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旅途:广西陆川吕氏始祖迁善支千年岁月中的前世今生

阿猛

<p class="ql-block">陆川吕氏始祖之一迁善吕公祠,祠堂门口对联:世泽闽山厚,支流渭水长。</p> <p class="ql-block">前言:12月底,家乡村里宗亲们提议,因十一世积厚祖祖堂破旧,准备修缮,各种缘由,修缮方案尚在协商之中。多年前有简单的了解过族谱,知道祖先是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由叔侄三户人(叔:官田公,在田公,侄:迁善公),从福建上杭县,跋涉千里迁移到广西陆川县,安家落户,开枝散叶。更具体的情况并不是很清楚,由此想更详细的了解祖先的信息,在互联网上百度起来。</p> <p class="ql-block">本支属陆川吕氏三始祖之一迁善公之后,迁善公的宗祠坐落本村里的一个小山坡下,离家不到50米的地方,童年经常在宗祠门口玩,翻墙到里面捉迷藏。小学一,二年级是在当时被征用为小年级教室的宗祠里就读度过的。那时的我们却对祠堂历史一无所知,包括一些叔伯们,他们也没和我们提起过这是始祖祠堂。记忆中,2000年之前年间从无有人来祭拜(自2002年翻修后,到如今,其后裔每年成千上万人的从广西广东各地前来祭拜,一年比一年多)。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慢慢好转了,村里父母辈每年春秋都组织祭拜众人山(祖先墓),这也是读小学时的我们最开心的日子。到了90年代初,大家忙着赚钱,祭拜又停了。到了2000年之后,又慢慢的恢复。也是这个时期,村里祠堂开始了修复,从村里老人口中得知,这是我们陆川吕氏始祖的宗祠,但也仅是知道罢了,关于始祖情况更深的了解,还需要互联网兴起之后。历史的发展,90年代末,2000年后,南方的宗族文化有所恢复,各地相关的姓氏族宗亲理事会开始成立起来,太平盛世的人们开始寻根问祖。49之后停止了半个多世纪的族谱修缮,也摆上日程。互联网的兴起,让人更容易的找到有关信息,各地宗亲理事会开始相互联系。2018年回老家过春节,抽空网上百度到陆川吕氏迁善公的词条,仅查到了迁善公支出自福建上杭吕氏,更详细的比如上杭吕氏始祖是谁等信息尚缺乏,资料不全。到2021年12月,老家村里的十一世祖祠准备集资修缮, 再次百度广西陆川吕氏迁善公,相关资料丰富了很多。由迁善公百度到福建上杭县吕氏太德公。相关词条多了,再对比其它相关的吕氏谱系词条,找出来了本祖先的谱系传承。自中华吕氏供奉吕尚(姜太公)为吕氏始祖开始,到本支的陆川吕氏始祖之一迁善公,谱系清晰,代系传承不绝。</p><p class="ql-block">“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该名言竟是出自北宋名相吕蒙正(吕夷简之叔)之口。把著名的“庆历新政”颠覆了的权臣能臣,范仲淹,欧阳修,文彦博一众名臣眼中的奸臣权臣吕夷简,原来是本支吕氏的千年直系先祖。</p><p class="ql-block">历史照进现实,现实传承了历史。陆川吕氏支的福建吕氏先祖,如此功业堂皇,功绩青史留名(吕氏北宋期间,素有赵家天子吕家相之说,北宋期间,吕氏分别出了吕端,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吕大防五位宰相,其中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属叔侄,父子关系,一姓三世三宰相,历史罕见)。本人和绝大部分宗亲对此几乎一无所知,1949之后传统文化的断裂和缺失,令人悲哀,感如此,写出此贴,令族人宗亲们了解自己祖先们的前世今生,和千年风雨中祖先们的筚路蓝缕,开启了今日族支繁盛的来之不易,以启后人。</p><p class="ql-block">本帖所选族谱资料信息均出自百度,主要以四川中江县吕氏族谱为主,该族谱修缮于民国1944年。此支吕氏与陆川吕氏迁善支同出福建上杭吕氏始祖太德公及其二子念九郎一脉。其<span style="font-size:18px;">族谱代系与陆川吕氏始祖迁善公宗祠的本支吕氏谱系世代表图对应相符,可信可靠。其</span>次是留福建上杭吕氏太德公后裔族谱资料,及陆川吕氏宗支资料信息,再是百度来自大学历史学者关于北宋东莱吕氏的相关研究资料。以时间为轴,选取从后唐公元771年开始,到明中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为止的710年时间中的本支吕氏先祖谱系,同时以族谱中的关键节点人物,福建上杭吕氏始祖太德公为支点,前后串联起迁善公的祖先和他的子孙后代们的世界(迁善公落籍广西陆川后的族谱尚有保存,自迁善公始传至今540多年,已经到了25代,代系清晰,在此不做介绍)。