相貌堂堂,一脸和蔼可亲的神态温暖着我们。他说认识我父亲,我爸是他大儿子的老师,当年我爸在高陂中学教书的时候帮我爸买过中华牙膏。他们炖了一只鸡姑娘给我们吃,那扑鼻的香味至今还齿颊留香。同学在切三层肉,刀工娴熟,切得很薄很快。那晚我们吃得很饱,很开心。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家弟妹很多,都没有上桌吃饭,在内疚的同时也很感动,他们把美食给我们两个客人独享,自己却只吃蔬菜。客家人就是这样,把最好的食物留给客人。</p><p class="ql-block"> 老师、同学带我们参观全国重点文物-~全国唯一一座塔式妈祖庙~西陂天后宫,当时没有对外开放,有个老人拿钥匙开了门,带我们参观每一层楼。记忆中的天后宫没人管理,很破旧。但是在那个年代,能把建于明清时期的天后宫保存得这么完好,可见西陂是个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的村庄,许多人在默默保护着祖宗留下的遗产。其实,天后宫离我婆家很近,不知为什么三十多年来,我一直没有重游此地,直到2017年1月31日再次重游西陂天后宫,真是百感交集。天后宫已修葺一新,门前的两个石狮子威风凛凛,庇护着西陂子孙,那几棵古榕默默诉说着西陂的历史,那精巧伟大的建筑集中了西陂人乃至永定人的智慧。在三楼的墙上挂着大学师兄的书法作品‘’俊采星驰‘’,飘逸灵动。天后宫,作为永定最重要的文物之一,必将熠熠生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