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年关五·正月正 打灯笼</p><p class="ql-block"> 文·曹宏卿</p><p class="ql-block"> 正月正,打灯笼。新年的到来,各地讲究略有不同,关中地区农家大年三十(小月二十九)日(除夕),帖年画,帖对联,粘门神窗花,接“灶神”,敬神仙,晚上要放鞭炮,在自家院子大门上挂红灯笼,以示过年的喜庆,烘托守年夜通宵达旦的气氛,同先祖及各辈热热闹闹团聚,吃年夜饭,共进饺宴,欢欢喜喜过大年。</p>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一,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大门外燃放鞭炮,庆祝新年新春新日新气象,全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喝玩乐,不出远门,不走亲戚。然后洗漱完毕,晚辈人领着孩子,带头给长辈叩头跪拜行大礼,祝愿老人体健身安!延年益寿!长命百岁!老人们给孩子们发“压岁红包”,祝福晚辈茁壮成长,福多命大,岁岁平安!之后,带着孩子去向本族长辈家拜年,叩首跪拜,祝福长寿。中午吃长寿面,共同庆祝新春佳节快乐!</p> <p class="ql-block"> 初二,结婚不满三年的新婚夫妇,抱着孩子回娘家拜年。特别是新春前后结婚的新郎、新娘,应提上厚礼回门娘家过新年(农村冬季腊月天是农闲季节,绝大多数人家庭给适龄青年办婚事都放在腊月下旬和正月初日)。新女婿到丈人家,还得享受新婚女婿的优待和娘家嫂子、小姨子们的戏耍。常常有抹红、吃特别(重盐重辣重醋的长寿面)饭,以考验新女婿的品行和涵养,意在欢乐和祝福!外孙子也能享受娘家孩子的同等“压岁钱”待遇。</p> <p class="ql-block"> 初三,是外甥给舅舅拜年的日子。外甥提上大礼,拜见舅爷舅奶和舅舅、舅母,同理也能得到爱待的礼遇,新生外甥不论男孩女孩,舅母都要烙个又大又厚中心带孔的锅盔馍,用麻丝系上贰至伍元钱,穿过馍孔绑成圆绳,套在外甥脖子上,以示祝福,安生健壮地成长!</p> <p class="ql-block"> 初四五,一般要走姑姨家拜年,情况如似去舅舅家一样待承礼遇。有的姑姑、姨姨心爱娘家侄子、外甥,就给侄子、外甥更重的回礼,在锅盔馍上系较多的“压岁钱”。</p><p class="ql-block"> 初六七,家里成人就可以走亲访友,加深社会交往朋友间的感情。初八,一般不出远门,全家人在一起谈天说地,互通有无,顺心畅聊,共度良宵!</p> <p class="ql-block"> 初九,初十,新婚娘家父母要给新婚女儿家“挂灯”(一般送较大体型的红色灯笼一对,家庭生活条件较好的人家送“宫灯”,),看望女儿新家的生活,问候亲家公公、婆婆安好,并请求公婆理解新娘的言行和不足,共同关心新婚燕尔夫妻的生活。更多的是舅舅给外甥、外甥女送灯笼(一般带来火葫芦灯和大亮子灯笼成双成对、配蜡烛二十根、麻花食品二十根)。也有送十二生肖中的牛灯、虎灯、兔灯、马灯、羊灯、猴灯、鸡灯,还有莲花灯、船灯等等。祝愿新家儿女双全,健康成长!民间歇后语云:“外甥打灯笼一一照(舅)旧”。从而,也能窥视出舅舅对外甥的关心爱护程度。</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一至十五日,小孩们欢乐无比,掌灯游街,相互夸赞舅舅的好,并炫耀自己的灯笼如是好人一等。看那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大红灯笼高高悬挂,只见村道、街巷无门不亮,无处不欢。街巷深处的少年呼唤奔走,灯影人身相映,东摇西摆的灯笼随着幼儿学步穿流不息。夸赞声,笑声,欢歌声,声声响彻夜空。街道院子处处都是小娃打小火葫芦灯,大娃打大亮子灯,女娃打莲花灯。时而也出现小孩的噪闹声,还有那个灯笼被蜡烛烧着了的哭声,家人哄孩子劝说声,回家吃元宵地叫喊声,还有打灯笼的小孩子(民间不成文规定,在十二岁后,舅舅家就不再给外甥送灯笼了,最后一年送灯叫“完灯”),追赶大点孩子点放“天灯”(“孔明灯”)的欢呼口哨声,声声波浪声连声,声声欢天喜地!</p><p class="ql-block"> 2022.01.19.</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曹宏卿,字宏,号子卿,陕西省蓝田人。爱好文学、书法。中国诗歌报会员,中原诗词研究会会员,益友文学社会员,秦风诗社会员,陕西省散文协会蓝田散文创作基地会员,陕西《作家摇篮》签约作家,西安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散文诗歌散见于《西北信息报》《阳光报》《西安商报》《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等报刊及《美篇》等各种网络文学平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