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下涧河游泳

文广— 善泳者用漂

(前注:那些年很多洛阳涧西区厂矿的游泳爱好者和涧西区很多学校的中、小学生们,都有在涧河热电厂段和谷水段,游泳、戏水的经历。) 第一次游泳,是下涧河游泳,那时还不会游泳,但是非常想学会游泳。 1965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发小、邻居、好友宋建一说他的三舅左良智下午在电厂后边的涧河游泳,只知道他三舅游泳很棒,蝶仰蛙自都会,是我们眼中的泳神,我们都想跟他学。<div><br></div><div>吃完中午饭以后,我们两人顶着烈日一起步行,走了好长时间,感觉精疲力尽的时候,终于看到了电厂的晾水池,马上情绪又高涨了起来,来之前听大孩子说,到了晾水池离涧河游泳的地方就不远了。</div> 这次写这个美篇,听电厂的一位朋友李工介绍,那时电厂还没有冷却塔,而晾水池和冷却塔的作用都是用來冷却做过蒸汽热交换的冷却水。蒸汽在汽轮机中作完功后,进入气缸下部的凝汽器内,在众多铜管中流动的大量冷却水的作用下,使作过功的乏蒸汽,迅速地由气态变为液态,而这一大片晾水池就是把冷却水的热量通过管道喷出来在空中冷却,之后再回用。<div><br></div><div>当时的晾水池形式是下边照片这样的,但规模上每个晾水池都比这照片上的晾水池要大出好几倍的面积,而且有十几个池子之多,很远就能感到随风吹过来细细的雨雾。远处看去是一片喷水的树,水树银花,形成了一片白色闪光的树林,真是气势宏大,展示工业建设发展的美丽。(晾水池也是我们后来游泳的地方)</div> 洛阳热电厂的晾水池,规模要比这大得多。 终于走到能游泳的涧河边,居高临下一看,自己站的位置与二、三十米远的河边,上下之差十米之多的,宽阔的有三、四个足球场的面积上,上游、下游、南岸、北岸到处都是半裸的人,足有好几千人,散布在河面的坝上和坝下,水上水下,河边和沙滩上。 那时大家都很穷,不是所有的人下水都穿正式的游泳衣和游泳裤的,只要是穿着短裤、上衣、汗衫、背心下水的,就是游泳衣、裤了,所以穿什么的都有。这些简陋的替代泳装丝毫挡不住所有人学游泳的热情和戏水的快乐。 外短裤扎着皮带怕裤子掉,或穿个短裤戏水的孩子们。 还有的是中学学校组织的学游泳课,学生们打着旗帜,由老师带队集体组队来的。 清凉的涧河水,闪光的浪花、各种颜色衣物的夹杂、肢体人头的攒动,一派生机勃勃,再往北看,是对岸及远处的庄稼地、树木形成的绿色和天空的蓝天。自然和人文合为一体,从未见过,真是壮观,现在回想依然感到震撼。 这个地方,是电厂的抽水站,高处是一个占地400平方米,三、四层楼高的抽水厂房,李工告诉我,这个抽水站专业上称其为"江岸泵房"(电厂大部份的循环水泵房都设在江、河岸边)。该泵房的作用,一是将各个凉水池冷却过的冷却水循环再送至凝汽器中;二是为循环水补充补蒸发的水量。<div><br></div><div>七十年代,因涧河水枯竭、水质变劣后,已不能作为补充水源了,后在电厂内新建一循环水泵房,用自來水作为补充水源。这个泵房的抽涧河水的功能也就失效了。<br></div> 从上边这张照片来看(这是前几年照的) 厂房的底部右侧,有一堵矮墙,是通贯平台的围墙,平台下面高出地面1米多高,我们个子小,当时还爬不上去这个平台,这个平台一直可以通到坝上的闸门处,这个平台里成为男生换衣服的场所。<div><br></div><div>从平台的底部往下1米多,有几根直径300毫米的钢管呈30~40度的角度向下通到河里带铁篦子的水泥槽中,站在十米长的管子下端看上端管子,5~6米高,完全得仰视。几十年来河床抬升的很快,现在看几乎没有明显的高低差了。</div> 在照片上看建筑物下有一个被掩埋的门的顶部,在地上有一个、个圆柱子向右,逐渐到照片上能看到的河边位置,地上有一些纵向的水泥柱子的痕迹,当时这里是一个水闸设施,上边有两、三座阀门,一条钢制焊接的天桥通过各个柱子搭在空中,从厂房处下方半掩的门,和旁边的平台上,通过路桥通到闸门操作台上。闸门从仅存的右侧最高的一个台开始建起,一直延续到河水的位置上,装有三个放水阀门,阀门装置和钢筋水泥座一个比一个高大,最右边一个阀门基座,从下往上看都有4、5米高,我们就叫它闸门。我们也看到三舅左良智和几个人穿着很帅的泳裤,趴在上边的围栏处在观风景。<div><br></div><div>接着闸门的右侧就是一条水泥大坝,水泥坝和闸门的结合处,是一个约800毫米宽的溢水槽,水下有楼梯,可以沿着水中的楼梯,手脚并用的从坝下爬到坝上,或下到坝下。大坝刚开始垂直于阀门设施,从东向西,最后又向西向北,一、二百米长,一个半圆的弧形,一直通到北岸,把涧河水闸开,形成了蓄水区。(这些现在都已看不到了)</div> 当时坝上面河面两岸的水域宽度有100多米,从戏水的人情况来看,水是有深有浅,而坝下面的水域更是宽广,河床和两岸都比较平坦,大多数人都是在坝下面,几千人在水里、沙滩上,随意的游泳、戏水。水是比较清澈的,孩子们捞出河里的泥沙,寻找小河蚌,捞出的小鱼,装在喝完水的玻璃瓶里。