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读王铎《香山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陈爱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辛丑冬日,余陪犬子从师学书,临王铎草书《香山寺》,有所感,作此篇,兼怀王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香山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细径微初入,幽香疏亦稀。</p><p class="ql-block">虚潭留幻色,响谷发清机。</p><p class="ql-block">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p><p class="ql-block">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p><p class="ql-block"> 寺庙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阅读预期?烟雾缭绕,神秘,庄严,肃穆。这是必须的。《香山寺》是这样的吗?没有。细径,幽香,虚潭,响谷,人淡,僧闲,鸥飞。人淡,僧闲,哪来的神秘,庄严,肃穆?香山寺不一样就是不一样。所以值得入诗,也值得一读。</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对仗,押韵,叙事,写景,描人,议论抒情,起承转合,天下律诗一样工整,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否则,怎么能叫律诗呢?</p><p class="ql-block"> 首联“细径微初入,幽香疏亦稀。”</p><p class="ql-block"> 开笔就进入,这叫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没有爬山的气喘,买票的长队,集合的喧闹。没有人头攒动,脚尖碰脚根的拥挤。直接进入,爽!“细径”,不叫“小园香径独徘徊”的“香径”,后面有“幽香”二字,免得重复。不叫“远上寒山石径斜”的“石径”,石太硬,与“幽”对不上。不叫“曲径通幽处”的“曲径”,曲而不直,不便进入。也不叫“大道”,因为与“微”不搭。大道就要踩油门,按喇叭,急吼吼,不一会儿就到了。上车就睡觉,下车就屙尿,到了景点就拍照。美其名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爬上山顶,大发感慨:“啊,长城,你真TMD长啊!”人家不一样,“微初入。”“微”就是慢慢地走,欣赏。“初”字是有讲究的,第一次,有新鲜感,没有审美疲劳。</p><p class="ql-block"> “幽香”,不是长沙臭豆腐的那种让人流口水的浓香,俗!“幽”是和“雅”相配的,大概是桂花香,或者是梅花香。“疏亦稀”得细品。疏,就是时有时无,若隐若现,刻意闻,闻不到,不作指望了,哦嚯,又有了。稀,不多,少,薄,想多闻一点,没门!让人魂牵梦绕,欲罢不能。</p><p class="ql-block"> 颔联“虚潭留幻色,响谷发清机。”</p><p class="ql-block"> 什么叫“虚潭”?没有水的潭叫“枯潭”,结了冰的潭叫“寒潭”,泥沙俱下的潭叫“混潭”。“虚潭”是清澈见底的潭,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这样的潭。“虚”字用得太妙了,后面“幻”字相呼应,相映成趣。什么叫“幻色”?就是梦幻般的色彩。化用一句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潭瑟瑟半潭红。”波光粼粼,涟漪荡漾,让人恍恍惚惚,心驰神往。“留”字很有情味,“执手相看泪眼”的那种留。只有虚潭才有资格留住幻色,只有幻色才值得虚潭挽留。</p><p class="ql-block"> “响谷”就是空谷传响,肯定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那种大型瀑布冲入潭中的巨响,因为后面说“发清机”,什么叫“发清机”呢?一滴水滴入水中发出的声音。用电影表现,必须是特写慢镜头,声音要清脆而有回响。泉水叮咚,这里该有多静啊!这就是以声写静。静得让人不敢透长气。此情此景,看谁舍得乱叫?</p><p class="ql-block"> 诗的上半部分让人在触觉、嗅觉、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达到了极致,极尽悠、雅、清、静之妙,神仙的逍遥日子也只不过如此!</p><p class="ql-block"> 颈联“人淡听松去,僧闲洗药归。”</p><p class="ql-block"> “人淡如菊”出自唐代司空图《诗品》中的《典雅》,比喻人淡泊得如同菊花一样。阅尽世间繁华,品尽人间欢娱的人,才可追求淡泊。“咸吃萝卜淡操心”的“淡”是“扯淡”的“淡”,不是“淡泊”的“淡”。“菊,花之君子者也。”只有君子才甘于淡泊,小人是受不了淡泊的。