以期迁善支的宗亲们对自己本支的族谱代系有所了解。</p><p class="ql-block">时间:唐-北宋-南宋-元-明;</p><p class="ql-block">关键节点人物:吕温(唐,公元771年-811年)—吕镇(唐)……吕梦奇(后唐)……吕夷简(北宋,公元978-1044年)—吕公绰(北宋)—吕希杰(北宋)……吕旷兴(太德公,南宋,公元1178-1247年)……吕迁善(明,公元1480年迁移陆川)。</p> <p class="ql-block">图片中红箭头所指即是迁善吕公祠。祠堂在文革期间有所破坏,但由于祠堂所在的村民都是迁善公后代子孙,族人们的保护,把祠堂改为小学一二年级教室,建筑主体幸得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前世:根据四川中江县吕氏于1944年重修的族谱世系(考虑到文章过长,该族谱世系简谱从4,5,6起介绍。前1,2,3部分谱世系放文章后面,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抽空了解):</p><p class="ql-block">4、河南吕氏世系:吕镇,字安行,父吕温,系吕温长子,中晚唐年间人。始迁河南洛,为河南始祖,娶汪氏生子二,长子吕康、次子吕宁。</p><p class="ql-block">吕镇(河南始祖)→吕宁(次子)→吕信(三子)→吕江(长子)→吕学→吕圣(长子)→吕菽(三子)→吕良(次子)→吕福(次子)→吕顼→吕韬→吕梦奇(长子)。</p><p class="ql-block">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剌史,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吕温卒年四十,娶方氏生子一吕镇。</p> <p class="ql-block">5,山东东莱吕氏世系:吕梦奇→吕龟祥(次子)→吕蒙亨(长子)→吕夷简(次子)→吕公绰(长子)→吕希杰(长子)</p><p class="ql-block">根据史料,东莱吕氏发迹于五代时期的吕梦奇(莱州史料称其居住地为现莱州市城港路街道的军寨址村)。吕梦奇在后唐时期,曾担任幽州节度判官、户部侍郎等职务。他的两个儿子,叫做吕龟图和吕龟祥。吕蒙正是吕龟图之子,而吕龟祥一系后来的代表人物就是吕夷简(吕蒙正之侄)、吕公著。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皆先后担任过北宋朝廷宰相,其中以夷间公政治能力最为杰出,其政治水平,政治手腕,权柄可以进入北宋王朝宰相排名前五。东莱吕氏的名声,就此奠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吕夷简:(公元978-1044年)</p> <p class="ql-block">夷简公:山东莱州人。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大理寺丞吕蒙亨之子。进士及第,至天兴元年,真宗去世,临危受命。正式拜相,多智,善于应变,因时制宜,“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二度为相,深谋远虑,有古大臣之风,建功立名“吕氏更执国柄,四世三人,世家之盛,则未之有也”以太尉致仕,至庆历去世,享年六十六,追赠太师,中书令,谥号“文靖“</p><p class="ql-block">公绰公:夷简公长子,字仲裕,荫补将作监丞、知陈留县。宋天圣中为馆阁对读、召试、直集贤院,辞改校理,迁太子中允,出知郑州,还判吏部南曹累,迁太常博士,尚书工部员外郎,四年兵部员外郎,历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集贤殿修撰、知永兴军,改枢密直学士、知秦州。祀明堂,迁刑部郎中,召为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岁余,愿罢府事,进翰林侍读学士、知审刑院兼判太常寺。娶上官氏封京兆郡主,生子三,长子吕希杰、次子吕希道、三子吕希亚。</p> <p class="ql-block">6、金陵宁国府旌德县吕氏世系:</p><p class="ql-block">吕希杰,1087年公判金陵旌德县县令,迁旌德县,为旌德县吕氏始祖。公绰公长子,字华仲。