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11月篇)

依然是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古人云,学不可以已。教学实践中,教学相长,教然后有所得,而成长的美丽轨迹都是行行坚实的脚印画出来的。且先贤告诫学习之人,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故名优班小语二组每位成员坚持教有所思,思有所得,遂成教学随笔组篇。现陆续推出,以期抛砖引玉,相互切磋,共同成长之目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双减”下的文言文教学</span></p><p class="ql-block"> 犍为县新城小学 朱芬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021年9月1日,国家正式对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双减”政策。“双减”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双减”之下迫在眉睫的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span></p><p class="ql-block"> 近日,我参加了在岷东小学举行的第一片区“语文课堂如何落实精讲多练”教研活动。有幸听了两堂同课异构之《王戎不取道旁李》。两位优秀的女教师带领着一群朝阳穿梭在文言文中,领略了中华古典文化的魅力。评课活动中,老师们的精彩点评和研训中心李君老师、刘明东老师的精心点拔,让我茅塞顿开,对文言文教学有了全新的定位和认识。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和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到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当然,这个教学目标要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课时来确定。</p><p class="ql-block"> 就小学文言文教学而言,第一课时一般可从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文本,初知大意着手;第二课时可着重进行品读文本,感悟道理或人物精神品质等。不建议将文言文一课时上完,因为没有给够学生读文本的时间,何来的品读感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二、以读代讲</span></p><p class="ql-block"> 正如朱熹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多层次的读,让学生读着读着就渐渐地明白了大意,悟出了道理。岷东小学的宋桂英老师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三、理解文意要放手</span></p><p class="ql-block">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时,除了让学生多层次的读以外,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究文本的大概意思。我们应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如,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矿一小学的陈琴老师就注重了方法的引导。</p><p class="ql-block"> 在理解文言文大意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方法去探讨、理解。教师应该给够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而在关键点、易错处加以适当的点拔即可,切忌满堂灌,而失去了教学的本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四、珍惜文言文教学</span></p><p class="ql-block">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我们应珍惜每一篇文言文教学。我们小学三到六年级的文言文多以明理、启智、树德为切入点,教师要珍惜每一篇文言文教学的机会,让古人的睿智、谦卑植入孩子们的内心,让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该把课堂这个教育的主阵地高效利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自主学习,善于学习,高效学习,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课外阅读随笔</span></p><p class="ql-block"> 清溪中心小学 王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培养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这是语文课标上的要求。</span></p><p class="ql-block"> 阅读不是一日之功,从低年级抓起是所有人的共识,从教这么多年,我也深知阅读的重要性。无论带哪个年级,我都在尝试慢慢推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让更多孩子喜欢上阅读,我还在班级群中进行阅读打卡,让学生读读积累的精彩语句,自己也在群里展示自己的阅读好句,想以此带动更多的孩子阅读,让更多的家长关注课外阅读。我一直觉得自己做得还可以,可通过这期的小组学习,我才知道阅读还有导读课,推进课,分享课。</p><p class="ql-block"> 听了余老师的课,我发现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很难。与单篇文章相比,整本书的阅读材料更复杂,信息量更大,意蕴更丰富,能使学生进入更广阔的文学世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教师自身首先就要去阅读整本书,不仅要读,还要精读、细读,运用各种方法理清该书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选择与我们课堂单篇课文教育方法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教学。离开了教学用书,要读懂、读透整本书,这与老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学科知识提出更高要求。</p><p class="ql-block">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现在的双减政策要求给学生减轻负担,但我每天还是布置了相应的阅读内容,而且进行了简单的积累。这期快乐读书吧中要求读的是神话,我想这么有趣的故事,学生应该会去读吧。因为双减,所以这学期我并没有在群里进行阅读打卡。一次偶然的机会,和几个家长聊天,问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家长们都说在家没有读,天天喊都不读。看来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只是随便找两句话抄来完成任务的,课外阅读策略得改一改。经过思索,我把阅读任务调成每天至少读一个故事,对于优秀的孩子鼓励多读,写一句故事中神奇的句子,并把故事用一两句话进行简洁概括。在学校里,利用中午和经典诵读的时间给学生讲故事,再让孩子们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然后让他们自己读故事。每两周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先小组讲,再推举一名同学参加。还可利用周末让孩子在家讲故事,并把视频分享在群里,凡是讲了故事发了视频的孩子都可获得奖励。我想,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总会带动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加上在学校和家里读故事、讲故事,学生参与多了,也会喜欢读书的,慢慢就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书香浸润童年,阅读伴我成长。