</p><p class="ql-block"> 唐太宗李世民在《大唐三藏圣教序》中誉玄奘法师“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松风,乃清华之音。</p><p class="ql-block">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意思是:只有弹过千百首乐曲的人才能懂得音乐,看过千百把宝剑的人才能懂得武器。这句话出自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p><p class="ql-block"> “人淡听松去”意思是高雅的人听清华的声音。靡靡之音或者摇滚重金属音乐是不堪入耳的。</p><p class="ql-block"> “僧闲”,小和尚悠闲自得。这不得了!小沙弥哪有资格悠闲?扫地,舂米,挑水,砍柴,烧火,这些事难道还要方丈去做不成?师兄也不做这些事的,师兄是要侍奉在师父左右诵经念佛的。香山寺的和尚很当得哈!连小和尚都很闲。</p><p class="ql-block"> “洗药归”,为什么不是“挑水归”?挑水就很累了,不信,你挑一担水爬山试试!挑水与闲是挂不上钩的。既然悠闲自在,用“歌而归”不是更显心情惬意吗?唱句“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是不是很有情调?!那不是“闲”,是“浪”。小沙弥怎么能浪呢?不想当和尚啦?</p><p class="ql-block"> 衣食无忧了,采点药,洗干净,晾干,以备不虞之需。和尚不是神仙,吃五谷杂粮,免不了会头疼脑热,偶生小疾的。如:蒲公英清热解毒、美容养颜、消痈散结;车前草利水渗湿、清肝明目、清热解毒;菊花疏风散热、清肝明目、平抑肝阳。自己的身体健康自己调养,不至于到医院去拍片子,动刀子。</p><p class="ql-block"> “洗药”也照应前文“虚潭”。古人写诗是很严谨的,不是一拍脑袋,就爆出金句的。所谓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是也。</p><p class="ql-block"> 尾联“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p><p class="ql-block"> 译文:“不要偷看这灵秀风景之外的景色,那是什么景象呢?天地茫茫一片,一只鸥鸟在孤独地飞翔。”</p><p class="ql-block"> 这一联议论抒情,是什么意思呢?我不知道。我们能把王铎拉出来问吗?不可能。</p><p class="ql-block">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就是知人论世的出处。指只有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理解一个的行为和思想。</p><p class="ql-block"> 王铎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法家。他博学好古,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王铎诗风主要继承了唐代诗圣杜甫的衣钵——“沉郁顿挫”。他和杜甫一样,生活在一个大起大落,矛盾复杂的动荡年代。他在明亡后降清,气节有污,被列入二臣。在由明到清这场翻天覆地的变革风暴中,最痛苦的莫过于汉族文人和士大夫了。在儒家入世哲学熏陶下的文人士子,看到君死国亡,异族成为统治者这一事实,多数人从良心和责任感上,都会受到震撼和刺激。感同身受,诗为心声。王铎能率意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意新辞美,造境奇绝,微言大义,寄托遥深。</p><p class="ql-block"> 杜甫有“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句子。王铎“莫窥灵景外,漠漠一鸥飞。”何其神似!</p><p class="ql-block"> 这时的诗人灵魂出窍了,这幅图景是无人机飞两百米高才拍得到的画面。而诗人是不忍心看到这幅图景的,因为,一鸥飞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悲苦,漂泊无依。王铎晚年,政治失意,生活窘迫。前文细径,幽香,虚潭,响谷,人淡,僧闲,都是来反衬鸥飞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悲伤凄怆的心境突兀而起。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增其哀。这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如《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用春日美景,反衬征夫悲苦心情,多么动人!</p><p class="ql-block"> 吴昌硕誉王铎书法“有明书法推第一”。王铎在诗文上的成就同样是不可磨灭的,亦无愧明末清初“史诗”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01.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