</p><p class="ql-block">据《漳平吕氏宗谱》称:先世希杰公为开封人,居相州,哲宗二年丁卯(1087年),公为金陵宁国府旌德县令,悴于任所,葬在歙县二十都庙首。娶戴氏,生二子求一,求二。</p><p class="ql-block">吕希杰(安徽旌德吕氏始祖)→吕求一(长子)→吕嗣恭(次子)→吕理(长子)→吕应申(三子)→吕德秀(长子)→吕棨瑞(长子)→吕天德→吕福荫(长子)→吕骞(次子)→吕佛飬(长子)→吕旷兴(长子)→吕怀义(念九郎,次子)</p> <p class="ql-block">吕氏太德公:(公元1178~1247年)宋宁宗1208年进士,简命为福建漳州司马</p> <p class="ql-block">7,福建上杭县吕氏始祖太德公世系:太德公,系佛养公的长子,名宦,字旷兴,号太德。</p><p class="ql-block">原籍金陵宁国府旌德县,宋宁宗年间进士,简命为福建漳州司马,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不惜己财,广行施济,致仕迁居上杭县太平里赤嘴岗灌洋(上杭与永定交界处,今属永定虎岗灌洋)。</p> <p class="ql-block">太德公,生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卒于宋理宗淳佑七年(1247)享寿70岁。发柩安葬,路经灌洋田段时,忽然烈风猛雨,众人避之,片时雨止,柩已没于田中,人皆日天葬也,即于此处筑坟,地理丑山未向,风水命名为“飞鸦落洋”形。自葬之后,灌洋乡人,以神公王祀之。为何称呼“神公王”呢?太德公为官期间,扫平海盗有功,圣上敕封为神将;立有祠堂,亦有嗣裔,在灌洋居住。其后裔以太德公为闽上杭县吕氏始祖,不忘其迁闽之历史。另刻有记妣蔡氏敕封太君,葬于太德坟左翼。现经考证,太德公古墓已经于清代改建为神公王位,墓碑字被琢毁,抹上石灰,改刻“敕封神将公王位”,地理艮山坤向,填上红漆,旁边奉祀字迹模糊,每年农历三月三,灌阳各姓纷纷前来祭拜;吕太德公后裔从古至今均为春分日举行大型祭祖活动!新中国建立后,古墓周围田地被当地政府开为良田和水圳,大大减小原址面积,严重的影响了古代古墓旧址。<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当地唯一太德公后裔吕祥英称,他们世居于此,传说从古至今皆如是。太德公后裔南方各宗亲2016年之后连宗粗略统计,21世纪,其后裔人口约80万,遍布福建,江西,贵州,四川,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东南亚等地。太德公为福建上杭吕氏始祖,是吕氏宗族迁移南方繁衍,承前启后,奠定和开创子孙基业的一代。</span></p><p class="ql-block">太德公,娶蔡氏。生四子:七十二郎、念九郎、六四郎、六五郎,四子中其中长子和次子的分居情况是:</p><p class="ql-block">二世七十二郎(字怀仁),迁回南京,其后裔世居江宁、上元二邑。</p><p class="ql-block">二世念九郎(字怀义),于宋理宗淳佑十二年迁居上杭胜运里儒溪(今由大地流经张芬再流出黄潭河的小溪流域)。九郎公为人清雅廉洁,隐居不仕,并无官家气习,最好读书,惟吟诗抚琴,以抒怀抱。曾先后居住于吴坑、牛角窝、田心里,最后在张芬下村定居,建有上屋、下屋祠堂。上屋祠堂已废,下屋礼堂尚好,宗堂门联为“渭水源流远,河东世泽长”。殁葬彩下村横岗岌背,地名槽?窝大枫树下,“人形腹脐”穴,辰山戌向,丙辰丙戊分金,曾三次更葬重修,坟墓保存良好。二世祖陈氏四娘太婆葬于蓝溪岗下本村西山,地名铜钟寨,地理庚山甲向,风水命名“美女照镜”形,其次子三世祖千三郎古墓在陈四娘古墓下6米左右,仍古墓旧遗址,当地吕氏古传至今曰:“美女照镜,有求必应;风水宝地,人才济济”。故历代每年春分日各地吕氏宗亲前来祭祖,香火旺盛。念九郎(字怀义)妣陈氏四娘生三子:千一郎(抵评),千三郎(抵谌),愿三郎(抵谈)。千一郎移居上杭太拨崇厦、围里、增坑;千三郎后裔居于上杭蓝溪岗下(目前吕姓230人左右),邓坊(今地名定坊,当地已无吕氏);愿三郎后裔在张芬居住,惟耕惟读;历史上也代有儒生、学士、秀才,清嘉庆年间,太德第十九代孙廷谟(又名新吉),中举人。吕姓在上杭县800年,世代相承,支派分明,一直保持吕氏家风。</p> <p class="ql-block">2012年9月,陆川吕氏宗亲理事会组织宗亲回福建上杭县寻根问祖。这是太德公八世孙官田,在田,九世孙迁善叔侄三人自1480年迁移到广西陆川530多年后,陆川吕氏宗支首次回福建上杭进行寻根问祖活动。