我们班的阅读先从培养阅读兴趣开始吧,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慢慢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爱上读书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有感情朗读课文之小妙招</span></p><p class="ql-block"> 犍师附小 黄晓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新课标》在每一个学段都明确指出:“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大半学期的训练,一部分同学能够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span></p><p class="ql-block">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孩子的朗读, 因为有感情朗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通过感情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词、句和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作为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呢?我有以下几点想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结合插图,培养兴趣</span></p><p class="ql-block">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文字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文字才不会显得那么生硬,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的课文大都图文结合。在教学中,我注重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对照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然后再去读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时,朗读前,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看看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画出怎样的画?为什么会画这样的呢?当时他的心情怎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让他们充分的去观察,想象,自由的表达,同桌还可以讨论、交流。如果是自己去雪地玩,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学生看着这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同桌相互交流,共同感受下雪带来的快乐,再指导学生读第一句“下雪啦,下雪啦!”效果就很好。读到后面时,孩子则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那种激动、高兴的心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二、重视范读, 激发兴趣 </span></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求知,乐于去阅读。而教师的范读既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又有助于指导个性化的朗读,所以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项链》一课时,我想让学生体会第一段的景色美,把自己融入到课文情境中,似乎自己的眼前就有这道美景。于是,我首先进行范读:“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我抓住句子中描写事物的词,时而重读,时而拖长声音读。学生听罢,不由自主地朗读了起来,虽然这是长句子,但他们已经读得声情并茂,显然不需要老师再讲,孩子们已经走进了这样的美景、似乎身临其境。</p><p class="ql-block">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才能感染学生,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文中角色,从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三、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朗读</span></p><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提供更丰富的源于生活的材料,让其在观察、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引导。</p><p class="ql-block"> 教学《乌鸦喝水》时,在最后一段,我说:“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喝着水了。”此时,它的心情怎样呢?你能说说吗?很多孩子能说出激动、高兴。但在朗读时,却读不出那种感觉。这时,我让一个孩子来把石子一颗一颗放进瓶子里,我来读,他放石子。其他孩子就边观察边听老师的朗读,自然而然他们的心情就表露出来了。有的孩子大叫:“水真得升高了,好神奇!”、“此时的乌鸦一定很高兴。”当再次让他们朗读时,对乌鸦聪明的赞美、对乌鸦喝到水的高兴,自然真情地流露。所以,当涉及学生生活实际时,恰到好处的语气和表情便水到渠成了。因此,我们老师要在引导上多下工夫,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和积累生活经验,在朗读中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这样,学生才能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这样学生就可以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四、情境创设,感染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 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不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朗读效果。</p><p class="ql-block"> 在《升国旗》的教学尾声,我对同学们说:“五星红旗,她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所以,当我们升国旗时,一定要肃立和敬礼,这是对逝去先烈的崇高敬意,也是对国旗的尊敬。让我们一起起立,凝视着五星红旗,让这首音乐拨动我们的爱国心弦吧!”与此同时,我播放了“奥运冠军登上领讲台时的图片”和“国歌”这首歌,学生再配乐朗读全文。</p><p class="ql-block"> 图片和音乐的播放,创造出了最佳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一定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把音乐引入语文教学中,置于朗读指导中,给朗读一种特殊的氛围,提升了朗读效果,有“润物细无声”之妙。</p><p class="ql-block"> 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我们语文课的主旋律。在低段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这样进行有效地朗读指导,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是非常有必要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不要吝啬你的赞美</span></p><p class="ql-block"> 清溪小学 潘春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而不触犯或引起反感,那么,请称赞他们最微小的进步,并称赞每个进步。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卡耐基</span></p><p class="ql-block"> 2021年12月6日 星期一 阴雨</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学生无非就是三类:一,成绩特别好,经常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称赞。二,学习较为努力,成绩不上不下,不调皮也不出众。这类学生往往比较内向,不爱表现自己,容易被老师家长忽略,被表扬的机会太少。三,学习成绩特别不好,努力不够或不愿努力,作业经常出错。这类学生可谓老师的重点关注对象。</p><p class="ql-block"> 习惯了成绩好的孩子的乖巧,于是我们在潜意识里会不断告诉自己他们很乖巧,铺天盖地的赞美声会让孩子不断努力,不断去趋近老师、家长、同学的期望,从而使自己不断提高,这就是奥苏贝尔所说的附属内驱力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这种附属内驱力不只是对这一类孩子有用,对所有孩子都是有用的。