大坝上面,挨着闸门那地方水比较深,水闸阀门一般是关上的,坝上坝下的水面落差两米多。 我们两个都不会游泳,商议着要去坝上找他舅舅,就沿着溢水槽的台阶,手脚并用的爬到大坝上面,站在坝边处踮着脚,脚踩到底儿,水的深度到脖子处,有些喘不过气来,脚往里面再探探,感觉探不到底,听大孩子说这上边再往前走一米,最深的地方有2米深。那是第一次下到比澡堂子更广阔的水域里,心里又兴奋又紧张。 我们沿着大坝的内侧,手抓着400毫米左右的布满青苔的大坝平滑的水泥台面上,沿着坝慢慢的往前走,一个大两岁的有些认识的孩子,看到了我们,仗着自己会点游泳,兴奋地拉着我的手,要往深水里拽,说是要教我游泳。我双手紧紧的抓住坝沿,他就用手来抠我的手指,我就大叫,叫声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和警觉的注视,所以他也就不敢再拉了,怏然离去。经这一茬折腾,在坝上我们心里也害怕了,就又沿着大坝的溢水槽,回到大坝下面。 到了下面,就在沙滩上和浅水中玩儿。后来三舅左良智在下边找到了我们。他教我们蛙泳,手如何划,腿如何蹬。之后,分别抱住我们,叫我们憋住气,放到水里,然后手脚动,正在你水中手舞足蹈乱舞咋的时候,他就把我放开了,咕嘟咕嘟几口水,就喝到肚里,连喝带呛的实在不好受,这时手就开始乱抓,就是抓救命稻草,然后三舅他就把我抱起来,建一比我好一些,没我那么狼狈,哈哈。 看我们实在太差,自己人又说不得,三舅也没有办法,就只好说歇一会儿。歇就是玩,玩了会后,他看我们也没有要继续喝水和呛水的积极性,只好迁就我们。说学蛙泳,要注意先压腿,就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在陆地上做压蛙泳腿的辅助动作。在柔软的沙土地上,我们做这些动作,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然后我们又是兴高采烈的继续玩耍。<div><br></div><div>“游”完泳后,三舅看着我们换完衣服,让我们自己回去,他要去厂里上夜班,并给我们一人两块饼干,让我们早点回去。品味着香甜的饼干,带着满满的游泳后的兴奋感,疲乏和饥饿消失得无影无踪,回家的路程也没有来时感觉那般漫长了。<div><br>回来了以后,还是那么想游泳。知道自己憋气不行,就按家里订的“人民日报”报纸上介绍的学游泳的方法,弄一个脸盆,装上半盆水,放到楼下的门墩上,和几个小朋友轮流趴到里面练习憋气,旁边一栋的同学还笑我,在洗脸盆里练憋气。自己没有因此泄气,感觉一定要学会游泳,不能让那些人,把我们当旱鸭子。</div></div> 那时候,我们是那么无知,也不知道害怕, 水域下面的情况不知道,哪深哪浅也不知道,有没有危险更不知道!真是“无知者无畏”。就是自己要去,要玩耍,要学会游泳,跟着毛主席到江河湖海中去游泳,去锻炼,掌握武装泅渡保家卫国的本领。 那年,1965年的夏天,建一和我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都学会了游泳。 后来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涧河的水,也越来越小了。拦水坝也没有了,西边竖立起输煤设施,河床随着多年的水土流失,河床也比以前高了很多,连底层的水泵房都被泥土掩埋了一半。河两岸周边盖起了很多建筑,就留下了一条河沟,东边坐落着使用了很多年的一座涧河桥。<div><br></div><div><br></div> 桥的右边架设的未刷漆的设施,李工告诉我这些管道系″除灰管道"。用于把燃烧后的大量粉煤灰与水混合以后,再用泵加压送至位于邙山的后洞灰场。 再次引用这张几年前的这张照片。 抽水站厂房还在,那个能遮羞换衣服的带半截围墙的露台也还在,前边的几根粗大的抽水管已经没有了。闸门设施连点踪迹都没有了。只剩下几个钢筋水泥的柱子还在,不知道的人根本看不出这些建筑是干什么的。<br><br><div>而我们和从那个年代曾来过的人,还能依稀从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遗址中找出过去,找出当年下河学游泳的紧张、害怕、兴奋、快乐交织在一起的美好记忆,感叹这条涧河那时清澈的竟有这么多人在此游泳。</div> 昨天又一次走到这个地方,又是一个新的画面呈现在眼前,那间抽水房还在,底部因修彩色步道,又填埋了不少,底层平台已完全掩埋,褪色的红砖墙也被颜料涂画成了蓝天白云,现在好像功能为污水处理之用。以前蓄水抽水的大坝,残存的建筑遗址都没有了,此处已成为了涧河公园的一部分了。 建设涧河公园,新河道又向右边移了不少。 公园还在继续建设中,公园内虽然满眼还是冬天的枯黄主色调。但过不了多久,待到春暖花开时,这个地方一定会绿茵遍地,春意盎然。 不管岁月过去了多久,不论这个地方变化多大,第一次和小伙伴下涧河游泳,那些情景依然还在昨天。 (部分照片引用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