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核酸检测报告是怎样诞生的?看完后我都不好意思催结果了

丁丁当当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奥密克戎”来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份核酸检测阴性报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为必要的“通行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结果就出现了以下情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很多人以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核酸检测就像血常规一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取标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放仪器上检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很快出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结果却发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到底是怎么回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专业人士终于做出了解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真正的核酸检测,没你想的那么简单!</b></p> <p class="ql-block">这一步大家都懂,“捅嗓子眼儿”“捅鼻子眼儿”。</p><p class="ql-block">采集后将拭子头浸入病毒保存液中保存,全城大筛查中通常是10个拭子一组进行保存。</p> <p class="ql-block">在全城大筛查中,核酸采样地点通常是社区、学校等临时采样点,而检测点是有严格的生物安全和质量要求的实验室。因此,鼻、咽拭子在采样点集合后,被“全副武装”送往实验室。</p> <p class="ql-block">在严密保护下,标本被“护送”到检测实验室,由接收人员登记、核对。</p> <p class="ql-block">全方位消毒,准备进入检测环节。</p> <p class="ql-block">进入样本处理区域前,检测人员需做到100%的安全防护。</p> <p class="ql-block">完成全面防护的工作人员进入样本处理区,将样本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取出样本消毒并录入信息系统。目前信息录入有两种,一种是条码录入,需要“滴”一声解决;另一种是手工填写的单子,需要挨个摘录到系统中。</p> <p class="ql-block">根据待检样本数量配置好核酸检测必备的试剂和辅助材料,精准配制和分装反应体系。为了提高效率,这一步和接下来的两步通常由不同的检测人员同时进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① 裂解</span></p><p class="ql-block">在进行核酸检测前,必须先用胍盐把花花绿绿的蛋白质“马甲”给脱了,才能将病毒的核酸释放出来,露出病毒的“真面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② 结合</span></p><p class="ql-block">加入磁珠与核酸结合。与各种细胞碎片、蛋白质说“拜拜”啦!</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目标是?”“抓住核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③ 洗涤</span></p><p class="ql-block">结合一次就能抓到核酸了?哪有那么轻松哦!抓是抓到了,不过还是有少量的碎片、蛋白跟着核酸一起被黏上了。如何提高核酸的纯度?我们有两大法宝:加盐,加酸。</p><p class="ql-block"> “吸附核酸-高盐低pH”、“洗脱核酸-低盐高pH”,反复两三次的吸附、洗脱,实现核酸的提取纯化。剩下的就是“赤裸裸”的核酸啦。</p> <p class="ql-block">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常规筛查采用的是实时荧光PCR方法。PCR技术于1983年由美国著名化学家凯利·穆利斯(Kary Banks Mullis)发明,并获得1993年诺贝尔化学奖。PCR技术是通过模拟生物体体内DNA复制的方式,在体外选择性地将DNA某个特殊区域扩增出来的技术。</p><p class="ql-block">PCR反应就像一个大型装配车间。想要扩增某个病毒片段,首先根据它的特点设计一对引物。引物就是最有力的识别并定位的“抓手”,具有“指哪打哪”的精确性。在一群病毒核酸中,想抓新冠还是流感,抑或是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抓不到。</p> <p class="ql-block">当他识别到新冠病毒的“特点”——特异性的片段,马上一前一后“抓捕”,再添加dNTP、Mg2+、Taq酶等原材料,调节不同的温度,历经“变性-退火-延伸”三大步,完成病毒核酸组装。每扩增一次,DNA产量呈指数增长。新冠病毒扩增一般需要40个循环,理论上1个拷贝可以得到240=1,099,511,627,776个拷贝。即使样本中病毒含量很低,都可以通过PCR扩增检测出来。因此PCR反应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240个核酸片段拷贝,数量是很多,但无色无味又看不见,“敌在暗处”怎么办?那我们就让他在“明处”!实时荧光PCR反应就是在PCR反应基础上加入探针,每扩增出目标片段即会发出荧光,被荧光探测器捕获。</p> <p class="ql-block">随着扩增次数的增加,荧光量累积,就是我们看到的曲线图了,我们就是通过它来判断有没有新冠病毒的。</p> <p class="ql-block">“咦,医生,为啥阳性曲线图和阴性曲线图里面都有个阳性的曲线喃?是不是阴性被污染了哦?”</p><p class="ql-block">“莫慌,那个是人类管家基因,就是人类所有细胞都稳定表达的基因。”</p><p class="ql-block">“我是查新冠病毒,这个什么“管家”是来干啥呢?”</p><p class="ql-block">“这个是用来监测采样、运输以及检测过程的!”</p><p class="ql-block">“是不是管家基因阳性就代表采样部位没问题呢?”</p><p class="ql-block">“这可不一定,管家基因嘛,只能代表采到人体组织了,至于是否采到病毒潜伏部位,这可不一定。”</p> <p class="ql-block">检测过程中不能停下来添加新标本,必须等待这一批扩增完成,才能进行下一批的扩增,这也是标本不能随到随检的原因之一。一个大型的实验室内,核酸扩增设备多达上百台,同时不间断工作的检测人员有数百人。</p> <p class="ql-block">为防止可能出现的污染,相关样本在检测结束后密封放入指定专用医疗垃圾桶中,并进行高压灭菌处理。</p> <p class="ql-block">到这一步,检测人员还需查看结果、核对标本信息、上传数据,再由大数据平台进行处理和发布,大家就可以在网上查询到核酸检测结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