</p><p class="ql-block"> 小蔡,我们班刚转来的同学,陌生的同学,陌生的老师,陌生的教室让他已经很不适应。加上老师对他不了解,最近又得了湿疹,脸上奇痒难忍,经已产生了厌学心理。为了让他重拾信心,我擦亮眼睛去寻找他的优点。“今天的字就比往天漂亮,肯定写得很认真”于是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好一点。“最近桌椅板凳放得非常整齐,脚下也非常干净,真好!”于是他果真讲卫生多了。“我知道你是乖孩子,是聪明的男子汉,做事情肯定会动脑筋的。”于是错题越来越少了……老师与他越来越近了,同学们对他越来越了解了,存在感越来越强烈,现在他已经和谐的融入班集体,不再有不适应感了。</p><p class="ql-block"> 小冯,平时不说话,不举手,习成绩中等。怕老师,喊到她的名字她都会发抖,叫她到老师面前来她就会闪躲,她会以为老师会打她。针对她的情况,我决定从她的强项数学入手。我与数学老师商量,请她对小冯多加关注,并不断夸奖她的数学作业,夸奖她数学课上的表现。一周之后,她已经能在数学老师那找到自信,并能在数学课上举手发言,语文课集体回答时她也能开口了。连小朋友们都发现她破天荒举手了。于是我抓住机会“我等了好久终于听到你美美的声音了,下次还能继续吗?”于是集体回答时她表现得更积极了。“你这么勇敢,我要奖励你一个拥抱。”于是她愿意举手了……现在她下课也能跟老师聊上两句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得到并保持老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小朋友会自然表现出要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小学生学习活动中非常突出。不要吝啬你的赞许,巧妙的赞许也许能成就一个孩子,改变他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少年闰土》教学心得</span></p><p class="ql-block"> 新城小学 余莉</p><p class="ql-block">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闰土形象,反映了“我”与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我在教学第二课时,思路清晰,课后感觉良好,因此随笔记录下自我感悟颇深几点心得。</p><p class="ql-block"> 本课时重点是文中闰土所讲的四件事,其中雪地捕鸟、瓜地刺猹详写,海边拾贝、潮汛看跳鱼儿略写。难点是句子的含义。因此,我导入课题时,依托上节课的教学资源,运用课件出示精心设计的插图:设计问题——闰土和我不同之处?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什么?要求学生观察......学生们很快就说出:闰土是一个朴实天真、聪明能干的少年。我继续追问:课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他?学生们又一次阅读文本,在我的点拨下说出:因为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p><p class="ql-block"> 接着,课件出示学习任务:快速的读课文,找一找有哪几件事?</p><p class="ql-block">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悟读中有的组归纳出3件趣事,有的组以人物的动作为突破口,归纳出4件趣事......这个分歧仍然依靠悟读课文6——18自然段,用事件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知文章中的主要人物。</p><p class="ql-block"> 我在教学时,“雪地捕鸟”这一事件虽然比较简单,但我用时却不少。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闰土捕鸟的几个动作,通过我不同角度地启发,一遍又一遍的引导朗读,在学生反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让学生体会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有见识的少年,</p><p class="ql-block"> 教学中,我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句的意思;特别注意把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的训练。</p><p class="ql-block">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如果要学生从字面上理解,我预想有点难。于是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精心设计课件:问:“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答: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文本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上述说法都有道理。然后,我指导学生再读16—18自然段,对比闰土和“我”的生活环境,在“课件”的引领下,学生们终于理解到: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了。</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悟到:</p><p class="ql-block"> 1.课堂容量安排是教学目标能不能很好落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2.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是教学目标达成的保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3.只有能根据课文特点恰当选择读写结合点,才能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才能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随笔</span></p><p class="ql-block"> 南门小学 罗新蕊</p><p class="ql-block"> 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优美细腻的语言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风光及丰富的物产,抒发了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文章语言生动,写作方法简单易学,可以成为作文教学的示范文章。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不仅让学生升华了这个单元的人文要素,还跟着作者学会了写作方法,掌握了本单元语文要素。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1、创设情境感受“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图片,让学欣赏、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学生很容易就归纳出了本文的主要意思,小兴安岭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情感朗读品味“美”。</span></p><p class="ql-block">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对于这样优美的文章,可以用朗读来进行感受。所以我创设了美的情境,引导学生分层次的朗读,在读中品味小兴安岭的美。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自读、练习,再从段落中寻找句子、抓关键字词。读中找景,读与评相结合。学生在朗读、品析中,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同时提高了自己对文章关键词句的赏析能力,也进一步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3、抓住词句体味“美”。</span></p><p class="ql-block"> 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枝条有力的感觉。”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另外,课后习题第 2题需要学生对“浸”进行理解,我通过使用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浸”的意思,让学生找出意思相近的词,学生马上回答泡,这里可以看出小兴安岭的雾很浓,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仿佛像来到仙境一般。