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归园田居》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陶渊明2</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少3无适4俗韵5, 性6本爱丘山7。</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误落尘网8中, 一去三十年9。</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羁(jī)鸟10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荒南野际, 守拙(zhuō)11归园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方12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榆柳荫(y ì n)13后檐, 桃李罗堂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暧(ài)暧14远人村, 依依15墟里16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户庭无尘杂, 虚室17有余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久在樊(fán)笼18里, 复得返自然19。</p> <p class="ql-block">【翻译】</p><p class="ql-block">年少时就没有顺随世俗的情致,性情本来就热爱林山。</p><p class="ql-block">错误地陷入了仕途的罗网,一经离开园田便是多年。</p><p class="ql-block">像笼鸟依恋旧日的山林,像池鱼思念原来的深渊。</p><p class="ql-block">愿在南边的原野开垦荒地,愿保持着愚笨的性情归耕田园。</p><p class="ql-block">方圆有十余亩地绕着房宅,还有茅屋草舍八九间。</p><p class="ql-block">榆树、柳树遮盖着房屋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前。</p><p class="ql-block">远处的村落依稀可见,袅袅炊烟隐约飘散。</p><p class="ql-block">深巷中不时传来了狗吠声,桑树顶有雄鸡偶尔啼唤。</p><p class="ql-block">庭院里没有尘俗的事情烦扰,空室里度过安适悠闲的时光。</p><p class="ql-block">长久困在官场那樊笼里,又能够归返到向往的林山。</p> <p class="ql-block"> 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赞誉陶渊明,是“六朝第一流的人物,其诗自能旷世独立。”在对陶渊明接受的历史过程中,先对其人格品质推崇,后对其文学赞许。他也出生在乱世,无法实现曹操一样招纳天下贤才、实现一统天下的霸主梦想,却能摆脱红尘的羁绊,拒绝名利的诱惑,毅然辞官,躬耕园田,悠然采菊,酣饮独醉,固守贫困,坚守本性,成就了他杰出的田园诗章。</p><p class="ql-block"> 诗的开篇,诗人在追述中给我们呈现了他的理想境地—“丘山”世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追忆自己年少起,就没有顺应世俗的情致,不是能在官场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中迎合世俗、巧妙周旋之辈,与世俗不合,本性如“丘山”般清高孤傲,但是人就热爱这“丘山”世界。</p><p class="ql-block">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这是追忆中的悔责,写陷入现实这“尘网”世界之久。“尘网”世界太多的束缚,曾三仕三隐,且“一去三十年”,矛盾不已,一个“误”字,悔不该错误陷入,充满对身不由己的污浊官场的厌恶和鄙弃,与前两句对 “丘山”世界爱恋形成鲜明的对比。</p><p class="ql-block"> 当理想的“丘山”世界和现实的“尘网”世界相违背时,陶潜给后辈彰显了他的“一流人品”,遵从本性。“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以“羁鸟”、“池鱼”等受约束的动物来自喻,再一次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对“丘山”世界的爱恋和“尘网”世界的厌弃。接着诗人直接申明志向:“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照应题目“归园田居”,回归园田,开荒耕种,以守住不能顺应世俗取巧的愚笨,其实这是守住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这是守住对“丘山”世界本性的爱恋。</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八句对陶渊明“园田”的描写,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 “丘山”世界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丘山”世界的景物,成了诗人笔下一个个可感动人的园田意象:有视觉近处的方宅、草屋、榆树、柳树、桃树、李树等静景,还有视觉远处的村落、炊烟等远景,还有听觉上的狗吠、鸡鸣,以白描的手法,抓住园田生活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远近结合、视听结合,内外结合。动静结合。寥廖几笔就勾勒一个优美、空旷、恬静、祥和、清新的“丘山”世界,这里没有官场的喧嚣和污浊,这里有的是田园的赏心悦目。诗人的爱恋和厌弃再次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户庭无尘杂,有余闲。”“杂”与“闲”,又是“尘网”世界和“丘山”世界两种生命状态的对比,远离官场的尘俗,就远离了纷扰和束缚,走向“户庭”的“虚室”,就走向了自由和闲适,走向了宁静与热爱。</p><p class="ql-block">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可以指自然界,也可以指陶渊明笔下的田园,也可以指不受拘束的样子。再次呼应诗歌开篇对理想的“丘山”世界的爱恋和现实的“尘网”世界的厌弃。也揭示了《归园田居》的主旨。