</p> <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太德公全国各地后裔代表聚集福建龙岩市,成立“修缮吕氏太德公古墓理事会”,首次发起了修缮募捐活动。</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19日,太德公后裔再次福建聚集龙岩市,商讨并定下修缮古墓方案。经过4个月零20天紧张的施工,古墓修缮于公元2019年2月9日顺利竣工。</p> <p class="ql-block">2018年未修缮前的太德公墓</p> <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太德公各省宗支后裔集资50万对古墓进行修缮,图片为工程快完成之时的太德公墓。</p> <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9日,太德公墓修缮完成后,来自全国各自的太德公后裔们举行祭祖活动。</p> <p class="ql-block">8, 陆川吕氏宗支:广西陆川吕氏系福建上杭吕氏始祖太德公次子念九郎之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太德公第八世孙吕英(号官田)携弟吕贵(号在田)、侄吕嵩(九世孙,号迁善),从福建上杭县官田村迁广西陆川县温泉镇栗木堡(后改村名为官田村,以纪念官田公)。陆川吕氏脉发展旺盛,至今已有540多年历史,繁衍人口16万多人,分布两广海南十多个市县,部分迁移到东南亚。</p><p class="ql-block">陆川吕氏族谱自太德公始世系如下:太德公—念九郎—愿三郎—元九郎—乐容—千三郎—伯八郎—竹斋公,官田(吕英),在田(吕贵)。</p><p class="ql-block">乐容(法号四七郎)生九子:万一郎、伯六郎、千三郎、千五郎、千九郎、千二郎、万四郎、马三郎、万八郎。其中千三郎—伯八郎—竹斋、官田、在田。竹斋生迁善(吕嵩)。</p><p class="ql-block">陆川吕氏自始祖迁移至陆川后,500年间,人才辈出,明清时期有考进进士,举人,考进秀才也有不少。民国北洋时期有少将吕春琯、吕焕祥等(其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吕春琯在老家谢鲁村建有南方著名的四大园林之一~谢鲁山庄)。</span>国民政府时期,有曾任广西省政府主席的吕焕炎(上将)和中将吕国铨、吕国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出少将吕强、吕德松(原广州军区联勤部部长)。还有在诗歌、书画、艺术和文史研究上颇有建树的吕集义、吕梁等。</p> <p class="ql-block">2002年修缮的迁善公宗祠。该公祠建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p> <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二年(1763年)祠堂修建记事碑。民国初年再次重新修缮。2002年又再次修缮。</p> <p class="ql-block">迁善公宗祠所在山坡山顶前眺。背东向西。远处山脉为两广著名的云开大山西山山脉。陆川县坐落在云开大山的东西两山脉间,区内有流入南海北部湾的九洲江。</p> <p class="ql-block">迁善公宗祠所在山坡山顶后望。</p> <p class="ql-block">山背远看宗祠所在丘陵。</p> <p class="ql-block">今生:陆川吕氏迁善支,明成化十六年间(1480年),迁善公跟随两叔叔官田,在田一起,背着祖婆陈氏和父竹斋公骨骸。自福建上杭县横跨闽粤千里迁移到广西陆川,时落籍温泉镇栗木堡(后世子孙为纪念官田公,改落籍地为官田村),迁善公墓在今温泉镇官田村黄竹冲,500多年一直存在,享受后世子孙香火和纪念(福建上杭太德公墓近800年的存在,广西陆川迁善公墓500多年的存在,遥远的历史,漫长的岁月,亦是代表了一种刻进骨子里的坚毅和传承)。迁善公宗祠乾隆年间建在温泉镇长河村下里村。二世三世祖合葬在官田村蛇子地,五世祖坟在今滩面乡覃村长塘天马地,三地祖墓所在皆为流传两广有名风水宝地。如今宗亲们每年组织,开始大规模祭拜祖先。远祖婆陈氏(官田,在田,竹斋三人母亲)和官田公安葬在今温泉镇长河下长山即原麻纺厂围墙南边,边建有一亭,亭里立有一尊吕氏始祖吕尚姜太公雕像。祖婆陈氏为陆川吕氏官田,在田,迁善三支共同祭拜祖墓。此为吕氏子孙不忘根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位于原县麻纺厂长河村下长山祖婆墓旁的吕公亭,有姜太公塑像一座,为陆川吕氏所立,以示不忘根本。