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4、知识延伸创造“美”。</span></p><p class="ql-block">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课后选做题来说一说。家乡的哪个季节是最美的?可以是开满油菜花的春天,可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天,也可以是银杏树叶漫天飞舞的秋天,还可以是充满冬橘香气的冬天呢?</p><p class="ql-block"> 学生通过自己的表达,和同桌互相说说。我规定他们说的第一句话使用关键句,围绕一个意思来说。这样就把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给落实了。</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虽然让学生抓住字词进行体会赏析,但是感觉程度还不够。另一方面,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的启示不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观课心得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 罗城小学 张梦铃</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27日,我很荣幸参加了郑静名师工作室组织的送教到区县活动。尤其是聆听了万莉老师的《司马光》,再反思自身的教学,受益颇多。</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基于真实的学情,基于儿童的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伊始,万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还知道哪些复姓?这时,课堂一阵沉默。这时万老师顺势引导,你们知道三国演义里面有一个特别有智慧的人吗?这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诸葛亮。这时就说诸葛也是复姓。我猜测万老师本来预设的是大家应该能说出东方、上官这些复姓,但是当我们的预设与真实的教学过程有差别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能体现老师的教育机智了。如果这个时候万老师按照自己的预设来,说出这些复姓,那就成了灌输式教学。这时,万老师没有在这上面过多花时间,这就是基于真实的学情。反思我自己,在信息化泛滥的时代,我作为现当代人民教师行列中的一员,也难逃电子化办公、信息化教学的浪潮。尤其是面对文言文教学,在大家看来,这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因此,我总是试图用形式多样化的PPT,视频来填补文言文教学的困难。并且还自我麻痹:我这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学生应该懂了吧。然而,我却忽视了学生真实的情况,总是把我以为的,强加给学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二、准确理解,合理想象。</span></p><p class="ql-block"> 在课堂中,当万老师讲到“群儿戏于庭”时,让孩子们想象还有可能戏于哪里?并且用上文言文的句式来练习。做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有机结合。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合理想象,他们是怎样嬉戏玩耍的。准确的理解是想象的基础,否则再丰富的想象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丰富的想象是准确理解的终极目标。而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既要把古文理解准确透彻,又不显繁琐冗长,不留牵引痕迹;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又不脱离古文文本,想象恰到好处。这两方面,我在课堂上操作起来往往容易失衡。然而,万老师不断引导鼓励学生多说,让整个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更加透彻,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经验+反思=成长。聆听了一堂优质课,结合自身教学,不断反思,缩小差距。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反思是一种习惯,反思的目的是促进教学行为的改变。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是一餐之需,从内部打破才是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后随笔</span></p><p class="ql-block"> 玉津镇中心小学 史文静</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诗意语文,我的朝圣之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王崧舟</span></p><p class="ql-block"> 最近看《故宫》宣传片,疯迷上了周深戏曲腔调的《定风波》,太喜欢戏曲味演绎的婉转大气调了,吟唱动人心扉,深深感受到了诗人旷达超俗心境,也将东方魂韵之美彰显得淋漓尽致。“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p><p class="ql-block"> 在《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前备课中,忍不住又把苏轼读了又读:“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以致后来的教学中,每每忍不住和学生分享我所喜爱的是一个怎样的苏轼,他都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林语堂先生评价他“不可无一,难能有二”?</p><p class="ql-block"> 《饮湖上初晴后雨》其实是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美。</p><p class="ql-block"> 课堂一开始,观看西湖十大美景宣传视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西湖的最直观的感受,使其自然地进入学习情境中。接着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于学生交流读懂诗意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渗透使用。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理解“潋滟” 一词描绘的西湖画面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让学生在朗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发现美的词,并能用自己的词汇来描绘图片中的画面,在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升华。</p><p class="ql-block"> 随后,引导学生在苏轼的笔下感受西湖朦胧细雨之奇。在这个环节,我先出示画面,让学生想象并来描绘,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之际,出示诗中的句子“山色空蒙雨亦奇” ,体会“奇”的独特之处,加之各种方式的情感朗读引导,使学生能够走进诗中奇妙的境界。在感受奇妙的意境后,通过一系列的铺垫,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这对诗歌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领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一天之中,诗人欣赏了西湖的晴姿雨态,真是兴奋之极啊!这时,他情不自禁地由西湖想到了西子,在引导学生感悟此比喻的精妙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多次朗读指导,学生陶醉在这美丽奇妙的西湖景色之中。</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通过苏轼的另一首《望湖楼醉书》来比较拓展延伸,一首是描写小雨的轻柔,一首是描写大雨的狂乱,学生在朗读比较中体会雨的不同韵味,感受诗的魅力。</p>

学生

教学

朗读

老师

文言文

阅读

课堂

孩子

理解

闰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