梁启超说陶渊明:“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果真喜欢这躬耕园田的生活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可贵的是,在那个乱世,陶渊明士大夫的心态能够远去,当生活的窘迫袭来,他却挺起文人精神的脊梁,在困厄中坚守本性,在园田里躬耕自己高洁的人品,以悠闲安适的心境,过清闲的隐居生活,写下诗人称赞不已的田园诗歌。 </p><p class="ql-block"> “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但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p><p class="ql-block"> 悲剧的时代,造就一流的诗人。把失意的人生,过成诗意的人生。这就是陶潜追寻的生命的价值和诗意吧。</p> <p class="ql-block">【注释】</p><p class="ql-block">1.《归田园居》(其一):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这组诗共五首,第一首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第二首诗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以朴实无华的语言不加雕饰地描绘出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表现了乡村的幽静和作者心境的恬淡。第三首诗细腻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对农田劳动生活的体验,风格清淡而又不失典雅,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对归隐的自豪。第四首写作者亲自参加劳动和对劳动的热爱,表明他不但没有因早出晚归地辛苦劳动而减少对劳动的兴趣,反而加深了他对劳动的感情,坚定了他终生归耕的决心。第五首诗讲述了作者耕种归来的活动,表达其欣然自得之情,内蕴醇厚,情感真挚。第六首诗讲述了诗人一天的劳动生活,最后揭示其劳动的体验、田居的用心。</p><p class="ql-block">2.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自号“五柳先生”; 谥号“靖节先生”; 开创田园诗,被称为“田园诗人”; 辞官归田,成为“隐逸诗人”。</p><p class="ql-block">陶渊明为名人之后,曾祖或为陶侃,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自幼修习儒家经典,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二十岁时家境尤其贫困。二十岁时,开始他的游宦生涯。性嗜酒,著文章,胸怀大志,却三仕三隐 :</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约29岁为江州祭酒,却“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p><p class="ql-block">第二次,约33岁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史桓玄幕,此时东晋内乱,桓玄为东晋君臣畏服,但势力的高涨,桓玄篡晋的野心暴露,陶渊明约36岁以丁忧名义辞归故乡。</p><p class="ql-block">第三次,约39岁出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刘裕铲除桓玄叛逆,但刘同样有代晋的野心,再加上第二年八月,改为彭泽令,督邮到来,让他束带折腰迎接,愤然辞归。</p><p class="ql-block">此后,他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生活。但他的文学城就颇丰,诗歌有饮酒诗、咏史诗和田园诗,其中田园诗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他的散文辞赋,尤以《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和《归去来兮辞》最佳。同时他的隐居躬耕,不是消极的逃避现实,而是具有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的积极意义。当他在漫长的隐居生活中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时,尽管也彷徨过,动摇过,但最终还是没有向现实屈服,宁固穷终生也要坚守清节。</p><p class="ql-block">3.少:年轻,年纪小。</p><p class="ql-block">4.适:适应,顺应。</p><p class="ql-block">5韵:情趣,气韵,风度。</p><p class="ql-block">6.性:性情,禀性。</p><p class="ql-block">7.丘山:山林。</p><p class="ql-block">8.尘网:宗教徒或旧时自以为清高的人把现实世界看作束缚人的罗网,因此用尘网指现实世界。</p><p class="ql-block">9.三十年:陶渊明从25岁离开少时居所,55岁辞去彭泽令。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p><p class="ql-block">10.羁鸟:羁,被约束的,被拘禁的;羁鸟,意笼中鸟。</p><p class="ql-block">11.拙:愚笨。</p><p class="ql-block">12.方:方圆,周围。</p><p class="ql-block">13.荫:动词,盖,遮盖。</p><p class="ql-block">14.暧暧:昏暗朦胧的样子。</p><p class="ql-block">15.依依: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p><p class="ql-block">16.墟里:墟,村庄、村落 、乡村集市;里,故乡,家乡。</p><p class="ql-block">17.虚室:空室。</p><p class="ql-block">18.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约束而不自由的境地。</p><p class="ql-block">19.自然:可以指大自然,也可以指陶渊明笔下的田园,也可以指不受拘束的样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