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席

恋上清茶香

<p class="ql-block">  坐席,就是农村人坐酒席、吃酒席,康县南部人叫爬席,城里人普通话叫赴宴。赴宴一词,除了叫人想起鸿门宴,哪有坐席来得确切?坐席,先得有席,农村谁家遇事(红白喜事),得举全家财力备席,然后给亲戚朋友捎话带信,请人去坐,不论多远,亲朋都得赶去,所以又称赶酒席。</p> <p class="ql-block">  “坐席”之民俗,溯本求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时候,中国人习惯席地而坐。为了防潮和坐着舒服,就在地上铺上筵和席。铺在下面的以蒲草或芦苇编织的质地较粗,面积较大的平片状物称为“筵”。材料较好,做工精细,每人一个的较小的平片状物,称为“席”。先铺筵,再铺席,合起来称之为“筵席”,以便坐在上面宴饮。此后,“筵席”一词逐渐由宴饮的坐具演变为酒席的专称。于是,以后人们就将赴宴称之为“坐席”。农村老人见了面调侃,啥时坐你的席哩?意思是你啥时死了办酒席哩,可不是一个老人让另一个老人请吃一顿饭那嘛简单。</p> <p class="ql-block">  农村坐席由于缘起不同而分为结婚席(为子孙完婚)、满月席、白事席(亲人过世、埋坟、百期、三年)、建房席(上上盖)等,主题不同,席间举行的仪式也不同。其中渗透了很浓的乡土气息和民俗风味,这是你在城里酒席中无法感受到的。农村的席前两三天就开始准备。备席不是一家人的事,主家先请先生、总管、执事,然后请亲房,全村的乡邻闻讯都会过来帮忙。村里主厨列出采购计划,主家购回食材,帮忙的人便会搭起许多床板当桌案,砌好几个临时的灶台,洗菜切菜,蒸馍炖肉。过去,坐席用的桌凳,端菜用的掌盘,乃至碗碟酒具,都要各家各户凑起送来。坐席的吃喝,馍馍、面疙瘩、煎炸蒸炖菜,甚至酒都是自己做(黄酒、自酿白酒)的。开席后,先上干碟子(面粿)、凉菜、黄酒,执事带主家行规程,规程毕,每人几碗黄酒下肚,才上八大碗或十大碗(有的地方叫九碗三趟子),再调壶调杯(调换),撤黄酒上白酒,主家向坐席者敬酒感谢大家鼎力帮助。</p> <p class="ql-block">  坐八仙桌的席,峃木为上,上席摆的不是长凳,而是两把靠背椅,专门留给高辈子、长者或贵客。席间所有菜上桌,要上席的人先夹取后,其他人才能动筷子。碗里的菜每人只有一份,除非别人让你吃他那份。坐席在乡村是民俗和礼仪展示的现场会和教习所,輩份、长幼、尊卑、族内威望,在席位与话语权上有明显的区别,绝不能越位。这里最能反映个人素养、为人处世能力水平,最可能给乡间茶余饭后品评某人形象留下谈资,因此成人坐席最好谨言慎行。席的丰俭由主家定,但一般都会倾力而为。那时没有鸡鸭鱼肉,有的买几十斤肉就办一次席,有的一次能吃掉一头大肥猪。相对康北,康县南部的席丰盛得多,仅肉菜就有粉蒸肉、粉蒸排骨、坨子肉、丸子肉、酥肉、蛋饺(鸡蛋皮包肉),食不厌精,五花八门。前几年下乡路过鸡鸣三省的姚渡,正遇街上坐席,那个闹热,那个热气蒸腾,那个丰富多样!真想搭个礼坐下大快朵颐。康北的席肉不多,平时绝大多数人少见荤腥,多年前我曾见过坐席的客人,把自己那份肉用手帕包起来,装兜里以带回家。敬酒要从上席开始,满桌的人都要敬,没点酒量的人坐上席很难撑下来。席口(上席对面)坐的叫执客,负责传菜,倒酒,陪酒(划拳打关),收拾桌子。菜毕酒酣,每人一碗叶儿开花(正在翻滚)的热汤,一个冒热气的大蒸馍,席才结束。有的主家客多,席上的人还在吃,准备坐下轮席的人就站在旁边等座位(所以农村坐席又称撇腿席或别腿席)。对于小屁孩来说,最喜欢遇事坐席的场面,特别热闹还特别有人情味,大人忙得顾不上管,可以尽情玩耍,过年也不一定吃到的东西,可以一饱口福。我们小时候,也就两个盼头,一盼过年,一盼坐席。</p> <p class="ql-block">  内心很佩服农村酒席的组织者,总管、执事、库官、厨子、礼簿、相公、执客、炮手、吹响,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让大家吃好喝好。总管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现场指挥,一言九鼎。执事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口吐莲花,滔滔不绝。一个主厨,十几个打下手的,一天能出几十上百桌席!</p> <p class="ql-block">  过去坐席,客人有的背点粮食,有的背些馍馍(大盘馍馍或蒸馍花卷),有的就带一摞黄表纸。礼轻情意重,来者都是客,都会受到热情款待。席毕主家会给女客每人一双袜子,给小朋友发点零钱,还要给来不及返回的远客安排住宿。坐席是中国农村人情社会的重要仪式和体现形式,谁家席备地好,客多,会让村民许久津津乐道。</p><p class="ql-block"> 眼下农村坐席,礼金步步高升,缘由越来越多,但氛围和席的质量却大不如前。即便如此,你也不能不去坐,因为农村人情往来是一家人和儿女们获得良好社会关系的保证,“欠人情”是很多村民潜意识里令人不齿的行为。现在我老家的席,桌凳是统一购买的(简易圆桌圆凳,有的是全村人筹钱购置,有的是专门办席班子自带),餐具酒具是商场一次性的(这要制造多少垃圾啊),酒是大工业生产的大宗商品,许多菜品是城里买的成品半成品,做席的是吃这碗饭挣钱的人,不炸粿子,不蒸馍馍,基本不做蒸菜炖菜,吃喝已与城里宴席相似,帮忙的人也比原来少了许多。这还是农村的席吗?社会进步了,物质丰富了,农村的席反倒坐不好也不好坐了!沈从文当年曾发出叹息:乡下人太少了!是啊,他们去哪儿了呢?我的农村唉!</p>