后裔枝繁叶茂,太公香火不绝。</p> <p class="ql-block">陆川洞心村厚庵吕公祠(俗称五座祠堂),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为吕氏官田公(吕英)五世孙吕厚庵之祠。祠堂为典型清代风格的五进建筑。该祠堂为广西为数不多的大型清代风格建筑。2010年被列为陆川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历史系《福建客家人移民广西陆川的历史考察》。2013.10</p> <p class="ql-block">另:玉林樟木吕氏吕阎宗支。据其吕氏家谱记载,玉林樟木吕氏系太德公三子六四郎(怀礼)派下阎公之后,明永乐前后(1371—1415)从福建省宁化县瓦子巷迁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新龙山背村开基,至今600多年,繁衍子孙廿三代,裔居玉林、兴业、北流、浦北等地45个村庄,人口8000多人。世系如下:太德公—六四郎—万四郎—甲一郎—维友—仲贤—国光—以期—阎—世高—永茂—云翁、云从、云点、云汉、云泰、云山……吕氏子孙尊师重教,据宗亲联谊信息。山背村这一吕氏宗支如今有大学毕业生近两百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2人,研究生3人,教授5人,高级工程师2人。还有许多是公务员、军官、企业管理者、科研工作者、教师、律师、医师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迁善公宗祠代系传承图。</p> <p class="ql-block">迁善公支长河村盘古地十世孙素严公祠堂石碑代系传承图。</p> <p class="ql-block">自2000年以来,陆川吕氏迁善宗族理事会成立,宗支和周边市县的吕氏宗支开始连宗交往。2012年9月,宗亲理事会组织成员首次返回福建上杭进行寻根问祖活动。并逐渐和全国其他各省的太德公后裔宗支联系联谊,共同祭拜,修谱,纪念福建吕氏始祖太德公。800年岁月,千年的风雨。世代变迁,终不能改汉人的祖先信仰,祖宗祭拜。陆川吕氏,540年的世代传承,连绵不绝。子孙后辈们当对自己祖先历史有所了解:千年传承,路途遥远,世代清晰,枝繁叶茂,实属不易;更需奋发图强,荣耀祖先,光大族支。</p> <p class="ql-block">附:来自四川中江县吕氏族谱的谱系简图。后接前面的河东吕氏世系。</p> <p class="ql-block">1、始祖齐太公营丘世系(今山东临淄)吕尚(始祖齐太公)→吕伋(齐丁公)→吕得(齐乙公)→吕慈母(齐癸公)→吕不辰(齐哀公)→吕静(齐胡公)→吕山(齐献公)→吕寿(齐武公)→吕无忌(齐厉公)→吕赤(齐文公)→吕脱[说](齐成公)→吕购(齐庄公)→吕禄甫(齐釐[僖]公)→吕小白(齐桓公)→吕元(齐惠公)→吕无野(齐顷公)→吕环(齐灵公)→吕杵臼(齐景公)→吕阳生(齐悼公)→吕骜(齐平公)→吕积(齐宣公)→吕祁吕积: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405年在位,薨子贷立。齐宣公子吕祁,隐居民间迁阳翟奉为阳翟始祖。</p> <p class="ql-block">2、阳翟世系(今河南阳翟)吕祁:娶宋氏生子二,长子吕光、次子吕忿吕祁(阳翟始祖)→吕光(长子)→吕敏→吕不伐(次子)→吕雍(五子)→吕威→吕霸→吕鸽(五子)→吕微→吕陵→吕隆(次子)→吕嶶(次子)→吕凝(长子)→吕泽(次子)→吕远(长子)→吕德(三子)→吕肇→吕虔→吕鹄(次子)吕虔:字子恪,任城(今山东济宁东南)人,三国时曹魏将领。有胆策,曹操在兖州时,委以从事,率家兵驻守湖陆。后迁泰山太守,与夏侯渊共镇压济南等地的黄巾军。又举秀才,加骑都尉,仍领泰山郡。文帝即王位,加裨将军,封爵益寿亭侯。再迁徐州刺史,加威虏将军。魏明帝曹叡即位,徙封万年亭侯,食邑二百户,合计六百户。后去世,其子吕翻袭爵,吕翻死后,其孙吕桂继嗣。娶孔氏生子二长子吕翻、次子吕鹄,薨长子吕翻继嗣,次子吕鹄迁居河东,魏史有传。</p> <p class="ql-block">3、河东世系(今山西永济)吕鹄:徐州剌史,始居河东,为河东始祖,娶赵氏生子二,长子吕慈明、次子吕行钧。吕鹄(河东始祖)→吕行钧(次子)→吕拾(三子)→吕时→吕端(长子)→吕应麟→吕雄→吕崇嗣(四子)→吕延之→吕渭(次子)→吕温(长子)→吕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